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类的经验和研究,现在的青少年越来越不快乐了可能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1 社交孤立:许多现代青少年面对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质量好的人际关系。社交媒体可能扩大了和连接了一个人的社交网络,但并不代表交际状况变得更好。反而,部分青少年心理更加内向,不愿意积极寻找机会去与别人交流。
2 学业压力: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在学校得到好成绩,还要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和考试。加之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到自己很难达到理想的标准,令他们感到沮丧。
3 情感困惑:青春期是一个情感起伏较大的时期,面临性别认同、性取向、爱情等方面的问题,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困扰。
4 缺乏运动和户外时间:一个缺少锻炼和户外时间的青少年可能更容易患病,沮丧和缺少动力。尤其是当一个年轻人缺乏运动机会时,他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滞留在家中,不愿意参与学校或社交活动,这可能导致孤立和更多的沮丧情绪。
5 媒体暴露:花屏时间过长和过去沉迷游戏、社交媒体和其他娱乐活动,可能会令一些年轻人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加重人际交往和学业等方面的压力。出现成瘾行为后,更容易引起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焦虑和沮丧情绪。
导读:如何缓解青少年压力情绪?专家们认为每一代人的青少年时期都是“一个承受着压力和狂风暴雨般洗礼的时期”,就是说正值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压力。接下来我告诉大家如何缓解青少年压力情绪。
如何缓解青少年压力情绪青少年压力来源于哪里?压力对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如何缓解青少年压力情绪
是真的放到自己身上家长还是做得不够,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关心他们,理解他们这个阶段的压力和叛逆情绪,帮他们拥有健康心理!
专家们认为每一代人的青少年时期都是"一个承受着压力和狂风暴雨般洗礼的时期",这一思想引导着人们去相信在青少年时期承受巨大压力是正常的或者说这只是人们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时的一个阶段。
然而这些正是这愚蠢又老套的观念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如果这压力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我们就不会想着减少青少年所承受的压力或避免他们受到这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我们需要正式严肃的对待青少年压力这一问题。人们数十年的研究发现青春期压力与同时期和之前长时间的生活有关,其中包括物质,行为举止等方面的问题,另外这一时期所承受的压力还增加了患抑郁症,和悲惨的自残或自杀的风险。
根据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研究所得大约11%的青少年主要在18岁患抑郁症,并且美国疾病控制盒预防中心报道自杀是10到24岁这一年龄阶段死因的三分之一。
青少年压力不仅影响青少年们的情感还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这与压力所引起的激素的`变化有关,比如皮质醇;并且也会引起免疫功能的变化。直到成人之后这些仍然会有影响。在青春期承受巨大压力这一经历在成人期也会有害于身心健康。
父母或监护人在青少年的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青少年们不见得总是很快的接受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但父母给予的支持,温暖和爱是他们青春期时缓冲压力的关键。
与孩子一起探究生活中压力的来源也有助于发现并控制压力。对父母和青少年来说,时刻充满希望也尤为重要。
甚至于在学生们看来未来生活和申请进入大学之后,希望在学习,学校活动和运动,课外活动中保持好的成绩,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所能控制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对于正常情况下人们所受到的压力,那些减压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青少年或父母在承受着极大地压力,或出现抑郁症症状且焦虑的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是重要可行的挽救生命的措施。
我们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来保护我们的年轻人免受压力的侵害,尤其是那些对年轻人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的紧张性刺激。
于此同时,无论在任何时候帮助青少年形成减压习惯都有利于限制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压力来源于哪里?
(一)来自身心发展特殊阶段的压力
1、生理发展的压力
如前所述,青少年处于一个身体发育迅速、性生理成熟以及自我意识高涨的时期。在这一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生理上的迅猛变化与心理上的相对不成熟会给他们带来种种压力:
(1) 生理因素导致的自卑与害羞
比如,一个男孩身高不如人,女孩面貌不如人等都会产生生理性的自卑或害臊,甚至很多人会怀疑自己有病。这种自卑与害臊的压力很容易影响到以后成年生活个体的自信等心理状态。
(2)性成熟与性冲动导致的压力
青春期男女开始经历一种新的经验,经常隐藏着性冲动,男性比女性更严重些。在内分泌的积极作用下,这股强烈的内在“性驱力”,如果无适当的排解,可能产生生理上、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因此,不同地转化性驱力就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3)体力、精力旺盛,无处发泄导致的压力
青少年心脏系统加强、大肌肉发达,如无正当的体育活动,则以转化为打架、熬夜以表现自己的耐力与痴狂。旺盛的体力、精力的不当应用,会带来一些个人及社会的压力及困扰。
2、认知发展的压力
(1)对人生意义思考带来的压力
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并从一般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性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着的提高。
(2)追求不现实的完美带来的压力
青少年期由于好奇心强,爱主动探索,加上热情洋溢,很容易走入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境界。与此同时,因为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进入抽象、推理加速发展期,希望推理、抽象思考的理想境界立刻在现实中实现。
(3)认知、情感和意志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压力
青少年时期,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发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在认知问题上,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认识。同时,许多青少年,由于他们的学习目的、需要、动机不同,在认知过程中,受每个人外部环境的不同影响,造成青少年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从而对青少年构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3 情绪、情感发展的压力
青少年情感丰富,渴望结交异性朋友,却又保守,内心封闭。情感发展不稳定。往往会对青少年形成各种压力。比如,许多青少年都有这样的感受和困惑:“不知为什么,我经常注意一个男孩 ( 女孩 ) ,我特别想和他(她)接近。但是,每次见到他(她)却又特别害羞,不敢正视。”
压力对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1 暴力攻击类型
当压力源给他时,他会立刻给予反击,其现象有顶嘴、吵架、打架、破坏公物、摔东西,当人类采用牛奶哺育子女时亲情逐渐疏远,所产生的“牛脾气类型”的行为常发生在今天的青少年身上。为什么青少年多数会产生这种行为类型,值得对青少年的养育方式再作进一步研究。校园暴力中,以“攻击老师”、“欺负同学”、“破坏学校公物”等行为为例,这些都属于攻击类型,是一种心理压力的发射作用。
2 自我中心类型
在生长环境中过度受到宠爱的青少年,逐渐形成“自我中心性格”,认为凡是不合自己意思的,都是别人的不对;也认为凡事都不是自己的责任,都是别人的责任。因此,所遇到的压力,即不能遵守学校校规、社会规范,常有反社会规范、隐瞒真相、责备别人不对、抱怨家人。
“自我中心类型”由于心里没有容纳别人的空间,因此对反向攻击的情绪反应特别激烈。当父母操心其行为的偏差、态度的偏差、语言的偏差,他就找一些不正当的理由来反击,以维持内心的平衡。这种类型的青少年在自我成熟度上发展很慢,因此“社会适应”也较困难。
3 寻求生理满足类型
当压力打击到自尊时,产生的心理挫折、心理压抑,可能会转移到“生理的满足”,来求得心理的平衡。比如,“心里有苦闷的人”,可能会拼命吃东西以平衡心理的苦闷;“有压抑的妇女”常拼命采购以获得心理的满足感;“精神空虚的人”就拼命找来一些酒肉朋友大吃大喝或迷失在声色场所,以弥补心理的空虚。青少年在失败、缺乏成就感的学校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就是奇装异服、染头发、抽烟、喝酒来平衡“心灵的空虚感”。在成人社会也常有以肉体的满足为唯一的“生理平衡需求”,而造成“性犯罪”,也有为追求“社会的荣誉”而过度运动,在名誉上看得过重,而造成身体运动伤害的也不少。
4 逃避退缩类型
个体的性格比较内向、保守者在面临社会的各种竞争挑战时,往往易产生回避行为,不敢去面对问题,结果问题一直存在。常见青少年受到挫折压力的时刻,青少年对学校学业不感兴趣又讨厌集体生活的束缚时,从而出现偷学的行为,更严重的情况是学校生活已经挫折感很大,又遇到不能谅解的父母整天唠叨、责备,而产生离家出走、轻生等念头。如果家庭能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青少年就能找到“停泊的港湾”。
1、就业困惑
从整体上看,近年来大学生对我国就业形势的感知呈不乐观态度。
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形势非常严峻,认为就业形势不严峻或难度一般或没有难度的,仅有极少数学生。我国就业环境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岗匹配错位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加之我国高校毕业生人生只增不减,无疑将进一步增加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2、考研困惑
我国在教育事业中发展的趋势相当迅速,大学生本科的人数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但是研究生考试可以比喻成一场持久战,需要非常多的体力和较为充沛的精神,还有坚持和毅力,在这漫长的考研准备阶段,还会遭受放弃、挫折、落选等困难。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考研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随大流,或盲目决定考研,这些都会造成心理上的困惑。
3、感情问题
大学生失恋会引起很痛苦的情绪体验,失恋也会因为对感情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堪,更会加重不良的心理状态,因些而产生心理困扰,出现一系列的不理性行为,对自己造成伤害。
4、生活困惑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辞去了昔日高考的压力,同时也挑起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重担。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时间就如同生命。如何在大学期间充实的生活,更好的把握现在,挑战未来,在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就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困惑。
5、学习困惑
大学生在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时常压抑,或者在学习中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过激、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人民网-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堪忧 心头有三支伤心箭
现代社会中,年轻人面临着很多压力和困境,这些因素常常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竞争压力:现在的年轻人面临更加激烈的教育竞争和就业竞争,每个人都希望在学业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成功,这种竞争压力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2 社会孤立: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如移居、就业、父母离异等)而面临社会孤立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可能感到无助和不被理解,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3 线上生活:由于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现在的年轻人常常会在线上花费大量时间,沉迷于应用程序和虚拟交流,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关系和实际问题。这种线上生活方式可能会带来孤独感和沉闷感,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4 快节奏的生活:现在的年轻人经常遵循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尝试完成大量任务和承担更多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让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去照顾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可能导致压力和焦虑困扰。
5 情感困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年轻人可能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及个人方面的情感困惑。这些困惑可能会导致自我怀疑和焦虑等情感问题的出现。
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抵御心理问题,年轻人需要学会应对和缓解自己的压力,如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心理健康、恋爱心理、不良情绪和犯罪心理。
1、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但是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容易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抑郁症、性烦恼和性困惑、学习和人际交往等等方面的压力。
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解决,青少年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要及时发泄和引导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如果自己不不能改善,可以寻求他人帮助。
2、青少年恋爱心理
青春期阶段愿意感知美好,享受青春,对于爱情懵懵懂懂,对于异性充满好奇,而早恋对他们来说其实是一朵开在悬崖边的花。
传统打骂方法已经多次证明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青少年早恋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多交流沟通,帮助青少年提高认识,正视早恋,教会青少年自己把握青春的成长,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另外要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启蒙,这样不仅能让青少年正确看待性,同时能让青少年学会保护自己。
3、青少年不良情绪
由于青春期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发展的不成熟之间,多种矛盾使得青少年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困扰,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
青少年想要战胜不良情绪,首先要从主观原因入手寻找调节措施,找到不良情绪的原因,请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逐一落实。另外青少年要学会放松,情绪不好时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如看**、听音乐、健身、参加自己喜欢的公益活动,会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4、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殊年龄阶段,由于正出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心理不成熟,判断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加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非常容易由于一时冲动鲁莽犯罪,闯祸后由于恐惧可能会将错就错,犯下更严重的错误。
为避免青少年犯罪,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律知识学习氛围帮助青少年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青少年在积极了解法律知识的同时,要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控制力。
扩展资料
1、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2、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所以,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六大心理需求。
一、合理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
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
四、获得帮助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
五、对自己认知的需求
随着身体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孩子们逐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身体的变化也让他们更加渴望全面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
孩子们身体的变化,男孩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男子汉,既然是一个男子汉就要有男子汉的作风。原来可能还跟男孩打打闹闹的女孩,会意识到女孩子不应该再疯疯癫癫,应该有淑女风范。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们是通过身体的变化来进行性别定位的。再后来,他们对人体的结构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需求。
六、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孩子感受成功,并肯定自己、体会成长的需要。一个人走向成才、成熟、成功的过程,是不断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自我实现是孩子们心灵的需要,是对生活充满自信的心理支撑。孩子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自我,想把自己看清楚。他们做了很多努力来证实自己,如去打篮球,异想天开地要当科学家,并尝试能不能做到。他们得到的真实的表扬、值得的肯定、真心的接纳、确实的理解和无私的爱,都是自我实现的凭证。他们也接受批评,很多时候嘴上很硬,但行为在变化。孩子有时隐约地,有时极其真实地体会到自己很棒,能力在增长,思维更有逻辑性……他们惊喜地发现,越是经历事情,自己越坚定,面对问题越有勇气。承担责任时,沉重感没有让他们趴下,反而觉得自己是勇敢的。孩子们感受自己的力量、存在的价值,这是他们自我实现的另一个渠道。
大学生心理困惑与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冲突和困惑,如环境适应不良反应,人际关系障碍,性意识困惑,工作、学习的挫折,双向选择就业的难题等等,都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使其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适应环境。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较大,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等等。
2、自我认知失调。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作为象牙塔的骄子--当代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
3、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的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大学生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这对于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必然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环境的变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又会加深这一矛盾。还有极少数学生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和技能,经验不成熟,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陷入孤独境地。
4、生活上的挫折。一些偶然的因素,带给某些大学生生活挫折,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到过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耐受性比较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5、择业的难题。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对受“进入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就可以端铁饭碗吃皇粮”的传统观念影响,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原因分析
以上各种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原因,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机制,人们充分施展才能,展开平等竞争,大学生平静的心理自然会受到冲击,当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面对这种挑战时,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他们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和实用化。社会上出现的追求享受,腐化堕落现象也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为对政治不感兴趣,冷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道德出现滑坡。
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情况有: 1、父母对子女管教严格,强迫命令、批评指责多,子女性格上虽表现出诚实、礼貌、细心、负责,但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羞怯、自卑、敏感,唯唯诺诺;2、父母过分满足、过分保护,唯恐孩子受挫折。这种学生依赖性强,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3、父母对其行为放任,很少约束。这种大学生很可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学校因素主要是:1、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这主要是进入大学后,亲情、友情和故乡自然之爱的缺失,遇到实际困难唤起他们的思家情绪;2、教育过程的影响。有的学校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突出智育成分,忽略思想、道德教育及社会实践。许多学生“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求把书读”,导致他们淡化参与各种有益社会活动的意识。同时极少数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淡薄,“厌教”、发牢骚,迎合学生中的消极情绪,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3、人际关系氛围的影响。人际关系好,可使人们心情舒畅,生活愉快。但若处在一种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心情就会不愉快、烦恼,甚至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4、不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转型期的不良社会文化辐射到校园,滋生了种种不健康现象。如校园里一度出现追星、追逐时髦、醉心于牌桌酒楼或流连于花前月下等等。
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性的成熟带来性心理的变化,由于经验不足,阅历太浅,理智性差,出现感情与荣誉之间强烈的心理失调等等。
三、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在现今条件下,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1、掌握心理学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措施。适当增加心理学课程,如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使大学生丰富这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剂能力,明确方向,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于大学生缩短心理适应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环境,加快人格成熟,将起到积极作用。
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改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应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预防为主。首先,领导要重视这项工作,保证机构、编制、经费、场所。其次是提高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素质。目前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绝大多数人员都是兼职咨询员,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强调优势互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要补充心理学、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心理学、心理医学方面转过来做这项工作的人员要补充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外,除进行障碍性咨询,还应该进行适应性咨询,开辟一些心理咨询的宣传栏,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要使学生建立自我心理和精神保健的概念,有接受咨询的要求。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可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办热线电话,组织心理测试,开展交流,举办讲座,用多种形式来促使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把工作放在多数学生身上,放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上。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有科学家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因此,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是指发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空间的文化形态,是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包括学校的环境美化,建筑设施,仪器设备的设置等。制度文化则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项严格的管理制度,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等。物态文化和制度文化能共同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活动文化则是指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学术报告会、艺术节、体育节、科普节、社团节、书画展、模拟法庭等等。活动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心理文化则是指沉淀于师生员工思想深层次的体现学校特色的用以维系学校优良校风、学风和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的总和。心理文化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优良的校风、学风是建设文明校园的关键,它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增强集体主义意识,使大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同时有利于学生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4、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的工作,二者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但也存在着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各自的侧重点,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遵循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对那些思想认识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矛盾,从心理的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不健康心理和偏激观点,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应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而且应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发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利用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与影响,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专业教育之中。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培养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
“郁闷”、“无聊”等词飘散在大学校园的角落里,成为个别人的口头禅。然而,在这看似具有解嘲意味的字眼背后却隐藏着颇受关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引起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大学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而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自杀已占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位。诚然,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材欲望非常强烈;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家庭因素 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育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另外,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这很容易导致家长和子女在生活上的疏远,影响正常的言语沟通。 2.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文化的冲突,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心理活动较以前更加复杂。处于个体成长的特殊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处在一种心理变化最激烈、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往往难以适应,无从选择。而社会变革对人才心理素质要求却需要大学生发展开创、自信、进取的精神,以适应竞争的时代。社会需求与大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冲突,以致许多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出现种种迷惘、忧郁不安等。毕业后的选择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学生。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徘徊。如何面对早晚都要涉入社会的现实,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是他们心里的一个结。 3.环境因素 周围环境在一个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这就需要有一个心理方面的咨询机构,对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加以调解。但是,目前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出现了心理问题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二、危害 严重抑郁易过激 大学生刚经过激烈的高考阶段,满怀希望地进入大学生活,幻想着大学生活的一片蓝天。然而,学习环境的转换,大学里要面临恋爱、择业等问题的巨大的压力和忧虑。社会的剧烈变化,使大学生无法应对。很多大学生会采取回避的态度去面对。许多大学生陷入抑郁状态时会选择睡觉、玩游戏、疯狂购物来逃避现实。而一旦抑郁到一定程度,人的思想就会处于混乱状态,从而丧失做出决定的能力,当遇到一些不满和愤怒的时候,就会产生侵犯行为。 三、应对 四招应对心理问题 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应积极地去看心理医生,千万不要因害羞与世俗的偏见而讳疾忌医。 另外,除了找心理医生咨询、疏导和治疗外,大学生也应该积极进行日常性的自我调适。 1.确立新的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并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2.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以一种自信、坚强、乐观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是有助于及时调整心态,从心理困境中走出的。 3.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 转移注意力,是有助于摆脱心理困境的。 4.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情感的困惑与恋爱的危机,始终是诱发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面对失恋的打击,大学生应学会理智地应对,如积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事其他事情诸如外出旅游、找知己倾诉等等以冲淡心理的压抑与痛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