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孙燕姿《我怀念的》这首歌表达的情感纠葛?写回答有奖励
如何理解孙燕姿《我怀念的》这首歌表达的情感纠葛?
写回答有奖励共10个回答
角落里的春
TA获得超过136万个认 2019-09-18
关注
孙燕姿《我怀念的》这首歌表达了往日的怀旧情怀,对爱人的不舍,一种接近崩溃的复杂心情的情感纠葛。
《我怀念的》讲述了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孙燕姿饰演的女主角和女主角经历了从相识、相爱到最后分手的过程。故事里有快乐、欢笑、痛苦和泪水。故事结束时,女主角触摸了两人拍的照片,笑了,悄悄地离开。
这首歌的名字有很强的记忆。一开始,这首歌用一首简单的旋律把我们带入了这个平凡的世界,随着旋律的兴起,故事达到了高潮。
怀旧的往日情怀,舍不得抛弃的恋人,几近崩溃的复杂心情,都体现在她哭的声音里,经历过这种感觉的人,最能感受到吧!
失恋的人还是不听,太容易替代,太容易回忆。但就歌曲本身而言,孙燕姿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她是歌词里的女孩。因为爱所以记得,付出了那么想念。
时间和经验会让你失去爱。一路上我们应该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我们不记得的可能是我们潜意识里为你保护的过去。我一直相信,成长的经历,无论好坏,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
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只想让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事件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等到死亡的那一刻,每个人都能展示出独一无二的成品,也是徒劳的!
如果你还记得每一点爱,就记住它吧!作为过去,一段回忆,不要思念对方,不要折磨自己,这才是怀念的真谛。
0 6
更多回答(9)
分手了怎么复合_记住这三个步骤很重要_挽回爱情
根据文中提到的孙燕姿为您推荐
对方拒绝复合,分手被拉黑,导师1对1私密指导分手了怎么复合。一针见血,不哭不闹,
福州市益心益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告
失恋怎么走出来,教您使用正确的方式挽回他
值得一看的失恋如何走出来相关信息推荐
失恋如何走出来,切记不要用错误方式挽回,只会离你更远!失恋如何走出来情感导师教你
安庆太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怎么让喜欢的人喜欢上你,教你3个步骤,7天挽回他的心
怎么让喜欢的人喜欢上你,应该保持思维清晰,用这3个方法,你就能成功挽回老公的心。
daajshsspcn广告
百度APP
有事搜一搜 没事看一看
立即下载
为您推荐
孙燕姿《我怀念的》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讲的是一对情侣,男孩因为爱上了别的女孩而跟女孩分手,女孩很伤心,各种怀念,各种伤心,各种回忆涌上心头
21 浏览16552020-01-26
孙燕姿的 我怀念的 歌词是什么意思?
就是那男的劈腿了,小三还给女的发短信,女的带着无限的记忆与痛苦放手了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她和
63 浏览61772017-11-25
孙燕姿《我怀念的》歌词解析
《我怀念的》这首歌的名字有一种浓浓的回忆的味道,歌曲一开始用简单的旋律将我们带入了平实的世界,而随着
38 浏览43582017-11-22
孙燕姿《我怀念的》歌词
《我怀念的》 作词:姚若龙 作曲:李偲菘 演唱:孙燕姿 我问为什么,那女孩传简讯给我 而你为什么,不
80 浏览8549
孙燕姿 我怀念 的MV是什么意思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当一段感情过去,剩下的只有回忆,怀念以前种种美好的时刻
9 浏览2209
分手后复合说的话情感挽回在线咨询
本月466人已咨询相关问题
成都小红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告
分手了想复合的句子_教你一招_挽回爱情
最近9分钟前有人下载
landixiaolucom广告
男人想放弃你们之间的感情了,会有哪些表现,与其纠缠不如放手?
85 浏览168
十二星座最喜欢的明星分别是谁?
585 浏览17208
喜欢王菲后,大家都受到了哪些影响?有什么改变?
2 浏览134
十二星座各自的配对星座都是什么?
4600 浏览3096
孙燕姿和梁静茹两个人同框,两个可爱的天后,到底谁更美丽呢?
1 浏览35
以前一直被你错认成中国明星的“老外”有哪些?
7 浏览5130
十二星座的守护蝴蝶都是什么?
1682 浏览1779
《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红的背后,揭露了无数养宠家庭的苦与泪
873 浏览72039
郭晶晶嫁给霍启刚七年抱仨娃,为什么说女人越刚,人生越精彩?
28 浏览2642
陈坤儿子优优的生母是赵薇还是何琳
4 浏览49452
点击加载更多
向网友提问
十分钟内有问必答
立即下载
登录 注册 反馈 申诉
电脑版 ©2020 Baidu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得以延续的血脉,是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如何将文化之根留住,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等话题频成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的政策、做法,每一出台,即成关注焦点。
语文,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在安庆,活跃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大胆探索着阅读课程化的道路,在改变自己、改变课堂的同时,也改变着学生,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人文环境。
阅读,让人文的种子根植于心灵;悦读,让真实的教育得以发生。“我关心你的阅读,是为了关心你是否幸福。”
2017年3月17日,上课铃一响,双莲寺小学六年级2班就传来了朗朗读书声。语文课前的几分钟,在课代表的带领下日有所诵,是这个毕业班六年来的日常。
最近,这个班的语文教师朱丽芳,又为学生开设了一个新的阅读活动——我是朗读者。陈曦是这天的朗读者之一,第一节语文课上,他给同学们带来的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另一位朗读者昝俊杰与同学们分享的是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
朗读分享的内容不限,学生们或捧书就读,或配乐吟诵,或摇头晃脑,或手舞足蹈。朱丽芳作为特殊的聆听者,对书本、读者及听众略略点评,带着学生稍作讨论,每日课上十分钟的朗读活动即算圆满结束。
“我是朗读者”活动从2月27日开展,最初报名朗读的只有几个喜爱舞文弄墨的学生,课程设置也并没有专门的朗读课,不过这都不足以对抗老师与学生们对阅读的喜爱。
“原本只是试图模仿《朗读者》,没成想,孩子们的踊跃和反馈,使得简单的活动无意中成了珍贵的教育资源。”朱丽芳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发现,朱丽芳的实践并非个案。一批身处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正努力改变着语文课堂,日有所诵,日有所读,阅读课程与综合实践把学生引向课本之外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
作为阅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诵读无疑是深入阅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记忆、感悟、理解遇到磕绊的地方,费神耗力地诵读,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更能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润滑学习的枯燥的同时,也培养、熏陶了学生对语言的节奏感,进而将追求节律渗透到学习与生活中,打造成熟个性的基石。
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的电子屏上,“浅吟清唱诵古韵,悠悠诗情明我心”入眼入心。
走进汪琼老师的一年级语文课堂,读绘本、诵诗文,学生集体朗诵、老师带领下课外阅读与讲解,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孩子们在无意识、无压力的状态中获得知识。
汪琼将这个过程定义为“渗透”:“诵读一定是从班级统一的聆听和摹仿开始,给学生带来沉浸自我的一体感,使其舒展、绽放,沉静、优雅,教育就在教师隐去的时候发生。”
阅读如何在素质与应试两种教育模式的夹缝中落脚、立足?在阅读与应试之间,语文教师又当如何协调?
当记者把这些问题抛向认同、支持并积极践行着阅读课程化的教师们时,未能得到正面应答。但他们给出的观点却清晰鲜明:阅读与应试,并非矛盾对立、不可调和。而教师们的普遍态度,也有着身体力行得出的实践明证。
为了得到一本没头没尾也没名字的书,在村里一位老人家门口等过三个黄昏;被寂寞与孤独包裹的日子,只能依靠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书度日;抓到所有有字的东西来读,报纸中缝的广告、寻人启事都不放过,甚至一张随手捡拾起的纸片物质贫穷与精神贫瘠的童年乡村生活体验,在汪琼的生命里深深烙印。
2002年,教了8年数学后汪琼改行教语文,她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大胆推广“大阅读”。然而,期末统考位列年级倒数第二的语文均分,引来杂音四起,也让汪琼陷入徘徊的低谷。
经过冷静思考,汪琼意识到:不是大阅读出了问题,而是一心专注读书、活动,忽略了孩子们的应试能力。方向没有错,策略要调整。课外阅读课程化的目标更加坚定,再加上一定的应试训练,第二个学期,孩子们的成绩显著回升。
“阅读是基础工程,见效慢,持效久。分数只是衡量孩子素养的标准之一,它并不是全部。让孩子们爱读不怕考、不怕写,对语文老师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汪琼说。
将学生们从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不只是看到成堆的作业、书包的拥挤——朴素的想法,让迎江、大观两区自身热爱阅读且愿意成为学生阅读点灯人的30余名语文老师,自发抱团成立了“悦读工作坊”。
告别了个体底气不足、孤军奋战、眼界狭窄等诸多限制因素,他们在“阅读课程化”的实践道路上,大步前进。在改变自己、改变课堂的同时,变化也在学生身上悄然发生。
原本令人头疼的孩子,如今也能静静安坐读一本小说了,书页里还有好多认真标注的拼音;《日有所诵》上的一篇篇诗文,孩子们基本都“熟能成诵”了;大部头名著《三国演义》,孩子们也用冰心幼年时“不求甚解”的方法提前读起来了四照园小学教师江小琴将自己的惊喜发现写成文字发布于网络,获得点赞无数。
教师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阅读?捧起书本就是阅读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迎江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江兴玲表示:“‘悦读’是你们、我们、孩子们一起爱上阅读,让阅读浇灌生命、滋润成长。陪孩子阅读生命,让生命在‘悦读’中芬芳。”
3月20日,杨桥高中的语文教师苏凤睿,给高一学生的最后一节晚自习安排了看第一期《朗读者》。当看到翻译家许渊冲一生的翻译著作等身,教室里掌声良久,她知道,这节晚自习是成功的。
“《朗读者》自己每期必看,深受感染,所以推荐给学生。哪怕一个人、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举动能打动他们,这个尝试就是有价值的。”苏凤睿说。
高中的课业负担相对基础教育阶段更重,而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看来,即便应试的指挥棒不停挥舞,阅读仍必不可少。多位语文教师的共识是,“大阅读”应贯穿整个教育阶段,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甚至一生。高中阶段,自由阅读的时间十分有限,仅从应试角度说,阅读与作文紧密相关,高中生的写作水平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阅读状况。
“缺乏良好的文学与情感熏陶,当认识到危机感的时候,说明阅读已经匮乏。这种危机不只是指向学生的,同时也指向教师。”苏凤睿说,“纵观语文学习教育,在大力提倡海量阅读、经典阅读、课外阅读课程化的今天,学生、家长,乃至教师,仍停留在浅阅读状态。”
江小琴为了上好宋词欣赏,不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还读了《蒋勋说宋词》,不同时代、地域作家的不同解读,让她对宋词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汪琼的涉猎就更广泛,文学批评、美学、哲学、建筑学,不一而足;朱丽芳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情有独钟,名家注疏、解读是她的案头书进一步说,不仅学生需要大量品质性、经典性阅读,其实,优秀的教师也是读出来的。
华一小语文教师黄小卉记录了《亲爱的汉修先生》的共读历程,以书中故事为蓝本,布置给学生和自己一份共读作业:学生写一封信给她,而她也要学汉修先生礼尚往来,送给孩子一人一张明信片。
所谓“共读”,就是过共同的生活,形成集体生活的暖流。给予包括教师在内的安全感、温馨感,通过共读,产生共情与共鸣,在共同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共识。
探索阅读课程化的过程,就是共读。只有共读,才能让真实的教育发生。
采访中,一位语文教师笑谈:“要在小学6年的时间里完成考上大学以前12年的阅读,任重道远。”在完成多少阅读量的“任务”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也许不久之后,书本上的具体内容会被忘却,但这些经典在孩子们的语文根基上打下的底蕴会陪伴他们的一生。
“为什么总想努力生长,更应该思考怎样把根扎得更深、更牢?根基扎实,自然枝繁叶茂!”
汪琼和朱丽芳作为大观、迎江“悦读工作坊”的坊主,在日常交流探讨中,辨析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更加明确了语文、阅读就是根基所在。
朱丽芳在一则工作随笔中写道:“孩子,未来那么长,没有支撑的心灵,如何面对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孤独与残酷?因此,我关心你的阅读,只是为了关心你是否幸福。”
在学校发展思路上,学校积极探索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紧密结起来,以获取管理上的最大效益,努力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一)在民主的基础上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首先需要规范化和科学化,这就需要刚性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学校高度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编印的《管理工作手册》就囊括了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学校的原则是,凡学校需要管理的地方,都必须有制度。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基本形成了网络化的制度管理模式。不过石化一中的制度管理有它自己的特点:第一,任何一项制度首先来自于广大教职工,由学校办公室平时收集职工意见,并与有关部门磋商,形成文字,提交教代会讨论;第二,任何一项规章制度必须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方能实施;第三,在制度管理上,石化一中不存在管理和被管理者之别,干部与教师均一视同仁,在每年召开一次的教代会上,干部还必须接受教职工代表的评议,并当场公布评议结果,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上的双向性和平等性。2004年,在学校五届二次教工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石化一中教师常规工作量化考核实施意见》,从而使学校的制度管理又向规范化、客观化、公正化方向迈进了一步。目前,学校凡有规章制度的领域,均基本实现了制度化的自动运行。
(二)依托制度管理优势,积极探索校内层级管理的有效模式。
制度的有效在于执行。由于学校规模较大,一项制度的落实就需要一个严密的管理层。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在原有的管理层级上,形成了年级组党政工集体管理的基层管理模式,即在年级组设立党小组负责年级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年级组长负责年级的日常行政工作,工会组长负责年级教职员工活动安排及其他事务。年级组党政工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学校布置的需要年级组执行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由党政工集体讨论制定方案,共同完成。这种管理方式适应一定规模以上学校的决策的执行,它在该校已经试行多年,有效地解决了人多、事杂、摊子大带来的管理失效的难题。
(三)以人文化管理为追求,激活教师队伍活力。
学校的管理如果仅仅停留在制度管理上,那将很难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近两年来,学校通过认真研究,并吸取别校的有益经验,决心将“管理的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冯恩洪语), 提出了管理方式要将制度化管理与人文化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为此,学校一方面结合当前形势,在校内掀起学习热潮,要求全体党员和教职工定期组织学习;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改善党群关系,加强学校的党建工作。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己渐成风气,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逐步形成。
在当前形势下,不论是减轻学生负担,还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将其落到实处,就必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其它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石化一中从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着手,积极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以管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
1、运用目标导向机制,统一教师的思想和认识,使教师在树立了素质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自1996年学校成为市示范中学以后,学校又提出了向省级示范中学行列迈进的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广大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素质。石化一中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与教学理论和各项教育政策法规的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并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方式,使教师从比较中看到自身的差距,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2、建立并强化激励机制,控制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效果,使教师在学校的统一管理、统一要求下把提高自身素质变为行动。在实行这一机制转换过程中,学校本着这样三个前提:面对实践,着重培养教师的进取意识;面向未来,着重培养教师的现代意识和超前意识;面对现实,着重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从以下两个层次开展工作:
第一,提高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这一层次中,把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培养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作为重点,具体方式是校内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子,校外实行联谊的方式,派青年教师到别的学校学习、听课。党员教师每人都确定一名青年教师作为联系对象,并定期开展谈心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和信心。
第二,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学校成立了教科室,并将它的主要任务定位于研究“细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宽化的德育途径方法,一体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科研兴校”,学校下大决心取消了各种形式的加班加点,促使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各教研组在本学科中开展调查研究,确立课题,制订计划,一批课题先后获得省、市立项;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学校发展战略上,学校一贯坚持“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原则,真正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整体工作的首要位置上。
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在于今天的教育者能为学生明天的成人成才奠定怎样的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并采取切实措施,将其落到实处。
(一)坚持加强班级常规管理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性是学校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近年来,学校通过认真总结,反复实践,探索出了对班级一日常规实行量化评分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将班级的一日常规分解为七个部分,由各年级的学生会干部轮流每日逐项评分,每两周一小结,每月通报结果,每学期末由政教处总结,并将结果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基本依据。班级一日常规实行量化管理在我校已实行了15年了,1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了对班级常规管理实行量化这一方向,并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增添新内容,充实新方法和探索新手段。我们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是成功的:1、评分的主体由教育者改变为学生,即由原来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班级的常规管理逐项评分,改为由各年级学生分会的干部每日进行量化评分。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既增强了管理的信服度,也使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2、加强了量化评分的结果反馈,增强了透明度,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量化管理的公平性;3、增加了班级常规管理评价的辅助手段,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纳入到学校教师常规工作的考评体系中,围绕学校常规工作的重点开展每月“文明检查周”活动等。目前,这种管理模式由于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班级常规管理状况而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
如果说班级常规管理是基础的话,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在多大程度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确立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文明的现代人”,即通过学校的教育,使每一位毕业于石化一中的学生走上社会都能具备良好的文明修养和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人文素质。学校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责任感为核心和切入点,中华传统道德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配合的内容体系,每月确定教育主题,由各年级和班级具体实施。2003年,学校开展的责任感教育就分别组织了“责任与守纪”、“责任与学习”、“责任与爱国”、“爱心与责任”等系列责任主题教育活动。2004年,以“诚信教育”为中心内容,分别开展了“诚信待人”、“诚信考试”、“我的诚信度”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2005年开展了以 “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教育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规则,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命价值”、“责任,检验着我们的生命价值”、“快乐,源于责任”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2006年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在教育形式上,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坚持围绕当月主题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并将主题班会的召开纳入到班级常规管理考核体系中;坚持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并围绕主题组织国旗下的讲话;坚持每月进行一次主题黑板报评比。同时发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及各种宣传橱窗等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配合每月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学校还将举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和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规范化和常规化,并将思想教育的实践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使班级常规管理与学生思想教育始终成为学校教育的两条主线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水平的稳步提高。
(二)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因而,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就很难获得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德育就必然缺乏针对性。在此问题上,我们一方面积极探索每学期召开一次的家长会的有效形式,同时,学校每学期为后进生指定一位帮教老师,并建立了家、校联系簿,明确要求帮教老师与后进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定期与家庭取得联系,努力与家庭达成良好的沟通,从而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信息渠道更加畅通。目前,教有所成的家长向其他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经验,家长、孩子与老师平等对话和交流等形式的家长会已在校园逐步推广;另一方面,学校在全校六个年级建立了由一定教育经验并对教育有较高热情的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家校教育方面的经验和信息;在六个年级系列化地举办家长学校,从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各年级学生发展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方法等方面,给家长开设专题讲座,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好评和欢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是我们在德育工作方面始终致力追求的目标。
(三)坚持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与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相结合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为此,我校重点从两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第一,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先后派人赴杭州、上海等地学习兄弟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先进经验,确立了将目标教学与“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教研课题,形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校内外教育活动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第二,规范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方法,强化学科教学的教育性,要求教师备课必须有德育内容,上课必须有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手段,课后必须有德育渗透效果的评价,并将学科德育渗透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以此来纠正教师在教学中只教书不育人的片面行为。
德育内容的传输和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必须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具体活动中,通过情感的熏陶才能实现。为了给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平台,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创造条件,学校总是不遗余力地开展各项活动,而且特别强调活动的教育性和精细化。在原来每年举办一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举办一场学生文艺演出活动的基础上,从2002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我们对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是:今天比昨天更文明,今天比昨天更成功,今天比昨天更快乐。因为文明来源于学生良好习惯的不断养成,成功来源于学生责任感的逐渐形成,而快乐正是源于文明与成功后获得的价值体验。学生一天比一天文明,一天比一天成功,一天比一天快乐,我们的德育就是成功的,这样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四)坚持班主任队伍的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我们始终认为,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层次取决于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正是基于这一点,学校总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努力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自建校之日起,学校就专门成立了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的常设机构——政教处和团队组织,并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基本职能和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了年级组党政工集体管理和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规定了班主任工作例会的基本内容,即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和工作部署,为每个年级订阅了《人民教育》、《班主任之友》杂志和《德育报》;实行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班主任要先行学习和讨论制度,以使班主任对教育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学期为开展“关爱生命,快乐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就安排了三次教育沙龙,分别就“教育,关注生命什么?”、“教育,怎样关注生命?”、“在教育中,师生一起成长”的话题,组织班主任学习探讨。一年一届的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已经召开十届了,每一届德育工作研讨会上,全体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研讨和交流,例如,2003年7月召开的第九届德育工作研讨会和首届班主任工作论坛的主题是“新时期班主任的教育观”,2004年7月展开的第十届德育工作研讨会和第二届班主任工作论坛的主题是“教育,应当给学生以丰富的精神生活”等。德育工作的研讨交流制度,为转变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更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德育工作的创新就是要把关系到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教育教学活动抓好、做细。只要有对教育的热爱和责任心,用心去对待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就不会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我们总结28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和教训获得的基本认识。 在学校发展手段上,学校本着“与时代同步,与世界接轨”的思路,积极开发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各种资源。
(一)保证经费投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
学校本着满足教育教学不断发展需要的原则,通过各种渠道增添、购置相应的电教设备。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该校电教软硬件总值达358907865元,其中硬件总值320597134元,软件总值38310731元,在安庆市处于领先水平,并被命名为省“电教设备达标I类学校”。
学校现有网络机房4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实验室1个,课件制作室1个,闭路电视系统1套,液晶投影机8台,视频展示台6台,用于教师制作课件的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DVD刻录机、视频捕捉卡等设备齐全,校园网现有服务器5台,计算机总计达500多台。闭路电视系统与安庆石化总厂电视台联网,目前可以接收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二套及山东教育电视台节目,学校每间教室均配备有29寸彩电,每个教师办公室都配备有一台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教师在自己的办公室就可以上网查找所需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料。
(二)重视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为帮助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用好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多次邀请市电教馆、教研室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素养。学校多次举办计算机知识普及、课件制作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每位教师必须参加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或课件制作比赛,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目前全校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都能独立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打印教案、试卷和论文,有多名教师拿到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证书。
学校订阅了《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电教》、《外语电化教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文摘》等多种杂志,帮助全体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业务素质,学习借鉴其它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经验。
通过上述多种渠道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认识和在教学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水平显著提高。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在全市居于领先地位,1989--1993年连续被评为安庆市 “电化教育先进集体”,1997年被评为安徽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全校电化教学学科覆盖率达100%,是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该校教师的40多篇电教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有两名老师参与了省《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工作。近年来,我校有4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获省一等奖,两篇教学设计获省一等奖,张明等多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多次获省课件制作比赛一、二等奖。在安庆市首届信息整合课程教学大赛中,该校张明、郑秀云两位老师获一等奖,周红文老师获二等奖。2004年,我校左燕和郑秀云老师制作的《马的世界》、《人类的起源》课件和课堂录像在全国首届语文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比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学校还常年坚持开展学生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选拔学生参加省中学生信息学奥赛,有多名学生在省赛中获二、三等奖 。
(三)加强校园网建设,构筑教育信息化平台。
该校于2002年6月建成校园网,同年10 月,校园网通过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利用免费域名将校园网站在因特网上发布,成为全市最早建立校园网站的学校。2003年3月,我校申请了因特网国际域名。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我校校园网站栏目和内容逐步完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校园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我校校园网站设置有学校概况、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德育之窗等栏目,校园新闻信息更新及时。有不少学生家长几乎每天都要登陆学校网站,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为发挥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还开设了学生学习网吧,将联入因特网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对学生开放,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上资源,获取网上学习资料。
2、校园网站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该校与北大附中合作,通过卫星接收北大附中的教育资源,成为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使用效益,学校要求各个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建设学科的教育资源站点。目前,我校有一批能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周宗福老师自己花钱购买域名和空间,建设了大语文教育网站,成为校内学生发表习作和与校外教师交流的园地。历史组万多胜老师建设了陈独秀研究网,已成为我校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并成为省内外很多学校开展历史学科自主性学习的资源站点。物理组张明老师将自己开发的物理教学课件无偿的放到校园网上,学生在家只要登录到校园网站,就可以使用这些课件辅助学习。
3、促进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
依托校园网,我们构建了部分交互式应用软件平台,网络办公系统、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为实现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
4、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信息化环境。
目前我校正在开展“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开发研究”课题实验,基于校园网络的课件开发、视频点播(VOD)、网上题库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教师顺利开展课程整合实验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在工作中根据各科教师的需要,我们不断将已有的VCD光盘转成流媒体文件,并收集有关的视频资料,方便各学科教师的使用,如历史学科经常在教学中利用校园网播放《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等教学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物学科播放《863计划》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等。
五、今后主要工作:建立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好学校三支队伍;推进学校三项改革。
(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就提出要逐步实现由制度化管理向人文化管理过渡,这也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建立学校学习型组织,道德要求全体教师要树立言教与身教统一的思想,即教师要求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读书,就必须自己首先是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人,要求教师有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强烈愿望,并自学投入到实践中。在未来三年中,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鼓励教师学习:实行教师学习成效评价和奖励制度;实施教师教育专题理论学习定期考核制度;定期举办教育专题论坛活动;选拔学习优秀者进行学历再提高。力争在三年内,学校人人热爱学习、执著钻研业务的氛围基本形成。
(二)干部队伍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领头人,是做好学习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建设好教师队伍是学校改革和发展永恒的主题。班主任队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逐步实施、推广校内岗位竞聘和民主双向评价制度,彻底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促进三支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即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德育改革。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思路是:以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逐步实施全员聘任制初步实施教师岗级聘用,强化教师工作岗位竞争意识,将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投入工作业绩和师徒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促进教师在考评和竞争中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不断进步,并进而促使教师在追求中不断体会教育工作的内在尊严和价值。
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是:梳理出当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和行为表现,并加以严格的控制和规范,科学地提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求;以“活动——体验——表现”这一课堂教学新进程来规范和约束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在这样的课堂进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讲座、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在规范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师以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三大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一种自觉和自由状态,从而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能整体接近或达到理想课堂的要求。
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是:在进一步规范班级管理和形成全员育人良好局面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学生责任感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整体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确立“学会负责、乐于负责和善于负责”的教育主题,制定各年级责任感教育的系列化方案,强化活动教育的感化和熏陶氛围;将学生责任感表现与日常行为密切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学生责任感和诚信档案,以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责任感的培育,使石化一中毕业的每一个学生终身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湖北人怎么和韩国人一样喜欢偷文化然后说是自己的。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