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的、恒常的、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对新闻工作者智力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 (1)情感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新闻一快二新的特点,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智力。然而智力因素只有经过情感的激发方可催化成最佳组合并发挥出最高的效能。徐迟同志写《哥德巴赫猜想》时,完全处于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之中。他“被生活和人物强烈感染”而达到了“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他认为“记者不被生活所激动、激动到身不由己、欣然命笔的程度,就不是好记者”。 (2)情感在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情感在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突出地反映在记者的道德感与对新闻的价值取向上。道德感属于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它是和人们已有的道德观念相联系的。当客观事物符合人们的道德观念时,主体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愉快的情感体验。由于道德观念的殊异将会导致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不同的价值取向。记者采写什么、从哪个角度去写是受其道德感制约的。同样,编辑选编什么样的稿件,把它安置在报纸的什么位置上同样也要受到道德感的制约。 (3)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种稳定的、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如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控制着主体的认知活动,二是当情感与认知不协调时,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认知相统一。为做到前者,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培养自己热爱党、热爱人民、忠于党的新闻事业的思想感情。为做到后者 新闻工作者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 掌握好情感的度。第二 把握好情感在时空上的平衡。第三 寻找新闻工作与受众之间情感触发的敏感区 强化新闻传播的效果
谈谈新闻播音中的情感
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不能掺入个人好恶。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富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和情感态度,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完全正常的状态。只有很好地把握新闻的主旨和立意,把握新闻的逻辑和要点,才能把隐藏在新闻后面的情感内核发掘出来,表露出来。
一、新闻播音中的情感依据
新闻既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真实的反映,又是人(记者、报道者、编辑、播音主持人)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认识反映,因而是人的主观选择,因此,人不得不把自己的主观选择――进而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倾向,乃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爱憎好恶情感取向等,尽量隐藏于新闻之下,使自己制作的(写作的、播讲的)新闻保持客观、真实、公正的面貌。但是,人乃血肉之躯,是富有感情的灵性。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用自己的声音语言,乃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把新闻内容传达给受众。就是说,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理性传达――即尽量客观、公正、真实地传达新闻内容的同时,也将自己感性的一面:即使用自己的器官、感官、表情、动作的一面――直接表露在受众面前。在新闻播音主持实践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恰当表露自己的情感,已为广大受众所接受。虽然仍有一些著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至今还在坚持客观冷静的风格,坚持自己的情感不为新闻内容所左右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已在自己播音、主持新闻节目时,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倾向。而后者,反而比前者更加显得贴切自然,更能与新闻内容融为一体,也更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二、新闻播音中情感的分寸把握
找到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依据――包括实践的依据和理论的依据,并不等于说,新闻播音(主持)可以滥用情感。实际上,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流露,只存在于一个狭小的空间。曾经有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中“热泪盈眶”,也有人在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中“泣不成声”,这些都严重超越“情感分寸”,后来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教训。为了保持“焦点清晰”,或者说,保持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分寸,就得弄清楚所谓“焦点景深”或“情感分寸”的细微界线到底在哪里。应该说,“焦点景深”或“情感分寸”有一前一后两条界线。前面一条界线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任何新闻都必须严格保证新闻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就要求:在以播音(主持)方式传递新闻内容时,必须时刻牢记“客观、公正、真实”是新闻播音(主持、播报)的本质立场,本来态度。后面一条界线是必须牢牢把握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和新闻内容之间的距离。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内容和播音员(主持人)之间必然存在距离。新闻和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新闻播音(主持)的“感情分寸”。如果超越这种分寸,就会给人以“假”的感觉,“做作”的感觉,就会丧失新闻播音(主持)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证性原则。
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应该来源于新闻稿件。这种情感表达绝大部分隐藏于对新闻内容的层次和节奏以及语言逻辑和重音的把握中。只有很好地把握新闻的主旨和立意,把握新闻的逻辑和要点,才能把隐藏在新闻后面的情感内核发掘出来,表露出来。缺乏情感的播音(主持),就像是缺乏色香味的菜肴一样令人乏味。事实上,许多新闻稿件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情感态度不同,稿件文字本身就渗透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因素。这个时候,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格外小心地处理好自己的情感表露,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恣意发挥。恰恰相反,当新闻稿件本身明显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趋向时,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更加冷静客观,严格把握分寸。
三、新闻播音中的情感调节
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不能掺入个人好恶。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富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和情感态度,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完全正常的状态。但是,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主要以文字稿件为依据,责任在于把文字稿件的内容播报给广大的受众。因此,除了恰当表露稿件文字所含情感元素之外,不应该掺入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自己的情感立场或情感倾向。日常生活中,有时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也会遇到某件不愉快的私事,导致心情恶劣,或者完全没有心情。这时候,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自己的私人感情影响播音(主持),更不能把个人的好恶带入对稿件的再创作中。稿件本身的情感变化,又会引发播音(主持)的情感变化。这时候,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恰当地适应和调节这种变化,理智地掌握这种变化,合情合理地表达好这种变化。论文检测。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学会遵循稿件内容来激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又具有对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时候,在某一次特定节目中的各篇稿件之间,会出现多次情感调整和变化,甚至一篇稿件中的某个段落与层次之间,也会出现情感上的差异和变化。这时候,往往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稿件本身所含有的情感倾向。
四、新闻播音中的情感分配
新闻节目形态十分丰富,一挡新闻节目往往由多种形态稿件组成。比如,会有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批评新闻、人物新闻、新闻通讯、新闻背景等。不同的新闻稿件需要进行不同的情感把握,决不能用一种方式,一个腔调,一播到底。这就需要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情感分配。我一向认为:播音不是简单的吐字发音,播音不是印刷机或铅字,它不但需要播音员用眼用口去播讲,更需要播音员用脑、用心、用感情去表达。它是一项创造性工作。用悦耳的声音吸引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振奋的精神感召人。
;《藤野先生》中鲁迅情感的变化,
看**事件和匿名信事件是他的思想发生变化
从那以后鲁迅先生认为医学并非一件要紧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先生认为,我们的的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然是文艺了。
这种变化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
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走上文学之路有间接抑或直接影响,正是国人的麻木不仁、人民的不觉醒在是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这是鲁迅先生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短新闻两篇》通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2、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
3、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1.品味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写作技巧
学习难点:把握记者平静叙述表象后的情感倾向
学习过程
一、课前先知: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1、新闻体裁
A、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B、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① when:何时 ② where:何地 ③ who:何人 ④ what:何事
⑤ why:何因 ⑥ how:何果
C、消息的特点:
① 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② 短:消息要求短。③ 快:时效性
2、消息的结构
①标题(正标、副标题)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响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3、新闻体裁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消息报道、特写、社论和广告。
二、自主学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旗帜(qí zhì) 掩映(yǎn yìng) 瞩目(zhǔ mù)
展拓(zhǎn tuî) 冉冉升起(rǎn rǎn) 凝重(níng zhîng)
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序)
(2)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杆)
(3)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终。 (治 即)
(4)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幕)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还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
B“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
C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D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A“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
红靛儿,”春末夏初之间不用标点符号或用顿号。B “老史兴致勃勃地说”后面用逗号。
C“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中的分号全部改成逗号。
4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文后的问题。
法新社华盛顿12月31日电美国人口普查局星期三宣布,2004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到2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
美国人口普查局说:“在1月初,美国每8秒钟将有一人出生,每13秒钟有一人死亡。同时,国际移民活动将使美国每25秒钟增加一人。其综合结果是,大约每12秒钟内美国的总人口将增加一人。”
(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第一段。(解析:导语包含的消息的要素要全面)
(2)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2004年元旦,美国总人口将达292亿(不超过15字)
三、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明确:双关。一方面,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游轮
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明确: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3为什么要多次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呢? 明确: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出于一种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法西斯的滔天罪行?
明确: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本文写作的目的是再现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残酷杀害囚徒的历史事实,从而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战争,不要忘记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作者下笔却先写奥斯维辛明媚的阳光,写儿童在草地上追逐游戏,这样前后对照鲜明,欲抑先扬,更能表现出法西斯的惨无人道,从而更好地突出主题。
四、《短新闻两篇》写作借鉴
1、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将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写法。背景材料的引入可以使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
2、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的“感情新闻写作法”。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有强烈的感染力。
五、教师寄语: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