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我是中国人》是一首对中华民族,对华夏文化的爱的颂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了当时闻一多思想中存在的国家主义倾向。主观色彩浓郁,充满自信昂扬的情绪。

中国二十年代的国家主义思潮的背景较为复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在文化上国家主义鼓吹中国古代文明,张扬传统文化,闻一多对这一点是赞同的。这种思想倾向的产生并非简单的复古倒退,而是有着相当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闻一多当时自称信奉国家主义,参加过国家主义组织“大江学会”,闻一多后来曾分析过他当时的心情:“自从与外人接触,在物质生活方面发现事事不如人,这种发现给予民族精神生活的负担,实在太重了”。

“一想到至少在这些方面我们不弱于人,於是便有了安慰。说坏了,这是‘鱼处于陆,相濡以湿,相嘘以沫’的自慰的办法。说好了,人就全靠这点不肯绝望的刚强性,才能够活下去,活着奋斗下去。这是紧急关头的一帖定心剂。虽不彻底,却也有些暂时的效用”。

——我是中国人

散文的特点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2、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形散神不散”,是人们用来概括散文特征的常见说法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采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散文的“神”就是散文的主旨,即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所谓“形散神不散”,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但一经布局谋篇,其“神”始终不散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线索,如抒情散文一般都是以某种感情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应抓住所托之“物”、所借之“景”进行分析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人手,它们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钥匙这样的句子往往由作者直接点明,常常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关联过渡的地方,形式上多为议论抒情句它是作者对所描述内容的直接评价,是散文的“文眼”三、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四、考点分析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线索是将文章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成为整体的脉络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①以中心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为线索②以人物活动为线索③以物(或物的特征)为线索④以人物的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①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②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考题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3)前后照应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寻找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该词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常见的照应方式: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3、散文在行文上不仅就事论事,就人写人,就物写物,就景写景,它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写情这种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的方法就是联想充分地层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分析联想的原由,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体味散文的感情尤其是托物言志的散文,联想常常贯穿全篇,起重大作用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物而在人或精神4、品味语言

 每一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当时独特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歌的人物思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一)咏史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

 (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山居秋暝》

 (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禁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集锦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0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