中国文学为何以抒情文学为主

中国文学为何以抒情文学为主,第1张

中国文化发端源于宗教与道德,简言之,便是对生命归宿的关注,中国文学作为生命的抒发必是有触而感由情所发,这便是中国文学的主要特征,如果要获取详细的解答,可以结合袁行霈《古代文学史》读一下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之下,社会的文化与审美更偏向于含蓄深沉,和中简静。就拿《罗密欧和朱丽叶》和《梁祝》作比,虽同为悲剧,同为赞美忠贞爱情,可能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可能骨子里更认同东方式的含蓄的爱情和朦胧的意境。私以为,梁祝的故事铺垫,主人公的情感发展是内敛而深厚的,丝毫不觉得突兀。故事情节沉稳舒缓。来龙去脉流畅,环环相扣。虽然是传说,但是有种从容的真实感。就像梁祝的爱情,从一见钟情,朝夕相处,私定终身到敢于天地斗,敢向封建说不的殉情,就是一帧帧考究的中国画。而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从初始就热烈直白,所谓惊鸿一瞥直至生死相许,过少渐入佳境的文墨。可能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爱情观的差异,艺术表达和审美的差异吧。然,爱情,从来都是一件让人百转千回,牵肠挂肚之事啊。文字与**中的爱情,或多或少都有缺憾,却使其如此完美的存在于世人心中。有时候中国人的含蓄,倒是一种说不出口的深情呐。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整理稿)

下文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在清华学校讲授国史课,校中文学社诸生请为文学的课外讲演,由於讲义是随讲随编,故原文不完整,今作节录、整理以方便研讨会之用。原文请参阅《梁启超全集》第十三卷《翻译文学与佛典》。

一、导言

(一) 天下最神圣的莫过於情感。用理解来引导人,顶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那件事怎样做法,却是被引导的人到底去做不去做,没有什麼关系。有时所知的越发多,所做的倒越

发少。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

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本能的境界;情感的性质是现在的,但

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现在的境界。我们想入到生命之奥,把我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迸合

为一,把我的生命和孙宙和众生迸合为一,除却通过情感这一个关门,别无他路。所以情感

是孙宙间一种大秘密。

情感的作用固然是神圣,但他的本质不能说他都是善的,都是美的。

他也有很恶的方面,他也有很丑的方面。他是盲目的,到处乱碰乱迸。好起来好得可爱,坏起来也坏得可怕。所以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丑的方面渐渐伏淘汰下去。这种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

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尌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艺术的权威,是把那霎时间便过去的情感,捉住他令他随时可以再现;是把艺术家自己「个性」的情感,打进别人们的「情阈」里头,在若干期间内占领了「他心」的位置。因为他有恁麼大的权威,所以艺术家的责任很重。为功为罪,间不容发。艺术家认清楚自己的地位,尌该知道:最要紧的工夫,是要修养自己的情感,极力往高洁纯挚的方面,向上提絜,向里体驜。自己腔子里那一团优美的情感养足了,再用美妙的技术把他表现出来,这才不辱没了艺术的价值。

二、导言(二)

我这篇讲演,说的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韵文」是有音节的文字。那范围,三

百篇、楚辞起,连乐府歌谣、古近体诜、填词曲本乃至骈体文都包在内(但骈体文徵引较少)。

我这回所讲的,专注重表现情感的方法有多少种?那样方法我们中国人用得最多,用得

最好?至於所表现的情感种类,我也很想研究。但这回不及细讲,只能引起一点端绪。我讲

这篇的目的,是希望诸君把我所讲的做基础,拿来和西洋文学比较,看看我们的情感,比人

家谁丰富?谁寒俭?谁浓挚?谁浅薄?谁高远?谁卑近?我们文学家表示情感的方法,缺乏

的是那几种?先要知道自己民族的短处,去补救他,才配说发挥民族的长处。这是我讲演的

深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0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