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宽扁担长是什么歌曲

扁担宽扁担长是什么歌曲,第1张

歌曲中国话。

来自she中国话歌词如下: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伦敦玛莉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

SHE,中国台湾女子流行演唱组合,由任家萱(Selina)、田馥甄(Hebe)、陈嘉桦(Ella)组成。2000年,三人共同参加宇宙2000实力美少女争霸战后受台湾华研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相中并签约。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用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长的硬纸条、钉书器。歌曲《秋叶》的录音带。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到户外欣赏秋季景象,感受秋风拂面、天高气爽的宜人气候,以及树木花草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2、观察秋季树叶的变化

 ①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刮风的时候树叶怎么样?刮大风和刮小风树叶有什么不同?

 ③树叶变黄以后怎么样?

 ④树叶飘落到什么地方?

 3、带幼儿拾落叶,做成头饰(将树叶用针书器钉在长纸条上,再围成圆圈)带在头上。在制作头饰过程中,播放歌曲《秋叶》的录音,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理解内容。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4、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结合观察活动扮成树叶边唱边自由表演。

 5、请不同水平的幼儿说说自己表演动作的内容。然后反复进行表演。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应结合认识秋季特征进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理解歌曲内容、动作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幼儿自己获得知识经验,自由地舞蹈。幼儿的任何动作都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强求统一。教师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要给以肯定。

 2、这种活动还可以结合认识春季的柳条发芽,让幼儿获得有关知识经验,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表现杨柳的舞蹈。

 3、4岁的幼儿可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观察、捡落叶,教师帮助幼儿每人做一个头饰。制做头饰时,教师可自唱这首歌曲让幼儿欣赏。第二次学唱歌曲和在歌曲音乐伴奏下,幼儿自由舞蹈。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二、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 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 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歌曲名称,熟悉歌曲旋律。

 2、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对歌曲活动感兴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苹果树实物图、苹果实物及。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相问好。

 1、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我爱我的幼儿园》

 2、律动练习:《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我们大家做的好》《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二、导入活动。

 1、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出示苹果树图)小朋友们看这是苹果(这是苹果树)苹果树上长着什么(苹果树上长着大大的苹果)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苹果歌》。(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

 2、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小朋友们看树上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苹果熟了吗(熟了)那老师把苹果摘下来好吗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2)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小朋友们,然后鼓励幼儿做出吃苹果的样了。

 三、教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一遍。

 2、幼儿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幼儿跟着录音一起唱。

 四、结束。

 全班幼儿一起表演《找个朋友》

  活动反思: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在活动中充分挖掘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小三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但是在此我还是要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整个活动层次递进,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个音乐活动也能让幼儿很快了的进入情境当中,让教学活动富于很强的生命力,发现很多乐趣,并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韵律与歌唱结合,歌声与创编融合,创编与生活一体的快乐音乐课堂。

 小百科:一般苹果栽种后,于2-3年才开始结出果实。果实一般呈红色,但需视乎品种而定。苹果树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果实成长期之长短,一般早熟品种为65-87天,中熟品种为90-133天,晚熟品种则为137-168天。在一般情形下,栽种后苹果可有15-50年寿命。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学习活动:

 苹果歌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学习简单的仿编并演唱大家听。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苹果歌》

  活动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出示苹果实物或,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2、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3、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4、请个别幼儿摘“苹果“。期于幼儿拍手念歌词。

 5、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6、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二、仿编歌曲

 1、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我们班幼儿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在此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活动导入,随着音乐伴奏进入活动室,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新鲜感,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借助、动作的帮助孩子们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内容。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体验同伴互助与合作获得的快乐。

 2、能根据乐曲的结构、情绪、形象,创造性地用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

 3、学习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并表演律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听过《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理解"挑水"、"抬水"等动作。

 3、活动前看过幼儿用书,了解了小和尚快乐、生气、难受等不同的情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三个小和尚不同的个性化动作。

 (一)师幼共同回忆故事,并说出故事主要情节及人物情绪。

 (二)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快乐、生气、难受三种个性化表情与动作。

 (三)教师选出同伴榜样,让幼儿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二、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结合音乐结构和形象进行动作创编并表演。

 (一)欣赏A段音乐,感受乐曲结构。

 1引导幼儿创编并表演A1段,一个和尚挑水、玩水、喝水时快乐的动作和表情。

 2引导幼儿创编并表演A2段,两个和尚抬水喝、抢水、生气的动作和表情。

 3引导幼儿创编并表演A3段,三个和尚装病不去挑水、没水喝、难受的动作和表情。

 4幼儿听A段音乐,完整地表演"三个和尚挑水、抬水、没水喝"(A1、A2、A3)等动作。

 (二)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小和尚们动脑筋、握手言和的`动作(B段音乐)。

 (三)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出各种取水的方法,来表现小和尚团结协作共同取水的情节,幼儿三人一组,用组合动作进行表现(A'段音乐)。

 三、幼儿随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完整、合拍地进行表演

 (一)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完整地表演。

 (二)幼儿集体创编结尾造型并进行表演。

 (三)教师采取"退出"的方法,让幼儿完整地、主动地练习动作,享受表演的乐趣。

 四、启发幼儿思考教师:为什么到最后三个和尚没水喝?在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应该怎么做?

 (懂得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将事情做好的道理)

 活动延伸:

 结合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学习和朋友交往的简单方法,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活动反思:

 首先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题材,歌曲游戏《三个和尚》原本是学前班的内容,此曲简单有趣、幼儿不管是唱还是念都能朗朗上口。本次活动,最大的优点在于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欢快的音乐也很感兴趣,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非常急切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我也提供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就是根据歌词进行歌表演,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地调动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和主动性,使其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而我为了更好体现出歌词中的内容,在活动前,我准备了一根扁担,一个小桶,让幼儿利用道具大胆运用夸张、丰富的身体语言来表现自己。这样幼儿才会学得轻松、有趣,也加深了幼儿对歌词的理解。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稳定入院情绪。

 22学唱简单的歌曲。

  重点难点:

 学唱简单的歌曲。

  活动准备:

 1CD《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边哼歌曲,便伴随歌曲做运动,吸引宝宝的注意。

 二、朗诵歌词请宝宝欣赏,并根据歌词内容对宝宝进行提问。

 师:歌里都有谁啊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呀?

 三、鼓励宝宝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并示范一些简单的动作。

 1鼓励宝宝模仿简单的动作。

 2针对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宝宝,老师可以走近并带动宝宝一起唱歌。

 3宝宝熟悉歌曲后,播放CD,请宝宝一起唱。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用肢体语言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

 2、了解集体游戏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感受音乐的节奏、结构;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轮流的合作方法。

  活动准备:

 1、旅行舞音乐:《库乞乞》mp3、导游旗三面分别写上数字“3”、“4”、“5”;大纸一张、记号笔一支;海边游玩和登山的照片。

 2、幼儿14人,小椅子围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1、说说快乐的旅行。

 教师:“老师最喜欢出去旅游了!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里旅游那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2、初步感受音乐,大家一起快乐地“库乞乞”。

 今天老师邀请你们参加我的音乐旅行团,旅行的时候有首动听的曲子,仔 细听——播放音乐《库乞乞》——

 教师:“你觉得什么地方特别好玩呀曲子里有一种很特别的声音,谁来学一学”

 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注意里面的“︱库0︱库0︱库 乞︱乞-︱”,并带着孩子一起念音乐里的这个部分。

 教师:“猜猜看,什么是库乞乞”

 教师:“旅行中玩得最开心的时候就会说︱库0︱库0︱库 乞︱乞-︱”。

 教师:你觉得旅游的时候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最开心!

 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或者想象自己旅行时候的快乐时刻,重点引导幼儿交流在海边游玩、和爬山登上山顶时的快乐。

 教师:“海边游玩真开心,就让我们一起到海边做三件快乐的事,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说︱库0︱库0︱库 乞︱乞-︱”。(具体的事情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来,如“玩水”、“堆沙”、“游泳”等,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快乐地表现。)

 教师:“登山时,登得越高,看得越远!登上山顶望一望,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引导幼儿想象投入到登高望远的情境中。)

 教师:“登上山顶,看到美丽的景色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让我们大声地说︱库0︱库0︱库 乞︱乞-︱”。

 3、通过图谱和律动进一步感受音乐。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旅行吧!先去海边走一走,爬上高高的山,登上山顶啦!(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绘图谱。)

 教师:“发现了吗音乐到哪里我们开始上山”(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

 教师:“一共要爬几次才到山顶”

 引导幼儿坐着,用自己的两只手指当两条腿,平放的膝盖想象成海边的平地,身体想象成高山,并找找山脚、山腰、山顶等位置。

 层次1:教师和幼儿一起听着音乐律动——A段“海边走走”、B段“登山”、C段“库乞乞”。

 层次2:教师指图谱,幼儿律动。

 层次3:个别幼儿指图谱,教师和幼儿律动。

 层次4:请幼儿站起身大胆创编A、B两段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配合音乐优化动作。

 4、合作游戏“快乐的旅行团”。

 教师出示“导游旗”。

 教师:“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音乐旅行团,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游览的地点是海边和高山,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发吧——”

 层次1:教师当导游领着孩子们一齐手拉手游戏。

 层次2:把导游旗递给个别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旗子上的数字找到相应的游客人数组团;出示另外两面导游旗引导幼儿分别组团,在音乐声中三个旅游团一同出发。

 层次3:教师提出问题——大家都想做导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轮流的方法合作游戏,并且明确在音乐进行到“库乞乞”的时候进行轮换。三个旅游团在音乐声中游戏并轮换导游的角色。

 5、提出新的旅行点,延伸活动内容,幼儿听音乐往外走。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乐曲AABBA曲式结构。

 2、感应A段节奏,听准特定音效。

 活动准备毛毛虫玩偶、磁带。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律动《母鸡孵蛋》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师:农场里的鸡妈妈要孵宝宝了,咱们一起去看看。(鸡宝宝孵出来了,动动自己的小翅膀,好朋友抱一抱)

 二、完整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内容与情绪。

 导语: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到草地上吃虫,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请大家仔细听听!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内容。老师配上简单的肢体律动。

 2、欣赏后提问:音乐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三、A段律动游戏。

 1、学习小鸡吃虫的肢体律动。

 ①练习啄的动作

 师:小鸡宝宝爱吃什么?(虫、米)它们是怎样吃的?(创编吃的动作)

 ※老师统一动作,念语词“小鸡吃虫”由慢到快进行肢体动作练习。

 ※配乐语词练习“小鸡吃虫”律动。

 ②传递练习

 师:鸡宝宝们都喜欢吃虫子,我们来学学小鸡吃虫。

 老师示范,幼儿练习。(念语词“小鸡吃虫”,慢到快)

 念语词“小鸡吃虫”,引导幼儿由慢到快玩传递游戏(徒手)

 师:鸡妈妈抓了虫子,大家一起分享吧

 ※道具+语词玩传递游戏

 ※配乐游戏(2遍)

 2、听辨音乐,创编木头人肢体造型

 师:鸡宝宝吃虫好开心。可是,农场的后山住着一只大老鹰,它最喜欢吃小鸡。如果老鹰来了怎么办?(变各种“木头人”)(不能动,否则就会被捉走)

 ※引导幼儿创编木头造型。

 ※念语词练习(听辨“木头人”游戏的乐句)

 师:小鸡变几次“木头人”。(两次)

 ※配乐游戏

 四、全曲律动游戏。

 1、全曲完整游戏,幼儿扮小鸡,老师扮老鹰。

 小结,讨论老鹰的神情和动作。

 2、全曲游戏

 在B段中,教师扮演的老鹰可以给扮演小鸡的幼儿挠痒痒,动了就被抓走。

 3、全曲完整游戏

 师:老鹰一直抓不到小鸡,它就想了一个办法,藏在小鸡群里头等待时机。一会儿小鸡第二次变“木头人”时,谁拿到虫虫,它就是老鹰。

 五、结束。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9

 本次讲课活动我组织的是一节中班音乐活动“表情歌”。为了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本次教学活动目标。首先,我用一段非常有趣的变脸视频,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知道了表情的概念,同时也激起了幼儿的兴趣。然后,我又利用“变脸娃娃”变魔术的游戏形式来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歌曲内容,在整个活动过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清晰明了。特别是我制作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它的灵活运用。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除了准备充分之外,主要还是我抓住幼儿最喜爱的游戏的年龄特点,巧妙利用“变脸娃娃”变魔术这一吸引幼儿的方式贯穿始终,活动中我告诉幼儿变脸娃娃也想和大家一起做“变脸”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其次,为了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根据观察表情图和感知音乐节奏,由幼儿自由表演、尝试各种表情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在不同心情时做什么动作,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运用的同时,幼儿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但我也体会到了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就是我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欠缺,缺乏激情,没有激发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导致在学唱歌曲环节中,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大胆表现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意识。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反复感受歌曲,知道歌曲名称,初步了解内容,喜欢唱歌。

 2、通过大带小的活动过程,体验活动的乐趣,萌发爱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重点: 知道歌曲名称,初步了解内容。

 活动难点: 了解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大班幼儿事先排练好表演和节奏乐。

 2、表现歌曲内容的挂图一幅(小班教学挂图上册3号图)。

 3、木偶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大班幼儿扮演小动物(小鸭、小狗),听音乐表演小动物律动,在

 教师的带领下,启发小班幼儿边走边学小动物的叫声。

 2、“我们跟着哥哥姐姐边走边学小鸭子叫,到幼儿园去玩喽!”表演大胆跟着做的幼儿。

 3、观看哥哥姐姐做歌表演两遍,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1)观看第一遍表演后问: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唱歌、跳舞、做游戏)

 (2)观看第二遍表演前提示:哥哥姐姐在幼儿园唱歌、跳舞、做游戏,真快乐,我们边看他们的表演边给他们拍拍手吧!

 4、感受歌曲的内容。

 (1)教师边演示木偶边演唱两遍歌曲。

 我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我真喜欢我的幼儿园,我还会唱一首歌曲呢!名字就叫《我爱我的幼儿园》,你们听听,我们在幼儿园有些什么高兴的事。

 (2)欣赏哥哥姐姐表演。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后出示相应的,并唱出相应的歌词。

 谁爱我的幼儿园?(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什么多?(朋友多)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怎么样?(真快乐)

 (3)教师边指点边唱。

 (4)哥哥姐姐演唱,并用节奏乐伴奏。

 5、跟着大班幼儿表演,进一步理解内容,体验欢快的情绪。

 (1)在歌曲伴奏下,哥哥姐姐带幼儿随意做动作,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2)跟随哥哥姐姐边唱边表演。

 6、在《我爱我的幼儿园》的音乐伴奏下,哥哥姐姐带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欢快的走出活动室。

扁担宽 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扁担宽 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伦敦玛丽莲 买了件旗袍送妈妈

莫斯科的夫斯基爱上牛肉面疙瘩

各种颜色的皮肤 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平平仄仄平平仄

好聪明的中国人 好优美的中国话

扁担宽 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

到底扁担宽还是板凳长

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着一只鹅

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 宽宽的河

弟弟说 白白的鹅

鹅要过河 河要渡鹅

不知是那鹅过河

还是河渡鹅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 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纽约苏珊娜 开了间禅风lounge bar

柏林来的沃夫冈 拿胡琴配着电吉他

各种颜色的皮肤 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聪明的中国人 好优美的中国话

有个小孩叫小杜

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 打了醋

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 搁下醋

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 跑了兔

洒了醋 湿了布

嘴说腿 腿说嘴

嘴说腿 爱跑腿

腿说嘴 爱卖嘴

光动嘴 不动腿

光动腿 不动嘴

不如不长腿和嘴

到底是那嘴说腿 还是腿说嘴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 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 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 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请问,南翔小笼在哪里?

呃……哦,那儿!)

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民歌,词和曲均出自于音乐家金鼓先生之笔,歌曲诞生地为重庆沙坪坝,是1942年在重庆从事地下党工作期间创作完成的。歌曲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流传于国内外。原唱者是著名歌唱家蔡绍序先生。

第二首:《康定情歌》(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唱的就是朵洛。这可能就是康定情歌最早的雏型了。按老人的年龄来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康定情歌就已萌生。一部分人认为《康定情歌》是康定北关外雅拉沟一带农牧民首创的一首民歌,属于“溜溜调”,本来只有前三段。四十年代前期,康定的少年儿女在“伴花夜”(陪新娘欢度婚前之夜)或打趣“儿女之情”时,都爱唱这首歌,词中“李家大姐”、“张家大哥”,通常要临时改唱成眼前女方和男方的姓氏。抗战时期,在重庆这首民歌的最早采集者是音乐家郑沙梅,他当时是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也在界石场国立边疆学校任教,在采集康区民歌时,康定学生曹素芳、乔淑媛、李培源、孙玉华等,给他唱了不少民歌,其中就有“跑马溜溜的山上”这一首,时间是1944年秋季。

第三首:《槐花几时开》是四川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它实际上是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形成年代久远。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槐花几时开》歌词虽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

第四首:《黄杨扁担》是重庆市渝东南民歌,起源于重庆酉阳县和秀山县。是土家族宝贵的文化资源,《黄杨扁担》是重庆三千万人民的骄傲。1958年歌唱家朱宝勇首次演唱《黄杨扁担》,从此,优美抒情的秀山花灯歌曲《黄杨扁担》被冠以四川民歌在全国流传。

资料拓展:

某个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创作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歌曲,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

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

四川民歌,人们最为赞赏它的抒情、婉转、爽朗、诙谐、泼辣。这也很能代表它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不过社会生活的无比丰富,制约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民间歌曲必然多姿多态。我国音乐学者对民间歌曲的分类尚无定论,我倾向于分为:“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三大类。在四川民歌中,其中“山歌”占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山歌,顾名思义即山野之歌,是活动于山野,田间的劳动者所演唱之歌。是活动在山野田间的劳动者所演唱的歌(如青海的“花儿”、湖北的“赶五句”、陕西的“信天游”、山西的“小曲”、内蒙“的爬山调”等都是我国有名的山歌歌种。)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或劳动之余,自发抒情怀和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手段。它的形式十分简炼,体裁比较自由,它既便于广大劳动群众直接掌握和运用,又使有才能的歌手进行创造发挥充分余地。

四川山歌,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大体包括各地“晨歌”、“放牛歌”、“放羊歌”、“薅秧歌”。“薅草歌”、“罗儿歌”等。由于过去人们在农业生产和背挑运输及畜力劳动中,大多是个体作业,当然集体劳动形式也有(如薅秧、薅草、集体运输),但这些集体劳动仍保持独立方式。因此,四川山歌不像劳动号子那样直接具体与劳动相配合,在形式上就更不受具体劳动的限制和约束。在旋律节奏上,有的山歌节奏很自由,有的结构严谨、节奏较规整。在调式上多以五声徽、羽调式常见,也有少数商调式和徽调式交替的山歌。在唱法上四川山歌有高腔和平腔之分,拖腔委婉动听,很有特色。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咨唱、缀句联唱、穿唱、帮腔等。

四川山歌在表现内容上也很广。有赞美劳动场面,表现生活情趣,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如《清早起来大太阳》、《太阳出来喜洋洋》、《摘葡萄》、《下田薅秧排对排》等这类山歌。)还有更多的是揭露封建腐旧的婚姻制度和歌智唱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爱情的情歌如:《槐花几时开》、《跑马溜溜的山上》、《妹儿爰的勤快人》等就属这类山歌。

四川山歌,一般为二、四、六句(也有少数三、五句的)短小精悍,每句五字七字不等。许多山歌虽是人们即兴创作,但构思巧妙,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含意深刻。唱后让人细细寻味。四川山歌具有浓郁的四川特色。在歌调上常常带有浓郁的四川方言土语(如《槐花几时开》中的“望啥子”和《摘葡萄》中的“麻鲁儿”、“麻鲁儿”就是典型的四川方言土语)。

四川山歌在衬词上特别有风味。许多山歌中衬词有规律的出现形成一种新鲜的格调,使曲情显得分外活泼亲切,更富有浓郁的四川乡土气味。如《槐花几时开》这首川南山歌,情景交融。有声色有色,感人心脾而回味。它的节奏也较自由,曲调悠长。尤以衬词拖腔的婉转配合,更真切的描绘出一位少女对情郎的一片痴心。又如《跑马溜溜的山上》中的衬词“溜溜的”、“月亮弯弯”悦耳动听、很有兴味。在词意上补充描绘了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有助于渲染这首情歌的抒情气氛。再如

《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哐扯”、《黄杨扁担》中的衬词“姐哥呀哈里呀”,《妹儿爱的勤快人》通过很长的衬词“唉呜溜溜溜溜”、喂、唉的渲染,很好的烘托出了火热的劳动情绪和表达真挚的情怀。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民歌中,诞生在“天府之国”四川的民间汉族山歌,只是中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朵小小山花。随着时代的前进各地民间歌曲己浸入了新的血液,深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的发展,四川山歌定会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朱德的扁担》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德的扁担》教案1

  片断一:

 师: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之后交流)

 生:(齐)因为心疼他

 师:为什么心疼?

 生1:因为“他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课文原话),所以让人心疼。

 生2:他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

 师:只有一个晚上是这样吗?

 生:(齐)不是,是很多个晚上(是整夜整夜)。

 师:每个夜晚战士们在睡觉而朱德同志却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真的很辛苦,确实令人心疼啊1

 生3;他还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多辛苦啊

 师:是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要研究作战方案,多么辛苦啊!真让人心疼。(做出心疼状)

 生4:挑粮时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脚都磨出血泡了。

 师:看了真让人心疼。

 生6:爬山时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师;心疼啊。(双手紧握捂住心窝,表情凝重)

 生7:太阳晒得他的脸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脸也黄了。

 师:的确让人心疼啊!

 生9:他的眼窝也深深地陷下去了。(边说边用手在眼睛上比划)

  片断二:

 师:因为心疼,战士们藏起了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

 生2:他还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师: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再藏一根(生齐:他还会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给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减活。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3;朱德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没有了扁担他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找,找不到还要做,不是活更多了吗?

 师;你的心真细,战士们肯定也是这样想。

 生4;藏了扁担,朱德更辛苦了。因为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研究,没有了扁担他还要跑更远的路去找,或者锯木头做,这样他不就更累了吗。

 师:好一个“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战士们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结:战士们藏扁担是因为心疼朱德,不藏扁担更是因为(生齐:心疼他!)

  反思: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心疼"一词所包含内容的感悟竟然这样丰富多彩,这样的具有立体感,无疑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生活化经验在孩子大脑中的积淀,有对日常生活直观形象的观察到运用抽象思维词语的概括描述,说明生活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2、低年级学生易受教师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所叙述的事情当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这两项隐性的课程资源如果挖掘运用的好,不仅课堂气氛得以调动,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就会丰富起来。

 3、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这样活跃,体验这样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积累。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丰富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段、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积极地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抓住文眼(即:关键词或句)引领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抓住学生思维闪光处进行引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其思想并积极交流的舞台,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朱德的扁担》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红军革命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受到光荣的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1、 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红军革命根据地和与朱德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扁担的,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 朱德的扁担。

 3、 齐读课题,读准轻声音节“扁担”。

 4、 针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读一读,帮一帮。

 3、教师抽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 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7、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自主质疑。

 8、 齐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 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介绍朱德,朗读歌谣。

 1、学生自主汇报搜集的朱德的资料,教师补充。

 2、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3、出示歌谣,学生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过度:

 听到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以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三、 感悟课文。

 1、出示扁担,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

 (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3、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1) 学生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2) “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学生齐读课文。

 7、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

 (1)指名朗读。

 (2)分组表演挑粮的过程。

 (3) 自由组合表演。

 8、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

 9、教师小结:

 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10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三课时

  一、 复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二、 学习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说词,看谁说的多。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评学生的书写。

  三、 丰富词语库:

 情不自禁 解决 浩浩荡荡 醒目

  四、作业:

 听写字词。

《朱德的扁担》教案3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 )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并:共六笔。上下结构,第二笔是短撇,下面是“开”。攻:共七。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提。/sjbwz/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 劝 藏

 越 敬

 发 爱

 朱德 赶做 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

 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山上

 8 朱德的扁担 会师 挑粮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教学反思: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教学时,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朱德的扁担》教案5

  一、课文简析

 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现出大家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一处会合。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一般是指军事指挥的中心地。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研究:商讨;考虑。不料: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敬爱:尊敬热爱。

  五、近义词

 带领——率领、会师一会合、非常——十分、研究一探讨、越发一更加、敬爱一爱戴

  六、反义词

 敌人——朋友、常常一偶尔、不料一果然、敬爱一厌恶

  七、多音字

 担:dān(担当)(担任)、dàn(担子)(重担)难::nán(难道)(难处)、nàn(难民)(责难)

  八、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背景。第二段,介绍红军去山下挑粮的情况。第三段,写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同志又找来了新扁担。第四段,写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九、课文分析及提问

 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分析:朱德同志知道战士们是怕自己辛苦,所以把扁担藏了起来。他在又找来的扁担上写上这五个字,表明了他挑粮的决心,也表现了他跟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2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分析:大家被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动,所以更加敬爱他了。

 3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

 因为战士们关爱朱德同志,不想让他过于劳累。

 4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德同志这么做是为了表明这是自己的扁担,不让战士们再藏起来,这样他就又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了。

 5你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我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6说一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因为战士们通过“藏扁担”的事,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爱兵如子、不搞特殊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十、练习

 给下列字注音:朱、德、扁、担、志、伍、泽、敌、陡、难、争、仗、疼、料、敬。听写词语:扁担、同志、队伍、会师、红军、战土、带领、来回、白天、起来。形近字组词:伍(队伍)、五(五个)、战(战士)、站(站立)、士(护士)、土(土地)。词语搭配:穿草鞋、戴斗笠、挑粮食、藏扁担。

踏访河曲山曲

山西,人称“民歌的海洋”。山西的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统计,现已收集起来的民歌已逾两万首,且浓郁的地方色彩充溢其字里行间。上溯春秋时期,《诗经》中的“唐风”、“魏风”大都为山西民歌,极负盛名的《硕鼠》、《伐檀》也都是山西民歌。几千年来,山西民歌沉郁顿挫、情感浓烈,歌咏爱情的情炽意切,歌咏风物的率真天成,这一特色是全国任何一个地区的民歌都难以企及的。

民歌起源于山歌,顾名思义,山歌就是指在山间、田野、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在山西,最著名的山歌要数“河曲山曲”。流传民间最广的山西民歌《走西口》最初就缘于河曲,所以,走访山西民歌故乡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河曲。

河曲山曲的由来

4月28日,从太原进发河曲。

坐在车里的我,心情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作为“厚重山西”的采访记者,我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厚重”这个词沉甸甸的分量。当天中午,我们停在了忻州市,经山西日报社忻州分社的帮助,我找到了忻州市文联秘书长武兆鹏先生。武先生对河曲民歌有多年的研究,而且出版了许多和民歌、戏曲有关的专著。

我对武先生说,您把我当成学生,请您给我上一课。

河曲,在晋西北的黄河三角上,西望陕西,北接内蒙古汉民族聚居地区。解放前,生活在这一带的农民,由于土地集中和连年荒旱,纷纷奔走西口(河曲农民把内蒙古河套地区称为“西口”),去出卖廉价的劳动力,维持最低的生活。他们主要的谋生手段是给西口外的地主“揽长”、“打短”,其次是下煤窑或“跑河路”(指船夫的生活)。通常是春出秋回,也有长年流落外乡的,当地人民称呼这样一种生活叫做“走西口”,或者叫做“跑口外”。

由于大批农民“走西口”,使晋西北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得到普遍的交流,蒙汉两族的民歌也相互发生影响。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流传的汉族民歌,不仅普及绥远境内,而且也普及晋西北,甚至流传到陕西、甘肃等地,成为这一片广阔地带的汉族人民的共同民歌(这类民歌的体裁是相似的,但歌词和曲调上不尽相同),在河曲,人们称它作“山曲”。

山曲是河曲一带人人皆能吟咏的民歌,传说“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并不夸张。据说最好的歌手能“连唱三天三宿都不重”,足见其蕴藏之富。多少年来,劳动人民为了消除疲累,抒发情感,用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劳动生活过程中创造了由吟、哼到唱的这种自娱性的即兴歌唱形式。它分布在全县大小村户乡镇,男女老幼无时不在娓娓歌唱,他们干啥唱啥,想啥唱啥,歌词信口而出。

山曲的乐曲形式是四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八小节构成一首乐曲;后四小节多半是前四小节的反复或稍加变化,上乐句的终止音通常落在属音和次属音上,下乐句的结尾音则落在主音上。

山曲的歌词形式,以七字句为基础,但并不受七字句的严格约束,随着情感和语言的变化可以自由伸缩。它可以是“鱼离水坑树剥皮,死好分离活难离”这样整齐的七字句样式,也可以延伸为“寻个好男人绕天飞,寻个浑小子游地狱”这样对称的八字句样式,还可以发展为“发了一场山水澄下一层泥,半路地儿撒手活剥一层皮”较为自由的十一字句样式;或者成为“大榆树,二八叉,谁给咱管媒跌折胯”这样的三三八句式,随着语言的变化,节奏也经常在变。一首简短的山曲,由于歌唱者的身世经历不同,歌唱时喜忧和速度的变化也不同,它可以随着不同的对象,歌唱不同的内容,反映不同的生活情绪。

在曲调的演唱风格上,山曲曲调高亢嘹亮,粗犷奔放,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河曲山曲的曲调有三个主要特点:一、山曲大量运用了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使其形成了一种区别于其他体裁民歌的独特演唱方法。比如农民们扬起锄头、放羊倌甩开羊鞭时,喊上一嗓子,高音上不去,就改用假声,体现出人们心情开阔的那种爽劲儿。二、山曲大量使用大跳的旋律,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可以跨越七八度,甚至十一二度,形成跌宕起伏、活泼跳跃、热情洋溢的韵律感。三、曲调采用上长音的手法,所谓上长音就是指在高音区和中音区可以自由延长,想唱多长就唱多长,唱到高兴处可以根据自己的力气无限延长,表达农民们演唱时的兴奋劲儿。

武先生说,由于时代的演变,山曲也有很大的发展,譬如,上下句的比拟比过去更贴切生动,词的意境更加甜美深远,产生了大量的反映不同时代的优秀山歌。但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原汁原味的山野之曲,改编山曲往往加入了现代气息,改掉了那些土得掉渣的语言,反而失去了山曲最原始的韵味。

通过武先生的介绍,我了解到,近30年来,河曲、保德一带涌现出三四百名小有名气的农民歌手,也向外输送了大量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专业歌手。

保德三兄妹唱歌出了名

提及有名的忻州民歌手,武先生推荐了来自保德县的杨仲青、杨爱珍、杨仲义三兄妹。在忻州停留的当天晚上,我见到了刚从北京回来的杨爱珍女士。今年51岁的杨爱珍,目前正自费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她希望能从理论上汲取更多的营养,回到山西培养民歌新人。

杨爱珍看起来要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许多,讲起话来,声音甜得让人迷醉。一见到她,我就按捺不住地请求她唱一首民歌,她微笑着,张嘴就唱:

对坝坝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

那就是我那要命的二妹妹

那山上长着十样样草

十样样我看见妹子九样样好

哥哥我在坝梁上

妹子你在那沟

看准了哥哥

妹妹你就摆摆手

听杨爱珍说,家里的兄弟姐妹都爱唱歌,是深受父母的影响,父母都是村里有名的山歌手。特别是母亲,嗓音就像那山泉一样清脆悦耳。从小到大,孩子们都成长在一个充满歌声的气氛里,那时候的日子很苦,爱珍的姥爷、舅舅都曾走过口外,但家里的歌声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最艰苦的日子里,美丽动听的山歌让孩子们忘却了所有的苦难。长大后,哥哥仲青置身于民歌的海洋中,唱了一辈子;爱珍走向了民族音乐,立志成为一个专业的民族唱法的歌手;弟弟仲义走上了戏曲的道路,现在是忻州北路梆子青年团团长。

最后杨爱珍对我说:“你应该去采访我大哥,他对民歌就像着了魔一样,他就像是为民歌而生的。”杨爱珍的话,让我很感动。杨家三兄妹的成长离不开那个蕴育着歌声的温馨家庭,而这种精神也正是生活在河曲、保德一带的农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典范。“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在那些苦难深重的岁月里,正是这些流传不止、世代传唱的民歌,帮助人们化解了心中的愁苦,走向美好的明天。

第二天一早,我们从忻州出发,前往保德县。

保德县处于河曲县的西南方向,与陕西省的府谷县仅隔一条黄河,通过架于黄河之上的一座大桥,两岸百姓就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来往,说着一样的方言,唱着一样的山歌,依傍着同一条母亲河。

陕北的信天游,和山西的山曲就是在这两岸交界地区,互相交融和促进着,从而形成了许多有共同特点的山歌。遥想当年,在山西、陕西、内蒙古三地同唱一首歌的盛况一定风行一时,直到现在,在这毗邻相隔的地方生长起来的民歌,已成为三地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生长在这里的杨仲青,今年已经62岁了,但无论怎么看他,都超不过50岁的样子,山歌让杨仲青活得年轻,活得纯粹。提起自己的家庭,杨仲青打开了话匣子:我的父亲是单挑小贩出身,挑一根扁担,两个笸箩里装些保德的土特产,一路担到河曲,然后再把河曲的特产挑回来。就这样,在从保德到河曲的往返路中,父亲把河曲的民歌带回了保德。父亲一路上从不走哑路,走一步唱一句,路上歌曲不断。母亲除了嗓子好,还很有灵性,自己一边做活,一边编唱歌曲。在小时候,母亲纺线时我老是捣乱,母亲张嘴便唱:

妈妈要纺线

你要胡搅群(方言,指捣乱)

咱们的生活干不成呀

我的那个杨仲青

在父母的熏陶下,6岁的杨仲青就能在堂会上说快板,唱山曲。长大后,他每年利用假期打工挣钱,用来买二胡、小提琴和音乐方面的书籍。为了提高自己的伴奏技能,他每天把弟妹堵在大门外,让弟妹唱歌他伴奏,不唱的话便不许进院吃饭。

1986年,杨仲青调入县文化馆工作,任文化馆副馆长,多次参加全国、华北、省及地区文化演出,获奖达60次之多,成为闻名全省的民歌手,被民歌界誉为“黄河之滨民歌王”。

跟随杨仲青,我们来到了他工作的保德县文化馆,两层楼的文化馆十分简陋,他的那间不足10平米的办公室,更是阴暗局促。一张小小的办公桌,一盏昏黄的灯光,一架已经用旧了的小录音机,就是杨仲青承载民歌梦想的全部。从柜子里,他搬出了十几盘自己录制的简陋磁带,放入录音机里,一阵悠扬的歌声飞出,杨仲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我对面的墙上,悬挂着杨仲青去日本以及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大照片,然而眼前这番落魄的景象,让我很难与杨仲青这位著名的民歌王联系在一起。

阳婆一落我点起灯

灯看我来我看灯

怀抱着胳膊弯弯脸朝墙睡

枕畔畔上跌下一串串相思泪

凄凉幽怨的歌声中,杨仲青说,现代人看不起民歌,人们觉得民歌土得掉渣,已经完全过时了,可我觉得民歌虽然很短,有的仅仅是上下两句,但内涵很深,几句话直刺心窝。我最担心的是民歌以后传不下去了,可能再过若干年以后,我杨仲青的名字就是印在资料册上的符号而已,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我这一生传唱的民歌留在世上,我不想把这些歌声带走

杨仲青确实像他妹妹所说,像中了魔一样地热爱着民歌,上床入睡时,他嘴里还不停地唱着歌,唱着唱着就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唱着唱着又醒了

像这样热爱着民歌的人,当今的时代中还有几个?

生活在歌里的河曲人

进入河曲的标 志,是坐落在城边上的一座插着笔尖的高塔和元曲大家白朴的雕像,它们向世人展示着河曲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的车停在了河曲著名的西口古渡。举目望去,白茫茫的河滩在蒙蒙的雨雾中向远处延伸着,尽头的山若隐若现。这就是“鸡鸣三省”的西口,这就是呜咽的黄河水和着妹妹心酸的泪水、哥哥心痛的血水,流淌出震撼人心的《走西口》的地方

突然,耳边传来一阵清脆的歌声,寻声望去,不远处的一座小亭内,三位河曲妇女正迎着雨声欢快地高歌。踏着歌声,我们来到了她们的面前。面对几个陌生人的“观赏”,她们不仅没有不安,反而唱得更响。几首歌唱罢,其中一个问我们:你们不是河曲的吧?你们从哪里来?是来这里旅游的吗?

听说,我们是从太原来的记者,专门来采访河曲民歌。她们感到非常高兴,如数家珍地给我们讲河曲民歌的点点滴滴,如有多少种曲目,有多少个歌手,有多少人还热爱着民歌

等她们争先恐后地说完了,却向我们抛出了个难题:我们给你们讲了这么多,你们也得有所回报啊,给我们唱一首歌吧。

唱歌?我们面面相觑。看着我们互相推脱,她们很奇怪:这有什么难的啊?你们太原人怎么这么扭捏啊?如果不唱的话,我们就不许你们走。

不得已,我们几个人合唱了一首歌曲。她们跟着我们一边哼唱着,一边拍手伴奏。一曲唱罢,当我们挥手告别时,心里竟生出些依依不舍来。

这就是河曲人民的朴实和热情,她们的性格就像歌里唱得那样真情洋溢。这三位开朗热情、风姿绰约的河曲妇女中,年龄最小的已经55岁。不能不让人惊叹,在美妙的山歌里,河曲人不仅活得年轻,而且充满激情。在河曲妇女的身上,我找到了这里最美丽的风景。

在河曲这块土地上,小自几岁的娃娃,大至龙钟年迈的老人,男男女女,年年岁岁无时不在娓娓歌唱。听说,在河曲还有著名的几个家庭剧团,一家几代人组成一台歌会,在村乡之间巡回演出,不仅大大丰富了农民们的农闲生活,也极大地增强了河曲民歌的流传功能。

河曲人的嗓子为什么这么好?谈及这个话题,当地人哈哈一笑:黄河水养人呗。也有人说:吃酸捞饭吃的呗。

酸捞饭也叫做酸粥,是河曲最地道的特色饭。河曲一带干旱少雨,5月前的土壤无法耕种,只能种植一种叫糜黍的谷类,这种作物抗旱能力强,成长期短,但糜黍的颗粒入嘴后发涩发苦,只有搅酸了才好吃。具体的做法是,将糜黍煮熟后放进一个大罐子里,倒入酸菜水,用盖子盖上,等到酸菜水浸入米粒中发酵后,再拿出来吃。过去的河曲人每天清晨起来,吃上一碗酸粥,再喝上一碗酸汤,这一天下地干活都不用再喝水。酸粥起到了清肺败火的作用,也给河曲人滋养了一副好嗓子。直到现在,外地人来河曲,都要先尝上一碗酸捞饭,吃过之后才觉得真正到过河曲了。端上一碗酸捞饭,挖一口入嘴,满嘴酸津津的米粒,酸得让人直吸鼻气,咽下去后方觉一股甘甜滋味溢满齿间,接着便是一阵清凉爽滑的感觉在喉咙处久久盘旋,真是人间美味啊。

我们一行人,刚进入河曲县城,就听到了地道的河曲山曲,又吃了一碗酸捞饭,顿时觉得已经完全融入了河曲这块蕴藏着深厚民间文化的海洋中。

“走西口”原本不是悲剧

河曲人的歌唱了一辈又一辈,但最为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多少记载。在我的采访过程中,能索要的有关河曲民歌的资料少之又少。最权威的资料还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出版的《河曲民间歌曲》一书,该书的作者原《词刊》主编晓星于1953年到河曲采风,精心编写了这部河曲民歌经典专著。这部书中详细记录了晓星同志在河曲生活的三个月里,从农民们的口中收集和记录下来的最原始的河曲山曲。在河曲人民的手中,这部专著一印再印,历经了半个世纪的风雨,至今仍为研究河曲民歌最基本的资料。

山曲原本就存在于山野田间,口口相传是河曲民歌的惟一记录,想要全面地总结和收集民歌是一项较为艰难和辛苦的工作。在河曲,我听说有一位博物馆的退休干部叫韩运德,他用了近40年的时间潜心收集河曲民歌,他走过了河曲的村村落落,寻访最年老的民歌艺人,用手中的笔详尽地记录和收集了最原始的山曲。人们都说,在河曲没有人能比韩运德收集的歌子全。韩运德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出一套河曲民歌全集。

在河曲县委宣传部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县文化馆的退休干部张贤亮。张老今年已经72岁了,50年前,他陪伴晓星同志在河曲采风,从那以后,他为保护和宣传河曲民歌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和张老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歌里的“走西口”唱得生离死别,凄惨哀伤,但历史上真正的“走西口”曾经为河曲带来了繁荣的商业贸易,实际上起到了促进河曲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河曲处于晋陕内蒙古交界地带,北接河套平原。河曲一带连年干旱少雨,但河套平原却是土肥水美,所以河曲人自唐以来,就已经走出西口,到河套平原去谋生。清顺治年间,为稳固边防,防止汉蒙联合,朝廷下旨,从长城至偏关沿黄河河界设立一道宽15里、长2000余里的黑界地,绝对禁止汉蒙两地人民来往互通。

直到康熙年间,鄂尔多斯部落首领给康熙写了一个奏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求朝廷放开关口,让两地人民互通来往。于是,在康熙三十六年,朝廷下令批准河曲的西口古渡为汉蒙两族人民公开来往的主要渠道。对于河曲来说,“走西口”并不是悲剧的开始,而是蒙汉两族人民互通有无的良好开端。

“走西口”在民国初年最为繁盛,经济、文化、运输的发达在河曲达到了鼎盛时期。《河曲县志》中记载,光绪十六年,河曲有十座商号,外籍客商纷至沓来,据民国十年地方商会统计,当时河曲县城的糖、粉、豆腐、酱坊有147家,仅油酒坊、货铺、旅店就有195家。城内旅店客满,街道行人云集,买卖之声不绝于耳。本地巨商的“十大富号”也于此时兴起,个人资产都在10万银币以上。河曲旧志有“一年似水流莺啭,百货如云瘦马驼”的诗句,可见当时商贾云集的繁盛景象。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传播也开始繁荣发达起来。由于汉语和蒙语不通,歌曲就成为两族人民交流的工具,这个时期,内蒙古的爬山调流传至河曲,两地都产生了许多以卖唱为生的民间艺人,他们的传唱活动为推广民歌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民国十六年(1937年)以后,由于日本侵略、军阀混战、土匪猖獗,走西口变得非常危险和困难,有许多人惨死在走西口的路途中。1940年以后,内蒙古一带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两边更是断绝来往,那时有许多家庭遭受着亲人分离,无法相见的悲剧。河曲繁荣时期的《走西口》曲目是小喜剧、耍耍戏,唱得欢快活泼,现代版的《走西口》则表现出一种悲楚婉约的情景。

河曲民歌王贾德义

在河曲采访民歌艺人,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叫贾德义,曾担任过县文化局局长兼文化馆馆长。这位被称为“河曲民歌王”的文化功臣,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全都倾入到了民歌的世界里。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贾德义不但歌唱得好,而且相关乐器件件不拦手。1963年,贾德义靠自学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但县领导把他强留下来,让他搞群众的文化工作,从此后,老贾再没离开过河曲,搞群众文化工作一搞就是40多年。

问老贾后不后悔留在河曲?他默默地摇头:“没啥后不后悔的,我自己就非常热爱家乡的民歌,当初也想把河曲民歌发扬光大。”老贾失去了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后,并不灰心丧气,他一边工作,一边走下基层,开始了他艰苦的创作生涯,让土疙瘩发出金子般的光芒是他最终的理想。他随剧团走遍了黄河内外,踏遍了陕北、晋北、内蒙古等地区,不但掌握了大量的山曲资料,还认真考察了山曲、信天游、爬山调的渊源和沿革,为研究晋西北民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河曲土生土长的民歌引来了无数中外影视剧组,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老贾就和著名导演谢晋合作过,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凡是来河曲的影视班子,必然要找老贾,已形成惯例。为协助剧团拍片,老贾担任过外联、演员、剧务、场务、副导演、现场调度等职务。他自豪地说:“我和许多著名导演合作过,还和许多著名的演员一起摸爬滚打过。”

在多年的实践经历和潜心研究中,老贾出版的山曲、民歌专著已有六七部了,大部分都是他自费出版的。资金不够时,他借过钱贷过款。我问他:你这么有名气,怎么还会没钱呢?

他说:唱民歌的,怎么能和那些歌星影星一样呢?我们并没有很多钱,我组织过许多演出,从来不是为了挣钱,就是因为心中的热爱,有一场演出我贴进去几千块钱,但效果还不错,我已经很欣慰了。

因为地方经费的短缺,老贾搞的演出队用得都是最廉价的演员,这也是造成节目质量不高、档次较低的主要原因。老贾说:陕北安塞的贺玉涛,那歌儿唱得真是没得说,可人家唱一首歌得3000元,我哪能请得起啊。

40年工龄、副教授的头衔,并没有给老贾带来什么实惠。一间清朝乾隆年间的18平方米的小土屋就是他的家,自己担水,自己做饭,既是伙房,又是卧室,没有书房,没有文案,镶满四壁的都是一撂撂积累大半辈子的书稿、资料。为了艺术事业,他不仅甘守清贫,而且也失去了家庭的温暖。20年前,妻子对他说:“我要的是家庭和丈夫,而你却只顾埋头研究,写下几箱子纸也不能当钱花啊,如果你再不思谋如何挣钱,往后就别再过了。”

面对妻子的最后通牒,老贾还是难以割舍自己对民歌的热爱,最后只好带着他三箱子手稿、两箱子书和几把乐器,离开了妻子。

几十年的艰辛,几十年的奋斗,老贾依然满足于精神上的享受。生活上的简朴和落伍,他无暇顾及。目前,他最企盼和渴望的是,有更多的精力和更雄厚的资金为河曲创建一流的演出班子,同时还能出版他整理和研究的河曲民歌专著。

采访贾德义的这一天,刚好是他组织排练二人台《走西口》最紧张的时期,听说省里电台要为他们录制节目。在演出场地,我遇到了小有名气的歌手辛里生。今年已经67岁的辛里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让他在全国的民歌大赛中拿过七个大奖。老贾和老辛的合作已长达40年,对民歌的共同热爱使这两个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凡是老贾组织的演出,老辛一叫就到,从不计报酬。在演出中,已近古稀之年的老辛是永远的男一号。我问辛里生:儿孙这一代人里有没有接班人?他摇摇头说没有。我又问:你还能唱几年啊?他笑笑说:再唱三年没问题。

再唱三年!那三年以后呢?在贾德义、辛里生、杨仲青这一代人以后,还有谁来传唱河曲民歌?

我发现,在这些民歌王的背后,都没有一个得力的弟子或接班人。究其原因,他们告诉我,首先是现代的孩子们不再喜爱民歌,嗓音条件好的孩子都进入正规的音乐学府深造去了;其次,民歌的流传还停留在最传统最原始的口口相传中,没有纳入规范的系统的宣传和教育中去;另外,没有雄厚的资金力量作为扶持,民歌未来的生存也将是岌岌可危。

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软,

拿起了筷子端不起这碗。

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乱,

煮饺子下了一锅药蛋" target=_blankgt;山药蛋。

想你呀想你呀实在想你

三天哥哥没吃了一粒米

茴子白卷心心十八九层

妹妹你爱不爱这受苦人

在河曲住了三天,下了三天雨,雨雾中的河曲县城流淌着一种怀旧和朴实的气息,清脆的山曲儿从街边商铺里传出,听着听着,让人恍若隔世。当载满歌声的车子驶离河曲时,我们的心情变得愈加沉重。我们不希望,这些动人的歌谣最终只能成为录音磁带里传出的音符;我们不希望,将来的河曲城中再也找不到爱民歌爱到痴狂的老艺人;我们不希望,当河曲山曲在文化舞台上的身影愈来愈模糊时,世人对于河曲民歌的热爱仅仅变成了“抢救”民歌的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