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游园不值》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叶绍翁《游园不值》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第1张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祖籍浦城(今福建浦城),徙居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约活动于南宋宁宗、理宗时期(1195—1264)。诗属江湖派,《全宋诗》录其诗一卷。《游园不值》写到朋友家的花园游玩没碰到朋友的感受。“不值”,指没遇上。

前两句扣题写游园不值。首句写游园不值的原因,应当说主人外出的原因很多,如访友、出游等,但是诗人偏偏找了一个不是原因的原因,主人不开门是因为害怕外人在园中的苍苔上留下鞋印子。这一方面反映主人对花园美丽的环境很珍惜,一方面也反映诗人的情趣很高雅。“屐”即木屐,一种底用木头做的鞋子。也许是由于格律的限制,次句方正面写游园不值。“柴扉”指木棍子做的园门,可见相当简陋,但是也显得朴素、自然。主人并不富裕,但是还有个花园,可见情趣很高雅。

后两句写游园不值所见所感。钱钟书《宋诗选注》认为这两句诗脱胎于陆游《马上作》的两句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但是叶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熊和《唐宋诗词探胜》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叶绍翁写园的一角,比陆游取景小而含义深。在‘出墙来’的前面加上了‘关不住’,这个‘关’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使与‘关’字相应的‘出’字更有精神。‘一枝红杏’与‘满园春色’相对,又显出春光的洋溢,两句中含义有几层,诗意蕴藉,后来就产生了‘关不住的春光’的说法,这两句诗也常用来形容生活中的这类情况了。”

这首诗的特点是利用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诗人由期望到失望,再到他的期望意外得到满足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显然是满怀期待地去游园寻春的,柴扉紧闭未免让他失望,但是一枝出墙的红杏使他领略到了满园春色,又给他带来了一份惊喜。此诗还有一个突出优点是充满理趣。我们细细品味,会发现这首诗道出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问题。内容或本质是一定会通过形式或现象反映出来的,春天到了,我们即使没见到杏花,也会从桃花、李花、荠菜花、迎春花那儿知道春天到来的信息。

《游园不值》具有一定的叙事性,诗中描写了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发,想到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到了朋友的住处,园门外的空地上长满了青苔,主人大概是爱惜这青苔,担心被客人的木屐齿踩坏,所以客人小心地走过青苔,到了柴门前,轻轻地敲了很久,也没有人出来开门。但从那一枝探出墙外的杏花来看,园中此时应是姹紫嫣红、春色满园了。诗中的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则是画龙点睛,是神来之笔,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诗句写的是作者游园,由于主人不在,久等而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像出满园的春色,仍感到十分快慰。

本人是复制过来的,因没德时间!!不好意思!

作者叶绍翁是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性格的人,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体现了这一点。

原文:

《游园不值》

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扣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应门,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苔吧。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游园不值》

作者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整首诗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情景交融,脍炙人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然看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

于是写下了诗的三四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因此流传不绝;

释义: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注释:

① 游园不值 :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 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② 应:应该。 怜:爱惜。

③ 屐齿 :木屐(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④ 苍苔:青苔。

⑤ 小扣 : 轻轻地敲。

⑥ 柴扉 : 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原文: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游园不值》诗中除了写景外,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赏析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柴门关不住的,一枝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到墙外来了。"“满园”两句,或实写景致,或暗喻所访之人德行(满园春色)既为己所知见(一枝红杏),久之必为人所知。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绿绿的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美丽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诗人的愿意,那并不重要。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其实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

《游园不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5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