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第1张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化倾向,他们学习的坚持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情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 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论文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当今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重点。小学时期,是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学生认知、情感以及个性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情感这一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应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创建愉快的课堂气氛

 情感状态包括激情、热情、焦虑和紧张等等。其中热情是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思想行为基本方向的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具有很大的行动力量。而对外语学习活动经常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则是情绪紧张状态,情绪紧张会使学生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注意力涣散,对错误的控制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因此外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情感状态,随时注意降低或消灭学生紧张的情绪。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为情绪多变,引导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的快速进步。因此,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降低或消灭紧张情绪同等重要。

 (1)以演育情

 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的,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表演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在愉悦的情景中表演,学生产生了真实情感,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以歌激情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带入各种情感境界,使学生的审美观、人生价值观不断升华、强化。欢快动人的歌曲,学生又跳又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奋发向上的积极情感。

 (3)以奖激情

 对小学生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学习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素质教育论文发表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说出尽管只是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要用“OK ! Good ! Great ! Super ! …”表扬的话给予积极的鼓励或者是一个赞许的“Nodding or smile ”等。其次,开展课堂比赛也可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我们经常运用个体与个体、组与组、排与排、男女生、师生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最后向赢的个体或团体颁发“小星星”,“小鸭子”,“红苹果”等小奖品。哪怕在黑板上画上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他们也会高兴万分。知识的获得来自于竞赛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4)以画助情

 图画是生活情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体。一副好的图画,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有声有色的教学激发了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形象记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科学的、得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但是仅有好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着顺眼,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从而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等中介产生的一种共同活动,师生间的良好感情关系能帮助教师积极地、有效地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激情。因为情感以兴趣、愿望、热情、厌恶、焦虑、排斥等形式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也可以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稍遇困难便望而却步,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调节和释放学习的紧张和压力,重新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希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教师的威信常常是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教学工作获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建立应有的威信仅仅靠教师的外语水平高还不够。有威信的教师在人格方面还应受到学生的普遍尊重和敬爱,在学生心目中成为学习的榜样。

 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要树立教师的威信,不仅要有流利标准的发音,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综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应该靠惩罚或威胁去建立威信。如果一个教师喜欢用威胁或惩罚的办法去对待学生,尽管学生可能出于对教师的畏惧,暂时认真听讲,遵守纪律,投入当前的学习任务,但那仅仅是表面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精神。小学生喜欢亲切、诚恳、关注自己的教师。除此之外,小学生对老师的动作、表情、言语、手势等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在课上表现极欠冷静,又缺乏热情,言语枯燥而毫无感染力,甚至精神不振,态度冷冷冰冰,这就很难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好的影响。因此教师还应注意言语、教态、动作和精神面貌。一旦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信心,不仅喜欢这位教师,而且还非常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听课时注意力也相对会保持得长一些,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也随之会得到提高。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设计每堂英语课,让学生体验成功。

 我们应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操练和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激发积极学习的情感。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让他们动起来,使“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

 1、实物巧设情景;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食物或水果单词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或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也就有血有肉了。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发挥和团结协作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角色扮演非常感兴趣,这项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因此,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能积极参加语言实践,还能注意协调相互的关系并主动帮助较差的同学,以使活动取得成功。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增进了组员间友谊,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小组竞赛:竞赛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重要机会。针对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竞赛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例如,在学完数字1-10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报数比赛,说得又快又准的组为优胜组。各组学生都能认真准备,积极配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意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玩、摸、演、唱、画等形式,不仅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教学论文学生一旦形成了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强的进取精神。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英语教学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要结合儿童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重情感的培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黄振远:“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十期。

 叶奕乾 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党立新:《英语口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淮阴师院学报》年第一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丽、朱丽萍:《情感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中国外语语言教育与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探讨了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具有先天优势。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政治、知行统一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后天形成和变动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的情感又对学习产生反作用。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就“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知行统一原则是政治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情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如八年级的政治课“采用以例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虽然“法”是严肃的,但如果没有动之以“情”,就不能晓之以“理”和晓之以“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2、语言  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  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规范性等,更应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清新自然,或慷慨陈词,高亢激昂,或喜笑怒骂,尽现于色,或储蓄委婉于内,来渲染气氛,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  如在初三讲述“捍卫国家尊严”一节时,我谈到旧上海外滩码头轮船上遍布外国国旗,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的新中国的成就与辉煌,扬眉吐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较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学以致用,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师生之间也多了一次情感交流。  3、事例  拣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  如在讲授初二《思想政治》第二单元“法与学校生活”一节时,我播放了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大家观察》栏目录制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讲述了某市一职业高中里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仅仅因为偷拿了同学的35元钱,一女生在半夜的寝室里被全班女生集体虐待凌辱了四个多小时……  短短十分钟不到的录像,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看的时候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而看完之后全班沸腾了,似乎每个人都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几个问题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4、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各年级的教学中我都曾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派一位代表上来给同学讲课。虽然讲的不一定很好,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初二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的要求,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政治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中,使用**、电视等电教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请英雄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课堂,联系高中生的思想实际作报告,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洗礼。  讲述初一第一课家庭与父母时,腾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当你受到父母的关爱时的感受如何?当你孤独无助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受?想想父母在受到孩子的孝敬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劳累时捶捶背;端上一杯茶;知道家里经济困难,主动不要零用钱……)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放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学生家长感受的录音,必将更加激发学生内在的孝敬父母之心。

讨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别可以为孝敬父母做些什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少年,将来使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闪闪发光。(按道理行事),这样实实在在的情感意通,有效地激发和提升了学生内在的美好道德情感,也使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很近。

1 )以情激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1)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2)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一名老教师,笔者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但终究还是“一定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好”的意识战胜了自己。笔者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笔者首先运用以情激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笔者利用值班时间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像妈妈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他们把笔者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笔者说,发生争论请笔者评判。笔者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笔者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说出它的内容时,笔者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接着,笔者介绍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笔者又举了个反面的例子:有个大学生,由于不关心政治,最后堕落成一个偷书贼并杀了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而被判处死刑。笔者提高声音说:“毛主席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你们看,学习思想政治课重要不重要”学生异口同声:“重——要——”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升温”,使学生一直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2) 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笔者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笔者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的情绪随笔者的语调而变化。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笔者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笔者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学生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笔者点明“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笔者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脸上绽出欣喜的笑容。最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8个字,让学生高声朗诵。

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笔者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讲礼貌,笔者会让学生通过演小品这样的形式来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礼貌的,怎么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讲“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时,笔者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给90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讲徐洪刚为了保护受辱妇女,赤手空拳同4个持刀歹徒搏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着流出的肠子追歹徒达50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悲壮的语调、赞叹的表情、形象的手势像磁铁般地吸引住学生。有的内容笔者也让学生讲自己身边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反映的精神来教育学生。

笔者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为人民服务”,用投影机打出周总理的大幅画像,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使学生感到他那博大胸襟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讲“发挥艰苦奋斗精神”时,笔者把从校园里拾来的大块面包摆上讲台,让学生背诵“锄禾日当午……”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3) 以情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笔者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母亲,笔者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经常找思想上有波动的学生谈心,认真记下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校大扫除中,笔者不怕脏累干在前,从自己的行动中,让学生懂得热爱劳动。在笔者的影响下,现在班里的学生每到值日、大扫除都是争先恐后,班里的卫生评比每周都是学校的先进。

  总而言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展,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人,当代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报效社会,也实现做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4期2《关于当前上海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7期

3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学教育研究  200744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与研究《江南教育资源网》20066

恋爱关系中出现感情倦怠期是很常见的情况,但是如何解决这种情况,让恋爱关系继续保持热情和甜蜜,是很关键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

沟通交流:感情倦怠期通常会让双方的交流变得降温,而沟通交流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双方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彼此倾听,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创造新的共同体验:恋爱关系中的共同体验可以让双方更加亲密和默契。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活动、旅行或者尝试新的兴趣爱好,共同创造新的回忆。

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也可以唤起恋爱关系中的浪漫感。可以一起看看照片、聊聊曾经的故事,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

给对方一些惊喜:给对方一些小惊喜也是维系恋爱关系的好方法。可以送一些小礼物、准备一次浪漫的约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用心和爱意。

保持个人的独立和充实:恋爱关系中的倦怠期可能也是因为双方生活压力太大或者感觉单调乏味。保持个人的独立和充实可以让双方更加有吸引力和自信,也可以让恋爱关系更加健康和稳定。

总之,恋爱关系中的感情倦怠期是很常见的情况,但是双方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创造新的共同体验、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给对方惊喜和保持个人的独立和充实等方法来缓解和解决这种情况。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国家、所有民族、所有时代的教育家和统治者们都会提到这个问题。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而中小学阶段又是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的关键期。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总体目标清楚明确,内容较为丰富,方法也日益多样化。但是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学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目标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对教育目标缺乏广泛宣传,作为教育主体的整个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对此并不清楚;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情感教育目标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在“重视”声中被忽视的现象;因缺少合理的评价机制,情感教育目标考核重量轻质,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虽然使教育内容较过去更为丰富,但是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中还缺乏忧患意识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抒发也缺乏正面引导;教育内容总体上还略显陈旧,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也缺乏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典型。教育途经相对单一,方法上形式主义趋向较为严重;网络手段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中运用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优化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目标。加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目标的宣传力度,使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目标社会化,构建多元情感教学目标的评价模式。其次,丰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内容。多角度选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出现的正负面新闻;引导学生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摒弃狭隘民族主义情感,理智表达爱国之情;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贴近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再次,创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方法。在各个学科中抓取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素材,并渗透于多彩的活动当中,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抓住典型的示范,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最后,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拓宽教育思路。着眼于贴近中小学生身边的小事,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把握教育时机,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摘 要德育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优秀的公民,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时期,良好的情感素质是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未来国民素质的体现,因此从小对幼儿施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势在必行。所以幼儿时期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德育教学;幼儿教育;情感培养

 1 引言

 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通过设置语言交流环境,进行语言引导等方式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持续探寻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2 注重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

 2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挖掘每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如歌曲《分果果》,教师可联系当前实际,从克服独生子女只知接受长辈的爱而不知爱长辈的心理出发,带领幼儿从“李小多分果果”联想到家中的长辈,联想到分给其他人更多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这有利于幼儿形成谦让的好习惯,逐渐养成“心中有他人”、尊重长辈的良好品德。

 22 将德育因素渗透到教材中,有些教材并不含有德育内容,如科学领域中数字的教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如在教数字“1”时,教师可教导幼儿每天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米,把德育因素渗透到教材中。

 23 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从知、意、行几方面教育幼儿。如让幼儿剪剪、贴贴、画画,自制一些漂亮的小玩具等,然后启发他们将自己制作的东西送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让他们从小就能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从而养成善良的道德品质。

 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还应贯穿在日常教学和各项游戏活动之中。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做有心人,发现孩子们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例如图书角内有人喊:“谁把新书撕烂了?”“是子涵吗?是阳阳吗?到底是谁?”孩子们在互相猜测的过程中,产生了纠纷与争执。教师问明情况之后,自言自语道:“多可爱的书呀!谁把你弄伤的?也许是小朋友不小心碰伤你的,你能原谅他吗?”然后,教师告诉孩子们,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能教给人类好多知识和本领。书里还讲了诚实的孩子大家都喜欢,只要做错了事情勇敢地承认,大家就会原谅他,还会与他交朋友。这样吧!是谁把书弄坏的,就来和老师一起把它修好吧!这时,子涵小心翼翼地来到老师面前:“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撕坏书的,我不敢说,怕小朋友不和我玩了。”我高兴地说:“没关系!你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原谅你的。以后看书一定要小心,一定要爱惜图书呀。来!我们一起把书粘好吧。”通过这件事情,不仅使子涵一人受到了教育,全班小朋友也深受教育。我想:从此以后,不会再有人不敢去承认错误了,他们一定会做一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3 通过有效的引导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引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教师引导可以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学习语言,同时,教师引导也可以使幼儿及时发现语言表达中的不当之处及时改正,有效的语言引导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提高,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外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与幼儿的沟通中,可以通过引导,教孩子学说英语。当教师给孩子发苹果的时候说,就可以引导孩子学说英语。比如,“来,宝贝们,咱们吃apple了。”教师说完这就话,幼儿很快就会明白 “apple”就是苹果,这样,幼儿会自觉地模仿教师不断重复这个英语新词,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道德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主要指依据不同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培养、教育人的目的。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他善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进行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教育。

 4 欣赏幼儿教材中的美感增强幼儿情感

 幼儿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幼儿教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幼儿教学本身都是寓教于乐,各种教学知识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美,从诗歌、游戏的图画到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美的因素。如果幼儿能够体验到所学的知识都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朗读、背诵、计算,就会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展示学习内容各种图画的简洁美,让幼儿在娱乐中去感悟。而更多的学习内容有很多的卡通画、漫画、、表格,这些教学素材选取既有现实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也有让幼儿开发思维,启迪智慧的的预留等等。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在玩耍的同时让幼儿产生乐学、好学的内在动力。

 我们的幼儿教材还为幼儿运用知识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幼儿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幼儿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的垃圾、一栋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旅游、儿童剧院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使幼儿从中领悟到学习中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可见,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立足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把幼儿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地把握幼儿与教材、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情感教育的沃土。

 5 结束语

 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具权威的人物。他的话语、动作、处理问题等方式都受到每一个孩子的关注,要想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就必须做一个爱心大使,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幼儿情感智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累积,逐步转化为自觉的漫长而复杂的内化过程,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影响幼儿,幼儿的情感才能健康形成和发展。这样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聪明、勇敢,具有良好情感的新一代接班人。

 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一般为10~20岁左右。青春期是以性的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下面是我整理的青春期女孩情感教育,欢迎大家分享。

青春期女孩情感教育1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对青春期女孩子进行早恋教育?

 青春期女孩子的早恋教育

 一、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不使矛盾激化

 处于心理发展期的少男少女,对方面多是封闭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做为家长要仔细观察,引导,让他们无意间能把隐私暴露出来,这就给父母提供了教育的机会。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赢得他们的信任。别把早恋视为洪水猛兽,它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家长通过讲人生、树理想、论道德、比学习,很好地引导孩子,为孩子答疑解惑。

 我和孩子们沟通时,他们帮助我分析过初、高中阶段的同学早恋的原因:

 其一、寻找精神依托。激烈的学校竞争使大家神经高度紧张,异性间或许能得到少许安慰,互相倾诉,逃避现实。

 其二、受某些爱情小说和影视的影响,甚至课本中的爱情故事……这些对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无疑有诱惑力。

 遇到早恋的孩子,不要打压、呵斥。家长、老师要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予他们真正发自内心的温暖,做耐心细致感化和艰苦的思想工作。必要时,不妨请教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对迷途的孩子予以教诲,相信孩子会转变的。

 二、正视早恋,不放弃希望

 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严重,解决早恋的难度大,学校、家长对早恋反感,加上早恋难于启齿,所以容易各方都捂着、盖着、藏着,甚至放弃教育希望,最终酿成不良后果。

 如果孩子真的早恋了,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把家庭营造成一个温馨、和睦的乐园,让孩子有安全感。发现孩子 早恋,要分析原因,对症解决。是因为同学们起哄造成的所谓“事实”?还是一时感情冲动?是青春期的困惑还是学习过于紧张?通过做细致的调查,然后对症下药,耐心做好思想转化工作。

 2、积极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不要一开口就问学习如何?成绩如何?名次如何?可以从生活的其它方面,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沟通交流要讲艺术,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找到解决方法,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帮助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困惑。譬如,家长期盼孩子成绩优秀,孩子却不理想;学校反对早恋,孩子却陷入恋情;孩子因为违反纪律甚至被误解,遭到严厉批评……这些矛盾冲突会使孩子觉得心里压抑,平时要抓住时机,多与其沟通交流,及时帮他们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4、与学校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孩子发生早恋,家长既不能掉以轻心,也别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更不要难为情。要及时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配合,放下面子,积极沟通,配合老师,共同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内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孩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个性性发育成熟,已经可以生育。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叠。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还将延续至25—30岁。由于男性的成熟比女性晚一年左右,所以可以把男性的青春期年龄范围确定为14—18岁。偏早或偏晚1~2年,都属正常现象。人们通常把这个年龄阶段的男性称为少男,而同样年龄阶段的女性称为少女。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青春期女孩情感教育2

 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女生比男生文静、乖巧、懂事,可以让老师、家长少操心。

 相对男生而言,女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对自己需求的表达方式上也要含蓄些,正因为这样,在家庭教育和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老师家长的关注。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女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相对来讲心理负担也更重些,因此女生对于抑郁、焦虑和恐怖的体验显著高于男生,这几个指标主要是指在我们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心神不宁、消极应付,日常生活感觉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不足,失望、悲观情绪多,还有就是平时表现有些烦躁,坐立不安,紧张等等,可以看出女生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可能就比较难受,所以我们还是会更多关心女生。

 对于女生心理的困扰,主要是人际交往,早恋问题,还有就是学习(前途及就业)焦虑,这是影响女生心理健康的几个重要方面。

 前两个问题都体现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其实,我发现现在你们仿佛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还很老练,说出话来是一套一套的。

 但实际上你们还是非常需要指导,而且是科学的、全面的、及时而有效的指导。

 比如说早恋(在这里我也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是否应该就叫做中学生情感?)问题,现在的影视剧、文学作品对于爱情的渲染已达到了一个非常高度,中学生(甚至于是低年级的初中学生)也开始“将爱情进行到底”。

 家长和学校对于这件事情当然是格杀勿论,“禁止”什么什么,“校规”几条明确列出。

 我看到的一个例子是浙江省的一所知名重点中学——温州中学有一个校规是“男女生的单独交往不能脱离公共区域”(话比较拗口,原话不太清楚了,大概是这样了。),可是以身试法的“革命者”却是越来越多。

 我当过班主任,做老师十多年来,到我办公室来和我交流的学生也有一大部分是关于男女生交往的,我发现,学生对于男女生交往往往会走两个极端,有的学生对异性同学有了好感,就惊惶失措的,好象自己变得很肮脏了一样,就希望自己赎罪(对不起父母、老师云云)或者要解脱“让我如何不想他(她)”;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非常热衷于“谈情说爱”,每天迷离恍惚,“幸福”得晕头转向,不能自拨,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性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又为什么说是片面呢?因为我们的青春期教育没跟上。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职业高中,短短几年功夫,男生女生在生理上实现了一个大跨越。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想一想,生理上的成人化就慢慢实现了,很少有爸爸妈妈跟我们的学生讲过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应该要注意什么问题,只是一味的管吃管住,管穿管用,出了问题又一把泪一把鼻涕的说自己费了那么多的心思,怎么孩子会变成这个样子?光有吃有穿还不行呀,孩子还有好多的问题和困惑没有解决呢,父母那儿没有给出答案,老师那里又只讲ABC,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所以就纷纷走“自学成长”“偷师学艺”的道路。

 我曾经看过一个调查:青春期的一些生理卫生常识只有不到百分之八的同学来自于父母和老师。

 我到新华书店去看书,总有这样的情形:一本标有“性教育“字样的书,总是被翻得破破烂烂的。

 许多都是中学生模样的,在偷偷摸摸的看。

 有人一从旁边走过,总是遮遮掩掩的。

 有了电脑了,能上网了,就在网上随便乱看,有的父母还以为孩子在家学习呢。

 有的人说了,父母当年也没有谁教,不也是平平安安的过来了吗?可是对比一下现在社会环境,网络、杂志、影视、各种动漫(说句老实话,好多动漫书我都不敢翻,太吓人了!)正常的教育之路没有,那就只有走歪路,而且渠道非常多,不就是一些青春期的生理教育吗?哪里都能看到一点。

 ——而哪里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育渠道?哪里才有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又都不是,不出问题才怪呢。

 比如你们不懂,就会去尝试,失败,就会造成阴影,整个人消极的因素会增加。

 而等到真正的青春期教育开场后,我们的学生心理早变得扭曲了——因为感觉“偷学来的东西总不会是好的”,学生的心理本是一张白纸,你家庭教育不讲,学校教育不管,那就只好由社会来教育了,社会却是个大染缸。

 有一次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去展览馆看艺术展,是毕加索的美术作品,里面有一些人体画。

 当时还有一个中学生团体。

 参观完后的留言本上,我们看到这样的留言“毕加索是个大流氓!”“色狼……”“谁看谁流氓”。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学生究竟怎么了?

 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问题,更强调青春期心理这一方面,因为只有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才是完美的人生。

 学生在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性意识也在增长,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

 而你们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讲,她的发育更早些,也比男生更早的进入角色,在心理上也早熟。

 我们来讲第一个问题:

 一、中学生有性心理问题吗?

 有的。

 初中学生爱慕异性的问题、高中学生追求异性的问题,都是性心理问题。

 青春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为异性接近期。

 随着生理发育和对性有了基本了解,中学男女同学都相继表现出了一种喜欢彼此接近的心理。

 这种男女生之间彼此愿意接近、互相吸引的心理,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中的必然过程。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萌发阶段,体内迅猛增长的性激素分泌,使其性心理的感受和体验明显增强。

 但从总体上说,仍然是比较朦胧的。

 到了高中阶段,进入了青春期发育的中晚期,兴奋与抑制基本处于平衡阶段,特别是心理上由于高级情感的发展,使他们的性心理受到了极大的牵制。

 这是中学生性心理可塑性的内因,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影响、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则是他们性心理可塑性的外部条件。

 我们注意到,易出现问题的学生,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就出现了问题,要么是父母不闻不问,疏于教育;要么就是教育方式不为学生所接受。

 前者是失职,后者是失当。

 常见的性心理问题有:

 1、异性交往不当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活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社交能力强的、担任学生干部的、性格开朗的学生,一般都能主动地与异性交往;而有近10%的学生基本上与同龄异性保持着实质上的隔绝状态,形同陌路人,这是异性交往不当的表现之一。

 有一些学生最后发展成不会与异性同学交往,一有接触就脸红,表情不自然,并不是他(她)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异性交往敏感导致的结果。

 有的学生在上了大学,走入社会之后就有了异性交往的障碍。

 另一表现则相反,那就是交往过密,这种行为有年龄提前、范围扩大、后果严重的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引起这种趋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①性早熟是该行为年龄提前的生理原因。

 性意识萌芽提前,较早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成人感过分强烈,然而生理成熟并不等于社会化成熟,形成了生理水平与心理水平之间的差距,把异性间的仰慕当作是成人间的恋爱,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害怕的“早恋“就是这种矛盾处理不当的结果。

 ②教育滞后及社会文化的影响是该行为范围扩大、后果严重的外部原因。

 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学校较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大多数学校还没有系统地及时地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

 青少年缺乏一个健康正面的了解性的渠道。

 他们易受同伴影响,从众心理强烈,校园内流行“没有男(女)朋友就很没面子”的舆论风气。

 学校教师对此要不“一刀切”,严打严防,要不就避而不谈,任其自生自灭,收效甚微。

 (其实作为学校教育来讲的话:严打是错,放任是罪)整个社会文化的改革激变,令我们的教师自己都需要一个整合适应的过程,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宣传媒介在爱情方面的过分渲染对情窦初开的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尤其港台、日韩文化已深入人心,接受力强、逆反心重的男孩女孩离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越来越远。

 2、青春期紧张症

 受第二性征显露以及性格特征的影响,青少年容易出现情绪紧张症,即青春期紧张症。

 该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表现为过分关注自身发育状况,容貌外表、体重身高是否符合标准;有的表现为“恐人症”,见人就脸红,表情不自然,不敢看别人,总爱低着头,尤其是见到同龄异性;有的表现为神经异常敏感,对别人的行为如吐痰、咳嗽等行为过分注意,以为别人是借此来讥讽自己的言行、体像;有的表现为喜欢用眼的余光去看异性的敏感部位,看时精神紧张,过后会产生一定的恐慌;有的女生表现为一遇到重大事情就会月经失调或者在月经期自信心下降、感到孤独。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对于异性同学的好感?

 “可能是由于我和外班的一位男生多说了几回话,同学们戏称我们是一对。

 开始,我有点怕,总是有意无意地疏远他。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真的开始喜欢上他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感情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情感,“率先垂范”用在这里是恰到好处。所谓“言为心声”,即美好的语言就是情感的结晶,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闪光。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对教学艺术的强烈追求都会激发出教师的语言灵感,使语调委婉动听,使长期储存积累的美好词语演化成激动人心的美妙华章。

语文课是人文类的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物塑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培养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语文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要充分利用语文语言这个强大的“情感磁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文本,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和创立主体的情感倾向,通过准确丰富的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渗透。

教师的语言不仅流畅准确,还要富有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让学生在美好的语言世界里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意。如何使教师语言具有情感呢?

首先,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精练准确、生动丰富,还要风趣幽默、充满激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和要求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教学用语,要尽量使用生动、新颖、优美的词汇来组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准确。声情并茂充满磁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欣然入耳,愉悦入心,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对所学的知识刻骨铭心。

如:在讲授元曲名家马致运的《秋思》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中意象的基础上精心组织选择的教学语言:“在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树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的窗前透过温暖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苍茫的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学生被这情真意切、生动准确的语言组合吸引并感动,通过想象和联想,大脑里很快便勾勒出一幅深沉、悲凉、逼真的画面,不由自主地进入诗的意境中,对诗人所描写的元代下层知识分子那种“儒人不如人”的凄苦情感产生深切的同情。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应试教育由于偏重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忽视学生情感的开发,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和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商”,效果也不会理想。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求语文教师适当地使用一些幽默风趣、充满创意的口语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气氛搞得有声有色。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则明确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有热闹感,学生有笑声”。笔者在讲授《胡同文化》时,结合课文中“北京人方位意识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在同学们风趣的笑声中提问:“假若在我们永州,这种情况会怎样说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创意的课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其次,巧妙地运用形体语言,做到形声兼备。在课堂教学中,动作、表情、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有声语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前苏联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说过:“如果我们脱离沟通过程的非口头手段,沟通过程将是不完美的。”教师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具有光彩和富有成效。

如:在讲授《春》时,教师那亲切和蔼的面容、充满期待的目光、动感形象的手势,配合情真意切、婉转柔和的有声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声音,为春天无穷的魅力所感染、陶醉,产生强烈的热爱春天、憧憬春天的愉悦情感。

再次,要重视朗读教学。新版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文质兼美、名篇荟萃。无论是意境优美的诗歌,还是构思新颖的散文,往往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读出节奏的抑扬顿挫、声调的高低强弱外,还要倾注强烈饱满的情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这种朗读为“美读”,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是如孟子所说的‘以意呢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感通了”。通过“美读”,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作品所涵盖的情感意境、哲理等。

如:在讲授朱自清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时,针对课文语言清丽优美、音律和谐的特点,通过舒缓、浑厚、沉静的朗读激发学生仔细品味揣摩发音、语感、情思,进而把朱自清在特定历史条件与生活环境中想超脱而又不能超脱的彷徨郁闷和渗透到荷塘月色中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很好地表现出来。再如,在讲授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两大段的排比句式时,通过高亢热烈、酣畅淋漓的颂读,烘托出演讲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让学生们“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充分、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悲愤强烈的情感,继而产生强烈的同情和支持黑人民权运动的正义感。

可见,生动、洗练、优美、风趣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担负起情感教育的重任,努力成为高超的语言大师。

一、利用古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经久不衰的繁荣。中华古诗词中的爱国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最为浓郁强烈的情感。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国家之兴衰败亡,牵动着每一个有爱国心的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历代文人墨客虽身处江湖,仍不忘爱国忧国,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也正是这些爱国诗篇,敲打和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情结,激励他们去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了诗人吞声失路、壮志难酬的无限憾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殷殷爱国之情从字里行间的进涌而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抗金名将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词句,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的爱国情结,感召着无数胸怀家国的爱国赤子前赴后继。教学时,我们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从小积淀强烈的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毕生心血。

二、利用古诗词加强情谊教育

情谊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包括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两方面。亲情是人之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亲情教育自然也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手足亲情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溢于言表,透于纸背,让人感动至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对无私伟大母爱的讴歌与赞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更生,相煎何太急。”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手足相怜,不应互相迫害、泯灭人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因诗施教,引导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知亲人对自己的款款深情和殷殷关爱,身体力行的去回报亲情,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维系良好稳定的亲情关系。

友情是人际伦理道德的又一组成部分。自然,情谊教育同样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友情教育。古人向来重视友情,珍惜友情,讴歌深厚真挚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赞颂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表明自己冰清玉洁心志的同时,更多的表达了与友人难分难舍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则是诗人对友人远离的依依惜别之情的传唱。想到友人此去,西出阳关,路途遥远,边关荒凉,人地生疏,相见何期?离愁徒增,别恨陡涨。诗人没有更多言语表白,惜别之情于频频劝酒的细微举动中自然流泻而出。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感知诗句大意,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他们要与人真情相见、坦诚相待,结为志同道合的学友,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利用古诗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很难想象学生会走向成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诗词深意,适时地拓展延伸诗词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吟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从简练概括的字句中感受的不仅是诗人高昂的情调和豪放的胸怀,而且被诗人目光的远大、气概的豪迈和勇于攀登、胜凌绝顶的豪情壮志所感染,也因此会立下“凌绝顶,览众山”的雄心壮志。诵读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会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学习苏轼词句“谁言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黄发唱白鸡。”我们自然被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乐观上进的旷达所感染,身处逆境,既要乐观上进,又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毋需更多举例,这些言情写志的诗篇,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学时,我们可以适时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他们从小树雄心、立壮志,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国家的富强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腾飞而努力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9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