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赵雷的一首《成都》火遍了大江南北,这首动听的歌曲听起来悠扬婉转,直击心脾,很多小伙伴纷纷表示“此生”一定要到成都看看。那么音乐到底有怎样的力量,让人能够如此的心灵释放、情感迸发呢?
音乐属于艺术的范畴,是一种反应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不仅如此,音乐还被认为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形式之一。
音乐的最基本元素是音,它虽不能像文字,像图画一样明确、只管的表达情感,但却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做到。
音波图▲
音乐的四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
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的、有节奏的和谐运动。旋律是乐曲的基础,乐曲的思想感情都是通过它表现出来的。
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简单的理解就是成龙的声音和张杰的声音一听就能听出来不同。
音乐有了基本四要素便可以用,旋律的差别,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声的变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来表现其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
例如以大调表示愉快、雄壮,小调表示悲哀、忧郁;紧张而短促的节奏表现奋发激怒,和缓而悠长的节奏表现婉转柔和,音高且强为热情,音低而弱为沉静;不协和音表示奋斗争执,协和音表示和平宁静;小号表现战争,双簧管表现田园等等。
也有人认为:音乐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印象结构与个人情感,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这二者都是在时间中展示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
在某种程度上说:人一生的跌宕起伏、喜怒哀乐,不正和音乐的抑扬顿挫、曲折婉转一样吗。
问题一:什么是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课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现在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我们在欣赏中提高,在比较中进步,在音乐中感受。其欣赏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的听觉的感受领域,是提高和完善我们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音乐鉴赏是学生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是要让学生去实践获得真知。所以,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记得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低浅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流行音乐,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使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误以为这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而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学生看来总是平淡无味,深入不下去。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划 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问题二:什么是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不知道你问的是哪方面的信息。首先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的教材课本,属于人教版。共分六个模块,是综合课本。我现在所带高中音乐就属此类。然后音乐鉴赏是音乐学专业的专业用书,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内容包含有四个方面,分析介绍了音乐欣赏必需的基础知识、音乐史上各历史时期的背景情况及各时期主要的音乐家、音乐作品,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其次,音乐鉴赏的含义在于有一定音乐基础上去欣赏和鉴别音乐。就和古董一般,不懂的人为之欣赏,行内的人为之鉴赏。最后,音乐鉴赏课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希望答案对你有所帮助,如若还不明白可以继续问我。
问题三:什么是音乐欣赏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 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可以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一般地说,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往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层次。我们将欣赏音乐分为3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那么,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第一个层次
官能的欣赏。这一层次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动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处于这一层次的欣赏一般是出于对音乐所产生的音响所引起的兴趣去听音乐,在这个层次上听音乐,可以不需要深入的思考。在这样的欣赏中,音乐把可以把欣赏者带入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而欣赏者却对音乐作品本身没有多少理解。这种具有美感特征的官能欣赏,对许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感染力。因此,官能的欣赏层次在音乐欣赏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个层次
联想的欣赏。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对音乐的作品渗入了主观的分析和理解,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音乐可以激发他的喜怒哀乐,可以使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幻想,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优美的享受。欣赏者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努力地去感受和联想,逐步获得一定的理解。
第三个层次
理智的欣赏。欣赏者不仅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都有较丰富的认识。他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容。通过欣赏,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达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一方面深入到音乐之中,另一方面,欣赏者能超脱音乐,预感到音乐将要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层次。
要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个方面全面地欣赏一个作品,就必须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比较深刻的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例如:肖邦成熟时期的钢琴作品反映了1830―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以后,她对波兰局势的悲愤、焦虑与对苦难祖国的深切怀念。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五、六交响曲和许多浪漫曲,反映了当时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亚历山大二世和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下苦闷彷徨的心情和渴望光明幸福的意愿。
总之, 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即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欣赏音乐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了。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总是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总是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将会是无止境的。
问题四:音乐欣赏与鉴赏的区别 欣赏是领略观赏,就音乐而言就是听一听,收听者对音乐理解深度比较低。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耿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问题五: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如同生命里的行进步伐一般伴随着自己喜爱的音乐,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是一种消遣娱乐的表现形式音乐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帮助人们舒缓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
当然,音乐仅限于作为休闲的方式,不可过于的把精力消耗到上面去,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已,绝对不能太沉迷于此。
其次来讲,音乐也是从生活中而来的一切皆源自于生活生活也是音乐的重要出处品味音乐就如同品味生活,让人感受其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对待音乐的态度其实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悲观,皆如音乐一样。音乐是生活的调剂品,它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音乐的美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音乐教育由于自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
价值,它可以把一定的思想内容,审美情趣以一种通
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培养和造就
跨世纪人才的国民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
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通过人
的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音乐教育首先并不是
教授技能技艺,不是为了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
歌唱高手而是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
过欣赏一首曲子,一首歌,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
术,热爱艺术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音乐所展现的
内在美会极大地感染我们,我们的性情和爱好会在
艺术欣赏中得到净化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文化
背景的构筑,我们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
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
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人的心灵体操,是灵魂的
净化剂,它能穿透人感情麻木的恺甲,使受教育者
在内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音乐教育看起来是对
人的微观行为的教导,是人的感情世界的修炼,但
它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非
常重要的促进和补足作用把音乐教学向个性化,
情感化,素质化方向推进,让音乐走进校园文化,
走进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
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有助于智力的开发,促进全
面发展
音乐,担负着移风易俗,熏陶民心的作用无
论是国家草创时期,还是社会盛衰关头,音乐在莫
定礼制以及平和人心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音乐
的教化功能古已有之孔子说过:夔一足矣在他
看来,治理国家有音乐大师夔这一个人似乎就可以
了引申开来,其意义则是,在治理国家的过程
中,音乐的创作与音乐的欣赏是同样重要的所
以,对音乐艺术的欣赏,首先不是为了培养歌唱
家,演奏家,而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品格健全,道
德高尚的人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富人文情
怀,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它更多地关注
人生,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应当说音
乐艺术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极好教
材在教学中通过艺术美的熏陶,那些最富美感,
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可以
引领他们主动地感悟美,发现美,从而形成一种积
极乐观的求知态度譬如在声乐学习中,那些优秀
的民歌,艺术歌曲,'所呈现出来的丰富情感,深邃
思想,充分显示了其鲜明的人性之美叶圣陶先生
曾说: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
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在
教学中,要坚持教书育人,充分利用一切人文因
素,挖掘各专业>>
问题六:音乐鉴赏音乐的四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
问题七:音乐欣赏的要素是什么? 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一具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节奏与节拍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意义。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不可分离的。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带重音和不带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譬如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就充分体现了这点。假定左脚带重音,右脚不带重音,左-右-左-右就是轻-重-轻-重,这就是节拍。
节奏的含意有两种:广义地说,一切协调、平衡、律动都可称为节奏。狭义地说,节奏是音的长短关系。列队行进中变化着的鼓点,体现了音的长短关系,如嘣-嘣-嘣嘣嘣,这就是节奏。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节奏型。
在音乐中,各种拍子都有它所特有的表现作用,是别种拍子所不能代替的,如进行曲总是用两拍子,圆舞曲总是用三拍子,两者绝对不能互换。此外,复杂的拍子往往会给音乐赋予特殊的活力,像爵士乐、摇滚乐就是这样的例子。
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它体现音乐的全部思想或主要思想。文学家写一本小说,用文字叙述了小说的情节,这个情节比较容易记住,这一方面是由它叙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回忆这个情节。音乐所描述的内容从本质说来总是比较抽象的(某些标题音乐例外),音乐的“情节”只能依靠旋律表达出来,因此,旋律在音乐中似乎相当于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旋律是听众的向导。因此听众在接触一支旋律时,必须能够把它辨认出来,而且以后还要自始至终追随它的行踪。这是对于有理解力的听众的起码要求。如果你听音乐时既不能辨认旋律,又不能追踪旋律,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听下去了,因为你只不过是模糊地感到音乐的存在而已。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严格地说,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节拍、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旋律离开了其它各种音乐要素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旋律的表现为和感人力正是通过音乐的各种要素作用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旋律可分为声乐器乐旋律两种,声乐旋律是供人声演唱的,一般说音域比较狭窄,富于歌唱性是它的最大特点。器乐旋律是供乐器演奏的,它和声乐旋律相比,音域较宽,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比较大,富于节奏性和技巧性,但歌唱性对器乐旋律的表现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旋律是连续不断地引导听者自始至终听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听音乐时必须紧紧捉住这根线索,大多数旋律或多或少都是由精心设计的一些次要素材所伴随。不要让旋律被伴随它的其它素材所淹没,要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的一切素材中分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
问题八:音乐鉴赏的音乐感受能力 所谓音乐听觉能力就是“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是在多听、多想的基础上提高的,它会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赏者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评判态度。由于音乐给予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某种态度的反映,如喜、怒、哀、乐等。所以,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是借助于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来看,欣赏是接受环节,它不是以表演或为获得某种具体成果为目的,而是聆听者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内心听觉引起回忆、想象及联想等,丰富自己从欣赏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通过音乐听觉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行为。根据人对音乐感知能力的认识规律,音乐听觉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响感知是指通过音乐欣赏者的听觉而获得的对音乐音响及结构形式完整的接受。在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音响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欣赏中一切感情体验与形象联系都以音响感知为基本,如果离开了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感知,就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欣赏。音乐作品的实际音响是以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诸要素相互参与、相互合作,经人为的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声音工艺品”,我们的耳朵可以直接感觉到,但我们的耳朵必须是经过训练且能分辨音乐的耳朵,否则,就难以接受、理解这种音响外层的“工艺品”。具体说来,音乐音响的感知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淮南子》中就曾记载,“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师旷之耳”就是能辨别音响的耳朵。如果一个人2/4拍和3/4拍子都分不清,他就很难分辨出进行曲和圆舞曲的不同音响效果;如果欣赏者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缺乏辨别力,那就会影响他对于管弦乐作品的欣赏。因此,培养对音乐的辨别力,对音响感知具有首要意义。2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其中旋律感主要是对不同旋律的特点进行感受,并由此达到对旋律美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感情内容的体验。节奏感决定着音乐的表情性质和风格特征,要获得音乐的美感,就必须培养起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多声部音乐手法广泛应用于合唱、键盘音乐、管弦音乐领域,只有具备多声部音乐感,才能懂得各声部的组合和音乐的和声效果。对乐曲结构形式的整体认知是把音乐的各种要素合成至完整的乐曲的感知活动,实现完美的音乐感知。3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注意力能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记忆力能使音乐留下深刻印象并使音乐的进行得以延伸。如果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没有对音乐的高度注意力和记忆力,就不可能得到对音乐的整体认知。 欣赏音乐在达到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借助于内心听觉而引起的情感体验。古代文化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而听众是通过作品体验其中感情的。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将会给欣赏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有了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结合对旋律>>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及对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例如《口哨与小狗》,乐曲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跳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感动。
音乐欣赏不应该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在音乐欣赏中想象音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舍弃一些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如在欣赏《丰收之歌》前,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秋天的景色,接着播放丰收景象的flash,学生们看到了田野上庄稼都已成熟了,人们在忙着收割,果园里甜美的水果挂满枝头,人们正在忙着采摘,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学生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成熟果实的香味,脸上也露出了像秋天一样的灿烂笑容,并且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次欣赏 歌曲时,学生们很快地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听赏,并试着用打击乐器随歌声进行伴奏,进一步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在音乐欣赏中表现音乐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欣赏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欣赏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内容。比如《快乐的诺苏》是根据彝族民间音乐改编的弹拨乐合奏曲。在欣赏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听着音乐,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接着播放一些彝族歌舞给学生看,激发学生喜爱彝族音乐和歌舞的情感。然后让学生穿着彝族服装,戴上头饰,扮演成彝族小朋友,跟着音乐跳起欢乐的舞蹈。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首欢快热烈而又轻松活泼的民族乐曲。
一次,我让学生们一边欣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一边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他们,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作为教师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创作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现代课堂教学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勇于创作是创新教育的真谛。
音乐绪论。民歌艺术。歌曲。流行歌曲。中国民族乐器。西方音乐。综合艺术(中国戏曲,歌剧,舞剧)。
大学音乐鉴赏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而曼重要的是站在培养人和塑造人的高度,通过全面挖掘音乐的本体功能,促进学生人格品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围绕这一目的,课程教学的理念建构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音乐的审美特质,注重接受的特殊规律,强调作品的文化诠释,引导主体的认知重构。
音乐鉴赏课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扩展资料: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
音乐鉴赏条件:能够高品质地鉴赏音乐的基本条件是有一个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深刻地欣赏音乐的基础。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内心听觉能力。
这些能力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使欣赏者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欣赏者的内心听觉中创造性地再现,给音乐作品恰当、理性的评价。
参考资料:
-音乐鉴赏
[摘 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钢琴音乐在**《一曲难忘》中的情感体验,从主人公肖邦悲情的一生中,描绘出这位波兰伟大的钢琴音乐家的情感人生,把他对祖国的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悲痛全部倾注于其钢琴音乐作品之中,用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喊出了深受压迫奴役的波兰民族的愤懑的声音。肖邦在音乐中所表现的“个人主观情感”,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密切地与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严峻现实联系在一起。肖邦富于诗意的情绪精华构成其钢琴音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肖邦;钢琴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用有组织的乐音创造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听觉艺术。它不仅能表现作者的审美体验,同时,欣赏者通过聆听乐曲,对音乐作品产生再体验,从而激起美感,也能获得审美感受。
一部优秀的**作品,其中的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同时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古人所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以它特殊的功能成为**、电视艺术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
影片《一曲难忘》描写了波兰钢琴家肖邦的一生,肖邦是极度爱国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音乐如歌,旋律接近说话的表情。他喊出了深受压迫奴役的波兰民族的愤懑的声音。因为音乐是通过听觉而直接作用于心灵的语言,那么,再配以视觉感观,所以使得影片更加感人至深,震撼心灵。
在肖邦短暂的一生中,分两个时期。
华沙时期
这个时期的肖邦充满青春活力,表现出一代青年无所忧虑的欢乐情绪,并富于浪漫主义幻想。在他的创作中,采用最富于民族性格的波兰乡民喜爱的舞曲,如创作了玛祖卡舞曲音乐,旋律优美,吸收民间舞曲精髓,创造性地运用它的特性节奏,仿佛我们马上要跟着节奏翩翩起舞,伴随民间调式和声,能感受到具有鲜明的民调色彩和波兰民族气质。
但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也是可歌可泣的民族,面对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的摧残,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这一切,给肖邦的思想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肖邦有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普遍强调主观的个人感情,密切地与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严峻现实联系在一起,他常把抑郁的情绪和反抗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展现在他各种作品中。起义失败,民族悲剧,使肖邦感到极大的悲痛,从此他的创作意识产生根本性变化,充满悲愤和对破碎山河寄予希望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构成他创作的主题。如C小调《革命练习曲》OP10NO12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引子从右手弹奏的不和谐的九和弦强奏开始,左手引出一连串的上下翻滚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左手奏出失望与愤怒的上下行音阶的狂浪波涛上,犹如热血在沸腾,来表现作者悲愤的情绪。右手奏出由果断有力的和弦构成的号角性音调,坚强刚毅,使乐曲由悲愤转为激昂,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然后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紧接着在上下起伏的琶音式的伴奏音型衬托上,呈现了情绪悲壮的主题。强弱交替的乐句,仿佛激奋的呐喊和动荡的回声。主题后半部分具有较明显的喧叙调特点,犹如倾诉着内心的痛苦。中间部分,附点节奏级进上行的呐喊式的音调,在急骤起伏的伴奏声中一再重现,使乐曲情绪越来越激昂。接着,以开头的引子作为过渡,使主题在原来的主旋律上加装饰音变化后再现。尾声中出现了蕴含着悲愁哀痛的曲调,寄托了深沉的忧虑和哀思。但乐曲的结尾又回复到自豪、刚毅的形象,充满英雄气概的激情,使乐曲情绪再一次兴奋起来。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并且左、右手八度同奏,气势逼人。最后,又用引子开始下行的旋律线坚强有力地奏出了大调的4个和弦结束,象征了肖邦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是一个漂流他乡的游子为家乡革命胜利而呼喊的心声,让我们通过音乐来认识肖邦,也通过他本人来理解他的音乐。
影片中的一段情节让人很难忘。在一次演奏时。由于肖邦拒绝为“俄国的走狗”演奏,在众人面前愤然离席而去,激怒了俄国人。之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了法国的土地。临行时,家乡好友赠他一杯家乡的泥土,希望他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要忘了祖国。看到此处,笔者第一次感受了波兰人民对家乡的挚爱。
巴黎时期
肖邦在巴黎结识了李斯特、乔治•桑等有才之士,渐渐他的才华也充分地展露出来。他做出一首首惊世名作,成为当时文艺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肖邦有着浓厚的抒情气质,为了感谢乔治•桑的帮助,肖邦给她弹奏了E大调练习曲OP10NO3,是一首以歌唱性旋律为核心的、既忧伤、又温存、深沉的哀歌,在柔和、温存的旋律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它蒙上了一层浓厚的忧伤、悲哀的情调,又似乎沉浸在对祖国、故乡往昔生活的亲切美好的回忆之中。这部乐曲的整体结构,显然是同作曲家思绪情感发展的脉络和过程息息相关的。一种既忧伤又温存的情感,逐渐难以控制终于发展成似乎是暴发性的情感宣泄,之后逐渐平静下来,回到原来的情感状态。这个情感的发展过程被对应地转化为一个动态性的、充满矛盾和内在张力的声音过程。这个看似带有一定即兴性的作品,其结构却极其精致,它既具有在富于对比性中展开,波澜起伏却又一气呵成,因而又具有扩展的二部性结构的性质。
人的情感体验是复杂的,转化为音乐之后同样是复杂的。这首练习曲的音乐主题既忧郁、感伤,但又似乎蕴含着某种对往昔幸福的模糊回忆,二者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体验。在与女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生活期间,曾一度为他带来人生的幸福,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肖邦有着诗人的气质,他的钢琴音乐艺术本身充满着诗意,其音乐底蕴有着发自心灵深处的自我血肉的部分,成为激动人心的力量源泉。
由于工作劳累过度和环境不适,肖邦身患重病,更为不幸的是,波兰人民也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老师埃尔斯纳找到他,希望他能以开演奏会的方式筹款,拯救家乡的人民。老师留下一袋东西后离去。
肖邦打开了小包,倒出里面的东西――那是家乡的泥土。此时,掌中祖国的泥土,引起肖邦对往事的回忆,想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想到正受尽苦难的家乡人民,想到自己的老师、亲友……他无法抑制住感情,手不由自主地伸向了琴键……面对极力劝阻的乔治•桑,他没有开口,而是用自己昔日慷慨激昂的乐声,做了最有力、最坚定的回答。之后,在法国、德国、荷兰、瑞典……召开了一场场的演奏会。弹出了一系列著名的音乐。肖邦那花丛中的大炮,炸响了整个欧洲大陆。他弹奏的a小调练习曲作品25之11,是一首气氛阴沉、情感严峻,而又气势磅礴的音诗。作曲家愤懑的情感波澜犹如打开闸门的巨流,排山倒海般地倾泻而来,不可抑制。可以说它是作曲家内心中掀起的情感“风暴”。
乐曲是从一个悠远、宁静的单音形式的音乐动机开始的,它好似远方传来的号角声,当它以四声部织体的形式再一次出现时,它更加微弱了,似乎是山谷中隐约可闻的回声。然而,骤然间,狂暴的音流好似从天而降,猛烈地倾泻而来,造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营造了肖邦的钢琴音乐中所独有的那种强烈的悲剧―戏剧性品格。
然而,此时肖邦的身体状况,禁不起如此重负。在他灵动的十指弹奏的同时,汗珠,一颗颗从额上渗出,又一滴滴滚落下来。可他却只擦一擦,继续忘我地演奏。他的病情也日益沉重。可他却依然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一个又一个大城市。在一次演奏会上,拖着病体的他,手指按键也愈发吃力。凝视着键盘,眼前浮现的是亲友、老师那熟悉的身影与话语。泥土、家乡、天才、奋斗、战火、祖国……任凭热汗从额上滚落,不顾鲜血从口中咳出。场下的观众们,已是热泪盈眶,笔者被深深地震撼了,一瞬的精彩,胜于一生的平庸。
影片中始终贯穿着那优美而激昂的乐曲。影片中给人最深刻、最强烈震撼的钢琴音乐作品是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OP53,人们把它称为《英雄舞曲》,全曲充满战斗性和史诗性。在暴风骤雨式的引子以后出现的主题,它的旋律动机具有斩钉截铁般的节奏,体现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作曲家以最通俗的方式满足了政治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在艺术性上发挥了钢琴的乐队性、交响性和宏大气式。摆出一幅盛气凌人的炫耀姿态,而且在三重奏中它得到一个军乐主题的支持。他为他的同胞的荣耀、胜利和失败而歌,歌唱悲哀和幸福。盛气凌人的傲慢、战斗的气概、满怀感伤语调回忆的思考,生之欢乐的昂扬姿态,衰亡中淡然忍受的尊严――这些都表现在作品中,但是它们构成了一个空间,一个保存失去国家的人民的民族身份的空间。充满了强烈对比与反差,证实了舒曼的话:“在花丛中隐藏着大炮。”
波兰舞曲,仍回响在广阔的大厅里。在这英雄的舞曲、壮丽的乐章的衬托下,凸显出一位真正的英雄。世界的一颗巨星,此时正在乐坛之上,散发着格外耀眼的光芒。
掌声、喝彩声连续不绝。然而,肖邦却已筋疲力尽,面对走来的老师,他倒下了。
在病榻上,他合上了双眼。在悲怆的《圣母颂》中,这位天才,落幕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肖邦正是这样,为了自己伟大的祖国与深爱的人民,奉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人已远去,然而这颗璀璨的明星,即使事隔百年,也是光芒依旧,闪耀在乐坛之上。伟大的人,必定会从世上消失,然而即使这样,也一定会有人传承他那高尚的品质。爱国、无私……肖邦身上那些闪光点,一直影响着后人。有多少文学家、艺术家,怀着爱国的热情,创作出了无数瑰宝;有多少战士,带着这种品质,为自己的祖国,为大地上的和平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又有多少平凡的人,在向这位伟大的英雄学习,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未来,亦如此。
[参考文献]
[1] 于润洋悲情肖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 万木外国音乐简史[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
[3] 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张宇(1971―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高昂(1982―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音乐教学。
演唱者应根据不同歌曲中的不同内容与音乐中任用的形象,对音乐展现方面进行构思和设想。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作词人;歌词中的主人我那个就是自己;你是一个演员等等。
换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小伙伴们能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在表达时就会更加的很真实和生动了。
演唱风格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作品的风格,而是演唱者的个人特色。歌曲主题的不同,与之相应的音乐节奏与律动的不同,就形成了风采各异的音乐作品。大家要从音乐风格,歌词意境,咬字方式,律动,和声乐技巧等方面去呈现演唱中的风格。
扩展资料
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点(高潮处)和低点。一般来说要突出高点,一定要把低点放低,一定要有铺垫的过程,否则一个劲儿地强或一个劲儿地弱是达不到艺术效果的。
在处理歌曲时,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句、字。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要一句一字地,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深下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演唱者必须按照自己的总体设计反复演唱攻克难关,直到自己的处理化为真情的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