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过得真快,仿佛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岁月从不待人,不论我们勤劳也好,懒惰也罢;收获也好,恓惶也罢,它总会从我们脚下恍然而过。自从中专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熙熙攘攘纷繁复杂的社会已经二十二个春秋了,期间,曾经历经了不少工作岗位的调整,阅历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受过的挫折、遇到的委屈和遭受的苦难也像一本本账目似的摞了厚厚的一沓子,当然,值得我们回味的美好东西也不少,这些美好的片段如同光彩照人的靓照和经典文学作品,时时让人铭记,所有这些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经历好似过幕的影视作品或留存于我们的记忆深处,或逐渐淡化于我们的脑际,但任凭时过境迁,时光远去,二十年前曾在羚城合作上中专时的一幕幕往事却一直萦绕在脑际当中挥之不去,历久弥新,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过往,四年的中专寒窗苦读期间的一幕幕情景愈发清晰地映现于我的记忆当中,随之而让人时时忆起的是那时候各位专业老师授课时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以及品学兼优的同学们的助人为乐勤奋好学和调皮捣蛋者的恶作剧,而像我等学习成绩既不冒尖又不落后,为人处事既不调皮又略显老实的“中间分子”,由于历时过久,加之在全班同学中所占比例过大而不仅不会让恩师们所忆,甚至就在同学们中间也引不起特别关注。
一九九一年秋高气爽的九月,来自甘南州夏河、卓尼、临潭、舟曲、迭部、玛曲六县和陇南地区文县的四十六名同学被录取到位于高原明珠、大美羚城合作镇的甘南藏族中等专业学校九一级二班,由此开始了中专四年制文秘专业学习。四年当中,在各位恩师的谆谆教诲下,同学们通过发愤读书,勤奋学习,临近毕业之际,在班主任老师的积极协调下,一改以往先实习再考毕业试的惯例,在顺利考完最后毕业考试后,经学校联系,一九九五年五月下旬,同学们赴迭部分至县直各部门经过为期一月实习,七月四日顺利毕业。是年,四十六名同学先后被分配到州内各县市和文县的基层乡镇和党政机关部门或从事文秘工作,或从事其他工作。时光荏苒,光阴飞度,转眼间,已是二十多个春秋。期间,除分配在同一县的同学之外,广大同学之间联系不多,音讯难通。如今,虽是互联网时代,但人到中年,懒惰日增,激情锐减,同窗之间缺乏联络沟通,谋面机缘更是少之又少。为了感谢隆隆师恩,又便于同学之间互相联系,去年夏天,由工作在美丽山城迭部的同学首先在当初的实习地发起了在迭山白水首聚的号召,从而顺利实现了毕业二十一年后的第一次同学相聚。当时因有事未能遂愿,今夏,恰值毕业二十二载之际,由奋战在天下黄河第一弯的玛曲五位同学精心筹办了同窗相聚师生联谊会。这次聚会,二十五名同学和应邀前来的四位恩师于七月二十一日下午从各县如约而至,其他恩师和同学由于单位、家事冗繁等因未能前来,略感遗憾。
在两天的双休日里,第一站日程先是由玛曲同学带着大家游览了距首曲一百五十八公里外的玛曲邻县青海久治县的著名景区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沐浴着清晨和煦的阳光,呼吸着高原清新的空气,一大早里几辆车子相继驶出玛曲县城,风驰电掣地行走在通往久治县的柏油公路上,走这条路线,对我们不少同学来说都还是第一次。一路上由于有不少地方都在施工,拉沙运土的装卸车辆不少,加上修建涵洞等,因此在很长一段路段里速度始终难以提起,玛曲境内的草原是那么平坦宽阔,冠它“亚洲最好的天然牧场”之美誉我认为名副其实。一出玛曲之界,海拔不但持续增高,而且山丘逐渐增多,绿色的草原不再像玛曲那样一望无际平坦如砥,四面的山峦渐行渐多,按照常人的一贯思维,愈是海拔高亢,愈是地势平坦,但是,这次久治之行,完全打破了自己的初想。途中,在海拔四千米高的高原桑赤台垭口,大伙停车在夏风中撒放了寓意祥瑞和顺的大量龙达,之后,继续前行,在驶往久治县城中,巍峨叠嶂的山势地形一路蜿蜒向前,只不过在绵延起伏的低矮山峦上到处都是青青牧草和葱茏泛绿的低矮灌木丛,耀眼的金露梅的金**花朵在不少地方开得漫山遍野,整个山岭被染成了一片锦黄,沿着玛久公路的一直起起伏伏绵延远去的逶迤山系就是横跨甘青川三省的藏区名山阿卿山脉。途中,到了一个叫作“乱石头垭口”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星星点点的灰白色石头,名如地形,一点不假,这些大小不一,繁星遍布,且一路向前延伸而去的星星点点的石头,分布的真好看,他们不是集聚一起,而是零零星星比较均匀地遍布于苍穹之下的广袤原野上,地域很大,一路向前,至少蔓延了十几公里,形状正如同行的同学所说,好似撒在草原上的羊群,又好似遍布于绿色草原上的白色珍珠,煞是好看,只不过“乱石头垭口”这个地名起得有点太俗了,或许是便于记忆吧,至少让人感觉缺少那么一点文化韵味,我想,有关这些美丽的石头,在当地肯定少不了与它有关的一段美丽传说。一路上,高矮不一的山峦拌路前行,需要上山爬坡和过河跨岭的盘旋弯道不少,这种状况在即将到达久治县城时更甚。由于急着赶路,车子在久治县城缓缓而过,没作停留。
一路风尘仆仆,最终大家行至景区时,公路在此而止,车辆无法再进,停车场内外来自天南地北的游人很多,虽称不上是游人如织,但还是黑压压的一大片,男女老少不一而论,可以肯定的是,来这里旅游的人们除了一部分是观光者外,大多数是为了心中的那个神圣而崇高的信仰而来,因为这里有享誉藏区的神山和圣湖。偌大的草地上到处一片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游人们或衣着鲜艳,或戴遮阳镜,或操着不同地方的方言和藏语。这些嘈嘈杂杂的游人,有些是结伴而来的,有些是家庭式的,也有一部分是行者无疆式的孤独游客,还有一些是旅行社组织的大巴团队,他(她)们中间,前来观光者有之,朝圣者有之,体验高原野外生活者有之,游人之多,目的之杂,不一而论,但我想,在当今这个经济发达,物欲横流的年代,大多数游人纯粹是为着践诺虔诚信仰,洗礼疲惫身心,怡情山水之乐,陶冶浮躁心情,回归自然怀抱,求得返璞归真而来,也许只有一部分游人或许是怀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那个狭隘的似乎有点自私的梦想而来。原本我还作如下预想:在这个海拔极高、高寒缺氧、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一隅,一定游客稀少,人烟稀拉,但眼前的现实却当即推翻了我的预想,因此,臆断猜测之事有时候是难免存在不少谬误的。
我们把车驶至停车场后,硬化的停车场地早已停满了各种车辆,只好在马路下侧的临时沙土地上按照管理人员的指示选定空位后将所有车辆一一停好。待大家把七辆车停靠妥当,大伙这才气定神闲的走向景区中心,到了煨桑台,大家用传统藏族习俗在此费了很长时间拉上了早先预备好的五色经幡,算是对心仪的年保玉则神山的一种虔诚的膜拜,由于要将五色的小块经幡按照不同颜色的顺序穿插连接成若干个长达二十多米的长条经幡,因此这个环节持续了很长时间。完毕,又进行了煨桑活动,煨桑当中,早些时候略微阴沉的天气骤然间响起了滚滚雷声,刹那间便有阵雨伴着响雷骤然而至,时辰不大,复现晴天,阵雨后高原天空碧空如洗,蓝天似镜,倒比先前多了几分明丽。这里的海拔已经达到四千二百米之高,幸亏高原反应者甚少,此乃幸事,否则,既让没反应者提心吊胆,又使不适者经险难受和遭遇痛苦,让大家为之操心自然难免。之后,大家徒步走向神山一侧的圣湖仙女湖边例行喂鱼舍食活动,这算是行程中的一个慈善之举。这个仙女湖,四周皆山,唯独群山拱绕之中却出现了这么一个“堰塞湖”似的高原淡水湖泊,真是“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漫步当中,暴雨再次骤降,雨疾风吼,天色阴暗,忽觉周身寒冷,岚气袭人,衣服虽湿,但毕竟是夏季热天,时间不大便清爽风干。高原天气,真是变化无常,短短时辰,两番降雨,如此景象,唯有高原才有,内地他乡,这种景象实乃罕见。对于此景,土生土长于牧区的老班长依据藏区群众的民间传统习俗,自有一番独到见解,曰:此乃祥雨,贵人莅临福地才能幸临,无缘之人不能遇也!
大家说着笑着,在通往湖边的草地栈道上鱼贯前行,欢声笑语不断,歌声吼声呼应,气氛分外热烈,群情格外激奋,伫立此处,举目远望,但见距湖约十公里处形如莲花之状的林立山峡中有皑皑白雪闪光夺目,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峰谷内白雪皑皑,高山下芳草萋萋,彼时才急雨袭来,此时又艳阳高照,山底下草地碧茵,峰之巅银光闪闪,让人对大自然的怪异多变和风云变幻感慨万千。行至湖边,大伙在此仔细端详清澈见底的高原湖泊,并用湖中清冽之水洗面拭目,顿觉神清气爽,大家不仅对天然无瑕的湖水及偌大的年保玉则景区的高原美景赞不绝口,而且对高原之上保护完美的绿色生态纷纷叫好,老师和同学们不时拿起手机拍照,留下了许多难得一见的'美景靓影。此后,大伙边手撕自带的馒头抛掷仙女湖中喂食淡水鱼,边用手机拍摄鱼群扎堆翻滚之景象,湖中之鱼由于等食游客喂食成性,只要人声嘈杂,便成千上万地蜂拥湖边等食,这种扎堆踊跃的场面,看上去十分壮观,这与其他地方鱼避人声,闻声远遁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照。成群结队的高原石花鱼阵倏而游向这边,倏而潜进深处,鱼群竞相抢争食物的景象以前我虽也见过,但大规模黑压压的鱼翔浅底争先恐后翻滚抢食击水踊跃,倏而跃出湖面溅起浪花,倏而潜入水底沙层中隐遁远去的壮观景象我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境象在这里形象逼真地体现出来,这充分说明,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群众是呵护大自然的使者,保护生灵的卫士。大家在此竞相拍照,合影留念,此时,有一女同学高原反应厉害,遂在另一女同学的搀扶下漫步行至停车处吸氧,多亏玛曲的同学们做了充分准备,这才使我们大家松了一口气,那位同学吸氧不久后康愈。
游罢,时辰已至午后两时过点,遂原道返回,途中又要经过果洛州辖下的久治县城,除过玛曲的同学们,大家来久治县都还是第一次,久治县城不大,市政建设和繁华程度似乎还比不上甘南州的任何一个县市,但海拔却要比玛曲还高,过久治县城不久,就进入玛曲之境,大伙遂在景色如画草滩上依次停妥车辆,取下一大早就准备好的羊肉、瓜果等食物,此时,我们大家早已是腹中空空,饥肠辘辘,遂席地而坐匆吃中餐,不到一个小时,大家狼吞虎咽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别具风味的草地野餐,这顿草地之餐将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起之中。餐毕,时间已是三时又半,遂又继续前行,车队行至平坦如坻一望无垠的青青阿万仓时,大伙在此停车良久,竞相拍照,原本是要去参拜金碧辉煌的娘玛寺及一旁即将建成的安多藏区最高最大的巨型玛尼经筒的,但因时辰不早,遂在此下车一边赏心悦目地欣赏着方圆十几里宽阔无垠的天然草原美景,一边拍了不少照片后返回县城。高原之游,虽然高寒缺氧,让人十分疲乏,但回味着一路的美景和怡情自然山水之中的那种怡然自得的美好情趣,又让人感觉到一路的收获是满满的。回到玛曲县城吃罢午餐,观看了当地民间艺人异彩纷呈的藏族民歌演出和互动式的锅庄舞表演,时间已是晚上十时有余,高原之夏的夜色已经深了,虽然街道上有悦目的路灯一路亮着,但高原之夜到处似乎都是静悄悄的,这与内地城市的不夜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辰已经不早,于是大伙乘早下榻休息。
翌日,真是天公作美,大家起的都还算早,由于玛曲县城建在高原之上的偌大平滩里,放眼望去,苍苍茫茫一片,四周难以看到山川,只有那天地相接处隐隐约约有浑**的黄河蜿蜒盘旋流淌于天际尽头的轮廓迷迷蒙蒙映入视野,远远望去,迷迷茫茫如同黄沙泥滩。玛曲由于地势平坦,早晨,金**的只要太阳一跃出地平线就照到了茫茫草原,因此这里的黎明来得似乎要比其他地方早些,让人感觉到天刚一亮,旭日的朝晖已经洒遍了整个大地,整个县城似乎沐浴在一片金**之中。一早起来,拉开窗帘,仰望苍穹,又是一个难得的艳阳天,一番紧张洗漱,大家相约匆匆吃罢早点,于是按照早先预定的行程先是驾车去了城郊一隅的镇外香寺。
外香寺建在一个不高的山岗之上,乘车沿着山路缓缓爬坡而上,前方是一个阶梯式的高台之地,继续向上,站在高处,俯瞰整个玛曲县城堪称最为理想之地,虽然这里地势高昂,但高原的植被不曾让这里的山山水水失望,上苍似乎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有一种格外的偏爱和怜悯,碧空之下到处是青草绿地,苍穹之下白云在瓦蓝色的天际悠闲地低悬,清晨的雾气刚刚散去,草尖上的露水偶尔还能打湿裤脚。伫立在低矮的山包之上,沐浴着朝阳的柔和之光,呼吸着清新的再不能清新的唯独在青藏高原上才有的这种新鲜的纯净的空气,让人的感觉真爽。外香寺的大经堂正在修缮之中,暂不对游人开放,我等遂将车辆停至一旁的空地,大伙徒步沿着通往上山观景台的栈道边用手机一边拍照,边谈笑风生十分惬意地拾阶而上,行至顶上,早有远道而来的游人在此赏景拍照,起初我还想着,或许我们是到达这里的第一批观光者,但眼前的现实却证明我的预想有误,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站在这里放眼望去,美丽的玛曲县城尽收眼底,富饶的玛曲草原真是辽阔,方圆几公里开外平坦的就像一面碧绿的壮锦,县城虽然不小,但规划规正,偌大的县城布摆在这方美丽的壮锦上却只有小小的一坨,宽阔的草滩为今后的长远发展留足了广阔的空间。站在这里,使大家充分感受到了辽阔玛曲的大气与雄浑,阳刚与壮美,寥廓与恬静,让人真有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的感觉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行走在清晨的草地上,让人真正体验到了别样的高原夏季草原的美景,别样的高海拔之晨空气的稀薄和清新,别样的高原朝阳所具有的温柔和煦暖,徜徉了一大阵,拍了不少绝美风光,随后在清晨阳光的沐浴下,大家在草滩上或坐或立,乘着良辰美景,师生竞相留影。
游罢外香寺,我们又乘车向城区一角的赛马场而去,赛马场前,有一镌刻着中国书法家任政行楷大字的“中国赛马之乡”的照壁赫然映入视野,背后是高大的凸显藏族民间史诗故事神话英雄格萨尔王率着众将士骑马出征的主题文化铜雕,据考证,玛曲是世界长篇藏族史诗《格萨尔王》故事中英雄格萨尔王当年南征北战的主战场和活动地之一,在这个陇原大地海拔最高的藏地,至今仍然流传和演绎着不少关于格萨尔王当年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南征北战、英勇善战、除暴安良、杀敌除恶和降妖伏魔解救苦难众生的一个个传奇故事。因此,天下黄河第一弯玛曲县也是藏族史诗神话英雄格萨尔文化的发祥地和保护传承地之一。
在一位老同学单位的两位年轻人引导下,我们从赛马场门厅入内拾阶而上进入嘉宾席坐区,圆形的场地由于被围隔开来,从外面根本看不到里头,再过二十多天,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全国性赛马大会就要在这里如期举办,因此,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着在大厅和赛场内修缮相关设施,方圆一万米的赛马场地看上去确实不小。也许是高原土壤肥沃的原因,加上这里一年四季雨水充沛,平时又很难遭到人畜踩踏,因此宏大的赛场内牧草格外丰美,偌大的场地内放眼望去一片牧草青青,芳草萋萋,我们大家在此一边拍照,一边进行着仔细的端详和观摩,此刻,我的心中不免感想良多,感触颇深:想当年,主政玛曲的领导者是多么的富有睿智远见和具有宽广的胸襟气魄啊,在他们的大力争取和不懈努力下,玛曲县二〇一〇年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授予“中国赛马之乡”这一荣誉称号,而且还成功申请注册了“天下黄河第一弯”这个地理文化标识,特邀十一世班禅大师亲自题写了藏文匾额,这两个殊荣,早已已成为美丽玛曲的地理文化标志,一提到玛曲,让人就会不假思索地想起这里是全国闻名的赛马盛会举办地和母亲河黄河拐了个大弯的地方,一种豪气和壮美感油然而生。
自从玛曲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赛马之乡”这一荣誉称号以来,规模盛大的赛马盛会连续多年始终不曾间断地举办,而且规模甚至一年要比一年盛大,自此,玛曲的美誉度迅速传遍藏区,闻名全国,走向世界。让我们试想一下,每年的八月中旬,只要盛大的赛马盛会序幕一拉开,届时,全国各地的良驹宝骏将在运动健儿的带领下,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这方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旨在盛会上一举夺魁,搏得名次,彼时,偌大的玛曲县城必将是人山人海,远道而来的观光者,慕名而来的马迷们,踏遍神州大地的摄影家们,钟情于草原游牧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乃至毗邻和周边普普通通的民众们,大家都不想错失这个良机,纷纷前来旅游观光赏景,实地感受盛况,拍摄最美景致,挖掘藏地“文化”,届时,成群结队的千里马在赛马场里列队飞奔的情景将会是何等的气派壮观和激动人心,一个持续数日的赛马盛会,会使全县的“食住行游购娱”消费直线上升,极大地促进了周边地区、内地和藏区以及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思想相融、经贸通融。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一盛会带给玛曲的除了直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了魅力玛曲对外开放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给稳步发展的玛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插上了“滕飞”的翅膀,注入了“无形”的动力,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品牌价值”以及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早已超出“赛马”二字范畴,其联动效应是无穷的。从中,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多年以前,主政玛曲的领导者所具有那种高瞻远瞩的洞察力和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是多么的深邃和遥远啊!目前,全国各地不少藏区和新疆、内蒙古等广大牧区虽然每年都在举办规模不一的赛马盛会,但全国“赛马之乡”这一桂冠早已名花有主,花落玛曲,唯有位于天下黄河第一弯的玛曲成为荣获“中国赛马之乡”称号的县份之一,这一名字已经成为一种无价的品牌和独有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赛马之乡”和“天下黄河第一弯”早已成为玛曲县的地理文化坐标,一提起玛曲,人们不由自己的就会想到一年一度的赛马盛会,似乎已经听到万马奔腾的马蹄声和嘶鸣声由远到近,飞奔而来;一说起玛曲,就会让人想到雄浑的母亲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脉发源后一路缓缓向东流经这里后拐了一个四百多公里的大弯,雄浑的黄河水乳汁般地滋润着这方千里沃野,万顷牧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景象不由自己就会映现脑际。单从这方面说,当初的党政领导确实为玛曲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做出了非凡之举,立下了不朽功勋,此举,无论怎么讲,都将是一件利在当代、泽被长远、功德无量之事。
之后,大家兴致勃勃地又在东道主玛曲同学的带领下,一路驱车驶向二十公里开外的河曲马发祥地河曲马场湿地旅游景区观光,这里是玛曲的“世界最大最美湿地草场”之一,到达那里时,正值景区道路施工,进入大门,道路两旁生长的高原野柳长得郁郁葱葱,自是一派在高原上难得一见的绿荫风光,放眼美景,认人养眼悦目不说,心情也格外舒畅,虽然车子缓缓行驶在高低不平尘土飞扬的景区路面上颠来簸去让人略感不适,但眼前的丽景却让人舒目畅怀,物我竟忘。一直向内,湿地内清澈见底的高原湖泊和四周芳草萋萋的沼泽美景更是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但见面积不甚大的水域上白天鹅、黄鸭等珍禽翔集,或悠闲自在地拍翅戏水,或成双结对在湖面浅翔嬉戏,大家虽然距离这些禽鸟不远,但珍禽们却是一番“人来鸟不惊”的状态,从中也让我们不难想象,生活在这方高原上的人们是十分爱鸟、护鸟的,若不然,也许人还未到,珍禽早已飞去。看到此景,继而联想头天在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仙女湖边观赏成千上万的石花鱼争抢食物扎堆翻涌的情景,再想想一些牧民群众呵护自然、保护生灵的善举良习,让人对对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群众尊崇神灵、敬畏自然、呵护山水、保护生灵的这种生态自觉常常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感动和由衷的敬佩,头天在久治县的年保玉则地质公园所进行的膜拜神山、煨桑敬天、湖边喂鱼等活动,看似迷信活动,其实不然,这种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藏族风俗,实际上也是一种敬畏自然、呵护山水的生态自觉,有些人硬说是迷信活动,对此,我不敢苟同,在广大藏区,不少民俗活动和宗教仪规是夹杂到一起的,很难区分开来。试想,若不是生活在广大藏区的群众具有这种高度自觉的生态理念深深根植于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山水家园和生产生活中,这些生活在偌大的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的各种动物将会遭到怎样一种厄运?地球上最后一片纯绿色无污染的净土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又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大家站在湖边拍了一些草木萎蕤、芳草萋萋、水天一色的动人照片,由于前方也因施工立有提示小牌,因此再不能向里而进,遂时辰不大,我们上了车子便风驰电掣般地驶向城郊的黄河风情线景点,这里的黄河水流淌的那样安逸和平缓,站在高高的岸上远眺,很难看到清澈的河流在向前悠悠流淌,由于这里是黄河首曲,尽管黄河沿线的草原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大面积的沙化现象,但由于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植被整体保护良好,因此,黄河水流依然那样清澈湛蓝,对于青藏高原上黄河上游日趋严重的草原退化沙化现象,已经引起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国家相关部委以及上游地区的党政部门正在施策进行防御治理,此乃生灵之幸,自然之幸,万物之幸,中华民族之幸,若如此肆意蔓延不加防预地扩展下去,严重的后果则不堪想象,它带来的生态危机不仅仅是青藏高原单方面的,或许殃及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地球。岸下的河面上,新设计的黄河大桥正在这个草原最美的季节加紧施工,河道里不时可见人影晃动,施工器械的轰鸣声在这天籁般的寥廓草原上隐隐传来,高原玛曲的发展正在奋力超赶,各项事业正在发生着巨变……
玛曲的同学们早已预定了供大伙休憩和进餐的帐篷,这时,正是午时,高原的阳光分外明丽,低悬的云朵白得出奇,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清清黄河和湛蓝天际水天一色,清新的空气中偶尔可以闻到草地上发自于自然的那种清香,蓝天,白云,青草,绿地,碧水,白帐,真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画面,在这样的大美自然中,在如此的动人景致中,真让人醉美不已,亢奋不已,感动不已。大家相约美丽玛曲,相遇盛夏草原,相聚首曲之滨,师生之间无话不说,同窗之间互敬互爱,寒窗苦读的岁月蓦然萦怀,历久弥新的情感情深谊浓,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激动之心汹涌澎湃,真是景美情醉人欢心畅,水清草绿天蓝云白。时辰不大,丰盛的各式藏餐依次上来,由于地处高原,虽然不少同学都能饮酒,但同学之谊毕竟情深义重,大家先吃后喝,为稳稳当当喝酒尽兴打牢基础,这种考虑十分周全,于是大家也不忙着敬酒劝酒,都纷纷徒手或执筷吃起草原上最具特色的羊杂发子、手抓羊肉、水晶藏包、蕨麻米饭、酸奶。
吃罢草地藏餐,东道主玛曲的同学们先给各位恩师和同学们敬酒,接下,来自各县市的同学之间又依次互相相敬,最后,四位恩师又给学生们回敬……由于大家都已过不惑之年,不少同学出于个人健康原因,加上身处高原不宜多饮,因此,至少有将近一半同学都不饮酒,能饮的自然显得豪爽,互相之间猜拳喝令,喝的不亦乐乎,真是觥筹交错,酒香人醉。此时,正当正午,仍是艳阳高照,天气绝美,偶有清风徐来,顿觉清爽舒畅,七月的黄河岸边,到处一片绿的海洋,花的世界,草的芳香,方圆几十里的原野都被高原牧草覆盖得严严实实,绿色的草地上格桑花开得正艳,景色宜人的高原之夏让人不由情醉……这个季节正是蜂蝶采粉的大好时节,先前飞舞在草地上的各色蜂蝶,此时慑于高原的灼灼艳阳,早已隐遁而去,此情此景,怎不让人身心陶醉,此时此刻,大家都将兴奋情致情真意切地表达出来,二十年二前曾经干过的一些龌龊事儿,做过的一些“不光彩”的活儿,竟都被自己和深知内情的同学们一概无余地抖露出来,大家听后笑得前仰后翻,肚皮疼痛……同学情,同窗谊,情最深,意最浓,声声言词表达着彼此的思念之情,句句真言述说着相逢之乐,杯杯美酒倾注着深深祝福,悦耳歌声憧憬着美好未来。午后三时,已是饭饱酒足,大家在美丽的黄河之滨纷纷拍照留影,以志纪念,不久,四位恩师因事与大家一一道别后先行驾车离去,四时过后,我们翌日有事和上班的一半同学也相继离开美丽的首曲之滨,其余的同学们硬是被玛曲的东道主们挽留下来。
我对这次聚会感触颇深,彼时彼景,始终铭怀,且时时不由自己忆起,遂将整个过程写成繁文记述下来,以作纪念,行文至尾仍感言犹未尽,最后咏蹩脚诗文一首,权作结语。
二十年前离乡关,齐聚羚城苦读书。
四载寒窗学业成,各奔东西履公务。
撰文拟稿润文笔,漫漫征途始苦旅。
风华正茂恰少年,奉公尽责未闲度。
服务人民岗有别,担当重任尽竭虑。
如今时过廿春秋,事业初成担要务。
人生苦短世事艰,齐家立业倍辛苦。
历览古今中外事,兴业遂志皆劳苦。
盛年负重干工作,不惑之年有建树。
平凡人生最快哉,健康生活光阴度。
每忆过去艰辛多,星夜难休忙繁务。
时光匆匆如流水,华发染鬓不觉苦。
家事公事屡缠身,多少日月忙中度。
几度风雨几度春,梦寐以求思相聚。
如今时过廿二秋,如约相至聚首曲。
师生相拥述情谊,同学推心又置腹。
恩怨早已随风去,坦言相吐几欲哭。
如烟往事俱忘却,美好记忆永相驻。
生念师来师忆生,浩浩师恩如山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下次何时再相聚?
厦门旅游观光景点
日光岩
皓月园
胡里山炮台
集美嘉庚公园
火烧屿生态乐园
大嶝战地观光园
同安影视城
海沧野生动物园
风琴馆
园林植物园
桥梁博物馆
牛头山公园
日月谷温泉度假村
集美南顺鳄鱼园
野山谷生态乐园
厦门美食推荐:
1、西门土笋冻,此笋非彼笋
土笋是一种灰白色的肥肥的环节状的有点像蚯蚓的小虫,因为天然长成了圆筒形,看上去有点像“迷你笋”,厦门人就称其为土笋。土笋不长在土里,而是生长在浅海滩涂里,关于这一点,广东人更加求实事求是,直接称其为“泥丁”。当土笋从泥沙里被挖出来后,先要静养一日,以便吐净腹中杂物。然后小虫们将被残忍地压破身体清出内脏,反复清洗去除腹中泥浆杂质后开始熬煮。三五分钟后,胶质溢出,便可连汤舀起,分装在小瓷碗中。土笋冻富含大量胶质,具有犹如果冻般的口感,加上酱油、北醋、甜辣酱、芥末、蒜蓉及芫荽、白萝卜丝等辅料,就成了“厦门第一小吃”。声名远播的西门土笋冻是较为出名的一家,如今扩大了店面,门面大了若干倍,但味道仍然如旧,淋上西门家自制的酱料,鲜嫩爽口。土笋冻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三种型号,价格分别为30、20和10元一盘。
2 乌糖沙茶面,当天食材当天毕
沙茶本不是厦门土特产,而是源于东南亚一带,用花生碎、丁香、虾米、辣椒、陈皮等数十种原料研磨混制而成。厦门人用其煮面,再加上各色海鲜和豆干等,便在鹭岛逐渐发扬光大。厦门人对沙茶面的热爱丝毫不亚于武汉人对于热干面的热爱,厦门的街头巷尾,沙茶面随处可见。这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乌糖”。打从上午开门营业始便有食客排队守候,不到下午2点便会售罄。不过,乌糖的价格也是厦门沙茶面店中数一数二的贵,老板说由于选材新鲜,不用冰鲜原料,确保当天的食材当天制作当天用完。
3 中山路旁古早味,月华沙茶面
在中山路旁隐匿着的这家老字号沙茶面虽然声名不及乌糖,但在口味上却能与乌糖平分秋色。对于这种民间美食,不要对用餐环境有过高的要求,能在户外超级低的小桌子上迅速吃完一碗就已经很幸福了,因为身旁总会站着些虎视眈眈等着你座位的人。相比乌糖,月华沙茶面的汤头口味偏甜,更加浓郁。如果再配上一个烧肉粽,蘸点厦门的甜辣酱,就更棒了。
4扁担上的扁食,母子相传的赖厝埕
扁食是一种类似馄饨的食物,只是个头很小,讲究的是皮薄、馅嫩、汤鲜美。赖厝埕的扁食皮薄到可以看见馅料的纹理,用料新鲜又实在,确保每一个扁食里都有一颗完整的虾仁。如果再搭配上一碗淋着浓浓花生酱的拌面,绝对满齿生香。这家店的创始人邱素华大嫂从前就在这一带挑着扁担叫卖扁食,街坊邻居每每听见她敲着碗和汤匙的节奏声就会走出来买上一碗。如今扁食嫂已过世,子承母业,扁食也做得和当年一样美味。店内整整一面墙上挂的都是相当有年头的各种美食奖状,只不过小店的位置确实有些隐蔽,在老八市的附近。
5浮屿大同鸭肉粥,鸭肉粥里头一家
厦门岛上有很多叫大同鸭肉粥的店,浮屿这家店最早存在,据说也最正宗。粥底米水分明,不是米已化在水中为无形的那种。老板会拿把大剪刀手脚麻利地根据你的要求加入鸭肉、鸭肠、鸭心等料,当然,每加一种料价格也要往上加。千万不要忘记加油条,它是鸭肉粥的“绝配”且价格最便宜。店的位置离第八菜市场厦禾路的出口不远,大同小学的对面。而且24小时营业,不怕吃不着。
6 无名小笼包,老奶奶慢火细蒸
因为这家很好吃的店没有名字,所以我们暂且叫它“小笼包”,言语不多的老板只是在小小的橱柜上贴上了“小笼包”三个字。小笼包皮薄馅嫩,搭上奶奶做的猪心汤,实在又美味。很多街坊在这家吃了十几年,从来没腻歪。这里没有店铺,只有摆在骑楼过道里的几张小桌,站着等位那是十分正常的。由于该店只有一个人一口灶,心急吃不了小笼包,且基本晚上八九点就关门了。
7 即将消逝的美味,油葱糖薄饼
由于这是个定时定点出现的流动摊点,所以只能曲折地告诉你它的位置在陈佳甜品店的门口,而陈佳甜品店在镇邦路65号。老汉在此定点设摊已经有18年了,冬天和春天专营油葱糖薄饼和贡糖夹饼,夏秋卖豆花,无论哪种都暴好吃。油葱糖薄饼和贡糖夹饼的馅料差不多,饼虽小,但是要加上贡糖、花生碎、肉松、甜辣酱、酸萝卜丝、葱、芫荽、莽辣等满满一堆,外面再用薄面皮包上或者脆脆的小春烤饼夹上。虽说一副扁担,两个木柜就能塞下老汉的全副家当,但这么小的摊点,能够存活近二十年,一定有他的本领。老汉很讲卫生,由于他的手要用来卷薄饼,所以找钱的事儿归客人自理。他每天10:00—12:30, 14:00—19:30显身在陈佳甜品店门口的路上,而后面陈佳甜品店的龟苓膏也声名在外,值得一道品尝下。现在整个厦门,除了老汉这儿能尝到这一美味,另一个地方就只有“好清香”了。
8 1980加料烧肉粽,加多料美味升级
粽子哪里都有,但厦门的肉粽却以咸鲜、料多为特色。而所谓烧,就是要热热的。1980的烧肉粽5元一个,料却有肉、虾、栗子、蛋、香菇、卤蛋……吃的时候一定要蘸上厦门甜辣酱,如果再搭上一碗扁食汤或者沙茶面,美味会立刻升级。这种油腻腻的满足感到饭后很久还能回味。
9海蛎饼大哥
海蛎饼本为福清的风味小吃,但厦门的这家海蛎饼,虽无名无氏,却人气最旺。通常,只要老板开门,队伍就已经排上了,有的人甚至一口气买上十几个,一个才两块钱。天长日久,负责收钱兼派发海蛎饼的男老板练出了一身绝技,队伍中十几个人的各种需求和前后次序均能牢牢记住,即使你走出队伍再回来他也绝不会出错。到这家来吃,你得掐着时间,冬天的时候14:30才开摊,夏天再晚上半小时,晚上七八点就早早收摊了。小店除了海蛎饼也卖虾饼,同样美味。
10 莲欢海蛎煎,真的很欢乐
看主厨大叔表演煎海蛎,绝对是件乐事,先将青葱爆出香味,再加入拌了番薯粉和水的海蛎,打入打散的蛋,鸡蛋两面金黄时,就可以出锅了。一定要蘸上厦门的甜辣酱吃。主厨大叔很热心,会摆出各种POSE配合你拍照以及耐心进行“Q&A”的环节。
11 黄则和花生汤店(中山路店)
有名的老字号,加上地处中山路路口,人不是一般的多。旅游旺季时,需要排队买票,排队取餐,等座用餐,场面相当壮观。花生汤里的花生入口即化,如果还想吃点别的,记得放在最后才吃,否则那种甜甜的饱胀感绝对会影响你的战斗力。只不过这里和所有开大店的老字号一样,基本无服务精神可言。
12 佳味再添小吃店,厦门人的集体回忆
芋包、虾面和五香条是这里的拳头产品,从以前的“吴再添”到现在的“佳味再添小吃店”,这里浓缩了整整一代厦门人的集体回忆。因为公私合营丢掉了这家老店的吴再添老先生近年来重拾招牌,另开了一家“吴再添小吃店”,这才导致很多人的迷惑。甭管叫什么名字,这家小吃店的芋包经典在芋蓉的“香甜糯滑”,五香则有着炸出来的五种复合型香味。
13 双宏小吃面线糊
同样是不起眼的小吃店,却有着30余年的历史。面线糊是这里的招牌,还可以根据需求加入猪腰、小肠、鲨鱼丸等料,记得一定要点一份油条泡在面线糊里一起吃。
14 过年才有的隆重菜,阿卿春卷
不同于油炸的那种春卷,厦门的春卷,是用一张薄薄的面皮卷起的各种“杂烩菜”,包括青菜、笋、豆干、胡萝卜、海蛎等,再夹上海苔、芫荽和花生碎,抹上厦门甜辣酱就成了。这道制备起来超级复杂的小食,厦门人一般过年时才吃。阿卿春卷让你365天随到随吃,馅料不打折扣。
15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吴记煸豆干
所谓的“煸”,就是大家围着一个平底锅,用小铲子热情澎湃地煎各种东西,出现频率较高的食材有豆干、咸粿、海蛎煎和花蛤。至于吃得香不香,全仰仗掌勺人的手艺。每到夏天,百家村的小巷子里满满都是人,一锅接着一锅,一圈围着一圈,生意比海鲜大排挡还好。随便说一下,附近的咸水鸭、熏鹅和芒果也好吃得很。
厦门最佳游览时节
厦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这里好花常开,好景长在,四季皆宜旅游。当中国北方寒冬腊月时,来到厦门,依旧能享受到和煦饱满的阳光,看到舒婷诗中所写的“我情感里的三角梅”。
但是在夏季,除了阳光热烈要做好防晒外,还要警惕台风的出现。7-9月是厦门沿海台风出没的季节,总有那么几天,海边的船只会因为大风大雨全部停开,此时的你只能乖乖躲在房间。3-4月份,浓浓的海雾有时会将海岛笼罩,云开雾散以前,厦门岛与鼓浪屿之间无法互通。只要避开了以上两种天气,在任何时间光临这个美丽的南国小岛都会令人心情放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