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音乐的理论是什么?五音七律是什么?

中国的音乐的理论是什么?五音七律是什么?,第1张

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徵(读zhǐ音)、羽”。

延音线和连音线没有区别。

连音线里面包括延音线,连音线的范围意义更广。

连音线分为两种,即延音线和圆滑线。它们的形状几乎一样,百圆滑线稍粗一些。延音线是连于两个或多个音高相同度的音符之间的连音线,功能是延长这个音,唱(奏)法则按照节拍唱(奏)完即可。

延音线:延音线是一条向上或向下弯曲的弧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在单声部音乐中,连线永远写在和版符干相反的方向。

扩展资料:

作曲家要让一个音符的时值等于四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这必须用到延音线,方法是在两个音符上方画一条弧线。还有一种延音线是用在滑音上的,表示两音之间的滑音是圆润,光泽,平滑过渡的。

附点其实是延音线的一个特殊情况,由于这种情况很常见,所以引入了附点这个新的记法。附点不仅更节省作曲家的时间,也更便于演奏者阅读。

附点(dot)表示此音符的时值在原来的基础权上还要再增加1/2。例如作曲家要让一个音符的时值等于二分加四分,可以写一个二分音符,然后在右边写一个附点。

连音线

1)延音线: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音的时值进行延长,被连音线连接的两个音符时值相加进行演奏。(只能连两个且音高相同的音符。)

(2)连音线:连,指连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使得音乐连接更连贯圆滑,不断开。(音高相同与音高不同都可以。)

  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音乐是听觉艺术,其最基本的构成就是声音。但是并不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听到的一切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构成材料。在音乐体系中用到的声音,是无数人经过长期实践精选出来的、能够体现人类感情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一个固定的乐音体系,又经由几十代音乐大师之手,创作出了无数优美、动人、振奋人心的传世佳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从听觉角度来讲,声音主要由四种属性——高低、长短、强弱、色彩(即常说的音色)。其中:

  音的高低是由发音源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来决定的。振动次数越多,频率越高,音也就越高。反之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发音源振动时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的。持续的时间越长,音越长,反之则短;

  音的强弱取决于由发音源的振动幅度(振幅),幅度越大,音越强,幅度小音就弱;而发音源的材质、形状及泛音数的多少则决定了音色。

  声音的以上这四种属性,在音乐的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又以“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比如一首歌曲,本来是由人声演唱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改编为器乐曲、并且减小音量,虽然改变了音的长短和音色,但是仍然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它的旋律。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首乐曲中每个声音的长短、高低随意的改变 ,其原来的旋律马上会受到严重的破坏——面目全非呀!由此可见,无论是创作、演奏、歌唱的时候都应该对声音的高低(音高)和长短(即后面要谈到的“时值”、“节奏”)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物体在振动的时候并不是总是规则的,所以声音又有“乐音”和“噪音 ”之分。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反之则称为噪音。在音乐中,用的最多的是乐音,但是这并不代表噪音就不属于音乐的组成部分,乐队中的大部分节奏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就属于噪音,但它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甚至成为了现代通俗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最后,还需要再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纯正的音在响,而是许多个声音的结合,我们称之为“复合音”。这是因为物体在振动的时候不仅整体在振动,而且各个部分也在振动。以吉他为例,在我们拨响一根琴弦地的同时,这根琴弦的1/2、1/3、1/4……各个部分也都在分别振动。这种由琴弦(发音源)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基音”,是最容易被人耳听到的声音。其它部分振动产生的音,称为“泛音”在与基音同时发声的时候是不容易被听到的,除非我们刻意地抑制基音,突出泛音。比如吉他中的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奏法。

  为了说明这个理论,更直观的理解,有吉他的朋友可以在每条弦的第12品附近做一个试验。——先用左手的小指轻轻地虚按在任意一根弦的第12品位置(琴弦不要碰到音品),然后用右手拨动这根弦,同时马上抬起左手的小指。这时你会听到一个不同于弹奏这根弦的空弦或第12品时的、非常特别的声音,这就是泛音。现在,观察一下儿吉他第12品对于琴弦来讲的大概位置。怎么样?对了是1/2处!同样1/3处(第7品)、1/4处(第4品)都有这种声音。

  体系、音级、音列和音的分组

  一个不是很重要的概念(简单了解即可)——在音乐体系中,所有具有固定音高的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íng) 即从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来的音叫做音列。我们在钢琴上可 以明显地看出乐音体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标准的钢琴有88个键,也就是说钢 琴由88个音高各不相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乐中。

  下面要讲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一基本音级:

  在乐音体系中,具有独立名称的7个音级叫做基本音级。这7个音级表就是现在钢琴上白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基本音级的名称有音名和唱明两种标记方法,每个音级的音名是用字母来标记的。唱名则利用读音来表示。(关于音名和唱名的关系,我们将在后面的调式与调性的部分具体讲解。)以C大调为例:C大调基本音级的音名从低到高分别 标记为:C、D、E、F、G、A、B与其对应的唱名则是do、re、mi、fa、sol、la、si 七个读音。

  在乐音体系中7个基本音级的标记(音名和唱名)是循环使用的。即C、D、E、F、G、A、B之后又回到c、d、e、f、g、a、b或do、re、mi、fa、so l、la、si之后还是do、re、mi、fa、sol、la、si……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每一个循环中的音级是音高不同的,也就是说,虽然音名(或唱名)相同但音高是 不一样的。在标记音名时时采用大写、小写,或者是在大写字母后加入下标、小 写字母后加入上标的方法加以区别。如:C、a、a1(后面的数字“1”应为上标形式)、B3(数字“3”应为下标形式)。其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的关 系叫做“八度”。

  二变化音级:

  在七个基本音级中,除了E和F(C调唱名为mi和fa)、B和C(C调唱名 为si和do)之外,其他的两个相邻的音级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也是人耳可以 明显分辨出来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在C音和D音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高既不同于C又不同于D的音,也就是说这个音要比C音高但是又比D音低。我们可以认为 这个音是升高C音或者说是降低D音得来的。这种升高或降低基本音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变化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黑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变化音级的 标记方法是在基本音级的前面加入#(升号)或b(降号)。如C音和D音之间的音, 我们可以说它是升高C音而得来的,这样就把它标记为#C(读做“升C”),同时 ,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降低了D音而得来的,因此也可以把它标记为bD(读作“降 D”)。

  由此可见,#C和bD实际上是一个相同的音,只不过标记方法不同罢了。这 种标记方法不同、实际音高相同的音叫做“等音”。

  三音的分组

  前面我们讲过,在乐音体系中七个基本音的名称是循环重复使用的。 因此就会产生许多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为了加以区别,我们将音列分为许 多个“组”。

  最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1组”,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 示,如c1、d1、e1、f1……(字母后的数字应为上标形式,下同)比小字1组高的音组依次命名为“小字2组”、“小字3组”、“小字4 组”、“小字5组”,其中,小字2组的标记方法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 数字2。其他各组的标记方法依此类推。

  比小字1组低的音组依次命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1组 ”、“大字2组”

  小字组的音用不加数字上标的小写字母来标记,如c、d、e、f、g、a 、b;

  大字组的音用不加数字下标的大写字母来标记,如C、D、E、F、G、A 、B;

  “大字1组”和“大字2组”的音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下标来 表示:如F1、G1、B2、A2……

  同名变化音级的标记方法只要在基本音级的前边加上#(升号)或b( 降号)即可,如#A1、#e、#f2、bA、bg3……

  下面以钢琴为例,介绍一下儿音的分组(只列出基本音级的分组)—— 在钢琴上,从左向右(由低到高)基本音级(白键)的分组依次为:

  大字2组:A2、B2

  大字1组:C1、D1、E1、F1、G1、A1、B1

  大字组:C、D、E、F、G、A、B

  小字组:c、d、e、f、g、a、b

  小字1组:c1、d1、e1、f1、g1、a1、b1

  小字2组:c2、d2、e2、f2、g2、a2、b2

  小字3组:c3、d3、e3、f3、g3、a3、b3

  小字4组:c4、d4、e4、f4、g4、a4、b4

  小字5组:c5、

  五线谱利用许多条相互平行的横线,和音符、休止符来纪录音乐。不同形状的音符和休止符标明了每个音的时值(声音持续时间的长短),这些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1谱面构成

  五线谱的基本谱面有五条平行的横线,相邻两条线之间的空余部分称作“间”,五线谱就是用这些线和间来纪录音乐的。在五线谱上,这五条线和四个间是由下至上计算的,即最下面的线称作第一线,它上面的一条叫做第二线……其余依此类推,一直到第五线;由第一线和第二线画出的间叫做第一间,再上面的称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很明显,如果仅仅利用基本谱面上的五条线和四个间,我们最多只能纪录9个基本音级,加上变化音级也不过14个音,这在很多音乐作品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纪录音高高于第一线或者低于第五线的音级,还要在第五线上面或第一线下面加上许多短线,叫做“加线”。位于基本谱面上面的加线叫做上加线、下面的叫做下加线,并且由此产生了上加间和下加间。

  加线和加间的计算方法是:上加线和上加间与基本谱面的计算方法相同,也是由下至上计算。即:第五线上面的加线依次为:上加一线、上加二线、上加三线……。第五线和上加一线形成的间叫做上加一间,在向上依此类推;下加线和下加间则由上向下计算。即:第一线下面的加线依次为,下加一线、下加二线、下加三线……。第一线和下加一线形成的间叫做下加一间,依次向下为,下加二间、下加三间、下加四间……。

  2音符、休止符:

  音符就是在五线谱上记录声音持续时间长短(时值)的符号。

  休止符就是记录声音间断时间长短的符号。休止符同样记录的是声音,只不过它记录的声音不发声而已。可以说休止符是“不发声的音符”,它同样对音乐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符由“符头”(空心或实心的椭圆形标记)、“符干”(垂直向上或向下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干末端的细细的旗状标记。)三部分组成。根据时值的不同分为:

  二全音符(很少使用):空心符头,并且左右加垂直的短线。没有符干、符尾;

  全音符:空心符头,没有符干、符尾;

  二分音符:空心符头加符干;

  四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

  八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一条符尾;

  十六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两条符尾;

  三十二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三条符尾;

  六十四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四条符尾;

  一百二十八分音符(很少用):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五条符尾;

  它们之间的时值关系是:

  一个二全音符=2×全音符;

  一个全音符=2×二分音符;

  一个二分音符=2×四分音符;

  一个四分音符=2×八分音符;

  一个八分音符=2×十六分音符;

  一个十六分音符=2×三十二分音符;

  一个三十二分音符=2×六十四分音符;

  一个六十四分音符=2×一百二十八分音符;

  休止符分为:

  二休止符(很少使用);

  全休止符;

  二分休止符;

  四分休止符;

  八分休止符;

  十六分休止符;

  三十二分休止符;

  六十四分休止符;

  一百二十八分休止符(很少用);

  在我们用五线谱记录音乐的时候,并不是把所有的音符、标记堆积在谱面上就可以了,而是要遵循一些标记规则的。正确地掌握这些规则,可以使谱面清晰明了,从而能够准确地反映乐思,并且有助于相互的交流。

  前面我们讲过音符最多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符头、符干、符尾,其中,音符的符头可以记在五线谱的任意线或间上。符头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越高,则它所代表的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在记录单声部音乐的时候,因为单声部音乐在同一个位置上的音符时值是相同的,即此位置上的音符可以共用一条符干。所以我们采用单符干方式记谱。

  用单符干记谱时,当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当符头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第三线上时,符干朝上或朝下均可,此时要邻近音符的符干方向而定。符尾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且弯曲指向符头。如果同一时刻有多个音符同时发声,则各个音符纵向对齐记录,此一列音符共用一条符干,符干的方向以距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如果不同时刻、相互连续的几个(列)音符都有符尾,这时可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连。如果符杠在两条以上,则相互之间要平行。

  单声部音乐永远用单符干记谱,多声部音乐只有在节奏相同(同一时刻每个声部中的音符时值相同)时才可以用单符干方式记谱。节奏不同时,要用双符干或多符干记谱。在用多符干记录二声部乐谱时,高音声部的音符,符干朝上,低声部的符干朝下。声部交错时(即高声部最低的音有时会低过低声部的音。),其原则不变。

  符干的高度一般保持八度音的距离,假如符干连着许多符头时,符干的长度应是符头间的距离加上八度音程的距离。如果符头在上加三线以上,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者第四线。如果符头在下加三线以下,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者第二线。音符如果带有符尾,则符尾形状不变。

  当许多音符以共用符尾连结在一起时,会出现符干长度长短不一的情况。这是要使符杠(共用符尾)与最近的符头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八度左右。符杠的角度要和音符在谱面上的走向基本平行。符点(后面将要介绍到)要写在音符符头或休止符右面的间内,而不是线上。

  休止符在单符干记谱时要写在第三线或尽量靠近第三线的位置。二分休止符写在第三线的上面,全休止符写在第四线的下面。双符干记谱时,如果是各声部共同休止的时候,休止符的写法和单符干记谱相同。个别声部休止时,休止符要写在五线谱的边缘,或线谱的外面。这时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就需要加线,全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上面。

  在前面我们曾经讲了一些具有基本时值的音符。但是,当我们利用五线谱记录乐曲的时候,仅仅依靠这些音符是不够的。比如:当我们要记录一个音符,但是,它的时值相当于一个半二分音符那么长。也就是说这个音符的时值比二分音符长,比全音符又要短一些,很明显如果用基本音符来表示就无能为力了。在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些给基本音符增加时值的补充记号。这主要由三种:

  1符点:

  符点是记在音符符头右边的小圆点儿,用以增长音符的时值。如果一个音符的右边带有一个符点,那么就表示此音符的时值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1/2;如果是带有两个符点的音符,则表示此音符的时值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3/4。例如:

  带有一个符点的二分音符,它的时值就是一个二分音符再加上一个四分音符的长度。

  带有一个符点的八分音符,其时值等于一个八分音符再加上一个十六分音符的长度。

  带有两个符点的全音符,其时值等于一个全音符再加上一个二分音符的长度。

  带有两个符点的四分音符,其时值等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上一个八分音符的长度……

  同样,符点一样适用于休止符,它所表示的意义和用在音符后面时是一样的。

  2延音线:

  延音线是一条向上或向下弯曲的弧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在单声部音乐中,连线永远写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如果是双声部音乐,则高声部的连线朝上弯,低声部的连线朝下弯。如果多于两个声部,连线则分别记在两边。

  3延长号:

  延长号的形状是在一个半圆形的中间加上一个圆点,在单声部音乐中,它写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风格、演奏者的意图可以自由的增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在多声部音乐中,延长号也可以记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此外,延长号还可以记在小节线上,表示小节间片刻的休止。当延长号记在双纵线小节线上时,代表音乐的结束或告一段落。

  第六节 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一共有五种:

  1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半音;

  2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半音;

  3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4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5还原记号:表示把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从纵向位置来讲,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或间上,以对应要改变的音符;从横向位置来讲,变音记号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或谱号的后面。

  直接记在音符前面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变音记号,它只对所在小节中的所有具相同音高的音符有效——比如,在一个小节中,临时升记号记在了第五线的F音上,那么就表示本小节第五线上的F音在演奏时要升高半音。但是,如果在此小节中还有一个第一间的F音(同名不同高),并且希望这个音在演奏时也升高半音,那就需要在此音符的前面也加上一个临时升记号#。

  注意:临时变音记号只对其所在小节内的音符生效。进入到后面小节中所有改变的音符自动还原。

  当变音记号写在谱号(乐曲第一小节最前面的花体符号)后面时,则称为“调号”,它是用来标记乐曲的调式的。除非在乐曲的进行当中改变调号,否则它对五线谱内所有具有相同音名的音符都生效。——比如G大调的调号是一个升号,记在第五线上。它表示谱面内所有的音名为F的音符(包括同名不同高的音符)都要升高半音,而不仅仅是升高第五线上的F音。

  如果在乐曲进行当中需要改变调号,则需要遵循如下规则:

  1增加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这时只需要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直接写出新的调号;

  2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这时要先在前一小节的最后还原多余的变音符号,然后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直接写出新的调号;

  3升号调号变降号调号或降号调号变升号调号。这时要先在前一小节的最后还原原有的变音符号,然后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写出新的调号。

 谱号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G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叫高音谱号;

 F谱号: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叫低音谱号;

 C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c, (中音谱号又称为三线中音谱号 次中音谱号又称为四线中音谱号)

 第五节 增长音值的补充记号

 附点:是记在符头右边的小圆点,带有一个附点的音符,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带有两个附点的音符,,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三。

 附点音符也同样适用于休止符。

 延音线:用在音高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上时,表示它们要唱成一个音,它的长度等于这些音符的总和。(在单声部音乐中,连线永远写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

 变音记号

 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有五种:

 1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2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3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4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和间内;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和谱号的后面。

 记在谱号后面的谱号叫做调号。

 省略记号

 1移高八度记号用8-------------,记在五线谱的上面,表示虚线范围内的因移高八度;记在五线谱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2重复八度记号 用数字8记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该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复。

 3长休止记号 在五线谱的第三线上记以长休止符,并写出所要休止的小节数。如:3

 4震音记号

 表示一个音或一个和弦,两个音或两个和弦迅速均匀地交替。用斜线标记。斜线的数目和符尾的数目相同。

 5反复记号

 乐曲部分或全部重复时,可使用反复记号。

 乐曲中的某一旋律音型重复时,用斜线表示,斜线的数目与音符的符尾数目相同。

 乐曲中一次或多次重复某一小节是,用点加斜线点表示。该记号记在两小节之间的小节线上,则表示前面两小节的旋律型再重复一次。

 乐曲中较大的重复,用反复记号||: :||表示。

 演奏法的记号

 1连音奏法它是用连线来标记的,表示连线内的不同音高的音要奏(唱)得连贯,连音奏法的连线大都记在五线谱的上面,很少记在下面。

 2 有三种。分别以圆点(·)、三角(▲〈朝下〉及圆点加弧线()来标记,表示某些音或和弦要段续地弹奏。

 3持续音奏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短横线来表示,一种是用短横线加圆点来表示,前者表示该音稍强奏并充分保持该音的时值,后者表示该音稍强奏,同时各音稍分离。

 4滑音奏法 在民间音乐的演奏演唱中,滑音的奏法是很有特色的,它的记号一般用曲线或箭头来表明。

 5琶音奏法

 将和弦中的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散弹奏叫做琶音奏法,用垂直的曲线放在和弦之前来标记,有时也用小音符来标记。

 调式总论

 第一节 调式 音阶 调 调性

 按照一定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

 调是调式的音高位置。调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即主音的标记和调式的标记。例:

 以C为主音的宫调式叫做C宫调式。

 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叫做C大调式。

 第二节 调式音级及其特性

 调式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

 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叫做稳定音(第 一三 五级)。在稳定音中,其稳定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最稳定的具有中心作用的音,这便是主音。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叫做不稳定音(第 二 四 六 七级)。不稳定音具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这种特性就叫做倾向。不稳定音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这叫做解决。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

 五声调式

 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这五个音依次被称为宫、商、角、羽、角。

 五声调式的特点是:

 1宫角之间形成五声调式中唯一的大三度(小六度)。

 2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构成的“三音组”是五声调式旋律进行中的基础音调。

 五声调式有五种:以宫为主音的叫宫调式。以角为主音的叫角调式,其它依次类推。

 同主音调

 五种五声调式的比较

 有着共同主音的各调叫做同主音调。如C宫调式和C商调式。

 六声调式

 六声调式是由于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加入清角音(角音上方小二度)或变宫音(宫音下方小二度)而成。

 宫、商、商、羽、角五个音,叫做正音,清角和变宫两个音叫做偏音。

 七声调式

 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小三度音程中间加入不同的“偏音”而成,共有十五种:

 1雅乐音阶:在五种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变徵和变宫而成。

 2清乐音阶:在五种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清角和变宫两音而成。

 3燕乐音阶:在五种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清角和闰两音而成。

 同宫系统各调

 以同一音级为宫的调式(包括六声和七声)叫做同宫系统各调。

 在同宫系统中,种类(五声、六声、七声)相同的各种调式所使用的音是共同的,所不同的只是主音而已。

 例:C宫系统包括 D商 E角 G徵 A 羽

 特点:调号相同,主音不同。

 包含升号的调 包含降号的调 调的五度循环

 升号调找调号方法:所给的调(即字母CDEFGAB)往下找二度

 升号调的依据:4152637

 降号调找调号的方法:所给的调(即字母CDEFGAB)往后多找一个

 降号调的依据:7362514

 两个宫系统(或调)中所有的音级都是等音,而且具有同样的调式意义这样的宫系统(或调)叫做等音宫系统(或等音调)。

 在等音宫系统(或调)中,两个宫系统(或调)总是一个属于升号调,一个属于降号调。

 在上述七个升降号的调中,有三对是等音调:

 B宫系统(#5)=bC同宫系统(b7) #F宫系统=bG同宫系统(b6)

 #C宫系统(#7)=bD同宫系统(b2)

音乐乐理基础知识大全 音乐理论简称"乐理",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下面我整理了音乐乐理基础知识大全,大家来更全面的了解乐理吧。 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字母体系:C D E F G A B 唱名体系:1 2 3 4 5 6 7 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 如:升C或#C 降C或bC 音的分组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小字组各音的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小写字母来表示。 大字组用不带数字的大写字母来标记。 大字一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1来标明。 大字二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2来标明。 音域及音区 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C2——c5)间的距离而言。 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够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 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低音区、中音区三种。 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低音区。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 音律 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 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八度内包括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 在音列中的基本音级中间,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音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和弦形式。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由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如;e—f #e—#f #g—a 由相邻的两个音级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如:C—d C—#d ba—bB 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如:C—#C D—bD bbB—bB 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 如:B——bbB #C——bE 等音 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记谱法 记录乐曲的方法叫做记谱法。 音符与休止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 五线谱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 在五线谱上面的加线叫上加线。下面的叫下加线。 由于加线而产生的间,叫做加间,在五线谱上面的加间叫上加间,下面的叫下加间。 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音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符头(空心的或实心的椭圆形标记)、符干(垂直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干一端的旗状标记)。 用单符干记谱,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第三线上,符干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据邻近的符干方向而定。符尾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弯向符头。 附点写在音符符头和休止符右边的间内,而不记在线上。 ;

在乐谱中延音线和连音线看起来很相似,但是其实作用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定义不同

延音线是一条向上或向下弯曲的弧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而连音线是在许多个音高不同的音上记一弧线,表示弧线以内的音要唱或演奏得连贯。

2、使用方法不同

前后两个是同音高的就用延音线,延音线在单声部音乐中,连线永远写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不同音高的就用连音线。

3、演奏方式不同

延音线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音高相同的音符,演奏时只演奏第一个音符,在延音线下面的其他相同音符就只延长其时值,而不重复按键(在钢琴上)或换弓(在小提琴上);连音线表示的是演奏法,要求将连音线下面的那些音都无棱角地、光滑地演奏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06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