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陆游的《关山月》是一首七言古诗,在诗中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Fan Chengda
范成大
(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
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
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
襄的孙女。
生平 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
善为文章。17岁时,曾应诏赴礼部献赋颂。次年,父亲
病故,他抚养弟妹,直到妹嫁,才重操学业,专意科举。
后在昆山荐严寺随乐备学习,并加入他们的诗社。绍兴
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
户参军,后得洪适的荐举,被召入杭,监太平惠民和剂
局,历任馆职。孝宗乾道二年(1166)升吏部员外郎,因
言者论其越级提升,被免职还乡。
乾道四年,起知处州。次年,被召入朝,任礼部员
外郎,年底升起居舍人。乾道六年,孝宗令范成大为特
使,赴金国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
事。范成大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
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和著名的72首纪事诗,深得孝
宗的器重和信任,回朝后即升任中书舍人。乾道七年,孝
宗欲用佞臣张说,范成大拒不草制,曾使孝宗为之变色。
成大乃请领闲职返回苏州。
乾道九年,前往静江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元年
(1174)改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淳熙四年,权礼部
尚书,五年正月知贡举兼直学士院,四月参知政事,两
月后被谏官以私憾弹劾,罢职归里。淳熙七年起知明州
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淳熙十
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
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
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
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
(《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
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
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
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
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
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
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
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
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
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
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
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
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
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
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
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
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
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
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
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
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
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
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
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
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夔州竹枝歌》9首
继承《竹枝词》专咏风土人情的传统而又注入新的内容:
有烧畲种豆的农夫,有背着孩子采桑茶的农妇,还有着
绣衣罗裳的富商大贾;而富者自饱,农家自贫:“东屯
平田□米软,不到贫人饭□中”;揭示贫富悬殊,抨击
官吏凶残,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
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
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
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
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
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
诗的代表作品,这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
冬四季不同的田园情景,凡农家生活环境、季节气候、
风土民俗、耕织、收获及苦难与欢乐等,都得到了真切
生动的展现。“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
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用平易如话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农家耕织图。然
而这些图画并非历代隐居者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而是充
满痛苦和辛酸的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垂成穑事苦艰
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
官。”“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
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同样对农民的苦难
倾注了深厚的同情。诗人在画图中还忠实地再现了贫家
的“欢乐”:“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
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村巷冬年见俗情,邻
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观察之细密,笔力之深刻,高出以前写同类题材的诗人。
这一组诗对南宋以后的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范成大在当时属主战派人物,他的诗中也充满了爱
国思想。早在未官时,他就写过“莫把江山夸北客,冷
云寒水更荒凉”(《秋日二绝》)的名句,对南宋小朝
廷向金国使者夸耀残山剩水的昏聩行径予以批评。此后
的许多作品,如《胭脂井》、《合江亭》等,都是借描
写山川形胜,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出使金国时写的72
首七绝,更是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平地孤城
寇若林,两公(唐张巡、许远)犹解障妖□。大梁襟带
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双庙》)“州桥南北
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
六军来?”(《州桥》)这些诗篇通过题咏沦陷区的山
川古迹,谴责了宋朝统治者的昏庸误国,为中原父老传
达了盼望收复失地的心声,有的诗篇还记载了金国贵族
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遭遇。为官桂林时,作者在《癸水
亭落成》诗中写道:“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
枪。”更体现了他对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信心和远大
志向。晚年重病之中,他还在《题张戡蕃马射猎图》诗
里抒发了他对金人的痛恨;《题夫差庙》一诗,则对南
宋朝廷偏安一隅、耽于享乐、残害忠良表示不满,表现
了他关心国运、盼望统一的心情。
范成大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广泛学习前代
的大诗人,受苏轼的影响最大。他的诗风,因创作背景
不同而几经变化:早年未中举时和为官初期还没有脱离
模仿阶段,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多效张籍、王建等人,
一些成功的作品大都有切直劲峭的特点,这在以后出使
金国途中写的72首绝句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徽州后期
的写景诗如《番阳湖》、《回黄坦》等描写细密、语言
工致,已露出清丽精雅诗风的端倪。为官桂林和成都时
期,由于饱览山川之神秀壮美,其诗境界开阔、诗藻华
赡,以清峻瑰丽为特色,五言诗尤为突出。晚年隐居石
湖时期诗风渐趋温丽秀婉、圆润优美,以七言诗尤其是
七言绝句最为擅长。范成大学习苏轼,于其清旷、雄伟
等方面均有所得,但由于艺术修养不及,他在豪迈、飘逸
方面距苏稍远,一些诗作显得气韵不足,略欠浑成。他
在苏轼未甚着意的五言诗上下了功夫,并吸收了他所擅
长的辞赋的一些特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发
展了苏轼诗中爱用典、逞才学、押险韵等缺点,晚年多
病时用僻典佛典写病态的诗作和一些禅偈似的六言诗尤
不足取。和陆游与杨万里相比,范成大受江西诗派的影
响较小,但其诗仍不免有南宋时期注重锻造、务奇逞怪
的习气。
范成大墨迹
文赋及词的创作 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
名。早年所作《馆娃宫赋》借吴王夫差信用□佞、残害
忠良、沉溺声色之事暗讽时事,一时传诵。《桂林中秋
赋》对月抒怀,境界清旷。他的政论、奏章皆能切中时
弊,据理力陈,不为空言,不邀虚名,侃侃而谈,有一
种从容不迫的气韵。如《论日力国力人力疏》、《论邦
本疏》等都是代表作。这些政论文大都篇章短小,语言
平实,很少用典,在宋代奏疏中很有特色。他的记叙文字
成就也很高,中年时写的《三高祠记》为纪念范蠡、张
翰、陆龟蒙三位隐逸之士而作,文章开头盛赞三人的高
风亮节,中间却掉转笔锋,对世人多希冀归隐,不问国
事表示了沉痛的感叹,被周密称为“天下奇笔”,流传
甚广,获誉很高。他的山水游记长于随物赋形,善传动
态,深得柳宗元笔法,其两篇故意效仿苏轼《赤壁赋》
而作的《泛石湖记》,更是以柳之笔,写苏之意,独造
清丽秀雅之境,属宋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另外,他的
几篇祭文如《祭亡兄工部(范成象)文》等,也写得真
挚感人。
范成大也擅长词作,今存词近百首。其词早年多写
柔情相思,如〔南柯子〕《七夕》、《霜天晓角》等,情
长意浓,逼近秦观;〔醉落魄〕凄清幽冷,宛如晏□道。
中、后期作品更近于苏轼,如〔水调歌头〕《燕山九日
作》豪宕激越,〔水调歌头〕“万里筹边处”气韵沉雄;
〔念奴娇〕“双峰叠嶂”放达尘外。其清旷之处,尤与
张孝祥类似,如〔满江红〕“柳外轻雷”、〔念奴娇〕
“吴波浮动”几乎可与《于湖词》中佳作相混。至于〔浣
溪沙〕写“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袂□□田”,〔蝶
恋花〕“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则
清新明快,可与他的田园诗媲美。
范成大兴趣广泛,他的《揽辔录》记述出使金国时
的所见所闻,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赴任桂林和离蜀
归乡时所作的《骖鸾录》、《吴船录》,记述山川形胜,
风土人情,考订传闻,转述异事,不仅可资考证,游记色
彩也很浓厚。《桂海虞衡志》所记载的桂林岩洞、器具、
饮食、物产和民俗史料,对研究广西地方史和西南民族
史尤为珍贵。其中关于鸟兽、花果、草木、虫鱼的记载,
和他晚年所作的《菊谱》、《梅谱》一样,也是自然科
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所著《吴郡志》50卷,是中国最
早的具有正式规模的地方志之一,历来都为历史学家所
重视。范成大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岳珂《宝真斋
法书赞》称其书法“笔劲体遒,可广可狭”,明王世贞
也称其“书法出入眉山、豫章间,有米颠笔,圆熟遒丽,
生意郁然”(《□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与张
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
范成大《石湖大全集》 136卷,佚。《石湖居士诗
集》34卷,系从《全集》中抽出,最后1卷为辞赋;有明
弘治活字本、清康熙顾氏及黄氏刊本。《石湖词》 1卷,
有《□村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校刊本《范
石湖集》上下册,将其诗集和词集合刊后附清人沈钦韩
集注 3卷。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孔凡礼辑《范成大佚著
辑存》。《揽辔录》1卷,《骖鸾录》1卷,《吴船录》
2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梅谱》1卷、《菊谱》
1 卷,有《百川学海》本。上五种均收入《丛书集成》。
《桂海虞衡志》 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吴郡
志》50卷,有《择是居丛书》本。
《三衢道中》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三衢道中——作者: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白话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诗中写清秋野外的山光水色,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喜悦情怀。《野望》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七言绝句,诗是作者秋日眺望四野时即兴所作。诗通过偶然发现的错位,给诗平添了无穷的情趣。翁卷,生卒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工诗,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淳祐十年(1183年)登乡荐,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诗以清苦为主,有《苇碧轩诗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