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手阿黛尔,都获得过什么荣誉?

流行歌手阿黛尔,都获得过什么荣誉?,第1张

近日因为阿黛尔的离婚新闻,大家都对阿黛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她是个很出名很优秀的流行歌手,获得的荣誉也是不计其数。

阿黛尔首先在2008年手掌专辑《19》在全球取得了900万张的销售量,并且荣获了当年水星音乐奖的提名。之后的专辑《21》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由此奠定了阿黛尔在歌坛的位置。这些唱片也使阿黛尔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从2016年福布斯的统计就可以看出来,当年阿黛尔的收入超过8000美金,甚至超过了前辈麦当娜

阿黛尔第三张专辑,它几乎变成了一个神话,甚至可以和印加人早已失传的石工术相提并论了。此前有消息称阿黛尔会在2013年的时候发布新专辑《25》,那年她正好满25岁。她自己则暗示说新专辑将于2014年推出,实际上本来是可以做到的。去年将要推出的时候,阿黛尔却突然放弃了其中一半的曲子。“要是我推出那张专辑的话,我肯定会羞愧死的。我太急功近利了 。”

阿黛尔的前一张专辑,也就是2011年推出的个人第二张专辑《21》斩获了多项大奖,包括7项格莱美大奖、2项全英音乐奖、2项德国回声音乐奖、加拿大朱诺奖、MTV音乐录影带奖、法国NRJ音乐奖等。销售上也大获成功,几乎就和首次登月一样。

阿黛尔总共获得18项提名,获奖15座是历史上唯一的四大通类项大满贯歌手。

是一个很好的歌手。

阿黛尔·阿德金斯拥有饱满的双唇,无瑕的苍白肌肤、茂密而夸张的假睫毛,还有一头金色大波浪卷发,就像经典**里的特写镜头,甚至让人联想到歌剧女伶。她举手投足间的优雅让人着迷,尤其她一开腔就是5个8度,完全靠嗓音与观众交流。

个人发展:

2016年2月15日,担任第58届格莱美奖的表演嘉宾,演唱歌曲《All I Ask》。5月,在与XL唱片公司合约到期后,签约索尼音乐娱乐集团。6月,作为表演嘉宾参加英国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压轴举行90分钟的个人演出。7月,她的音乐专辑《25》在英国超过十倍白金销量。9月,她的音乐专辑《25》在美国的总销量突破1000万张,因此获颁“钻石唱片”认证。

2020年10月24日,担任美国节目《周六夜现场》主持人。2021年10月15日,推出音乐专辑《30》的首支单曲《Easy on Me》。

这是一部优秀演绎生活且真正“活”的**,以女同为切入点,从性爱讲到舞蹈,从食物到派对……尽管未删减版本差不多3个小时,但是每一帧都值得品味。还曾获得第66届戛纳**节的认可,获得了主竞赛单元的金棕榈奖,豆瓣82个人认为还低了一点。

个人看了差不多三遍,至于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我认为主要有这三点:

第一,故事简单但不乏味,一种莫名的魔力让人看下去。这部**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讲述一个女孩在青春期,对爱情、友情以及性的思考和迷惘。但是在刺客遇到一个蓝发女孩,她是女孩在人群中瞥一眼就忘不掉的人。

于是自然而然的,相识、相知、相爱,生活到一起后,然后又无法避免产生矛盾和分歧,再到出轨、分手后双方备受折磨,然后尝试复合没成功后,成长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格外触及人心,仿佛就是我们身边人和我们自己的故事。

第二,镜头演员高级,赤裸裸呈现得性爱大胆具有冲击力。很佩服导演的在这部**里的镜头语言的表达,在接近3个小时的剧情里,前两个小时以大特写镜头为主,无论是女主上课、走路、吃饭、睡觉、自慰还是对Emma的表白,虽然略显单调,但却不会让人心生厌烦。

这种手法的运用,让观众完全没有被侵略的感觉,同时代入感有很强,仿佛我们自己就是阿黛尔一般。甚至是十多分钟的性爱画面,都是以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呈现,大特写给人的感觉——震撼。

第三,关于成长主题的呈现是一种成熟的方式。这部**以女主人公阿黛尔经历的爱情故事最终成长的故事,这段成长里有甜蜜但更多是青涩的懵懂,以及分手后想要复合却不能复合的撕心裂肺的痛。完整的3个小时,我们看到了一段特别的,经历了暧昧期、甜蜜期、分手期和思恋期的爱情。

从这段爱情里,我们看到了导演将青春的每一面,每一个细节都都一一呈现,不同于我们以往看到的单纯呈现青春某一面的故事。

青春的成长,阿黛尔经历了地狱般内心煎熬和折磨,直到心里那个蓝色头发的女孩,那个蓝色的梦消失,现实也将在她眼中呈现它的本来颜色,这也是成长的代价

总的来说这部**不同于以往看到的成长中关于爱情的故事,相信了解过它的人都会被其吸引。

1 美国钢琴大师阿黛尔是谁

阿黛尔(Adele)是一位出生于英国的流行歌手和词曲作者,2011年以专辑《21》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名知名艺术家。她以其出色的歌曲演唱风格和独特的声音而著名。而在钢琴演奏领域,阿黛尔同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2 阿黛尔的钢琴演奏成就

阿黛尔在钢琴演奏领域也有不俗的造诣。她善于利用钢琴来谱写自己的歌曲,将独特的旋律和声音融入其中。同时,她也经常在音乐会上亲自演奏钢琴。阿黛尔的钢琴演奏风格简洁明了、娴熟流畅,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影响阿黛尔钢琴演奏的因素

阿黛尔的钢琴演奏能力能够让人印象深刻,这源于多个方面的因素。首先,阿黛尔拥有十分丰富的音乐背景,从小就学习多种音乐形式,这让她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其次,阿黛尔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和强大的音乐表达力,这让她能够在钢琴演奏中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传达的情感。

4 阿黛尔的钢琴演奏曲目

阿黛尔在钢琴演奏领域的表现备受好评,她的钢琴演奏作品广受欢迎。其中,最经典的作品是她在2011年发行的专辑《21》中收录的《Someone Like You》和《Rolling In The Deep》两首歌曲。这两首作品的钢琴伴奏简洁明了,旋律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 阿黛尔的钢琴演奏与歌唱的关系

阿黛尔擅长利用钢琴来伴奏自己的歌曲,她的钢琴演奏与歌唱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在演唱时,她经常亲自弹奏钢琴伴奏,这可以让听众更深入地理解她歌曲的情感和内涵。通过将钢琴演奏和歌唱相结合,阿黛尔在音乐界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才华。

6 阿黛尔的钢琴演奏风格对其他钢琴学习者的启示

阿黛尔的钢琴演奏风格简洁明了、娴熟流畅,是值得其他钢琴学习者学习的。她的钢琴演奏注重旋律和情感的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阿黛尔的钢琴演奏风格,其他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7 结语

阿黛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流行歌手和钢琴演奏家,她的钢琴演奏风格简洁流畅、具有强烈的表现力。通过学习阿黛尔的钢琴演奏风格和技巧,其他钢琴学习者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阿黛尔(Adele)的生活时间是1988年5月5日至今,她是英国的一位著名女歌手和词曲创作人。阿黛尔的音乐风格以情感真挚、嗓音宏亮和歌曲旋律动听著称,她的歌曲涉及爱情、生活和人生等主题,深受全球听众的喜爱。自2008年发行首张专辑《19》以来,阿黛尔的音乐事业蒸蒸日上,获得了众多音乐大奖和荣誉,包括格莱美奖、英国音乐奖和全英音乐奖等。除此之外,她还参与了**《007:幽灵党》主题曲的创作和演唱。

阿黛尔的生活除了音乐事业之外,还包括她的家庭生活。她于2012年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之后又于2016年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她在公众场合很少透露自己的私人生活,但人们可以从她的歌曲中感受到她对家庭和爱情的珍视。总之,阿黛尔是一位备受尊敬和崇拜的音乐天后,她的音乐作品和个人生活都备受关注和瞩目。

  基本信息

  曾用名:阿黛勒

  英文名:Adele Adkins,Adele Laurie Blue Adkins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8-05-05

  星座:金牛座

  国籍:英国

  身高:175cm

  职业:歌手

  简介

  阿黛勒,生于1988年5月5日,是英国独立歌手。 阿黛勒描述她的音乐风格为“伤心的灵魂。 ” 她是第一个英国音乐奖影评人评选出来的音乐人。曾获得第51届格莱美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奖等荣誉。

  姓名: Adele / Adele Adkins / Adele Laurie Blue Adkins

  语言:英语

  出生地:英国伦敦

  身高:5 ft 9 in (175 cm)

  音乐曲风:Soul、R&B、Gospel、Folk、Jazz、Blues、Electric Pop

  活跃时期:2006年至今

  唱片公司:XL Recordings,SONY Music

  奖项:于2007年12月10日,ADELE(阿黛尔)被授予与第一次全英音乐奖评论家选择奖。

  于2009年 2月9日(美国时间),ADELE(阿黛尔)获得第51届格莱美年度音乐奖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奖。

  从业经历

  阿黛尔仍然与她的母亲生活在伦敦北部。 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喜欢成为关注的中心,但有点抗拒与正反两方面的知名度,尤其是当涉及到批评她的体重。不论中外,吉他唱作人路线有如历久不衰依然受尽青睐,近年他方的英国陆续有不少新鲜上阵的唱作型女歌手,今次有被誉为“新Amy Winehouse”的Adele。Adele生於英国Tottenham,自幼受爵士乐薰陶,如Ella Fitzgerald和Etta Jame都是她陪伴她成长的“音乐老师”。

  早于14岁已开始作曲,及后毕业于著名表演艺术学府BRIT School,亦即于Kate Nash、Amy Winehouse和Katie Melua等人份属校友。毕业后曾跟随不少音乐人作巡演乐手,如Jamie T、Amos Lee和Keren Ann等。07年底分别推出了两张细碟《Hometown Glory》和《Chasing Pavements》,直至2008年1月底首张专辑《19》才上市。尽管年纪轻轻,但她的唱腔并不幼嫩,混合骚灵的技巧及具爆发力的演绎,唱功不容忽视。

  有人认为她的声线像Dusty Springfield和Jill Scott,那略带低沉而沙哑的嗓子颇适合唱爵士和蓝调。据她所说这张专辑是关于18至19岁年青人的爱情,是一张比较失落的唱片。但从单曲《Chasing Pavements》和《Hometown Glory》的旋律中,渗透出的成熟韵味,并非年轻爱侣的小情小爱。《Daydreamer》中以Acoustic吉他作伴奏,刻意放轻的唱腔结合旋律流露出简朴之美。同类型的《Melt My Heart To Stone》则较具节奏感,那充满感情的演译,更为动听。

  喜欢写诗的她,在写歌词的时候亦有渗进其中,尽显才情。当Amy Winehouse过著荒唐日子之时,且看她会否藉此机会攀上更高位置。全名Adele Adkins(坚持不用全名当艺名)毕业于著名的英国表演学校 Brit School(杰出校友有Kate Nash Amy Winehouse及Katie Melug等人)当Adele谈到Kate Nash同学时 Adele形容Kate是个很有趣的人。爱念诗写诗的Adele(自认诗念的不好但写诗功力还不错)。

  和其它几位艺人如Lily Allen Kate Nash等也是在My Space堀起的歌手之后签入XL唱片旗下在专辑未发行前就先受邀在BBC Radio 2热门节目Later with Jools Holland节目中自弹自唱获得热烈回响该节目制作人Alison说她第一次听到Adele的音乐就深深感动所以她一定要Adele来上节目不可得到BBC Radio 1及2的大力支持Adele的音乐同时被BBC Radio 1的DJ们强烈推荐成为Weekly Song。

  Adele除了得到"潜力新人奖"肯定之外"也是BBC新声音 Sound of 2008榜首谦虚的Adele目前仍然和她妈住在伦敦她并不期望自己成为天后只想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她喜欢听soul / Jazz也会听一点 indieAdele不喜欢用乐团的感觉做音乐喜好用Acoustic guitar 写出自己的作品。随著Miles Davis大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将Fusion这种音乐概念推上至高点之後,这种以杂交和混血为手段的跨界音乐形式,不但只是成为一种曲风形式被赋予了一种标签功能,更在之後很长的时间内,成为一种音乐制作的哲学理念。

  渗透到全球音乐工业的各个环节中,并因此创造出无数十八般武艺皆能的近乎神话的全纔歌手。当然,如果说之前的许多歌手,更多的还只是依靠背後音乐团体,在音乐编曲将其改造成混血儿的话,那麼经过这十几年流行乐坛 Fusion风洗礼後,就连一些歌手的演唱技巧,也在无形中被这股Fusion大风所改造了。2007年英国乐坛涌现出的新人Adele,正是这麼一位 Fusion到骨子里的歌手代表。

  Adele出生於英国伦敦的托特纳姆,她自小的背景,依然不外乎深受诸多音乐伟人的熏陶,诸如爵士天後Ella Fitzgerald、布鲁斯天後Etta James、民谣天後Suzanne Vega和R&B天後Jill Scott等等。但和她的许多同辈歌手一样,Adele也依然难逃温室的命运,虽然亦有毕业於艺术名校Brit Scholl这样显赫的履历,但与她的许多前辈歌手相比,也正是这种学院化的正常生活,让她的音乐无法因为不正常的经历,造就出一种自然、自由且独特的风格,其所能做的,亦只能是在技术修饰和融合的角度,将音乐做得更为完美。

  Adele 的首张大碟《19》,拥有一个很简单质朴的名字,19正是她在录制这张专辑时(2007)的年龄,而整张专辑也围绕著19岁情爱的这个主题尽情发挥。整张大碟几乎是近五六年来欧美乐坛新一代女歌手曲风的大杂烩。首打单曲《Daydreams》,用空心吉它叙述一段伤心的情爱往事,静就如Keren Ann般恬淡,动却又如Joss Stone般灵中带邪;爵士即兴的《Best For Last》则又让我在恍惚中想起Angela McCluskey这位被人忽略的女歌手,尤其是鼻音处那种乾燥的磁性声线,更是如出一辙。

  当然,也可以说与刚初道时的Joss Stone亦有许多神似的共通之处,一个17一个19,却能再造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声线,这是天赋,也是一种风尚潜移默化成传统之後的功绩;与 Lily Allen合作的《Cold Shoulder》,在迷离电音的驱动下,亦非常好的展现出Adele对Funk音乐良好的控制力,其用电音加福音融合的方式来演绎,更让这种原本强调外功的激情音乐,也变得很暧昧起来;音乐盒音效贯穿全曲的《First Love》,又好像是Jill Scott的晨练曲,将Indie之清新与Soul之华丽融为一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翻唱Bob Dylan的《Make You Feel My Love》,则用Elton John式的钢琴,将Bob Dylan原本的乡土气息荡涤乾静;《Hometown Glory》里同样挤满了Sia的神韵,那种如涟漪般环绕的旋律神韵。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在这张Adele的处子之作里,听到太多熟悉的影子,诸如Dido、 Norah Jones、Kate Nash、Feist和那位拥有中苏(苏格兰)混血的KT Tunstall,如果你不计较性别,你同样可以将James Morrison也拉进来做类比。

  事实上,Adele的这种将Soul、R&B、Gospel、Folk、Jazz、Blues甚至是 Electric Pop融合的演绎方式,也正是近几年欧美主流乐坛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James Morrison、Joss Stone,以及刚在『格莱美』上大放异彩的Amy Winehouse(Adele正是被称为下一个Amy Winehouse),莫不都是依靠这种玩法迅速上位。而且从这些歌手的出名之程度来总结,亦可得出在这种音乐融合游戏中,谁将Soul、Jazz、 Gospel这些风格唱得最复古,谁就越容易招乐迷待见的结论。从中亦不难看出,在全球乐坛都已经丧失创新能力和造血功能的今天,就连最为发达的西方音乐工业重镇的英美两地,亦只有通过复古这种形式,来勉强支撑度日,此情此景之下,真不知音乐之未来在何方。

  专辑

  《19》

  专辑曲目:

  01 Daydreams

  02 Best For Last

  03 Chasing Pavements

  04 Cold Shoulder

  05 Crazy For You

  06 Melt My Heart To Stone

  07 First Love

  08 Right As Rain

  09 Make You Feel My Love

  10 My Same

  11 Tired

  12 Hometown Glory

  《21》

  专辑曲目:

  1Rolling In The Deep

  2 Rumor Has It

  3 Turning Tables

  4 Don't You Remember

  5 Set Fire To The Rain

  6 He Won't Go

  7 Take It All

  8 Ill Be Waiting

  9 One & Only

  10 Lovesong

  11 Someone Like You

  12 I Found A Boy (Bonus Track)

  13 Rolling In The Deep (Live At Largo) (Pre Ordered Version Only)

  《Hometown Glory》[EP]

  专辑曲目:

  1 Hometown Glory

  2 Hometown Glory (Axwell Radio Edit)

  3 Hometown Glory (Axwell Club Mix)

  4 Hometown Glory (Axwell Remode)

  5 Hometown Glory (High Contrast Remix)

  6 Hometown Glory (High Contrast Remix) [Instrumental]

  《iTunes Live from SoHo》

  专辑曲目:

  01 Crazy for You (Live)

  02 Right As Rain (Live)

  03 Make You Feel My Love (Live)

  04 Melt My Heart to Stone (Live)

  05 Hometown Glory (Live)

  06 Chasing Pavements (Live)

  07 Fool That I Am (Live)

  08 That's It, I Quit, I'm Moving On (Live)

  热门歌曲

  01. rolling in the deep

  02. someone like you

  03. set fire to the rain

  04. chasing pavements

  05. daydreams

  06. make you feel my love

  07. 3 rolling in the deep

  08. crazy for you

  09. don't you remember

  10. one and only

  11. first love

  12. turning tables

  获奖情况

  全英音乐奖评论家选择奖

  全英音乐奖潜力新人奖得主

  BBC年度之声(2008)

  51届GRAMMY最佳新人

  51届GRAMMY最佳流行女歌手

  《卫报》音乐界影响力人物评选 Adele名列首位

  2011VMA凭借《ROLLING IN THE DEEP》获7项提名:

  年度最佳录影带(Video of the Year):ADELE《Rolling In the Deep》

  最佳流行录影带(Best Pop Video):ADELE《Rolling In the Deep》

  最佳女歌手录影带(Best Female Video):ADELE《Rolling In the Deep》

  最佳艺术指导(Best Art Direction in a Video):ADELE《Rolling In the Deep》

  最佳导演(Best Direction in a Video):ADELE《Rolling In the Deep》

  最佳剪辑(Best Editing in a Video):ADELE《Rolling In the Deep》

  最佳摄影(Best Cinematography in a Video):ADELE《Rolling In the Deep》

  连续全美专辑榜冠军12次(创11年来夺冠新纪录)

故事很简单,一个女孩在青春期,对性的感知与迷茫。再到遇到一个人海中,轻撇一眼就无法忘掉的女子,何况头发还是蓝色,这么扎眼的颜色。

  

  于是,邂逅,熟知,相爱,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的产生问题,出轨,分手,失恋的痛楚,尝试着复合,最后再见面,发现其实她已经不在她的世界里,虽然画廊里展出的画上,画的都是她。

  

  **改编自法国同名漫画,和漫画的出入,大致在于,漫画的叙述主角应该是Emma,而**是Adele;漫画用很多的篇幅去表现Emma如何和Adele在一起,两个人之间关系未明的纠缠,而**则更着重与Adele在分手之后的种种;结尾的变化,还有Adele的职业的确定为老师而非公司职员。

  

  很佩服Abdellatif Kechiche的大胆尝试,很少有一部**,在一部三个小时的长度里,前两个小时居然几乎用的都是大特写的镜头,拍主角上课,吃饭,睡觉,自慰,做爱,洗澡,调情,但是却不让观影者对此手法心生厌烦,没有任何的被侵略感。

  这种手法的运用,另一方面带入感极强,特别是在面对**巨幕观影时,整个屏幕上充满着女主角的影像,她对Emma的眉目传情,她吃饭时候的愉悦,她的困惑与迷茫,甚至做爱的时候,还在用大特写。

  给人的感觉 -- 震撼。

  

  还有长达十几分钟的性爱场面,非常的让人震撼,倒不是说内容,而是完全没有任何配乐,最直观的方法去呈现。

  

  

  想来阿黛尔的生活,其实也就是把她人生中这段经历,用最直接明了的方式呈现,当然它也在呈现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爱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千种,万种,是擦身而过的一瞬,是阳光下的回眸,是某种气味或一句聪明的调皮话,但是分手的理由,总是单调的一致,无非即是不爱了。”

  

  几个眼神的对视,几段暧昧的调情,交待了两人的相爱,而常规的爱情**总是更喜欢表达--“成为爱情的过程”,往往对情侣之后,生活之下的情景较少如此事无巨细的展现。

  

  想必导演很清楚,负面情绪的感染力远胜简单轻松的快乐。

  

  蓝色是第一章里爱情的主色调,而第二章里它的功能就转为分手的写照。

  

  Abdellatif Kechiche从**第一篇章就做了伏线,两个家庭聚餐的场景与布置上的不同,对话和氛围上的差异。

  虽然没有把“Emma在Adele家半夜裸身去厨房拿牛奶喝,以致于被Adele的妈妈发现两人的关系”,这段在漫画里算是有张力的情节放入到**里。

  但是他还是很好的选取了转折点。

  

  整个**的转折点,被导演很巧妙地安排在阿黛尔辛苦帮Emma筹备朋友的聚会。

  

  而这个聚会上,艺术家的朋友,不是圈子里的人,自然也跑不远。在聚会里,身为幼儿园老师的Adele发现自己是个局外人。这种残酷的发现,不仅仅表现在Adele时不时的瞧着Emma在聚会里的一举一动,同时也被镜头适时虚焦人物,对焦在背景里的默片 -- 用那黑白默片里夸张的表情去映衬Adele的焦虑心情。逃避,是对问题所能采取的最快措施。在聚会里她只能靠自己不停的忙东忙西,去照顾Emma朋友是否enjoy party,来证明自己也在参与这个party。而对于法国人或者艺术家来说,一个风趣幽默的对话或辩论,远比美食来的更重要。他们爱美食,但是他们更爱咖啡。

  

  这是伏线一。而伏线二是后来在Emma工作方面出现问题,她在一旁吃早餐,却也提不出半点建议为Emma分忧解难。

  

  距离的开始,意味着冷漠入侵在两者的关系间。

  

  Emma忙于事业,无暇分心Adele, 从情感上合理的构建了阿黛尔肉体出轨的理由。

  

  于是,他们也如一般情侣一样,最终走向了分手。

  

  分手那段性,确是是张力十足,Emma的爆发也是Lea终于在整部**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关键一幕。

  

  之后便是很长的篇幅去描述,Adele失恋后的各种场景。想必,爱过一次,分过手的人,是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又突然袭来的痛。

  

  可以说是年度里最好的,表现失恋中受伤一方的种种的体验片。

  

  她们相遇是因为蓝色擦身的一瞬,而分手后的那场再见戏,两人同样穿着各自蓝色系的衣服,坐在一个蓝色点缀的咖啡馆里,而一切早就不可挽回,-- 一个人不爱了,那两个人的缘分也就到头了。

  

  **结尾,阿黛尔去Emma的新画展,看到了Emma和她的现任。现任以一种女主的身份置身与画廊里 -- 与Emma的关系是平等的,能权衡宾客之间的关系,能给Emma事业一臂之力。

  也许在阿黛尔转身的那一刻,她明白了,自己自始至终都未曾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968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