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1)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表现诗人誓死报国,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体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的精神。
夏完淳的《别云间》:抒写诗人誓死抗清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的诗文表现了抵御外辱、矢志复明的心志,抒写了兴亡之恨、山河之泪、家国之痛,歌颂、悼念为国捐躯的师友,痛斥了腐败的朝政,具有饱满的爱国精神、充沛的乐观精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悲壮的牺牲精神,是其人生观的真实写照。
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炽热的爱国热情。
《过零丁洋》《别云间》《南安军》三首古诗相同点
这三首诗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过零丁洋》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别云间》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南安军》写诗人坚信山河定有重光之日,并表示自己决心饿死殉国。
不同之处在于,《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过零丁洋》、《别云间》、《南安军》三首古诗的不同点:
《过零丁洋》:追忆抗元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首古诗的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押解他的船只经过零丁洋时,作者写下了这首诗。诗文如下: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南安军》写作背景:祥兴二年(1279),南宋最后一个据点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夏完淳(1631-1647),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抗清英雄。天资聪颖,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14 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英雄就义,年仅 17岁。文集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诗文如下: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不归一作: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别云间》写作背景: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允彝殉国后,他又与陈子龙等在太湖起义,顺治四年(1647)七月被捕,送南京。他在狱中作诗言志,谈笑自若,痛骂大汉奸洪承畴。同年九月就义,年仅十七岁。《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诗文如下:
别云间 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三首诗的不同情感体现
《过零丁洋》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该诗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就的一首绝命诗,诗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南安军》是南宋诗人文信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即从梅花起笔,抒写这次行程的悲苦心情,但诗人坚信山河定有重光之日,并表示自己决心饿死殉国。这首诗逐层递进,而又抑扬顿挫,声情激荡,质朴而深厚,直逼杜甫五律神髓。
爱国,是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屈原、岳飞、辛弃疾、于谦……众多爱国诗人写就许多经典的爱国诗篇。
今天,诗词君想分享35首经典的爱国诗词,让我们在诗词中,体会他们壮志豪情吧!
《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病起书怀》
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国殇》
先秦: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错刀行》
宋代: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宋代: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
表达的情感不同。
《野望》中的采薇表达了作者隐居不仕,向先贤寻求慰藉的情感。《野望》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相遇皆为不识之人而怀“采薇”之忧,诗人以诗经采薇为喻,表现出自己缺少知音的孤独之感。
《南安军》中的采薇表达了作者饿死殉国,发誓决不投降的情感。《南安军》中的采薇是文天祥引用了商末伯夷叔齐逃入首阳山誓不食米粟,采薇而死的典故,表达其忠心爱国的情感。
《南安军》颈联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赏析
首联扣住“梅花”“南北路”“风雨”“湿”“饿死”“采薇”等,运用“风雨”“湿”渲染环境困厄,“梅花”表高洁忠贞。
尾联用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绝不投降、取义成仁的节操和以死明志、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感,显示出了高尚的民族正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