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冯纳吉乔治•葛瑞盖 艾略特·朱里斯特 玛莉•汉普沃斯著
魏与晟、杨舒涵 译
林俐伶 审阅
1 心智化 包含「 自我反思 」与「 人际知觉 」两大要素。这两种要素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使儿童 区分内在与外在的现实 ,也能从人际沟通中 区分出内在心智与情绪历程 。
2 分析师的主要工作,便是在患者戏剧化的共演下,还是 能与患者的心智状态保持连结 。分析师会点出或挑战患者的一些心智能力,像是帮助患者 把内在状态语言化,区别不同的感受,把难以处理的焦虑经验拆成一小片一小片可处理的片段,帮助患者发展出「仿佛」的态度,让想法可以被认为只是想法,而非现实,但又维持着对于内在世界的连结。
3 人的心智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在 具有支持性的环境底下 ,伴随着成长一点一滴累积而成。
4 刚出生的孩子完全仰赖父母的回应来理解自己的需求。在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父母无法适当回应孩子)里,孩子无法理解自己的情绪,自然就无法藉由情绪来调节行动,于是陷入混乱当中。而这混乱又回过头来使父母更难理解孩子,使依恋更难安全。这是 心智化 与 依恋 之间的恶性循环。
5 心智化 阐述的是一个人能够 了解自己或他人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 的能力,用白话来说,就是能够 理解 原本不理解 的及能够 思考 「思考」 这件事的能力。
6 心智化的形成 是婴儿透过 探索 他人的心智来理解自己心智的一个历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发展非常仰赖他人,而这个 「他人」 ,则会是我们每个人一 出生后的主要照顾者 :母亲(及父亲),我们的原初客体。父母透过 情感 镜映 , 帮助婴儿发现自己的 情感 ,进而发展出 情感 调节的能力 ,奠定心智化的发展,最后 发展出调节自我与调整人际互动经验的能力 。
7 心智化 情感 体会 是心理治疗 介入时疗效的核心 ,而这也会是跟父母工作的重点。心智化 情感 体会代表了一个人 能在经验上理解自己的感受,而不只是理智上的理解而已 。
8 很多专业人员在与父母咨询时,容易流于一个 迷思 :
觉得要跟父母讨论孩子的问题,给父母建议,帮助父母找到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这才是一个「有效」的父母咨询。但当专业人员把与父母工作的焦点摆在上述时,整个介入容易变成理智上的讨论,而非情绪经验的理解,恰恰失去了重点。
与父母咨询的 重点 在于 协助父母了解孩子情绪困扰或行为问题 背后的心理意义 ,而这恰恰挑战了父母本身心智化的能力。大部分父母的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 反映的是父母本身心智化能力的不足 ,而这也会跟父母自身早年的经验有关: 当一个人没有机会从自己父母的眼中看见自己时,这个人也会很难从自己的眼中看见自己的孩子。
专业人员在与父母咨询时,作为父母的「他人」,透过聆听与理解涵容父母的焦虑,协助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即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当父母可以了解孩子怎么回事时,通常他们就会找到解决办法了。
故与父母工作的重点不在解决问题,而在了解问题根源 ,这也是我在与父母工作时会不断强调与提醒的 「要把眼前这个人(父母),而不是不在场的第三者(孩子),作为会谈时意图了解与协助的对象」 的原因了。
9 依恋理论强调婴儿与原初照顾者的 关系质量 会影响到 婴儿的自我感 。
10心智化会立即令人联想到自我的两个层面:主体性与表征性,也就是威廉•詹姆斯所说的「主格我」(I)与「受格我」。 自我表征 ,或者说「受格我」,指的是我们认为 自己身上所真实拥有的一系列特征发展 ,尽管这可能是藉由推论外在环境对我们的反应而得来。
心理更注重对人的内在心理活动的研究,而心智则更注重对人的认知与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两个概念经常会有重叠之处,同时会相互影响。心理指人类感知、思考、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研究范畴包括人类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发展和变化等各个方面。心智则更加具体和狭窄,主要指人的思维能力,即人们认知、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心智包括知觉、思维、语言、注意、记忆、学习、解决问题以及创造等方面。
说实话我认为是一样的。
1、情商高的意思是,认识自身的情绪,自我认识很高,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善于与他人交往,能够坦然面对周围所有的人,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很快适应。
2、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几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3、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情感心理学(Psychology Of Emotion),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消除人类在有外界或自然产生的情绪的紧张和压力的情绪,恢复人们健康健全的人格。
两者区别
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感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情感只有人才会有。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同情、关心、尊敬等,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两者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心理学当中认为,“知”指的是认知和观念,认知包括感知觉,意识和注意,思维、记忆等,整个是一个逐步上升和整合的过程。
“情”指的是情绪和情感,二者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
“意”主要是指意志!
人的知情意是各不相同的,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偏差,有的对,有的错,没有绝对的标准,这是人类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表现。
情感和理智该如何统一。
爱情是什么?它只是一个介质,一个桥板,一个连接痛苦和快乐的桥梁它帮助痛苦和快乐完成永恒的轮回,因为我们叫它“爱”,所以它是“爱”。”
最近读中西方美学史,进而对“爱”和“女人”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在爱情上的经历是复杂的,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这些经历让我们感到有一种无法逃避的迷惘,它蔓延至心灵的门户之中。从更早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爱情从来是在理智之外的东西,理查·德·弗尼维尔说过:"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份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我想看到这,我们应该对爱有一种深刻的印象,爱应该是柔软的,只如此才是充满人性的,才会是感人的。但是我们是否也已经忽略了一个问题,当爱情进入某种层次之后,理智将渐渐的占据上峰,甚至会有全完霸占的可能,我们在讨论问题时,会慢慢将理智提上日程,这种不自觉的冲动会把情感的地位挤掉,并且毫不留情。一旦到达了这个时候,很容易滋生问题,当人的主动性情感地位受到强烈的攻击时,它往往呈现一种抵抗的情景,人为的将情感提到一个制高点试图压制渐渐升起的理智,于是变成了一场可怕的战争,一旦陷入战争,此时理智已经不复存在,情感亦不复存在,它变成了另外一种感情,自我求胜的欲望,它来源于人的自我保存本能之中。
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总是要以胜利者的姿态傲视群雄,人们渴望胜利,渴望自己占据绝对的优势以保存自己的生存希望,完成种族的繁衍,这种求生的本能在很多地方得到了体现,比如说一飞来横物突然袭击眼睛,眼睛会自动关闭以躲避这种袭击,我们不得不从这些事情中看到一些普遍的真理。这种本能参透到一切的成功学以及言论中,在争辩中我们也将全力以赴以说服对方,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藐视对方。这种求生本能同样也适用于爱情,当双方的情感和理智已经变质成语言的相互求胜时,它已经脱离了某种意识,成为了一种潜意识的反应和外在形式。
叔本华认为爱情和婚姻只是人为了完成种族的繁衍而发生的,就像动物一样。但是这种态度我并不认同,人能够在比较舒适的情况下完成种族的繁衍,而动物却不同,自然只是赋予了他们一段时间进行交配,比如说青蛙需要冬眠,其不能在冬天完成交配,而且动物是没有审美系统的,其在交配期间并不具有大量的审美。而人则不同,在长期的自然实践中,人已经发展出一套审美系统,在爱情方面,知道什么是浪漫的?什么是古板的?什么是美妙的?同样在房事中也有所表现,审美已经进入爱情以及婚姻中,那么对于人就不能和动物相提并论,爱情的诞生必然牵涉到一系列审美问题。
我在前面提到人们谈恋爱只是喜欢女人背后的女人,男人背后的男人,这个背后代表着一切美的元素之集合,力量,知识,涵养,美貌都包含在里面,人所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伴侣,这个理想的伴侣就是美,而所恋爱的对象是美的外在形式的载体,但是并不是理想美,只是接近美的一种理想形式,所以我们总是发现我们的伴侣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他们不具有所有的美。
理智是人凭借外在的规律和真理做出的接近求实的判断,当然也是主观的,但是经过了客观化的一个过程,情感则不同,它没有经过客观化的过程,全凭主观,我们对待爱情时,有时是情感的,有时则是理智的,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既是情感的又是理智的,但是往往,我们将二者混淆,给出一种极坏的印象,因为我们只承认其中一方面,爱情要么是情感,要么是理智的。
恋爱的过程理智和情感往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而我们总是把恋爱的美好归于情感,把恋爱的负面归于理智,这样造成我们在恋爱中越来越讨厌理智,而倾向情感。当理智占据上风时,我们便说它是坏的,抵触它,这样造成的后果便是战争,其实我们应该温柔地对待理智,就如情感是我们的右眼,理智则是我们的左眼,双目向远方望去,才能确定方位,看的更清,看的更准。
情感和理智是同时作用,同时贡献的,二者的精诚合作造就和谐的爱情。在恋爱中,假如情感是平静水面上一只船,载着我们向着远方的目的地划去,那么理智则是船上的白帆,它使你不用荒废一生漂流在寻找婚姻的路途上,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人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