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南冠的上一句是:三年羁旅客。
拓展:
这句话出自明代夏完淳的《别云间》
意思是: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原文为: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为: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出自唐朝诗人夏完淳的古诗作品《别云间》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注释
在外飘泊了三年,今天还是成了阶下囚
目睹无限河山沦陷敌手,不禁泪水夺眶而出。
天地之间竟无容身之处,谁说它是宽阔的呢?
已知死路近在眼前,但要与生我育我的家乡决别,心中还是难以割舍。
当这位抗清英雄与家乡诀别、踏上死路之际,追念已经殉国的老父,想到家中尚有白发老母、怀孕之妻,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心中终难无所留恋。诗人并非怕死,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不死于疆场,而死敌人屠刀下,真是最大的遗憾。“已知”两字体现出夏完淳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精神。而“难”字,正说明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源于爱家乡、爱国家。诗人面对死亡,充满豪情。“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意思是:某一天我坚毅的魂魄归来,定会从空中看到抗清队伍高举的旌旗。屈原《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意思是说前方的将士虽然阵亡了,但他们的精神不灭,死后变为厉鬼以杀贼。夏完淳化用这个典故,显示了他的冲天豪气。“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上面画有招摇星的图案。星象学家认为天上的招摇星象征边境战争。诗人自信身死之后,灵魂也会回来,看抗清旗帜在空中高高飘扬。
诗人面对死亡,放声高吟,慷慨悲壮,满纸血泪,一片丹心。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生既伟大,死亦英武。诗句流畅自然,痛快淋漓,气势雄健,具有鼓舞人心的艺术力量。诗中饱含的爱家乡、爱祖国,并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的精神,表现了一个热血男儿的英雄气概。几百年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激励人心的力量。夏完淳的一生,如流星划过天空,短暂而耀眼,所有读过他诗的人会永远记住他。
夏完淳《别云间》赏析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 ”,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参考资料:
《过零丁洋》《别云间》《南安军》三首古诗相同点
这三首诗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过零丁洋》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别云间》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南安军》写诗人坚信山河定有重光之日,并表示自己决心饿死殉国。
不同之处在于,《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过零丁洋》、《别云间》、《南安军》三首古诗的不同点:
《过零丁洋》:追忆抗元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首古诗的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押解他的船只经过零丁洋时,作者写下了这首诗。诗文如下: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南安军》写作背景:祥兴二年(1279),南宋最后一个据点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夏完淳(1631-1647),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抗清英雄。天资聪颖,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14 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英雄就义,年仅 17岁。文集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诗文如下: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不归一作: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别云间》写作背景: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允彝殉国后,他又与陈子龙等在太湖起义,顺治四年(1647)七月被捕,送南京。他在狱中作诗言志,谈笑自若,痛骂大汉奸洪承畴。同年九月就义,年仅十七岁。《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诗文如下:
别云间 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三首诗的不同情感体现
《过零丁洋》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该诗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就的一首绝命诗,诗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南安军》是南宋诗人文信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即从梅花起笔,抒写这次行程的悲苦心情,但诗人坚信山河定有重光之日,并表示自己决心饿死殉国。这首诗逐层递进,而又抑扬顿挫,声情激荡,质朴而深厚,直逼杜甫五律神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