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后主诗词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手法

浅论李后主诗词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手法,第1张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现存世的词作中,有不少词篇之所以能够传颂不衰,除了词人在其中表现的情感真切、深刻,感人至深外,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创新,不能不说是其成功的一大要素。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为词作增色不少。

象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其基本含义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由于是借物象来表达特定内容,故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达到“无言也动人”的艺术效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是李煜词《相见欢》的上半阕。在这里,词人所描写的是在大自然寒风冷雨摧残袭扰下,春花凋零,春去匆匆的自然景象。“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对春天繁花凋谢,风雨无情的一种哀叹,伤春之情溢于言表。该句借春去匆匆的自然景象,象征着词人帝王生活的结束之快。“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直接写出了林花过早凋落的原因,就是那朝来寒雨,晚来急风,在这里“朝”和“晚”含有重重复复,朝朝暮暮之意,喻指风雨次数之多。而“无奈”二字,是说在自然界寒雨急风的滥施*威之下,林花无法抗拒,终至过早败谢,春天匆匆离去。在这里,隐喻着词人对南唐灭亡是由于外力所致的一种感叹。从李煜所处的背景来看,他登基之时,正值南唐国势日趋衰落,大宋君臣虎视眈眈之际。虽然李煜采取的是委曲求全、步步后退的方式,仍难以满足宋朝君臣贪得无厌的要求,而只能陷入更加屈辱的境地,终因为宋太祖“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这一观点,而被宋朝大军所吞并,他本人也从昔日之帝王,沦为阶下之囚徒。痛定思痛,李煜每忆至此,也只能对此报以感叹。

在这首词的下阕,词人写道:“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抒写了美景难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胭脂泪”,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胭脂,本是古代妇女化妆用的红色颜料,在此借指匆匆凋落的“林花”。胭脂泪,本义是指泪水流过涂饰有胭脂的脸颊,即成胭脂泪。此指那飘落满地的红花,被寒雨浸湿,犹如美人伤心之极和着胭脂滴下的血泪。词人将所写景物赋予人格化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泪”既是“林花”哀伤自己过早凋落的眼泪,也可以说是词人自己的惜春伤春之泪。就其实质而言,这是象征着词人因有感于自己昔日帝王生活,在“朝来寒雨晚来风”的*威侵袭之下――宋朝刀兵威逼打击下,过早被断送,因而流下伤心之泪。“相留醉,几时重”,兼有花自留,花留人,人留花几重意思。所谓花自留,是指林花即使在寒雨急风*威之下,仍像不甘早谢,而愿长留世人,仍象繁花似锦之时那样自我陶醉;所谓花留人,是指林花伤心落泪,仿佛在向人们哀求再多观赏一阵;所谓人留花,是指人长久流连于残花之中,希望花留春驻,人世间春天永在。而“几时重”句,则是写出了落花流水春去也,词人哀叹花谢难以重开,人存此心,而美景难再的感叹。上述两句词,乍看好像是对春去匆匆的自然景象的惜春伤怀,实则象征着词人对昔日歌舞酒色,浮艳享乐帝王生活的陶醉之意,以及希求、奢问失去的帝王生活何时再重来。所以,接下来,词人一气呵成了一个九字长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词人以“水长东”,来象征自己国破家亡愁恨不断,如同那滔滔东逝水,无穷无尽,不可断绝。而有此一句,映照全篇,词人所运用的象征手法,词中的象征意义不也就不言而自明了吗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皆是一去不复返的事物和景象,在这里词人选取这方面的典型事物来表现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感叹。词人对落花随附流水,春光消逝而去伤怀不已。春归去,春天究竟回归何处是天上抑或人间。当然,春从人间归去,人间是不会有的,若是回到天上,更是无法寻觅。正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在这里词人又哪里是仅仅单纯以“流水落花”来描写春天的归去呢它所象征的更深一层的含义,显然是词人对人世代谢,昔日帝王生活美景的一去不返,难以再来的一种无奈的哀叹。试想词人身为南唐皇帝之时,整日歌舞笙喧,珠围翠绕,出则前呼后拥,“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入则嫔妃伴随,沉溺诗酒声色之中,那种生活,对于词人来说,是何等快乐,而“一旦归为臣虏”(《破阵子》),而今的屈辱生活,又是多么的痛苦不堪!两词对照,词人怎不产生“天上人间”的感慨。对于身为亡国之君的词人来讲,昔日的帝王生活,已化作“镜中花”、“水中月”,再要过上以往那种荒*奢靡的生活,已是不可企盼了。写到此,词作戛然而止,词人心中的无限凄苦之情,欲吐还休,余味无穷。

在李煜的词作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例子还很多。如“笙歌未散尊�在,池面冰初解”(《虞美人》),以东风解冻透露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但对比之下,词人生活中的春天却是永远过去了,词人心中的冰,却是永远也无法解开、融化了。词人即使是面对“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的春天景象,也无法解开心中的郁结,减轻心中的痛苦。而《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这首词,则是以对一个妇女哀愁的描写,寄托着李煜对其弟李从善的思念之苦。全词无一字涉及与从善之间的情节,但字里行间洋溢着骨肉亲情,达到了“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费柏仁,教师,现居江苏兴化。

感谢个锤子,李后主成为文学大家跟赵匡胤有什么关系啊,李后主能写诗写那么好肯定是自己足够努力,而且确实对文学很有兴趣,而且很有天赋,那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就赵匡胤这么一打,顺便俘虏了李后主,最后还逼死了李后主,还让李后主感谢他?杀人,还要诛心吗。

我们从来都不应该感谢苦难,如果我们成功克服苦难了,那是因为我们足够努力,是我们的运气好,是有人帮助我们,而不是因为有了苦难,我们才变得强大,我们应该感谢的是自己。李后主也是一样,李后主的一生是悲惨的,当然要论悲惨,还比不过赵匡胤的后代,人宋徽宗靖康耻,被钉在中国五千年的耻辱柱上下都下不来,李后主只是亡国而已,哪个朝代不亡国呢。

赵匡胤也不需要谁的感谢,本身就不该有感谢苦难这一说,因为赵匡胤作为宋朝开国皇帝,他只是想着自己能够当皇帝的,而不是想着怎么才能让李后主感谢他,既没这样想,也没这样做。

李后主也从来都不会这样想,也不会这样做,李后主要是有足够的能力,他当然能够打败赵匡胤,那个时候可能就没人会说需要感谢赵匡胤了。

我一直都对感谢苦难这件事情感到好奇,为什么会感谢苦难,如果没有苦难,你根本不会那么难过对不对。当然,也少了一些锻炼,但是要是一直没有苦难,锻炼又有什么用呢?就是苦难来了,大部分都抗不过苦难,赢了的人还要感谢苦难,那敢情苦难倒是个好人。

  1概述

  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次任性的出走,误结识敌友一段意外的邂逅,就此情深种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李后主李煜(937-978)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没有年号,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2生平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因其“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3艺术成就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

  书画

  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词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

  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还有一类是在宋朝的压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脱的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

  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在中国的政治史上少了一个叫李煜的小国皇帝或许肯定对历史没什么影响的,但真的很难想象,要是少了一个叫李煜的词人,中国的文学史将会是怎样。或许正因为是这样,所以李煜的名字才能在中国的历史上依然叫的如此响亮,而不象其他的小国寡君一样,只逞一时之威。就算是当年与李煜争小周后还将他们夫妇逼死的赵光义,如今还有几人知晓,倒是沾了李煜的一点光,所以才会偶尔被人提及。 虽然在那个时代在表面上赵光义或许已经征服了整个中原,也包括李煜,但他也只是那个时代名义上的征服者,而李煜,不但征服了那个时代的人的心,更是征服了以后时代的人的身与心,真正的成功者是李煜,虽然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人敢正面承认,但是事搁1000多年后的今天,他却是我们公认的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 史学家评南唐后主李煜,一面赞他的词一面批评他的亡国之政。而李煜词后所展现的一生虽是命运执导的一生,却也是他不断叛变的一生。 庄子说,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人似乎注定要以一种既定的角色走完一生,过一种冥冥中似有天定的生活。然而心中的欲念却会在某个早晨无端的滋生,像个叛逆的孩子一样要去迎合,要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人和命运的斗争便开始紧锣密鼓地拉开序幕。这是一场隐秘的斗争。不为他人所知,却并不逊色于任何外在的斗争。 当宿命在转折中赋予一个人多种人生的角色,人和命运的斗争最彻底也最激烈。李煜就是这样的人。他文弱、风流多情、才华横溢, 努力追求的是一个风雅文人的理想,是“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生活。原本是帝王家的第六个儿子,舍去荣华和纷扰,在人生的开端是绝对可能的事。命运却以潜在的方式几经峰回路转,让他的五个哥哥一个接一个的早早死去,于是竟成了皇位的继承人。曾经所怀抱的那个隐居山林付余生于朝华流水的梦,变得那么遥远而不可即。 在他李煜滑进历史舞台的那个早晨,人与命运的斗争便清楚地呈现。 然而既然成了国主,就要去努力去过君王的生活,去接受一个君王的命运。面对四野江山的李煜只能几分惶恐、惴惴地前行。他年年进贡北宋,以图苟且;大崇佛教,以求天佑。私下里,他又用一个诗人的丰富想象和细腻情感营造他的宫廷生活。如同他在《玉楼春》中所描绘的那样,“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他在看过了宫娥“晚妆初了明肌雪”、听过“凤萧声断水云闲”之后,想要像一个洒脱的、自由自在的文人一样,在月色中,拌着青砖上的马蹄声,去品味自己心中涌动的愉悦、欢畅,去感受那没有等级的、闲云野鹤般的自在美。李煜竭尽全力用另一种身份去迎合最初的欲念。终于,被宋兵破了城郭。而这一切就像一个早就安排好的结局。 李煜迷惘了。他要做词人、隐士,却不得不担起一个国家的重任。当他决定要守侯一方国土时,又沦为亡国君。他不知道是谁和他开了这样滑稽的玩笑,只觉得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伤痕累累。多少个无眠的午夜,李煜拥着小周后一起想到死亡。自杀无疑是一种懦弱,而死亡有时却会成为一种高傲、勇气以及无冕的胜利。就像当年项羽和虞姬的死。命运同样戏弄了项羽。才与他江山又教他失去,让他愤恨不已,终以荡气回肠的自刎作了最后的叛变,留下命运在那里怅然若失。而挥刀的那一刹那,连同了虞姬配剑上的一抹嫣红,让感叹的线穿透了上千年的日子,依旧颤抖不已。 李煜羡慕那样的死。他很清楚地知道,虽然小周后是一个和虞姬一样柔情四溢而贞烈的女子,而他与霸道、勇猛、豪气的项羽却是全然不同的人。李煜知道自己的死断然不会有这等决绝的效果。想到这么多年来,自己从来都是沿着宿命的路懦弱而卑微地前行,当初的梦想竟被层层掩埋,就有一股无名业火在心灵深处越燃越旺,劈啪作响。他于是开始谋划最后一次对命运的叛变。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叹使得斗争得以延续,从剑拔弩张到刀剑相残。李煜开始了他,一个亡国君主,泣尽以血的绝唱。一曲一曲地唱响曾经的欲念。在宿命与反宿命的斗争中,胜利和妥协都以潜在的方式交替起伏,像极了生命水域下的暗流涌动。而宋太宗赐给他的毒药,彻底打破了他生命的水域,让积攒了一生的苦痛、无奈、卑微和高傲砰然闪落一地,结果便开始彰显。 赵光义的毒药成全了他所奢望的那种死亡,成全了他的叛变,就像当年乌江畔的数千汉骑成全了项羽的叛变一般。虽然到最后他自己仍旧不清楚,到底是他李煜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还是命运扼住了他的咽喉。但在开饮的那一刻,李煜的嘴角绽放出诡秘的笑,那是一种让命运发秫的笑。命运让他拖曳着自己的欲念生如斯死如斯,他也终于还以命运沉重的一击,在叛变之后死成自己想要的死并以毒一般的词句让南唐小国深深地嵌进历史,像一道永不结痂的伤口,隐隐千年。

表达了:作者的失意情怀,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原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出处:《南唐二主词》——宋·李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窗外的雨点敲打着窗棂,有节奏的传递着大自然的音符。

推开阳台的窗,才知已是雨夜黄昏,梁燕不知何处去,唯有阶前蔷薇残落在细雨里。

掬一片在手里,竟惹得满衣清泪。

一天未停的雨已让我感受到凉凉的秋意,披衣上楼,下午刚读的李后主的一阙词《浪淘沙》又一次萦绕在心头。

我一直觉得《浪淘沙》是李后主在美学上的极品。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句话语义惊人,李后主的妻子落难,经常去赵光义皇帝那问候,一去数日。

李后主的心在流泪,流血。

人不在这境遇就不会有这种彻骨感受。

让我思考自己的生命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状态?

让我思考人生到底是不是应该这样执着?包括最深的感情,对父母的眷恋,对自己最爱的人的眷恋。

让一些客居在世俗的肉身里的灵魂,有一个安宁、仁慈的去处。

此去经年,尝尽人生百味,看过阴晴圆缺,才发现深厚的生活阅历已让自己可以做到心境平和

静听这雨夜的花开花落,尽享生活给予自己的酸甜苦辣!

这雨夜,把心浇得清醒,让我明白万事万物皆有因缘,世事无常,皆有定律。

让我明白人生有太多过往不能被复制,譬如青春,譬如情感,譬如幸福,譬如健康。

以及许多过去的美好连同往日的忧伤!其实这样也好,既是拥有过,又何惧此刻的失去!

光阴如水,岁月如莲。此刻,夜正浓,炉香清,茶一盏,书几卷,时光永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07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