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有效沟通从教师做起;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两方面,以具体实例阐述了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沟通,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沟通 倾听 表达
孩子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都会对他们有所影响,父母和老师所讲的话,哪怕是开玩笑的戏言,都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严重的后果。而教师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者,只要往讲台上一站,就充当了这个艺术家的角色,但这个舞台不是教师一人表演的,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舞台。作为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课堂上和学生沟通的时候,应该尽量谨慎地使用语言。师生沟通是一门艺术,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教的课,学习老师,模仿老师,这都来自于成功的师生沟通。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出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结合我个人的实践经验,谈谈一些实际的做法。
一、有效沟通从教师做起。
(一)耐心地倾听。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说与听是同等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有时比说更重要。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说往往充斥了整个课堂,甚至占据了所有的空间。“一言堂”就是以往课堂教学的一个弊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讲台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天下,学生俨然成为知识的接收器。这种教育方式无疑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是教育的失败。
改变课堂教学“一言堂”的模式,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说,让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其好处有:第一,倾听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耐心地倾听,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而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也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表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的决心。第二,倾听有利于调动学生间的思维碰撞。通过学生的发言、辩论,才能把握学生的脉动,知道学生懂了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再根据学生与文本间的差异,学生间的认知差异,适时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倾听有利于教师适时调节自己的教学,扮好自己的角色。凭自身的知识、经验对学生作出评价时,才不会产生偏见与成见。
(二)锤炼课堂语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
课堂教学中,除了倾听学生的心声,还要与学生及时对话。对话就是言语交流,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语言是实现这一交流的最直接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教师语言的完整正确、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幽默、有亲和力,还是干瘪无味、缺乏情感、文采,这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说话具有亲和力,内容准确科学,遣词造句简洁明了,说话态度亲切自然,表达情感朴实动人,速度节奏张弛有度,语言格调庄重得体,语言风趣、幽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创造出一种民主、平等、易交流的课堂沟通环境。下面有两个案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案例1] 《重叠问题》脑筋急转弯题:《看**》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院,这是为什么?这里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
脑筋急转弯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将脑筋急转弯引入数学当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脑筋急转弯,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从形式上的吸引转化为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便有了说的欲望,便有了交流的余地,便有了沟通的空间,使课堂充满情趣和生命的活力,效果很好。
[案例2]《等量代换》
师:同学们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我们来看课件。
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两个画面,播放时教师介绍故事。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看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师: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他是用到了一个好巧妙的办法,知道吗?
生1:用石头代替大象来称重量
生2:用一块块的石头换一只大象
生3:等量代换的办法
师:想不想也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呢?
生:想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他们成功的享受,愉快的体验。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发学习动机,为“等量代换”的学习定下了一个合适的基调。特别是为课堂上参与表达提供了有力的空间。
以上两个案例,教师很好的预设了课堂的沟通语言,为孩子们提供表达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善于倾听”是一种优秀的能力和习惯。不仅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也要学会“善于倾听”。在小学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喜欢举手发言,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关注的大多是自己和老师,不关注其他同学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见解,这样就难于产生思维的碰撞。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学到的东西就是单一的、没有创新的。所以倾听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在实践中我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训练的:第一,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即在课堂中要静下心来听老师说,听同学说。要听明白、听完整、听准确,尊重说话人的意见,有歧义时,要积极思考,礼貌回答。第二,培养学生主动听的习惯。特别是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顾及老师、同学说话,或是要老师提醒才听,或是听了经过没听结果。这就要要求学生主动去听取不同的意见、想法。第三,培养学生积极听的习惯。也就是说课堂上除认真、主动听之外,要积极多听他人想法、见解,学习他人,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交流就是很好训练学生学会倾听的机会,比如,教师在合作学习之后可以提问:各小组在发言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看看他有哪些地方还没有讲到,哪些地方他讲到了,而你们小组却没有想到,等一下由你们小组来补充。然后比一比谁听的更清楚、更明白、更认真等等。逐步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二)让学生学会表达。
学生要学会表达,老师首先要在情感上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让他们明白老师给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欲望。让学生在心理上消除一种畏惧感,暗示他们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侯是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才敢说、会说、想说。其次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说的技巧,说不好的老师要适时纠正、鼓励,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再就是用老师课堂上的准确表达去潜移默化学生,去感化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表达,才能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沟通。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只有让学生把自己所想的有条理的表达出来,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获得对课堂教学的最新信息。
以下是我的一个课堂教学的案例: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这节课上,我设计了如下步骤:(1)学生动手操作,揭示算理。首先提出14-8怎样表示。孩子纷纷发表意见并动手实践:先摆1捆小棒代表10,再摆4根小棒代表4,也就是摆出了14。观察与分析,4-8不够减,就将整捆的打开,然后拿出8根小棒。(2)“趁热打铁”。我让孩子们手脑并用,想14-8=6的过程。(3)让孩子说出减的过程。(4)老师启发还可以怎么想。这时有好多的孩子说出14减8等于几,就想8加几等于14,我点头微笑并加以赞扬。于是开始口算练习,教师提示孩子愿意用哪种方法计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算出12-3=9、13-5=8……,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时一位男孩声音响亮地回答13-7=6,并解释“13减7,我是这样想的:7减3等于4,10减4等于6”。顿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我一愣,孩子的说法与我的想法不一样,于是我不假思索地说:“你的想法不对,请坐下吧!”小男孩充满自信的表情漠然了,不情愿地慢慢坐下……
以上是我的一次失败的课堂沟通,其实,我应该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让他详细说出他的想法,然后再表示我的态度,应给他一个时间和空间。还要换位思考,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作为学生应该怎样想,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小男孩的想法肯定是有道理的,然而在我不留意中悄然逝去了,实在可惜。我们说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有时会表现为随意性和偶然性。所以在课堂上不能忽视学生的潜力,只有让学生勇于实践、主动探索、大胆发表见解,允许他们表现、允许他们失败、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创设创新的机会,营造创新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才能使他们跨越模仿,走上创新之路。
总之,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走近学生,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同呼吸、共欢乐。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情感交流,不拒人于千里之外;2、耐心聆听,不随意插话;3、学会接纳,不要一味地批评;4、要支持鼓励,不要打击信心;5、要注重引导,不要命令训导。只有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接纳与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爱心、耐心、灵性和悟性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这样有效的课堂沟通才会带给学生新鲜的养料,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整个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互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主要分为人际互动和与教学媒体的互动。人际互动中的师生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情景下或教育情景外的社会背景中,师生群体或个体之间的一切相互影响和作用。
狭义的师生互动是指,在教学环境中,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或个体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它是指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发生于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对话及其相关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师生互动可分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与学生小组互动和与学生全体互动三种不同形式,内容包括向学生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和指导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能力等。
师生互动是主体“我”与“你”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以对“共同文本”的理解为中介进行对话,不断寻求“共识”和“共视”的过程。当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艺术以及教师的思想、情感、品质与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等产生碰撞,进而产生共鸣时,互动便发生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
(1)师生在平等民主的关系下,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在互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启迪、帮助、促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力。
(2)师生互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之间通过平等对话,进行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影响。
(3)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教师精心预设,精彩生成,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总是想办法让每一节课都有很好的效果。这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之上,必须建立在较好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之上。实践证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课是最有效益的课,也是成功的课。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师生互动起来呢这就必须具体研究和分析影响师生互动的一些因素。一、情感因素情感是影响师生互动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它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小学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要重视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师对教材本身内在情感的把握、学生对老师的感情,都与师生互动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师生之间的感情越亲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会越顺畅,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自然地流露,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师生情感碰撞,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转变。二、语言因素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是成功地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在恰当的时间内,用一种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表达出知识内容、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表达中,可激情迸发,也可以平缓抒情,影响和感染自己的学生,达到较好的互动效果。
形容师生关系融洽的句子如下:
1、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关系非常融洽。
2、师生之间情感深厚,相处十分和谐。
3、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老师以身作则,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5、学生们对老师充满信任,这种信任建立在彼此关注和理解的基础上。
6、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老师们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7、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让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8、学生们洋溢着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而老师也热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9、老师用真诚和耐心换来了学生的信任和认可。
10、对学生的要求严格而公正,使得学生们对老师有着极高的评价和尊重。
11、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和温馨。
12、老师能够认真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
13、教师们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还会关注到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倍感温暖。
14、学生们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并非只停留在口头表达,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
15、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和信任。
良好的师生互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
1师生沟通没有隔阂。也就是说,老师讲的话学生都能听得懂,也听得进去,而学生反馈给老师的话,老师也能听得懂听得进去,互相是理解的;
2师生某些方面观念一致。比如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一致的,就会很聊得来,互动起来也很容易;
3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良好的师生互动还必须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在合适的时候询问,在合适的时候反驳,这都需要各自的语言和情商技巧的。
所以,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由此成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