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感情升温,你要明白哪几点“情感连接”
我老公不愿并原谅了我,他说道只要他和好如初它会像以前一样对我好,并可以当事儿没发生过。但我现在就是对她提不起劲,大家外地,每日尽管会聊天但总感觉没有什么想聊的,很乏味,他常常给我发信息我都不想回。有哪些有效的办法可以让我更改这类现况?要我再次动了心?答:在解释前,我要共享一个小故事。赵国有户人家有一个女儿,长得很美,恰好18岁,已经是能够嫁人的年纪。
这时候,有2户人家上门为自己儿子求亲。东家的儿子长得难看,可是东家非常有钱;西家的儿子长得挺帅,可是西家很穷苦。甚是刁难,于是把这一决定权交到闺女,让自己做出选择。闺女想想一天后,总结出了回答,因此寻找父亲说:“我能不能在东家用餐,去西家入睡?”尽管女孩的挑选看上去不负责任,但是却是人性最真实挑选。女孩喜欢找长得帅,家中又富有的人完婚,可这样的人过少。
因此只有“委屈求全”:我能不能和帅的完婚,和有钱用餐?对于你来说,你的老公是东家的儿子,只带来了用餐功能的。你想找一个西家的儿子处对象,因此你爱上了另一个男人。这便是人性,人性没有对与错差别。尽管人性没有对与错差别,但也只是女性角度人性反映,不是男人的,男生都有自己的‘人性’。针对你丈夫来讲:我真的很爱你,可是而你
却爱上了他人,不好,我得抢回来,我是你的;直到真抢回来以后,你‘观念抛下锚’这件事情,将会成为他心里永恒的疤(假如还有人体的),绿帽子是对一个男人最大的一个污辱;如果你想要再次动了心,就需要像对待西家的儿子一样,不必使他想起这件事。一旦使他想起这一疤,你所得到的只会是报仇。
早上刚到公司坐下来,脑海突然闪过一个词:情感链接。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心在和我说话。于是我开始放大这几个字。
接下来的一天,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什么是情感链接?为什么要情感链接?怎么做情感链接?工作在想,吃饭在想,上洗手间在想,午休朦朦胧胧半睡半醒的时候,也在想。我知道也许现在想出来的东西还不够全面,但是总该把现阶段的理解记录下来,以后再遇到,再去增加或修改其中含义就可以了。
什么是情感链接?
看字面意思就是人与人情感的连接,但我认为肯定不止如此。我想,情感链接应该是人与人,与物,与自己内在,与神,与宇宙的连接,简单来说,就是与万物的连接。这种链接不是单纯的产生某种感受,而是链接后同时产生共情,慈悲之心。情感链接是要用心的,是一种深度的链接。当我们和某个人,某件事或者自己的内在,产生深度的链接后,从内心产生各种情绪情感,如愉悦、愤怒、同情、感恩、悲伤等等。这些情绪情感也许不是你自己的,是对方的,是其他万物的,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简单来说,情感链接就是个人用心深度去链接万物。
为什么要做情感链接?
我想,情感链接让我们更包容。人要与人或事物链接,本来就不容易的,更何况是深度链接,这需要我们有极强的包容心,我们的偏见和狭隘会使我们不愿去了解实像,我们不愿去了解了,又怎么去链接,不去链接,又如何理解,如何包容呢?所以,在锻炼自己做情感链接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放下很多偏见,我们慢慢不那么执着于自己对万物狭隘的认知,从而,我们变得更开阔,开阔是包容的第一步。开阔之后,我们学会理解,理解万物都不容易。于是我们生起慈悲之心,我们学会尊重世间万物,我们也真正知道了万物皆有灵。
怎么做情感链接?
我觉得,情感链接其实很简单,只要用心,专注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先从与自己链接开始,在逐渐到其他人,到其他事物。与自己链接,留意自己的每个情绪和状态。观察自己某个情绪生起时的反应,觉知这些情绪给我们带来能量反应。不管是好的情绪,坏的情绪,都接纳它,让它流动起来,理解自己的情绪,最终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平衡。当我们理解了情绪的表现之后,接纳和理解自己之后,我们便会意识到,所有人也都会有不同情绪,于是我们产生了对他人的理解,我们学会包容他人的坏情绪,为他人拥有好情绪而开心。只有我们自己理解和包容自己的所有情绪,我们才会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所有情绪。
最后,我想说,情感链接可以发生再万物之间,大概是因为万物有其共性,而这个共性,使我们产生情感链接。
第一样东西:信任
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对对方产生强烈的占有欲,绝对不允许对方有二心,更不允许对方和别人走得太近。
正是因为占有欲,所以才会多疑。尤其是女人,天性敏感多疑,又缺乏安全感,越是深爱一个男人,就越容易疑神疑鬼,常常多虑,只要男人稍有异常,就会怀疑男人是不是有了别人。
但感情需要的是信任,既然爱他,就应该相信他,给他足够的信任。当你们之间没有了信任,而是整天质问他行踪,常常偷看他的手机,再或是故意跟踪他,这些过于挑战人底线的事情,很容易破坏两个人的感情。
感情中,一旦没有了信任,心和心之间,就犹如筑起一道墙,而彼此再也无法走进对方的内心。爱是感情的第一道基础,而信任就是感情的第二道基础。
我认识一对夫妻,男人其实很爱他的妻子,可他的妻子就总是疑神疑鬼,经常性质问男人。男人说的都是实话,可她却不相信,两个人经常就此大吵起来,吵得次数多了,感情也就渐渐地淡了。
我原以为他们会白头偕老,谁想到,就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他们离了婚。这件事至今我都记得,因为他们给我的感触太深,女人的捕风捉影,很容易断送自己的婚姻和幸福。
第二样东西:包容
我相信,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认为完美的人,其实是我们不够了解他,当我们足够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生,他身上其实也有很多的缺点。
很多恋人或是夫妻,走到一起的时候,也是这个过程。没有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对方很完美,似乎找不到缺点。可随着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两个人的不断相处,自身的缺点就会不断暴露。
可这个时候,就是很多恋人或是夫妻,走不下去的时候,看到了对方的缺点或是瑕疵,而破坏了完美的印象,觉得接受不了对方的不完美。
所以,真正能走下去,并且长久的感情,离不开彼此的包容。
能包容对方的缺点和瑕疵,能包容对方不堪的过去。只有能完美接纳彼此的两个人,心和心之间才没有芥蒂和隔阂,心和心才能真正融合到一块。
而没有包容的两个人,常常会站在对立面,常常会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理解对方,谁也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感情自然轻而易举就破裂。
第三样东西:吸引力
复旦大学名师陈果说过:“长久的爱情,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爱上同一个人”。
不要以为,只要第一刻爱上了,就会一直爱下去,天长地久的爱情,是一次又一次的爱上,而让对方爱上的因素,其实就是吸引力。
只有拥有吸引力,才能让对方一次又一次爱上自己。男人刚和女人在一起的时候,可能看上的是女人的外在,可再好看的外面看多了,也是会看腻的。所以,女人对男人长久的吸引力,其实是女人的内在。
王春雨学习分享第429天(20220626星期日)
我们需要与我们的孩子连接,而不是不断的纠正他们。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连接,而不是纠正。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因为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而被爱。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做自己,他们可能就会出现负面的行为、心理问题和反社会倾向,甚至犯罪。
我们与孩子连接严重断裂可能发生在简单的事情上,就在几秒钟之内。孩子就能从与我们的互动中探知我们真实想法。例如当孩子放学回到家还没有放下书包,很多家长就会劈头盖脸的提出很多问题,“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考试表现的如何?在学校里有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
他们认为这样就是和孩子在进行连接。实际上,他们却是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意愿和标准强加给孩子,根据他们的喜好引导谈话的方向。孩子很可能没有心情向父母汇报他们在学校的情况,因为他们在学校很累了,一点儿也不想在放学后再回答另外一个成年人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是放松心情。
如果孩子回答说“我现在不想谈这些,我太累了。” 那么家长就可能会表现的非常失望,从而与孩子的感受失去连接。家长觉得自己被孩子怠慢,这种想法完全是出于出自臆测,因为他们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只希望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孩子即将放学回到家的时候,我们要在情感上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给他们放松身体和心情的空间,让他们决定是否与我们交谈,允许他们设定谈话的基调,而我们只需要作为一个倾听者。我们要微笑着开门,无论他们是否对我们微笑和拥抱。不管孩子的情绪如何,他们都需要感到自己被父母全然的接纳。换句话说,孩子是导演,回家之后,他们有权要求父母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东西。作为父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回家后是多么需要放松和休息。尽管我们很想知道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游戏的情况,但此时并不是合适的询问时机,除非孩子主动开口他们。我们只需要给他们温暖的欢迎,随着他们的心情做出回应。不妨等孩子恢复了精力,适应了家里的环境。我们在温和地询问他们一天的情况,此时他们很可能愿意开口。但是我们也不必心急,要等待真实联结展开的时机。作为家长,我们更容易重视精神联系,并想用它代替情感联系,这通常就认为交谈是最好的方式。我们认为通过谈话就可以与孩子产生连接。然而,我们往往会用语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不是倾听孩子的需要。
因此,我们首先要放空思想,进入一种全然静默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与孩子的情绪协调一致,让孩子觉察到真实的自我,我们要接纳他们的感受。让自己进入舒适自在的静默状态,使父母与孩子产生连接的前提。
前几天,孩子因为发烧在儿童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儿子隔壁床是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因为病情严重,医生要求孩子做个脑部核磁共振。
妈妈抱着孩子去相关的科室来来回回跑了三趟,孩子就是死活都不愿意做。孩子抱着妈妈一边哭一边喊:“妈妈,我怕,我不去!”妈妈很不耐烦地恐吓孩子:“那就是个机器,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去,妈妈就不要你了!”
这下,孩子哭得更厉害了,抱着妈妈不肯撒手。妈妈一脸不悦的表情,用力推开了孩子,跑到了病房外。孩子看到妈妈离开了,哭得撕心裂肺,鞋子都顾不上穿,跑下床哭着喊着要去找妈妈,那场面看了让人觉得揪心。
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情绪失控是孩子的问题,孩子种种不当的行为更是固执、任性的表现。比如:带孩子去逛超市,孩子嚷嚷着要买玩具,大人不买,孩子哭闹不止、撒泼打滚,搞得父母一脸懵逼、措手不及。
对于情绪失控的孩子,父母经常采取的应对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01 “情感隔离”型
这类父母通常面对孩子的情绪,都是摆起一副冷峻的面孔,任凭孩子撒泼打滚、哭声震天,也能保持淡定的姿态。这样的父母,在自己与孩子之前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用情感隔离的方式保护自己,以避免自己卷入孩子激烈的情感体验中。
记得有一次,带儿子去买文具,在路边看到一个小女孩哭着喊着要让妈妈抱,可妈妈就是不肯抱她,扔给她两个选择——要么自己走,要么坐手推车。任凭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引来路人围观,妈妈就是执意不抱孩子。
02“暴力应对”型
这类父母本身脾气急躁,容易情绪化。在面对压力时,情绪波动较大,面对孩子的吵闹,更容易心烦气躁、发脾气。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不仅要承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承受父母的批评、责骂。
前两天傍晚,听到楼下传来孩子的哭喊声——“爸爸,别打我,我要妈妈!”孩子喊叫的声音整栋楼都听得见,一打听才知道孩子爸爸脾气不太好,最近又失业了,开起了出租车。爸爸忙了一天,回家听到儿子又哭又闹,还把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搞坏了,气得抱起孩子就打。
03“忽冷、忽热”型
这类父母心情好,拿孩子当宝,心情不好,拿孩子当草。他们心情好,遇到孩子哭闹,还能抱抱孩子,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逗孩子开心。在外面遇到不开心的事了,回到家就把脸拉得老长,看到孩子哭闹,火蹭蹭蹭地往上窜,三分钟就炸毛。
同事娜娜的老公就是这样的人,前两天单位领导给他穿小鞋了心情不爽,一回到家就“葛优躺”。老婆一个人忙着做饭,还得照顾孩子,他全当没看见,孩子不小心打翻了一只碗,他就揪着这点小错误不放,口口声声骂孩子“没用”,还惩罚孩子“面壁思过”。
没过几天,升值加薪了,回到家看见儿子调皮捣蛋、撒泼打滚,他也不嫌烦了,抱着儿子又是讲故事,又是读绘本,那叫一个亲热。
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不管你是哪种父母类型,都只是停留在事的层面,没有进入关系,更没有进入孩子的内心,连接孩子内心的“渴望”。因为他们没有搞明白孩子的情绪为什么会阴晴不定、说变就变。
孩子的情绪失控与大脑的结构和发育有关孩子的大脑就好比一个正在建造的房屋,每一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都是趋向变化和完善的,脑的发育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教育、营养与疾病等。
《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提出了被称为“Brain C”的三个关于大脑的基本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脑是变化着的。这本书告诉我们脑干和边缘系统组成了通常被称为“爬虫类脑”的底层区域,它存在于头骨内大概从鼻梁到脖子上端这一高度的切面上。
构成上脑的部分叫大脑皮质,它存在于前额后头的位置,是大脑的最外一层,这一部分不像负责几个基本功能的原始大脑,上脑有一长串的关于思考、情绪和交际的功能清单——
•全面的决策和筹划能力
•身心管理能力
•个人洞识
•灵活性和适应性
•共情能力
•道德观
一个婴儿刚出生时,脑的重量仅有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虽说在外形上已具备了成人脑的形状,也具备了成人脑的基本结构,但在功能上还远远差于成人。
同时,大脑的发育遵循“从后到前、从内到外、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发展秩序和规律,不同时期的孩子,大脑发育的区域和水平各不相同。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大脑要完全发育好,要到25岁左右。所以,当一个3岁的孩子情绪失控,要他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哭不闹,就等同于让一个3岁的孩子具备25岁的大脑,是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事。
孩子的情绪失控与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有关很多父母在养育和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不好好吃饭、坐姿不端正、写作业拖拉、不认真等等“不完美”的表现,动不动就“横眉冷对”、“河东狮吼”,轻则批评、责骂,重则大打出手。
比如:妈妈辅导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写作业,看到孩子口算错了好几道、写字不仅速度慢,个个还歪七扭八,提醒了孩子两句:“你看,这几道口算都做错了,字也没写在田字格中间,认真一点儿,把做错的题重新算一遍,字擦掉重写!”孩子听了,按照妈妈的吩咐做了,可修改过的作业还是一团糟。
这时,妈妈立马原地爆炸,开始怎么看儿子怎么不顺眼,于是指着孩子的鼻梁骂:“你看看你,写个作业都写不好,写的字像狗啃的,提醒了好几次,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
接下来,孩子的情绪上来了,拿起作业本往桌上一扔,甩出一句:“我不写作业了,你天天就知道批评我,反正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妈妈一听,火更大了,气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把儿子拉过来就是一巴掌。
孩子之所以会闹情绪,顶撞妈妈、甩作业本,是因为妈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以不当的管教方式激活了孩子“下脑”中的神经元,引发了孩子激烈的对抗情绪。
如果你想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又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爱,我想这一章里的几个工具将会对你跟孩子建立有效的情感连接有帮助。
工具一:特别时光
这里的特别时光不是每天跟孩子随意相处的时光,而是通过跟孩子精心计划设计讨论的特殊时光,这个特殊时光的项目可以在家庭会议上跟孩子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一起计划出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享受特殊时光时,父母最好能够关上手机以避免任何人的打扰。同时做这一件事情时,要充满仪式感的让孩子看到这个时间是专门为他留出来的。另一方面,在开始享受特别时光时,你需要提前确保孩子知道这是属于你们的特别时光。
当有了特别时光的约定后,每次当你忙碌,而孩子想要你的关注的时候,如果你说:“亲爱的,现在不行,但是我非常期待我们俩在4:30的特别时光”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工具二:
表示出对孩子的信任,听起来好像很简单的样子,哪个父母不想信任自已的孩子呢,可是在实际的跟孩子的生活中,往往大人并不能很好的把握信任的做法。有时信任孩子需要我们刻意克制自已的行为,做到不指责,不评判,不说教,不试图解救,而是真正的放手,相信孩子能独自解决问题,面对困难。孩子在独自面对或者处理问题时,可能会伤心,难过,失望,我们可以认同他的情绪和感受,但是要坚定的忍住去解救的行为,并相信孩子能够熬过失望,这将有利于孩子发展出能力感,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和鼓励。要相信,孩子就算没能成功解决,但是试错的经验会让他们总结反思,从而在错误中学习,并使犯错变得有趣。
工具三:致谢
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个好的行为或者帮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回想下我们大人是不是常常会用类似这样的表扬性的句式:“ 宝贝,你真棒 !你太厉害了 !” 但是表扬的语句往往会让孩子陷入寻求别人评价的陷井里,孩子做任何事情就变成了一种讨好,或者寻求外界评价。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能力感并没有帮助。不妨尝试下致谢句式,这是一种鼓励句式,会让孩子体味到满满的信任和能力感 。
致谢可以是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或者表现了一个好的行为,也可以是当孩子尝试努力做一件事,但是失败后,我们可以谢谢孩子的努力或者寻找其他的优点以表达对孩子的感谢,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并增强其自信心。在生活中,也可以准备一个感激日志,写下你感激每个孩子的事情,当你在说出具体的感激后,就在旁边打勾。同时家庭会议上是提供孩子练习致谢和接受致谢的大好时机。
工具四:倾听
这个工具听起来像是最简单的工具之一了,因为只要有耳朵就可以做到。但是往往你需要克制并闭上自已的嘴巴。而这对于爱说的父母可能是项挑战。
倾听有时只需要管住嘴,带上耳朵听孩子诉说就好,在孩子诉说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做一些简单的好奇的回应,比如:你可以再说的详细一些吗?你可以举个例子吗?还有吗?等 ;同时在孩子说的时候,要停止评判,便捷等。
而有时倾听无需耳朵,只需带上你的心去倾听。有时孩子可能情绪不好,可能你想跟他交流,但是孩子并没有准备好要对你说什么,而你只需要在他身旁静静的陪伴一会就好。如果孩子做好开口说话的准备,你只要听就好,如果没有,你无需问太多,用心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倾听。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在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越来越多,想想或许会不会是情感连接这块出了问题,不妨刻意的努力练习运用以上4个工具试试,同时这对于亲子关系的改善或者增强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起努力学习,成为更有爱,更有智慧的父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