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意象柳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意象柳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1张

该诗中“柳”的特点是“暗”(绿阴正“浓”)。

表达了诗人正感迷惘,拐过一道山崖,前面花明柳暗,几间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的思想感情。

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句,我们从“重”“复”可以推知画面应有“迷濛”之美;

从“疑无路”可知,人的心情有些“迷惘”。

而“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就有了变化,从“暗”和“明”可以推知画面应是“明朗”“清新”的,人的情感里有一种“惊喜”的图素。供参考。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本卷《伤春》已介绍。南宋高宗绍兴末年(1162),孝宗即位,重新起用张浚,抗金的呼声日高,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因父丧未能赴任,赋闲住在故乡吉水(今江西吉水)。张浚出师不利,迫于妥协派的压力,被罢去相位,于孝宗隆兴二年(1164)病死。金军南侵,于是孝宗又割地输币求和,并于隆兴三年(1165)与金国订立了和议。杨万里此诗作于乾道二年(1166),系《诚斋集》卷三《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之一,《千家诗》不仅删改了题目,而且还将作者误题为杨简。“睡起”与“午睡起”的含义是不同的,所以将题目恢复原貌。

首句扣题写初夏的时令水果杨梅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常听说梅子把人的牙齿都酸掉了,此句就描写了类似情况,读罢都使人觉得自己的牙齿酸酸的。

次句写窗外芭蕉的绿色,但是写得很有创意,不是写作者观赏芭蕉,而是写窗外的芭蕉将绿色分配到窗口供人欣赏。“分”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绿”采用了词性活用的方法,在这里用作名词,指绿色。这样就把芭蕉写活了。

后两句突出一个“闲”字。三句写午睡醒来无所事事,“日长”指夏日白天长,黑夜短。长夏无事,遂以午睡打发时间,午睡后起来仍然无事可做。末句写“看儿童捉柳花”也是为了说明“闲”。宋人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称此诗“极有思致,诚斋亦自语人曰:‘功夫只在一捉字上。’”“捉”字好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它将飘来飘去的柳花说成是故意躲来躲去,不让儿童抓到。这就将“儿童捉柳花”的场景写得非常生动活泼。

但是宋人叶寘《爱日斋丛钞》已指出这句诗是从白居易《前日别柳枝绝句梦得继和又复戏答》中的“谁能更学童孩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两句化出,两相比较,我们会觉得杨万里的这句诗简单明了,朗朗上口,流传得更加广泛。所以学习前人要努力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咏柳之诗代有名作,传诵不衰。其中推为绝唱者,当属明代杨慎的《柳》诗。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时任经筵讲官,因为人率直,犯颜直谏,被明世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死于贬所。杨氏博闻强记,著述极富。有明一代无出其右者。其诗深受六朝影响,取法有别于前后七子,格不甚高,而清新流丽。沈德潜说他“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随题赋形,一空依傍”(《说诗 语》)。《柳》诗堪称其代表作。“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外在形象展示出柳枝、柳絮的内心世界。垂杨垂柳是写拂地而垂的柳枝柳丝,绾是打结,“绾芳年”即打结系住芳年,不让年光流动。杨氏以前,诗人写柳枝多用于惜别,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唐代李嘉佑《自苏台至望亭驿,怅然有作》“远树依依如送客”;刘禹锡《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李商隐《赠柳》“堤远意相随”。凡此皆从惜别着眼。杨氏大概受晋代傅玄“安得长绳系日车”和唐人张 《咏柳》“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的启发,想象出长长的柳丝,似欲系住芳年。芳年本极抽象,着一“绾”字,随具情态和形象,它出手可扪,打结可系。飞絮飞花是写漫天飞舞的柳絮、柳花,“媚”是取悦,“媚远天”即起舞取悦远天,讨取远天青睐。杨氏以前,诗人写柳絮,或鄙其轻薄无情,如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或惜其不为人重,如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杨氏一反前人窠臼,认为柳絮不是无情之物,它也懂得用轻柔的舞姿去取悦远天。这两句化实为虚,用简笔勾画出一幅春光旖旎的景色,赋予无情感之柳枝、柳絮以人的心理情感。“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主观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一“绾”一“媚”,表达了柳枝柳絮的内在情感,诗人的惜春之情自在言外。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娥翻雪暖风前”。颔联从李商隐《柳》诗“已带黄金缕,仍开白玉花”脱出,加以点化。金距斗鸡是指在鸡爪上装备金属片,有如武士带甲,进可攻击敌人,退可保护自己。斗鸡之俗,由来已久,《左传》记载:“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羽,郈氏为之金距。”这里是用金距斗鸡来比喻柳枝的缠绕、起伏。时当寒食之后,金黄的柳枝上下不停地摆动,活象鸡格斗时伸出的爪子。玉娥即白蝴蝶,梁元帝有“柳絮飘春雪”句,杨氏信手拈来,赋之以更生动的形象,意谓在暖风吹拂下,雪白的柳棉翩翩起舞,漫天飞杨,就象白蝴蝶翻动着翅膀。用“金距斗鸡”喻柳枝,落实“绾”字,用 “玉娥翻雪”喻柳絮,落实“媚”字,比喻贴切,造语新颖,色彩鲜明,形象生动。颔联分承首联,由虚入实,展示了柳之外在形态,即柳枝动态,柳絮舞姿。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这里的“别离”句是承一、三句写柳枝,“抛掷”句是接二、四句写柳絮。江上、河上是折柳赠别之地,桥边、路边是柳絮飘落之所。汉代有“折柳”之俗,用来赠别寄远。古人辞家远行,因陆路不便,常取道水上,亲友饯行多在江岸或河畔,南朝江淹《别赋》所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即是说的这种情况。离别时送行者折柳以赠,取平安之意,寄祝愿之情,离别双方似乎都有了一种精神寄托。这两句是说,或在江上,或在河上,柳枝被离人纷纷折离本根,替人垂泪,代人伤别;柳絮在尽情狂舞之后,或飘桥边,或落路边,既无人惜,也无人管。颈联转写枝之缠绵,絮之失落。而枝之别离本根,正如人之背井离乡;絮之飘泊无依,亦如人之依傍都空。从章法上看,它承上启下,勾绾紧密。且语语双关,写柳亦是写人,物我无间,虚实相生。也委婉、曲折地道出作者谪居远地,思归不得的抑郁心情。至此,诗的笔调也带上较重的伤感色彩。“游子魂消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曰“魂消”、曰“肠断,”皆言别后思念之深,伤心已极。浪迹绝塞的游子面对高悬的一轮孤月,被青青柳色撩拨起无限的乡愁;孤居深闺的美人被迷茫的柳烟牵动绵绵的离恨。前六句寓情于景,写来不动声色,后两句借景抒情,也把感情推向最高点。从章法上看,前六句穿插写柳枝、柳絮,至尾联如二水分流,汇入一川,使全诗浑成一体。

初读此诗,很容易把它当成一首简单的咏物诗。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作者的身世和感慨。作者明则处处写柳,实则处处写人。亦即说,作者乃是托物言志,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柳是陪衬,通过写柳寄寓身世感慨才是杨氏志之所之。试看首联,垂杨垂柳之“绾芳年”,表达的正是作者自己的心事,逝者如斯,岁月不饶人,包含着作者自伤迟暮,老大无成的苦恼。而“媚远天”的“媚”字,不能简单的看作是作者受了六朝人的影响,单纯追求字面的华丽,它其实是作者孤居心灵的独白,作者谪居云南,看京城的天自然是很遥远,远而不可企及。此处之天,表面上看是指自然之“天”,实则是指当朝皇帝_杨氏自身命运的主宰者明世宗。意谓自己虽遭迁谪,头童齿豁,但对皇帝依旧忠诚,不改初衷。但天高皇帝远,一把孤臣泪,寄天天不知。作者内心的失望可以想见。人在伤心、绝望时,往往会用过去的快乐来冲淡当前的痛苦,以此作为生存的精神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讲,颔联既是比喻,也是写实。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作者对一往京城生活的回顾,斗鸡走马,轻歌曼舞既反映了作者生活庸俗的一面,也反衬出其年少得志,春风得意的一面。但作者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士大夫,朝欢暮乐,醉生梦死。杨氏不甘随世乾没,犯颜直谏,结果惹祸烧身,远窜云南。颈联再现了作者与家人离别的情景,那抛掷桥边与路边,漂零无依的杨花正是杨氏自身命运的艺术再现。尾联则进一步写两地相思之情。升庵是绝代才子,夫人是才貌双全的佳人,夫妻可谓珠联璧合,如鱼得水。如今劳燕分飞,天各一方,彼此的思念之情自不待言。京城与云南遥隔万里,作者用一组工整的对句,浓缩万里空间于咫尺,从眼前着笔,从对面收束,颇见笔力。我国古典诗歌中,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却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是一种传统的写法。钱钟书先生谓之“据实虚构,以想象与怀忆融会而造诗境, ……分身以自省,推己以忖他,写心行则我思人乃想人必思我。”金圣叹谓之“倩女离魂法”。这种写法自《诗经陟岵》开其先,后世继起者实繁有徒。它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更执着,也更深刻。显然,杨氏借鉴了这种写法,但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既写自己的望月思念,也写妻子的对柳伤情,其中游子与美人,青塞与翠楼,跨越时空,巧妙关合,从而构成一幅朴朔迷离,缠绵悱恻的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

这首诗语言清新流丽,格调园转浏亮。胡应麟说它:“风流蕴籍,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诗薮》);沈德潜谓之“带六朝格,八句皆对,又体中之变者”(《明诗别裁集》)。作者处处咏柳,又处处写人,句法极尽变化的能事而又错综有致,对仗工巧而又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可谓无一字不园成,无一句不妥帖,显示了作者谋篇布局和遣词造语的高度技巧。明代诗坛是前后七子的天下,升庵此诗从所谓“人人关壮缪,个个大江东”(吴乔《围炉诗话》语)的镗嗒之声中,别开蹊径,独树一帜,宛如楚楚动人的妙龄女郎,丰姿绰约,让人赏心悦目。咏柳诗中,允推绝唱。

饱含了诗人心中无限的熟愁别绪,把无限风光化成一团愁云惨雾,分外哀怨

春风吹得柳枝摆动,柳絮翻飞,在诗人看来,这是柳树理会了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引入注目的,以柳絮表达了离别之情

这首词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词家一向以咏物为难,张炎《词源》曰:\“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苏轼却举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此词一出,赞誉不绝,名声很快超过章的原作,成为咏物词史上\“压倒古今\”的名作。 \r\n大凡诗词,\“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因此,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必须做到\“有境界\”。观章质夫的\“原唱\”,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

写几句有关酒的古诗,在归纳这些古诗一般表达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它与酒有关的诗;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今朝有酒今朝醉。

曾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醉里挑灯看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愿长醉不愿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

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幷州。

——卢殷《长安亲故》

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杜苟鹤《白发吟》

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梁园吟》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

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唬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容,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

(段成式《哭李群玉》)

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碧

最喜欢的却是人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寅的桃花诗: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后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马尘车驰贵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车马, 他的富贵我的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 。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葡萄美酒夜光杯,与饮琵琶马上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入愁肠愁更愁

兴来买尽市南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共挹西江,细斟北斗,永珍为宾客。诗酒切须今日醉,功名休问几时成。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酒酣胸胆尚开张

浊酒一杯家万里

醉里挑灯看剑

酒逢知已千杯少

醉翁之意不在酒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龙头泻酒邀酒星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仗剑红尘已是颠,有酒平步上青天

游星戏斗弄日月,醉卧云端笑人间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故乡

春水初涨鸭先戏,

青草才美鲜牛羊;

牧笛云霄仙声起,

渔舟咿橹江心移;

江心渔舟半山夕阳红,

绿原牧归一片赤子心;

珠玑晨露雾仙烟嫋 清风生酒亭,

琉璃碧波花红含笑 朗月赏妆台。

天子呼来不下船,自称尔是酒中仙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咏酒壶

大肚汤里坐

把酒觜对觜

只嫌无单耳

酒少即自醉。

衣上征尘杂酒痕,细雨骑驴入剑门。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落拓江湖载酒行! 贺铸

破船载酒泛中流 鲁迅

忆昔洛水桥下饮,坐中多是豪英!

莫笑乡村腊酒浑! 陆游

水调歌头 · (宋) 苏轼

丙晨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及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饮酒(一)·(东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先生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唐)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拒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飘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把酒对月歌·(明)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如今李白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对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能复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杜甫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歌行[李 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花下醉[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仿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怀古诗一般表现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怀古伤今讽今、爱国忧国伤时类:缅怀古人之情,人事沧桑、昔盛今衰之叹,建功立业之志,壮志未酬之感,劝谏或讽刺统治者,同情人民疾苦

古诗《 风桥夜泊 》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1-2]

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该诗作品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响。本诗问世后,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游览胜地

江上渔者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本文描绘了生活劳动的艰苦。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写10句关于酒的古诗或词,并写出他们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酒与诗词——唐朝

夜别韦司士(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有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别故,知君到处有逢迎。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泊秦淮(杜牧)

烟拢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 留卢秦卿(韩愈)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清清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龙池(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水,

薛王沉醉寿王醒。

自谴(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与诗词——宋朝

无题(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廖伤酒后,

一番萧瑟禁酒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郊行即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

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野色(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香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正月末雪中有作(吕本中)

柳著河冰雪著船,

小桃应误取春怜。

床头有酒须君醉,

又废蒲团一夜禅。

北郭(文同)

绕树垂萝荫曲堤,

暖烟深处乱禽啼。

何人来此共携酒,

可惜拒霜花一溪。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秋(戴复古)

把酒冰壶接胜游,

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是中秋月,

肯为狂夫照白头。

春游(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

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

若何无个解春愁。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西村(王令)

远近皆僧剂,

西村八九家。

得鱼无卖处,

沽酒入芦花。

古诗长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表达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达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长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这首诗,正是这一大进军的光辉的写照和热情的歌颂。它集中的表现了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长征壮阔艰险的场面。它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典范。

《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心惊胆寒的心情,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品质

关于雪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哀的思想感情。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讯息断,愁坐正书空。

赏析: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储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著诗人。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阪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讯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 

末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至二载(756ˉ757),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讯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讯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著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有什么古诗表达了诗人悠闲随性的思想感情

江村即事

作者:司空曙 (唐代)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

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闲”字。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原诗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

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的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闲居初夏午睡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7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