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和武松是结义兄弟,为何感情越来越淡?原因很扎心

宋江和武松是结义兄弟,为何感情越来越淡?原因很扎心,第1张

常言道,英雄惺惺相惜,所以在柴庄上,落魄的宋江才能和患病的武松一见如故,同睡一榻,继而拜把子结为兄弟。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相互之间虽都以兄弟相称,但真正的拜把子兄弟,实际上只有宋江和武松。

我们必须承认,宋江和武松相识之初就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似的遭遇让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在柴庄的那段日子,应当是宋江和武松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段光阴。

不过,常言又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说不定哪天就分道扬镳了。宋江和武松这对结拜兄弟,虽然之后都上了梁山,但他们的内心却不知不觉分开,不再像曾经那般亲密,而是彼此疏远,兄弟之情已然黯淡。

熟悉《水浒传》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尤其是宋江当上梁山寨主之后,他和武松就很少有交流,且不要说像当初在柴庄上那样同睡一塌,秉烛夜谈,哪怕是普通的闲话家常也没有。宋江整日和吴用、花荣、李逵等人作伴,而武松则与鲁智深、林冲、孙二娘等人混在一起,两人少有往来,互不问候,昔日结义时的浓烈兄弟之情早已荡然无存。

在重阳节菊花大会上,当宋江向在座的兄弟表达自己招安决心的时候,结拜兄弟武松更是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说了一句 :“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 至此,宋江和武松的结义之情名存实亡,因为即便武松反对招安,但如果他真的还拿宋江当大哥的话,也断然不会当着这么多兄弟的面顶撞他。

我们不禁会想,曾经亲如手足的结拜兄弟,为何感情越来越淡呢?宋江又称孝义黑三郎,武松又称情义武二郎,两人都以“义”字行走江湖,更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如今他们的兄弟之情何以发展到这步田地?总结起来,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两人聚少离多,没有机会畅谈兄弟之情。 宋江和武松相识于柴进庄上,虽然相识之初就建立起了浓烈的兄弟情谊,但奈何两人相聚的时间并不长,仅仅数十来天就各奔东西。无论是兄弟之情还是男女之情,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地打磨,显然宋江和武松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培养他们的兄弟之情,导致他们之间的感情空如白纸。

另外,两人分开以后,武松回老家寻兄长武大郎,而宋江继续流落江湖,期间他又结交了不少兄弟,如李逵、花荣、戴宗等,这些人都十分仰慕宋江,并且一路追随,视宋江为“偶像”。宋江与他们长期相处下来,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自然而然,宋江就会把更多情感倾注到他们身上,而对远在他方的武松,则会逐渐忽视。

第二,宋江用人之际,武松没有出现。 宋江带领一众兄弟上梁山后,成为了梁山的二把手,并利用有效的手段,逐渐架空晁盖,把持了梁山的军政大权。

宋江上山没多久,就发动了几次重要战役,如青州之战、攻打无为军、三打祝家庄,且都由他亲自坐镇指挥。遗憾的是,在这几次重要战役中,作为宋江的结拜兄弟,武松连一场战斗都没有参加。尤其是在江州劫法场那场关乎宋江生死的战斗中,豁出性命拼死营救宋江的不是武松,而是黑旋风李逵。

都说患难见真情,在宋江生死存亡之际,结拜兄弟武松没有帮上任何忙,自然也就失去了与宋江培养感情的机会。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之后跟宋江走得最为亲近的,不是武松,不是吴用,也不是花荣,而恰恰是那个鲁莽憨厚的救宋江于危难之际的李逵。

第三,两人的理想抱负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宋江的理想抱负自不必多说,他一心寻求朝廷招安,实现从江湖到朝廷的换位,从而彻底摘下草寇的帽子,回归到主流社会秩序中去,即走入仕途,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而武松呢,严格说来,他没有什么理想抱负,只是一个纯粹的江湖人,武松之所想,无非是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活得潇洒自由,不被世俗羁绊。这么一对比,显然宋江和武松不是一路人,宋江之所求于朝廷,武松之所求于江湖,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理想抱负差距如此之大的宋江和武松,又怎么能成为真正的知己兄弟呢?所以在重阳节菊花大会上,当宋江以诗明志,表达招安决心的时候,武松不乐意了,当下就说了一句“ 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却寒了弟兄们的心”。 武松这句话一出口,几乎已经宣告他和宋江的结义之情名存实亡。

总而言之,导致宋江和武松感情越来越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两人的理想追求不同。试想一下,如果武松赞同招安,那么他和宋江的结义之情也不至于走到名存实亡那步田地。征方腊结束后,宋江劝武松一同回京受封,可那时的武松早已心灰意冷,他找不到任何理由随宋江回京,索性在六和寺出家,了度余生。

武松评价:

毛泽东: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夏志清:根据英雄信条,一位好汉如果感到自己或他的亲友蒙冤受屈,必须亲手伸张正义,而不依靠那拖沓多变的法律。

武松就是这类好汉有代表性的例子。……尽管武松内心始终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却完全被描绘为一位令人敬重的朴素英雄主义人物,而不是以为具有内在复杂情感的人,我们之所以喜爱他,正因为我们在钦佩他时还染上了同情的色彩。

浦安迪:小说在对武松和李逵的描述中都隐含深意,暗示他们虽然口口声声自称不近女色,却都在色欲方面有脆弱动摇的某些迹象。

扩展资料:

武松墓

武松墓原位于西泠桥畔。今武松墓是基于旧墓( 修于1924年,1964年被平毁)的老照片的基础上,于2004年重建,由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组成。

牌坊上镌有“嵚奇瑰伟”四字篆书,两侧石柱上刻着由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撰写的一副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

景阳冈

景阳岗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传说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总占地面积333公顷。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

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狮子楼

狮子楼坐落在山东省阳谷县城十字街首,始建于北宋景祐三年,涉及《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文学奇书。此楼坐西朝东,主楼为全木结构,红柱灰瓦,雕梁画栋,飞角翅檐,古朴典雅。

它美名远播,为一地之胜,名人雅士纷纷来访,并为之赋诗作画。著名书法家万里云曾书题:“狮子楼前气势宏,惩奸除暴显神风,游人临时心犹壮,遥想当年勇武松”

-武松

在潘金莲短暂的一生之中,武松是第一个让她动了真情的男人,在没有遇到武松之前的潘金莲是没有灵魂的。然而当被作者称为“虎中美女”的潘金莲,真正的爱上了“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一刻起,其实就注定了她的结局必定要死在这个男人的手中。

遇到武松之前的潘金莲

要了解潘金莲为什么会将武松当成是自己的“今生挚爱”,我们就必须要从潘金莲的出身说起。潘金莲是南门外裁缝的女儿,由于她缠得一双好小脚儿,所以名字叫金莲。与很多当时的女性不同,潘金莲从七岁的时候便上了女学,读了三年的书,在九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潘裁缝因病去世,潘金莲被卖入了王招宣府里。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王招宣这个人物,王招宣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的祖上是“太原节度汾阳郡王王景崇”,所以他算的上是名门之后。在潘金莲到了王府之后,王招宣每日会亲自教潘金莲读书写字,并安排家人教潘金莲品竹弹丝,女工针指,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王招宣与潘金莲并不像是主仆,而更像是师生。

面对这样一位出身名门,腹有诗书的优质中年大叔,潘金莲不禁开始春心萌动,于是在她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并且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在古代女人都是十五岁梳髻,以示成年,可以聘嫁,潘金莲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故意打扮成这样,无疑是给家中的男主人一种暗示,告诉他,自己已经可以做一些成年人做的事情了。

但是潘金莲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在她十五岁的时候,王招宣死了,她又被转卖给了张大户。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称呼就可以知道,张大户更像是一个暴发户的感觉,所以他面对如花似玉的潘金莲,自然也不会客气,很快就将潘金莲收入房中。

张大户的老婆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将潘金莲视为了眼中钉,开始习惯性地对潘金莲进行毒打,眼见形式不好,张大户想出了一条计策,他把潘金莲免费送给了武大郎,并且还将房子免费借给他,同时给武大郎钱让他白天出去做生意。而这一系列做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趁着武大出门时,继续“收用”潘金莲。

可以说从潘金莲七岁开始,她的人生就从来不曾有过选择,无论是面对张大户还是面对武大郎,她都没有说不的权力,当张大户死后,她和武大郎更是直接被赶了出来,这时候她连最起码的经济条件都没有了,她之前所有在王招宣家中的辛苦努力以及在张大户家中的卑微讨好,到最后竟然只换回了一个武大郎,她甚至连被再次转卖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样看不到出路的人生,对于刚刚二十多岁的潘金莲来说,无疑是悲惨的,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武松出现了。

当“虎中美女”遇到“打虎英雄”

在张大户离世之后,武松出现之前,整条街的轻浮子弟都对潘金莲垂涎三尺,并使出了各种手段来吸引潘金莲的注意,可潘金莲并没有为之所动,尽管她不甘心受到命运箝制,但她也不愿意被怜悯与同情。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身材高大威猛、挺拔健硕、性情果敢机敏的男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武松,武松出场的时候,身上带着“打虎英雄”的光环,对于迫切等待着被拯救的潘金莲来说,这种光环的吸引力是无穷大的。

这时潘金莲的眼前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就此认命,默默的与武大郎过完一生;另一条是排除一切世俗成见,紧紧抓住这个能拯救她的英雄。在短暂的接触之后,潘金莲觉得武松是一个“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而自己则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有了这种想法后的潘金莲,更加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感情归属就是武松,于是在那个雪天,她终于决定放出自己心中的那只老虎,来冲破那一层层包裹在武松身边的“道德”。

那一天由于大雪,武松提早回了家,潘金莲让武迎儿将前后门都关上,温上热酒,向武松发出了邀请,面对嫂子的盛情,武松没有拒绝。一杯酒过后,潘金莲便开始了对武松的试探,她说:“天气寒冷,叔叔饮过成双的盏儿。”不知道武松有没有听出这语带双关的“成双的盏儿”到底是什么意思,反正他是喝下了这第二杯。

武松的含糊让潘金莲有了动力,她开始在武松的面前释放自己的风情万种,同时说话也更加肆无忌惮,甚至编造出一个金屋藏娇的故事来试探武松对于男女之事的态度,当武松矢口否认的时候,她娇嗔着对武松说:“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

当做足了言语试探之后,潘金莲终于压制不住心中的欲火,开始了肢体上的试探,她主动去触碰武松的身体,同时用:“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寒冷么?”这样的嘘寒问暖来合理化自己的动作。看到武松没有什么反应之后,潘金莲决定彻底挑明,她拿过自己的酒杯喝了一半,然后提给武松说:“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这“口水交融”的意思已经是再明显不过了。

没想到的是,在这雪天、泥炉、热酒、美人的环境中,武松却说出了一句大煞风景的话:“嫂嫂休要这般不识羞耻……我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之后便起身离去,临走前对潘金莲说了一句:“却不要心头不似口头”,这也正好对应了之前潘金莲说的那句“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

“虎中美女”终会死于“打虎英雄”之手

原本潘金莲对武松从仰慕到期待再到渴望,整个过程都充满了粉红色梦幻般的曼妙。但是这一次雪天表白的失败,让一切都破灭了,武松的行为让潘金莲觉得感情被刺伤,自尊被践踏,没想到就在这时,一个武松的替代品出现了,这个人就是西门庆,尽管西门庆的人品极其不堪,但是他的外表却与武松非常接近,西门庆也是一个高大威猛、体型健硕充满阳刚之气的男人。在刚被武松刺伤的潘金莲眼中,这个人无疑是武松的最佳替代品。

可是当潘金莲费劲一切心机嫁给了西门庆之后,她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西门庆的五姨太,面对出身高贵的大奶奶吴月娘,带资过门的孟玉楼和李瓶儿,潘金莲真的是没有任何优势,她想要在这个家里立足,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花样翻新的讨好西门庆,即使这样,西门庆稍有不满还是会对她非打即骂。

也正是有了在西门庆家中的这些经历,潘金莲的心中更加坚信,只有武松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所以在西门庆死后,她听说武松要娶她过门帮忙照顾武迎儿时,才会完全忘记了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忘记了自己与武松有杀兄之仇,头脑一热就走了出来,还兴奋的想着:“我这段姻缘还落在他手里。”而这一次的头脑发热,也让潘金莲的生命彻底的走到了尽头。

综上所说,无论潘金莲这一生做了多少无耻之事,但他对武松的感情是真挚的,不然的话一直“百伶百俐”的潘金莲怎么可能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一遇到武松,依然还会瞬间变成“恋爱脑”,甚至连自己的生死都来不及考虑。可以说潘金莲对武松就是一个深陷泥沼的少女对于一个英雄的爱慕,可惜的是这个满足了她一切关于爱情想象的英雄,偏偏却是她丈夫的弟弟,只能说命运对于潘金莲确实是不公的。但是从潘金莲害死武大郎,嫁给西门庆的那一刻起,她所遇到的那些不公,就已经不再值得同情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03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