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题目中的关键字来体味诗歌情感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题材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例如:河北省唐山市模拟题中有曾几《道中喜雨》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审清了这个标题,就能够确定该诗情感之一表达了在夏秋季节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又如2012安徽卷中(宋)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本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题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
二、从注释中的信息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例如,2007年福建高考题谢枋(fāng)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张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背景中的信息为我们把握诗歌中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一片空旷寂寞中抒发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痛苦之情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从固定的'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在诗歌中,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出现了“黄花、秋风、落雁、梧桐”等一系列景与物,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词人哀愁、凄苦、悲愤的内心世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学生便能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正确把握诗中意象,实现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解读,不断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诗词所描绘的内容是多样化和非常丰富的,有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怀古诗和山水田园诗等等,而除了少部分直抒胸臆的叙事诗外,大多数诗词都会使用约定俗成具有特定含义的事物来反映文人的真实感受从而形成诗词整体的意境美。意境则是古代文人创作时不懈追求的“伊人”,是文人将内心情感倾注于作品的字里行间、映射在作品里的人化环境。其中“意”是文人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境”文人借用各种意象所描绘出来的图景。因此意境是意与境两个核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谐共生,以此构成整体上形与神、情与理相统一的意象系统。
早在先秦时期,文人骚客便已经能够完全熟练地使用身边常见事物来含蓄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诗经·秦风·蒹葭》中将自己历经艰辛却依旧求而不得仍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看做“伊人”;屈原也曾在《楚辞》中多次使用到木叶、美人、香草以及秋菊等意象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性。
由此可见,不管是《楚辞》还是《诗经》都会通过为某一事物赋予特殊的含义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致力于意境的显现。而这两部作品乃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词的滥觞,必会为后世作品起到模范作用,引领后世诗词的发展。意境一词在唐代王昌龄的《诗格》的“三境论”中首次出现,即“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像,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意境一词虽用之广泛,但在文艺理论界中却经常与“境界”相混淆,出现把二者等同起来,笼统地称之为“文学形象”或者“文学中的世界”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在我个人看来,许是由于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晰的缘故。“境界”一词大约最早出现于南宋。李涂《文章精义》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文字;灵均《九歌》之类,是鬼境界文字;子瞻《大悲阁记》之类,是佛境界文字;《上清宫辞》之类,是仙境界文字。
”此处“境界”是指文学作品中一种抽象的界域而言。又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云:“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此处的“境界”则指某件事物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而言。叶燮《原诗》中所说:“杜甫诗《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而此处的“境界”则是文学作品中展现出的境地。
而“意境”则在上文中亦提到过是在意象的基础上所展现出来的形象系统,关乎意蕴。简单来讲,意境就是有意蕴的境地。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言及“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然蒋世铨“铜弦词,惟《浮香舍小饮》四章,《廿八岁初度》两章为全集最完善之作。虽不免于叫嚣,精神却团聚,意境又极沉痛,可以步武板桥。”这就与意境原本的含义相去甚远了。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意象乃意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意境的形成骑着这关重要的作用。读者通过诗词中所包含的意象,较为准确的把握作者创作时的主观感情,并从而顺利的揣摩其意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使用了九个意象,使读者在看到此诗的那瞬间便自然而然的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弥漫着萧瑟凄凉、孤寂无依的灰暗色调的秋郊夕阳图,而漂泊游子羁旅天涯思念故乡的形象也跃然纸上,这便是相似意象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意境。
而不同类型意象的组合议会产生不同的意境,从而构成千年诗词绚烂多彩各有千秋的盛况,严羽于《诗话》言:“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鼓起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此便为意境之妙,在作者的话语外向读者传达出无法用文字表达的东西。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的便是王维,其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且擅长绘画。他的诗取景状物,极具画面感,动静结合,尤擅长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与音响变化。而诗画结合最著名的便是那首《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草歇,王孙自可留。
只从字面意思便能浮现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初秋傍晚图,静谧清幽,并通过描写浣女归家、渔舟采莲的景象,展现了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幽静的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淳朴的人们,仿佛自己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
诗的中间中两联同是写景,然侧重点却不同。颔联侧重写物,明月、青松 、清泉,以物芳明志洁;而颈联侧重写人。翠竹、浣女、莲花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性;并以人和而望政通。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想必王维亦是心灵澄明之人,也会想要和他们一样过上如此安静闲适的生活吧。因此便会情不自禁的说出“随意芳草歇,王孙自可留”,心悦于此,那便随心而动、随意而居吧,“此心安处即为吾乡”,远离污浊官场还自身一片宁静。表面看来,诗人通过“赋”的手法模山范水,对景物做了细致的描绘,实际上通篇皆为比兴,借物言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己志,抒发己情,意境悠远。
所有的意境皆由意象产生,意境虽不分优劣,但分大小。意境亦是如此!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的实指性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意境,是我国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只要是诗歌艺术的精品,无不以美的意境令人陶醉。我们在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作品时,要通过语言的媒介,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和领悟作品的意境之美。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意境。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所说的三境中,“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景”即主观的感情之境,“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其次,要弄清楚“意”(情)与“境”(景)的主要特点和关系,因为所有的诗词都涉及到“情”和“景”的内容,所有好的诗词中的“情”和“景”都达到了水乳交融。需要指出的是,在意境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意”才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并不等同于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景”,它既是唤醒诗人特定感情的“景”,也是在此种特定情感支配下所创造的“景”,所以,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激动。因此,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时一定要领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才能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第三,要弄清楚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模式如下。(一)触景生情,情随境生诗人事先没有某种情意,因遇到某种物境,触发了某种情意,于是借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便是如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好一幅江南艳丽的水乡风景图宛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选取了富有江南特点和春意的景物(莺啼、绿、红、水村、风、寺庙、楼台、烟雨等),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把零散的自然景物加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精确描绘,使人身临其境——宛然置身于迷蒙烟雨、春意盎然的江南大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极大的感染。然而它不仅是一幅歌颂春光的写景图,而且在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之中,给予信佛的统治者以含蓄委婉的嘲笑,达到了情意情景水乳交融之境界。(二)移情入景,景中生情诗人原有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接触物境时,把这种感情注入其中,又借对物境的描写,把它抒发出来,于是客观的物象带上了主观情感。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明显带有诗人“感时”、“恨别”的主观色彩。遭遇“鸟语花香”,在平常的情况下人们定会抒发喜悦之情,可是在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家人离散的处境下,杜甫见花开流泪,闻鸟语惊心,花香鸟语这种美好的景物,此时却勾起了诗人痛苦的情怀。诗人以主观感染客观,统一客观,达到了意与境的统一,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因此,“意”与“境”的交融,不管它是情随境生,还是移情入境,总之要在一首诗中和谐、完美,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方能够成好诗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失为具有完美意境的典范,他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抒发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交融在一起,使之浑然一体了。难怪闻一多称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再如欧阳修的闺怨词《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二句,意境曲折,层层深入而浑然一体,前人评价颇高。该词中闺中怨妇借暮春景象,感叹青春消逝和精神上的孤寂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所以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第四,掌握一些关于诗歌意境分析的必要的常识和方法。(一)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诗歌意境的形成离不开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这些客观的景物,一旦渗透诗人之主观情感,即为诗歌之意象,可见诗歌意境的形成是离不开意象的。那些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典型传统的意象,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作为高三学生,熟悉这些传统意象,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的反复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能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等。(二)展开联想想象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更好地去赏析诗歌的意境。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三)明确答题思路不同的命题形式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如果是笼统地简要分析意境,必须遵循答题的一般思路:①描述诗歌的意境。②概括意境的特点。③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意境。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在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阅读欣赏中,只有体味到了诗歌的意境美,才算真正读懂了诗。作为高三学生,只有在掌握了诗歌意境的相关常识的基础上,多积累,多训练,才能真正做到考场不慌,心中有数。作者:陈家武
一、现代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
意象的类别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成以下三类: 1比喻性意象 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
2象征性意象 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3描述性意象 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
二、现代诗歌的语言: 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的把握,也是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扩展资料:
现代风体、格律诗歌
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般和谐还是非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参考资料:-现代诗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