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幼儿良好情感

如何激发幼儿良好情感,第1张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它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从简单的层次上下定义,提高情商的基础是培养自我意识,从而增强理解自己及表达自己的能力。那么你知道的情商培养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如何激发幼儿良好情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情感事连接幼儿和教师之间关系的纽带,让幼儿轻松、活泼、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幼儿就会兴趣浓厚,反应灵敏,同时又富有创造新,这既有利幼儿身体健康,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和意志的培养。

 第一,从小注重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

 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幼儿的最佳情感心理倾向。为幼儿提供一个融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物质环境,使幼儿感到轻松,亲切而又富有吸引力,幼儿就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

 第二,为幼儿创造一个和睦,友爱,欢乐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孩子的情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情境性,积极健康的情感产生轻松快速的环境中。创造一个一个轻松欢乐的心理环境将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情感,使幼儿更活泼,聪慧。因此,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中,家长和教师要建立民主的气氛,允许孩子畅所欲言,大胆发表意见,这羊才能真正使幼儿了学,才能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在积极参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长,而儿童身心发展健康是前提,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所以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心理健康。来看看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儿童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哪些

1、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2、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2

1、连续性、非匀称性以及阶段性

儿童发育都是连续性的,但是每个部位以及器官发育不是对称性的进行,同时每个系统发育也是具有一定阶段性的,比如一般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比较迅速。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一般儿童首先发育的是神经系统,随后是淋巴系统等,生殖系统是最后发育的,所以发育是不平衡的。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主要是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等进行发育。

4、个体差异

儿童的各方面发育受到遗传、环境、营养以及疾病等影响,所以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1、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永恒的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中既留下了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3、儿童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它代表了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也就是说应以经常出现的而不是偶然的表现为依据,不能把这个阶段中个别儿童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特点作为年龄特征。

4、稳定性表现为: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5、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6、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教材的安排、教法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和年龄特点。由于年龄特征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因而要注意做好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工作;由于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教学工作在注意共同性的同时要照顾好个别差异。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

1、身体发展的特点。

中班幼儿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4岁时身高约为出生时得两倍,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五倍。4岁幼儿在运动的速度、灵活性和稳定性方面已经有了提高。

精细动作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动作协调性增加,多余动作减少,表现在快走、跳跃、攀爬、翻跟头、停步等比较自如。全身运动时,身体各部位都能较好地协调活动,而且可以做一些精细动作,如:自己系鞋带、用筷子吃饭、用剪刀剪直线,自己穿衣、系扣子等自理能力大大提高。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幼儿活动。

2、心理发展的特点。

认知活动表现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认知活动中思维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过度,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联想思维。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词汇量增加迅速,发音正确,语言表达力发展迅速。

对事物充满好奇,认知能力迅速提高,求知欲增强最爱问为什么。儿童在这个时期思维的自我中心特征十分突出,最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等。他们的意志力逐渐加强,行动有了初步的目的性、组织性,能在集体生活中较好地遵守规则,能完成一些简单任务。

自动结伴交往能力发展,健康情感发展迅速。儿童经过小班一年的适应,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开始把自己或别人的具体行为与普通行为规则相联系,并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还具有乐群感,非常喜欢与小朋友玩,出现了三五成群的好朋,但群体并不固定。儿童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打闹,通过解决发生的矛盾,孩子们逐渐学会了游戏的规则和交往的方法。

我们的读书会,从11月的第一个周末开始,到现在做了七场,不多,但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

还记得刚刚开始开读书会的那几次,应该是每一次,我都很紧张,基本都要提前舌下含服乳香,如果说要分享我和乳香之间的故事,我想一定是在读书会里!

另外,我还一定要有香薰,其实一开始香薰我也不管别人是否喜欢,但香薰起码可以让我安心下来。

以前,我总会很紧张,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过来。后来慢慢地,我觉得就算我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读。所以后来,我就不那么担心了,直到第五期开始,我的想法变成:反正会有人来。

不知不觉中,《儿童健康讲记》这本书我们的线下分享已经接近尾声了,真的有点依依不舍呢!但开心的是,“在芳香里读书”活动还在继续,下学期,我们会读什么书呢?一起期待吧!

每次的情绪卡游戏,

大家都非常地敞开,

非常愿意地

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

感恩你们的这一份信任,

愿意把自己交给这个场域,

愿意坦诚地跟我们分享自己生命中的点滴。

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妈妈加入我们。

这位妈妈,

给人稳稳的感觉。

这位妈妈,

特别会讲故事。

这位妈妈,

读书的声音特别温柔。

这一位,

还记得吗?

出勤率最高哦!

这是我这次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妈妈在读书,

本来在旁边玩耍的女儿也跑过来,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很多时候影响孩子的,

不是看你说了什么。

而是你在做什么。

给孩子饱足的情感。

李辛: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学会这些知识和学说,这些东西需要我们精神的消化吸收,才能成长生命的养分。

当孩子消化不了的时候可以先不要给很多指导和要求,要跟着他的状态调整。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在10岁之前建立一个相对健康、饱满、稳定的一个精神结构,有了这个之后,他在长大的过程中能够平衡地发展他自己。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家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年纪小的幼儿,应该让他知道:大家都爱他,他也应该爱大家;别人关心你, 你也应该关心别人;要尊敬老人,爱护幼小;见了强于自己的不要怕,见了幼小的也不要欺侮;遇到困难要去想办法克服,遭到挫折要不灰心丧气;成功时不自满, 失败时不沮丧;对坏人坏事要憎恨,对好人好事要热爱;看到比自己强的,要通过努力去赶上,而不是嫉妒,更不能愤恨;还要学会抑制,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等 等。

  1、上述这些情感培养,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例如,给孩子讲故事, 和孩子一起看有益于幼儿的影视节目,看完之后和孩子讨论: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等等,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从中培养幼儿爱憎情 感。也使幼儿从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中学习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感和聪慧的理智感。例如:家长在给幼儿讲一些以弱小战胜强暴的故事后,应问一问:为什么小白 兔战胜了大灰狼?为什么小山羊战胜了大老虎?等等,让幼儿知道,遇事不慌张,冷静思考就能发挥人的聪明和本领,想出好办法来。

  2、丰富幼儿生活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的途径。家长在节假日里带孩 子旅行、参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观大海,心胸旷达;登高山,眼界开阔;入森林、绿野,心灵安宁喜悦;过峡谷、急流,倍感新奇惊险;倘佯青山绿水,无比欢 乐;游玩名胜古迹,长见识学问……带孩子旅游观光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的好办法。其次,可适当地饲养一些小动物,养几条金鱼、 养一只或几只小猫、小狗、小鸡、乌龟、鸽子等等,除供幼儿观察之外,要尽量让幼儿饲养和照料,家长引导幼儿耐心饲养,珍惜爱护,使幼儿感到这些小生灵的可 爱,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此外, 家长还引导幼儿与小伙伴交往、与成人交往,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懂得被爱,也学会去爱别人;在被人关心中,也学着去关心别人; 同情不幸的人;憎恨给别人造成痛苦的人,学习热情,也学习冷静,让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尝试、总结,家长要教给孩子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和方法,使孩子逐渐 形成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

  3、创造家庭温暖、愉快、民主的气 氛,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友爱、谅解、谦让等友善关系,及大人平和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及善于控制的能力等,对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形成有极大的影 响。生活在整天吵闹、非打即骂的家庭中的人,是不会有好情绪的,更何况幼儿的感情脆弱,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摧残!相反,处于冷漠的环境,从小失去母爱的人, 也多缺乏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有的甚至残忍、冷酷。家长的情绪不稳定,家庭中冷热变化急剧,说打就打,说好就好,这样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也是情绪不 稳定,好随心所欲,丝毫不顾忌别人的情感的变化和需要。

  4、家长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消极情绪 和情感。控制消极情绪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转化控制和冷化控制。幼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免任性、好哭,在别人面前逞能、疯跑,甚至搞一些破坏活动。遇到这 种情况,家长不要用粗暴、冷淡、威吓或欺骗等态度和手段强行制止,可以用“情感转移”法,爱抚他、关心他、询问理由、耐心劝告,指出危险,使他们觉得受到 同情、爱护;也可以拿出他心爱的玩具、他喜欢吃的糖果,使他的注意力转移,以缓和其冲动的情绪。他平静下来了,这便说明他已经在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和情绪了。事后,家长再和他平心静气地谈一谈,指出这样做的后果,使幼儿慢慢意识到应该掌握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尺度。冷化控制是使强烈的消极情绪处在消退 性抑制状态中。也就是“遇事冷静”的意思。对于年龄小的幼儿,要求做到这一点是困难的;而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幼儿,特别是接近少年期的儿童,则应该这样要 求或要求幼儿学着“冷静”!

  18至30个月的孩子情绪最不稳定,极容易出现不好的激烈行为,要避免这种 情绪上的不稳定和冲动是不可能的,例如任性、大哭大闹等,常常是大人越哄越厉害、越打越不怕。这是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第一反抗期”的表现。出现 这种情况,只要不会有危险,尽可以不去理他,让他自己慢慢消气、慢慢冷静下来。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要把孩子抱起来赶快离开,把他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不 去理睬他,直到他平静下来。事后关心、爱护他,告诉他,父母是爱他的,但不喜欢他这样发脾气,总是这样,父母就不喜欢他了。

  5、 锻炼孩子的意志。人非草木,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家长虽需要尽量加强自身修养,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是生活中处处有矛盾,平静只是相对的,忍让和克制也总 是有一定限度。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怕孩子不快、生气,为了让孩子生活得高兴、愉快,尽量地将忧愁、愤痛压在心里,在孩子面前强装欢颜,这样不好。什么都需 要锻炼, 只不过锻炼要有分寸。从小缺乏精神意志锻炼的人,会产生心理偏移,有的专家认为这样的儿童成年后还可能出现精神病态。所以,应该回避的要回避,避免不了 的,也不要让孩子回避,适当地经受点“风雨”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因此要把孩子当作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尽量避免孩子的优越感,放手让他们与同伴交往、游戏,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与人的接触中培养丰富的情感,学习交际的本领;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培养坚强的毅力。

维护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以下是一些家长可以采取的方法:

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家长可以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可以通过聊天、游戏、阅读、户外活动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家长可以创造一个积极、和谐、尊重的家庭氛围,营造一个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给孩子合适的责任和自主权: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合适的责任和自主权,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重要性和成就感。例如,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自己安排一些活动等,都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家长可以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教会孩子如何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可以告诉孩子情绪管理的技巧、鼓励孩子诉说自己的感受等,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体系。

帮助孩子处理压力和困难: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例如,可以告诉孩子如何面对挫折、鼓励孩子勇敢尝试等,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成长。

总之,家长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帮助孩子维护心理健康,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很多孩子内心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导致这样的原因有很多种,家长要多点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 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的相关内容吧!

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1

一、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健康的认识心理表现为他们是以好奇的眼光,快乐的心境去不断地接触周围世界,不断主动去适应生活的过程。但如果3-4岁幼儿经常表现出没有明显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不活泼好动,遇事默然视之,也就是达不到上述的一些认识发展指标,则可认为认识心理不够健康。

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幼儿认识的兴趣。

1、护好孩子的感觉生理器官:眼、鼻、耳、手、口等。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训练器官的感受性,使其灵活敏捷。如:用色彩鲜艳的蜡笔与幼儿玩色;用筷子敲击各种器皿,让幼儿听音辨色;为幼儿自制各种拼图形的玩具,让幼儿填拼各种三角形、圆形、方形,从而认识掌握这些图形;与幼儿一起唱歌,念儿歌做游戏,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2、正确启发孩子提问,积极回答孩子的提问,保护其求知欲望。现在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紧张,有时会懒得回答孩子的问题,父母之间相互推委,但正是由于这方面的疏忽,使孩子刚萌发的求知欲望被扼杀。也有一些孩子语言表达不够理想,想问却词不达意,所以提问也要父母循序渐进地培养。

3、意保护童真,创造条件引起孩子的注意,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阳台上有三盆植物,成人可以带孩子瞧瞧问问:“三盆植物的叶子谁最圆,谁最尖?哪种叶子最厚?哪种最薄?哪种叶子最绿?”……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的大课堂,父母与孩子间应进行口语交流,既能矫正语言上的错误,又能传授知识,启迪思维保护心理健康,增进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2、指导家长对幼儿情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在相应条件下,能够自然地产生喜怒哀乐这些基本形式的情感,并有了最初的同情感、责任感和道德感这些社会化情感。但小班幼儿的情感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冲动,情感不稳定易变化,情感外露,控制能力差,这属于正常的幼儿心理水平。

家庭中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情感。

1、为幼儿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生活内容,使幼儿愉快。因为幼儿生活在活泼多样化的环境中,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能使幼儿积极、活泼、富有朝气、情绪欢快,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活动,防止幼儿因之产生不愉快和厌恶的情绪。

2、父母在待人接物方面要做表率,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小班幼儿模仿性强,情绪容易感染,父母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幼儿,直接影响孩子道德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2

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1、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内容。应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自尊、自信,从而获得成功。

如新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有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同时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这时,我们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比如色彩鲜艳的毛绒玩具等等,或者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幼儿,帮幼儿穿好衣物、脱鞋子,拍着幼儿睡觉,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幼儿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这样孩子就不会哭闹,反而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2、发挥游戏功能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得到良好发展。

3、积极地正面引导

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教育活动中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

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的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儿正确地评价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4、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2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