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健康领域的内容包括幼儿体态健康,幼儿情绪健康,幼儿适应能力,幼儿身体素质,幼儿手的动作等方面。
1、幼儿体态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提出“身高和体重要适宜”以及要逐渐形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等具体要求。这一目标对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2、幼儿情绪健康
《指南》依据幼儿的情绪特点与发展需要,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稳定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适度表达和调节情绪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幼儿的情绪表现与幼儿所处的环境及其内在的感受直接关联。在幼儿园尚存在忽视幼儿情绪和内在感受的现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3、幼儿适应能力
《指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人体对天气冷热极其变化的适应、对日常交通工具的适应、对新环境和集体生活的适应等方面提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关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
4、幼儿身体素质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
5、幼儿手的动作
《指南》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手的动作的灵活与协调以及使用工具这两个维度提出了幼儿在各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
使用工具是维持人类生存以及适应人类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幼儿来讲,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工具,如用勺吃饭、用笔绘画或写字、用剪刀剪东西。
在语言领域强调重点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科学领域强调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6岁幼儿指南着重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先进教育理念。
注意事项: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一、为什么叫“学习与发展指南”
“学习”与“发展”的关系:《指南》既引导幼儿的学习,也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发展的结果。这样《指南》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共同的目标导向。
附:最近发展区
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对儿童教育的意义,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斯基发展观中的重要理论。就条件而言,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教师必须首先确立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即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一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由于在他人帮助下。儿童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维果斯基将这一差距称之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基础上,教学不仅仅跟随儿童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不是对儿童的简单机械灌输,而是真正建立起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积极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最近发展区意味着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包含着儿童发展的潜能,可以用来标志儿童发展的趋势。就像从一颗嫩芽到花朵绽放的过渡是蓓蕾,在一定程度上蓓蕾的发展决定了花开的程度,这蓓蕾中的潜能是教学可以利用的、来自儿童发展内部的积极力量。
3在教学中典型的更有能力者是教师,借助教师的帮助,儿童可以完成他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表现出可能达到的更高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教师通过在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提供帮助可以为儿童搭建“最近发展区”,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可以通过提问、鼓励和建议策略进行指导,如在教学中应多表达“这个是什么呢”“下一步该怎么做呢”,而不是“这个要放这里”“这个应该是这样的”,要让孩子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更高水平的方法。如孩子在拼图时,是引导他关注拼图上的图画联系,每块拼图的方向和位置,而不是直接将他拼不好的那一块放上去。
4最近发展区的实践是需要教师和孩子之间知识的共同构建。例如,在课堂上将一些贝壳分类,可以按照大小分,也可以按照颜色分,教师发现一个孩子身边有两堆贝壳,一堆答,一堆小,就问他:“你在干什么”孩子回答说:“贝壳”。教师指着一堆大贝壳说:“对的,这些都是贝壳,但这一堆是,这时教师没有急于告诉他答案,而是故意拉长了声音等着他思考,并拿起一个大的贝壳和一个小的贝壳,指着那堆大的贝壳说:你打算把这个个放到这里呢“哦,那些是大的!”孩子终于把大的贝壳放到大的那一堆去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儿童不能完全理解教学的目标,教师也不很确定儿童行为正处于什么水平,儿童在怎样进行构建,但儿童和教师都试图在最近发展区的范围里理解对方,儿童试图理解任务和教师的意图,教师试图理解儿童的思维过程。
5对教师来说,为帮助儿童跨越其“最近发展区”,从开始的“不能”变为最后的“能”,提供的最重要的帮助是在恰当的时候、以适宜的方式表现出更高的智力水平或问题解决水平,把儿童当前尚未掌握的高级心智功能及其运作过程完整、正确地展示出来,为儿童的模仿和内化提供可以直接感知和学习的对象。就是在孩子最近发展区内提供一个支架,就能使这个孩子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行为。使用支架,不是直接告诉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通过巧妙的暗示来指明方向,使儿童能够借助教师的点拨引导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在引导儿童过程中与儿童共同构建知识,参与到儿童的问题情境中去。例如,一个孩子要数数,任务是数到10,最初教师抓住孩子的手指,和他一起大声地数,并扳着他的手指,这时是教师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数数责任,以后,逐渐减少对孩子的帮助,在数数时,我、不再和她起数,而是帮她一起扳手指,再之后完全让他自己扳着手指数,这就如一所建筑的支架,当墙壁能够独立站立时,就逐渐地把支架撤掉一样,最后,教师让儿童自己独立行为。教师不要等待儿童自然地发展到下一发展阶段而要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支架教学促进儿童的发展,这样做,对于教师是一种挑战,他们既要懂得儿童学与做的能力,要为儿童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支持,还要懂得何时撤掉支架,把学习参与、内化的责任给予儿童,实现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的自我发展。
二、指南的框架和内容:
三、实施指南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附:如小班体育活动“小猪运饼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幼儿在平衡木上行走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请小猪运饼干”的任务时,要求幼儿将运回来的饼干按形状分类摆放。如果仅要求幼儿取回饼干后放入大筐中,幼儿练习平衡行走的目标就已经达成了,而教师这样设计活动就进一步将数学学习任务和体育活动自然地结合起来了。在这样的活动中,数学学习是一种附加的任务,幼儿在达成某些特定活动目标的同时,也巩固了某些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附:学习品质
四、健康领域
《指南》则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围绕这样的健康观念展开的。
五、健康领域第一个子领域:身心状况
“身心状况”包括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正确健康观念的重要体现。其中,根据幼儿体态发育、情绪表现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
1具有健康的体态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提出“身高和体重要适宜”以及要逐渐形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等具体要求。这一目标对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指南》围绕幼儿健康体态的发展目标,从营养与健康的膳食供给、桌椅和床的卫生要求、睡眠时间的保证、定期的健康检查以及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保障要求和明确的工作方向。
2幼儿情绪健康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情绪安定愉快”的发展目标。
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维护身心健康、促使其产生社会适应行为并逐渐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条件。《指南》依据幼儿的情绪特点与发展需要,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稳定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适度表达和调节情绪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幼儿的情绪表现与幼儿所处的环境及其内在的感受直接关联。在幼儿园尚存在忽视幼儿情绪和内在感受的现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例如,初入园的幼儿通常会因为与亲人分离以及环境陌生而产生焦虑、紧张、伤心、害怕等不良情绪,这时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心情,要格外地关爱他们,帮助他们缓解分离焦虑,并通过引导他们进入到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促使他们体验到幼儿园生活与活动的快乐。但是,有的教师却无视幼儿的这种感受和需要,任幼儿哭泣或伤心,也有的教师甚至会吓唬或训斥幼儿。入园初期的幼儿若长时间处于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很容易致使身体机能的失调,出现身体不适、生病或夜惊、梦魇等身心健康问题。
又如,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有些教师可能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维持进餐秩序、保持进餐环境的安静、督促幼儿快吃、要求幼儿不挑食或完成一定的进食量等方面,虽说教师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这种做法却会导致进餐环境过于紧张、压抑和沉闷,进而导致幼儿无法感受到进餐过程的轻松和愉悦,从而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再如,有的教师会对那些乖巧懂事、聪明能干、可爱随和的幼儿表现出明显的偏爱,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照顾,而不太喜欢那些调皮捣蛋或性格有点异常的幼儿,有时甚至会不自觉地对他们表现出不耐烦、拒斥的态度或行为。教师这种不公平、不接纳的态度和行为很容易被那些较敏感的幼儿意识到,很可能对其情绪表现以及个性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良好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形成安定、愉快情绪的基础。幼儿若能经常性地获得良好的感受和体验,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感受和体验,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习惯。为此,《指南》在“教育建议”中强调要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要“欣赏”幼儿、“接纳”幼儿等,这对于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同时,《指南》还强调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我们可以从帮助幼儿学习识别情绪、理解情绪和表达情绪开始,逐渐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那些转移、缓解或控制消极情绪(如生气、伤心)的方法,这是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附:情绪管理的十个方法:
方法1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这种情绪识别也很反感,完全不听。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方法2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随时给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种细节。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我们指给孩子看,就是在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此外,我们还可以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的习惯。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学会做事情时合并几件事,这样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养成了分心的习惯。专心地吃饭、打电话、走路,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品味美好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享。我们都知道,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小孩之所以有时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对所有权还缺乏安全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限,对环境感到不可控、难以预期。这些大人都要理解。分享好东西,把美好加倍,这是存在于人的天性中的。
方法3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们平时要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方法4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我们成年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就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方法5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闲等等,它还可以像一个心灵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在欢乐时去跟它分享、忧伤时跟它倾诉。另外,它或许还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方法6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习。据调查,每天写下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我们自己也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我们可以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我们也可以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整理自己的这些好事。大家可以试试。其实这就是在训练我们转念的能力。
方法7不做情绪绑架
我们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我们可以生气。但是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妈妈这会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会等情绪好了,马上就跟你玩。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当他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我们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只有当我们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才能做到不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他的情绪,并且教给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绪。
方法9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认识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我们就知道,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当然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家长还是应该用转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讲道理。
方法10教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宣泄法:沙袋,倾诉法:找人聊天、玩玩具、画画;镇静法:数数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
3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促进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
人的适应能力既体现身体对内、外环境极其变化的适应上,反映出身体机能和体质状况,也体现在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即我们常说的社会适应能力。《指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人体对天气冷热极其变化的适应、对日常交通工具的适应、对新环境和集体生活的适应等方面提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关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
围绕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指南》从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开展多种游戏活动、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这对幼儿提高幼儿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中,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如转圈)和器械活动(如玩秋千、坐转椅)来促进幼儿平衡机能的发展的教育建议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幼儿平衡机能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脑的功能和认知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为此,建议幼儿园应更多地配备秋千、荡船、转椅等运动器械,并引导幼儿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附:安全感的建立
大家越来越重视安全感的问题,源于安全感的建立,将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
但是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安全感,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于安全感的原因,否则并不能对症的解决问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认为孩子第一个阶段的危机就是信任和怀疑。
这一阶段的主要影响来源于母亲。如果这个阶段,父母可以满足孩子的的需要,孩子就可以产生最初的安全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需要,孩子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所以信任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有安全感的孩子,会比较独立、自信,与他人能友好相处、也更容易感受到快乐;而童年缺失或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容易自卑、敏感、多疑,不太善于与他人建立关系。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三个真实案例来演示:
孩子面对权威型或者陌生人群不爱说话,家长不要觉得丢脸而强制性的要求孩子必须打招呼必须满脸笑容,反而是可以蹲下来抚摸孩子,询问孩子害怕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抚摸孩子躯体的行为会让他在生理上提升安全感;询问缘由并加以分析的行为会让孩子找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有哪些,以及“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好的。
不断寻找妈妈的孩子会以为,妈妈一旦离开,身边的环境和人群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而事实上,并不会有危险。
妈妈可以先尝试让家中其他的成员来替换自己,一边让孩子脱离依赖母亲的习惯,二是让孩子意识到其他人也是可以成为自己依赖的角色。
再者,家长可以慢慢的尝试让孩子一个人存在一个空间内,但是需要提前向孩子表达自己要去哪里要办什么事情,多久会回来。让孩子在时间和事件上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反而是那些突然间消失的母亲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
安全感的定义: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以下为大家分享3—6岁儿童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1一、以《指南》中的精确数据为依据设计体育活动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能力发展差异,也正是这些数字上的差异,更加清楚地了解同一动作在各年龄段的不同要求。
二、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指南》把健康领域放在了第一块内容,而在健康领域中,又把身心状况放在了第一,在身心状况中又把具有健康的体态放在了第一位,健康的体态又是各年龄段孩子的身高和体能的指标,还区分了男孩和女孩的指标。可见,“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身心状况中的第二点的内容是情绪安定愉快,可见《指南》真正把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了首位。4~5岁孩子已经能够保持愉快的情绪,并能控制、表达自己的情绪。以《指南》中幼儿年龄段的情绪表达能力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第三点是有关适应性方面的,这里有对适应新环境和适应各种天气的闻述,应该合理地安排幼儿的晨间活动与户外活动,如何帮助幼儿去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生活环境《指南》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的“成长册”。
众所周知,3-6岁是儿童的大脑、神经、肌肉迅速发展并接近成熟的关键时期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幼儿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教师的一些滞后或者理念落后的教育行为,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同时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2对《指南》健康领域的整体认识
1、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
《纲要》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概要阐述了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指南》则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2、健康领域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为幼儿园开展健康领域的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
《指南》健康领域所包含的这三方面内容为我们开展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保育与教育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3、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与其他领域密切关联
《指南》指出,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心理健康的范畴很广,《指南》的健康领域仅涉及幼儿情绪发展以及对集体生活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目标,还有许多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相关的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因此,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密切关联、相互补充,幼儿在这两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对《指南》“健康”领域目标及其核心价值的理解
◎ 幼儿体态健康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提出“身高和体重要适宜”以及要逐渐形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等具体要求。这一目标对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 幼儿情绪健康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情绪安定愉快”的发展目标。
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维护身心健康、促使其产生社会适应行为并逐渐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条件。
◎ 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促进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
人的适应能力既体现在身体对内、外环境及其变化的适应上,反映出身体机能和体质状况,也体现在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即我们常说的社会适应能力。
◎ 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身体素质反应了个体在身体运动中的机能水平。
◎ 幼儿手的动作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提出了促使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发展目标。
手的动作的发展对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手的动作的发展是以协调和控制能力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神经和肌肉的快速与准确反应,是神经控制与调节能力的重要表现。
◎ 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要促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
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它不仅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机体内在的不良影响,更好地维护健康,还能对其未来的'健康产生积极、持久的影响。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
由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以及手部动作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幼儿生活自理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不仅包含在“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中,而且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以及“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这两个目标中也有所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健康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幼儿安全生活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要促使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目标。《指南》针对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需要,从与人交往的安全、活动或运动的安全、交通安全以及求助、防灾等角度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指南》在健康领域提出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合理期望,为幼儿园和家庭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指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实现《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认真研读和准确理解《指南》,并将它真正贯彻落到实践中去。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3《指南》中健康领域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身心状况
二、是动作发展
三、是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每一部分包含着若干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告诉我们三个年龄段幼儿健康教育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而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详细、具体的内容,为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指明了健康教育具体的实施方向与方法。教师知道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有哪些健康方面的合理期望,这样实施健康教育活动时就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能与家长进行更为科学的互动,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指南》中“具有健康体态”提到: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律性,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严格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培养。
要让我们的幼儿顺利健康成长老师应该做的是先了解本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比如,作为保育老师我应该了解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指标。教师需关注幼儿们的身高体重是否适宜以及能不能在提醒下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的姿势。后者是很重要,很多幼儿在家常喜欢玩电脑、看电视,画画或者书写数字的时候眼睛离作业本特别的近,家长为此也十分的担忧。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并鼓励幼儿看书、画画保持正确的坐姿,不仅能保护幼儿的视力,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又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们也渐渐的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部分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比如: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的户外器械有平衡木、钻圈、助跑跨跳、躲闪跑、自抛自接球等;选择丢沙包、单脚跳、梅花桩等;再次结合“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这点,则不仅是在运动方面的发展。幼儿还要能有目的地剪直线、曲线等各种物体,左右手配合更加自如。
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这方面,《指南》解读要求幼儿要能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
在这一点上,幼儿在幼儿园的午睡情况是非常好的,都能做到按时睡觉和起床,但是幼儿在家里个别化差异就比较大了,有些幼儿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做到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这还需要我们老师多与家长沟通和督促才做得到。而在不挑食、偏食上,幼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基本都能做到了不挑食、不偏食的不良习惯。而在“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和“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每月开展的一次安全疏散演练,老师们通过与幼儿的交谈,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平时的生活环境的交流,幼儿们有爱护自己的卫生意识。还有让幼儿知道一些应急知识,例如知道家里人的电话和地址,了解紧急时应该要怎么做,打什么电话等等。
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接受到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让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幼儿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还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树立乐观自信坚强的品格,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同伴友好相处——总而言之,“幼儿园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全面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将为幼儿的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3—6岁指南社会领域
3—6岁指南社会领域。孩子是妈妈们的心尖,3-6岁时孩子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些发展情况。下面为大家分享3—6岁指南社会领域的相关内容。
3—6岁指南社会领域1一、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愉快。认知领域:知道重要的安全知识,懂得保护自己。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善于与人交谈,懂礼貌。认知领域:懂得倾听他人的讲话,能够理解。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五、艺术领域
情感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认知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动作技能领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幼儿园特性
一、基础性、启蒙性
从教育体质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现时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从懵懂迈开脚步走向社会的开始,因此幼儿课程不寻求传授知识的高深、系统,只需让幼儿体验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最浅显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幼儿认识她们周围的世界,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优良个性和品质。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应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要具有全面性。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性。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生活,课程实施要贯穿于幼儿生活。
3—6岁指南社会领域23~6岁教育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健康领域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为幼儿园开展健康领域的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
“身心状况”包括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正确健康观念的重要体现。其中,根据幼儿体态发育、情绪表现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
“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目标。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是
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阶段正式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为今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重要能力。
3—6岁指南社会领域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一、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二、《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 ~ 6 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 ~ 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三、《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目标部分分别对3 ~ 4 岁、4 ~ 5 岁、5 ~ 6 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四、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