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疑问语调的音系分析_英语疑问语调

汉语疑问语调的音系分析_英语疑问语调,第1张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研究分析汉语普通话的疑问语调韵律特征,然后采用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对获得的结果进行音系描述和分析。本文在分析大量的情景疑问句语料的基础上,并且与其相对应的陈述句的基频、时长进行对比,得出汉语各类疑问句的基本模型。通过对实验得出的数据分析表明,使用AM理论分析汉语疑问语调是可行的。�

关键词:疑问句;陈述句;音高;时长;自主音段音系学

1、引言�

语调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赵元任先生是我国第一个对汉语语调进行系统分析的人。指出了汉语语调和字调的区别,并用两个经典的比喻――“小波浪加大波浪”和“橡皮条效应”理论生动地说明了字调和语调的关系。而且说明了汉语语调在于调阶的变化。在八十年代以后,语调成为我国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要有沈炯(1992,1994);林茂灿(2003)汉语的疑问语调主要是取决于两个变量:音高重音和边界调。�

国外的语音学家Pierrehumbert (1980) 结合Goldsmith (1976)的自主音段音系学以及 Liberman (1977)节律音系学提出自主音段节律音系学理论(autosegmental -metrical theory) 以下简称为AM理论。Ladd (1996)基于Pierrehumbert(1980)进一步深化AM理论。AM理论主要采用H以及L来分别表示高调以及低调。H, L, L+ H, L+H, H+!H来表示音高重音。H\+-以及 L\+-表示短语重音;而边界调采用 H%, L%表示,H%表示升调,L%表示降调。 当句子中的调是降阶的时候,音高重音采用!H, L+!H, L+!H表示。�

本文将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从实验语音学和音系学角度出发对汉语疑问语调的韵律特征进行更加深入、全面地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1 对汉语疑问语调的不同句型进行声学分析,主要体现为对音高和时长的分析。2 对汉语疑问语调以及疑问语气词在疑问语气感知中的作用进行感知实验。3对获得的结果采用AM理论进行音系分析.�

2、实验语料�

21 实验的设计�

为了对疑问句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对各类疑问句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正反疑问句等。语料的设计思路如下:�

本文主要是设计几个情景话题,让说标准普通话的录音人(一男一女)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并告诉他们此实验的目的是要获取疑问句,诱导他们多说疑问句。从这些自然情景对话中选取100句包含疑问语气词的疑问句,共有音节4750个;对话内容丰富,涉及政治,教育,经济,娱乐等等。句子长短不一,句型多样化。其中是非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正反疑问句,反问句各20句。句末音节多为双音节词。�

为了与陈述句进行对比,本文又设计了相对应的陈述句以及无疑问语气词的疑问句各100句,并由同样的发音人进行录制。其中陈述句的设计主要是切除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和表示疑问信息的疑问标记词如:特殊疑问句中的“什么,谁”;正反疑问句中的“V不V”的结构如:“能不能”等等;反问句中的“难道”;和选择疑问句中的“是,不是”。例如:1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什么时候开始报名呢?2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什么时候开始报名?3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时候开始报名。�

此次录音是在语音室里使用Cubase进行。并采用语音软件CoolEdit对波形文件进行切分,获取所需要的疑问句。最后使用语音分析软件Pratt以及Speech获取所有语句的音高曲线和时长。本实验并对所有的语句进行词性,韵律词,韵律短语以及语调短语等韵律信息的标注。所有这些都由自动标注和人工修正共同完成。�

23 实验分析�

作者对通过Pratt和Speech获取的各类疑问句和与之相对应的陈述句的基频曲线以及时长进行对比分析。�

231 是非疑问句与陈述句对比�

符合其对比条件的有20对,主要是对句子中前三个音节和后三个音节的音高和时长进行对比。观察表明(1)有语气词的是非疑问句的疑问信息主要是体现在语气词上,而无语气词的疑问句主要是表现在句尾最后一个韵律词的音高的提高。这也证实了(林茂灿,2003)提出的是非疑问句的疑问信息主要是由句末一个或两个非轻声词承载。(2)但是通过与陈述句的对比发现,由于受到语气词和疑问语调的影响,有疑问语气词的疑问句句末的最后三个音节的音高都明显高于其在陈述句中的。而时长却要相对地低于陈述句的135ms左右。而且无语气词的疑问句的最后一个音节的音高由于负载疑问信息,要高于有语气词的疑问句。(3)疑问句的平均音高都高于陈述句23赫兹,时长要低86ms。如图1所示:�

232 特殊疑问句与陈述句的对比�

符合此对比条件的共有14对。对特殊疑问句之间的比较主要是通过切掉句尾的语气词进行;而与陈述句的对比却是通过切掉语气词和疑问标记进行。此类疑问句有疑问标记在句首,句中以及句尾三种,本文对此一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疑问标记在句首,句中,句尾都会提高其相邻的前两个或三个音节的音高并使其时长变短。(2)与陈述句的对比发现,疑问标记在句首时,疑问句末音节的音高与陈述句中的相差不显著,但在句中或句末时与疑问词相邻的音节都明显高于陈述句的。时长相对要短110ms。(3)疑问句之间的比较表明无语气词的疑问句的音高要低于有语气词的句子。图2是为切掉位于句中第三和第四个音节之间的疑问标记,取前三个和后四个音节的基频对比图。�

233选择疑问句与陈述句的对比�

此次只有无语气词的疑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从图3(前后句子各三个音节的比较图)可以看到,切掉疑问标记的选择疑问句中前半句的整体音高比陈述句的要高30赫兹左右;时长要低41毫秒。而后半句的音高相差不显著,比前半句的要小。所以选择疑问句的疑问信息主要体现在前半句。�

234 正反疑问句与陈述句的对比�

本实验对20对切掉语气词以及疑问标记的正反疑问句与陈述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正反疑问句之间的对比表明句末语气词提高相邻音节的音高以及缩短其时长。(2)两种疑问句的疑问标记相邻的以及句末最后二个或三个音节的音高都高于陈述句的,时长相对要短。并且平均音高都高于陈述句18赫兹左右。图4为切掉第一个和第二个音节之间的疑问标记(V不V)的比较图。�

3、音系分析�

341 一般疑问句的音系分析�

如下图5以及表1,我们可以发现根据它们的音高曲线以及音域值的大小,第一个音系短语“您说”中的“说”重读,形成一个 L+ H。而“今夜” 中“今”重读,因此表达为 H +L;最后一个短语“就去吗”中,“去”重读标记为L +H。而且就整语调短语来看,根据它的音高值和音域,我们可以得出“去” 是整个语调短语的音高重音。因此整句标记为[L+ HH +L L +H L\+-H% ]�

342 特殊疑问句的音系分析�

根据下图6以及表2的基频曲线及基频值,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音系短语“黛碧”其音高值最高以及音域最宽,但由于汉语的习惯位于句首往往音高要高于其他音节,因此“黛碧”不是这个语调短语的音高重音;音高重音应该是表达疑问信息的短语“什么教训”。这个语调短语的音系表达式标记为:[H+LL+HH+L L- H%]。�

343 选择疑问句的音系分析�

根据图7和表3的基频曲线图以及音高值,可以看出短语“这四个字母”中,据其音高值,时长以及音域的大小,得出“字母”是音高重音。同时音系短语“直的”,“歪的”在各自的疑问语调短语中由于其疑问焦点的位置也是重读。而根据上面223分析,疑问句的疑问信息主要体现在前半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直的”是这两个语调短语的音高重音。这个选择疑问句的音系表达式可以标记为: [ L+ H L+ H L+ H L- H% L+!H L- H%]�

344 正反疑问句的音系分析�

如下图8和表4所示,正反疑问标记“会不会”被重读,形成一个音高重音,表达为H+L。 音系短语“握手言谈”由于疑问焦点所在,在整个语调短语中的音高以及音域都大于其他音系短语,因此“握手言谈”是整个语调短语的音高重音。其音系表达式标记为: [H+LH+LH+L L-H%]�

4、感知实验�

41 实验设计�

基于上述实验语料,作者设计了本实验的听觉实验材料。主要分为三类(1)切掉句末所有的语气词,以及疑问标记。如:我想吃早餐了,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呢?我想吃早餐了,愿意陪我吃点什么?我想吃早餐了,愿意陪我吃点。(2)切掉句中或句首的疑问标记如:你有没有很好学的歌?你很好学的歌。(3)切掉是非疑问句的最后一个以及二个韵律词如:a 你看今年的超级女生吗?b你看今年的超级。c 你看了今年的。�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10名研究生(男6名,女4名)无听力障碍,对此进行听辨。切分后的句子为35句,随机排列。确定为强疑问语气的打3分,确定为陈述疑问语气的打1分,确定为弱疑问语气的打2分。

42 实验过程及结果�

本文对每个句子的总分进行统计,除以被试的人次得出每个句子的平均得分。这些平均得分表明了句子被判断为疑问句和陈述句的整体概率。�

经过对感知实验的统计,结果如下:�

1、切掉疑问语气词和原本无疑问词的疑问句以及陈述句之间对比,前者的平均疑问得分为21分;而本无语气词的疑问句的平均得分为285分;陈述句的得分为11分。这表明疑问语气词负载一定的疑问信息。去掉这一疑问信息影响听音人对疑问句的辨认,但听音人仍能感知为弱疑问语气表明语气词提升其相邻音节的音高以及缩短其时长。�

2、切掉句中或句首的疑问标记的疑问句 与陈述句的对比。切掉疑问标记和语气词的疑问句的得分为165分,陈述句的得分近乎为陈述语气的满分。这表明疑问标记在句首或句中同样承载一定疑问信息,但同样影响其相邻音节,并其疑问语调也可能负载一定的疑问信息,所以切掉疑问标记影响听音人辨认疑问句,但是仍能捕捉到弱的疑问信息。�

3、切掉无语气词的是非疑问句的最后一个韵律词和陈述句的比较。疑问句的平均得分21分,陈述语气的得分为满分。这表明了是非疑问句的疑问信息由最后一个韵律词负载,但影响其相邻的音节,所以听音人仍能听为弱疑问语气。切掉是非疑问句的第二或三个音节时,疑问句的平均得分为15分。这表明最后一个韵律词提升第二以及第三个相邻音节的音高。 �

5、总结�

通过上述疑问句之间以及与陈述句的实验语音学以及音系学的对比分析得出:�

1、所有种类的疑问句的语气词以及疑问标记都会提高其相邻音节的音高。�

2、通过对二者的比较表明,陈述句的平均音高值低于疑问句的,但平均时长却相对要高。而且也表明了无语气词的是非疑问句的疑问信息是由句末最后一个或两个非轻声词所承载;同时经过上文对疑问语调的音系分析,汉语疑问语调的疑问信息除了可以由疑问标记负载,但其末尾音节也就是边界调也承载一定的疑问信息。并且使用AM理论是完全可以解释汉语疑问语调的。��

参考文献:�

[1]曹剑芬, 2002, 汉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 《中国语文》 第3期 195-202�

[2]蒋丹宁,蔡莲红2003汉语疑问语气的声学特征研究,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

[3]林茂灿2003汉语边界及其独立作用----兼论汉语共性和个性, 《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 198-203�

[4]Shih,Chilin 2002 The Comparison of Declarative and Interrogative in Chinese �

[5] Ladd1996 IntonationalPhon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Pierrehumbert, J1980The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of English intonation PhD thesis, MIT Reproduced by the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 1987�

普通话朗读短文的技巧

短文朗读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内容,也是普通话训练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普通话朗读短文的技巧,为大家提供参考。

语言的交际是通过话语进行的,而由字词读音形成语流的短文朗读,就为普通话学习和口语交际奠定了基础。因而短文朗读,在普通话学习和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应试人的朗读水平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

测试内容

短文朗读的内容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60篇朗读作品,它既是普通话训练的内容,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短文朗读项根据应试人朗读一篇指定的作品(读400个音节),来测试应试人在规定时间内用普通话朗读书面语时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以及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朗读的自然流畅程度等。

短文朗读的技巧

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它不同于朗诵,朗诵多指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朗读技巧是指在对朗读作品正确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用恰当的声音和语调,并运用一定的重音和停连等技巧恰如其分的表达作品。一般地说,朗读的技巧,主要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两个方面。这里重点谈的是朗读的外部技巧。

朗读的内部技巧是指对作品的正确理解和感受,了解作品的结构,把握好重点词语的含义,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思考,获得对作品的准确和深刻的理解。

朗读的外部技巧是指在对作品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感受之后,运用停连、重音,语速、语调等声音的外在表现方式,把已经理解和感受到的作品内容,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

停连是有声语言表达中重要的表达技巧之一,即朗读语流中声音的停歇和延续。停连的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语句的脉络,以便准确生动地表达语言内容,同时也有强调、加重情感、增强语势、突出重点的作用。

重音即普通话词语中重读的音节,主要是音强的作用,字音的调型和调值一般不会改变,但在特殊语境中字音的绝对音高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普通话的重音有词重音和句重音的区别。

语速指朗读、说话的快慢速度。语速可以影响文章结构的变化和情感表达的效果,因而在朗读、演讲语言交际中有重要作用。

语速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作品的具体内容和语句,与文章的体裁也有关系,如表达沉重伤悲的内容时语速要稍慢,表达紧张,局促、激烈、愉快的内容时语速要稍快等,语速大体可以分为慢速,快速,中速三种情况。

语调是说话中一句话或某语言片段在声音上的高低、轻重、快慢的变化。语调和语句的句调、停顿、高低、轻重、快慢等都有关,也就是说,语调是语音的韵律特征在话语中的集中体现。

普通话自由说话技巧

说到与做到

人最难做到的是说到做到,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到做到。因为:一、只言不行,万事难。只有做事,才能事。二、言而不行,言而无信,是自己打自己的巴,自己毁自己的形象。自吹等于自诋,自擂等于自毁。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你言而无信,不就是在诋毁自己,在打自己的巴吗

言美与形美

恶语一句美变丑。一个人语言的美与否,决定他形象的美与丑。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大街看到一个回率很高的美女,自己也只想多看几眼。可当你听到她出粗话、脏话时,在你的眼里她立马就变了猪八戒,你就不愿再多看她一眼。其实,语言不美形变丑,只是心灵美与形象美关系的外在表现。因为,人所以话粗、话脏是由于“心粗、心脏”。

时言小事显人小,常谈俗事显人俗。边说的是,说坏话、脏话、粗话等对人形象美的影响。其实,就是经常地谈论那些毛蒜皮之小事、低级趣味之俗事,也会有损自己的形象。我们敬的周总理,少年时就给自己定下了三不谈的谈话原。原因就在于此。

言谈与心里(包括品德修养)

言谈的方式、内容等与人的品德、质、格等心理因素关系密切(言谈与心里因素之绪的关系另有专论)。例如,直爽和耿直的人,常快快、无遮拦。这是因为:路直车快,心直快。快必心直,心直必快。质优面不装,心正言不饰。无私无畏办事快,无顾无虑说话爽。

但是,言谈并不都是真心真的表达。例如,社场合的谈,不是知心朋友的心。无意之言表真心,有意之言达假意。花里哨心不美,花言巧语心不善。

言谈与思维

语言应是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可许多人的言谈好像不经过大脑,只是简单的外界刺——射。其结果当然是——车快易出事,快易惹事。

行要多思而动,话要多想而出。文前要构思,言前要多思。食进要多洗,言出要多想。好说而不会说就是“傻说”。言多失多,不如哑巴。宁不言,不失言。管不住自己的,必伤自己的。出门时要多想想需带什么,说话时要多想想需忌什么。

言谈与绪

言谈的方式与内容,和人说话时的绪有很大的关系。饥不择食,怒不择言。“脑子一,忘记一切。”人无论是在过度愤怒还是过度兴奋时,都易说出言不由衷的话,或说出不该说的话。这是由于,之绪会降低人的理智,搅扰人的思维。

许多人把别人的发誓当“金玉言”,实在是太天真,太幼稚了。先不说许多人的发誓是别有用心,就是下的“真心”发誓也千万不能轻信。因为,感动时的山盟海誓,犹如醉酒时的言语。多少清纯少女由于轻信“我只你,我永远你”之山盟海誓,而毁了自己的青、、婚姻,甚至生命。

言谈的方式与效果

治病的不一定要苦,好心的话不一定要难听。良,一吃就吐怎能利于病好言,一听就烦怎能利于行只有吃进去才能起效,话只有听进去才能有用。再治病的,咽不下不能起效;再好心的话,听不进不能顶用。吃要看疗效,说话要看效果。不要只出于好的动机,而要追求好的结果。生产售要以市场为导向,说话办事要以效果为指导。好的坡在于平坦,好听的话在于婉转。这里主要说的是,说话要注意态度,要以尊重人格为前提。

另外,应注意说话的频次。浆多了不粘,话多了不灵。山珍海味吃多了也腻,善言良语听多了也烦。所以,说话不要唠唠叨叨,不要“千叮咛万嘱咐”,要知道,说话的频次与效果不正比例关系,甚至比例关系。

所以,我们在给人提意见、劝说人、批评人、教育人等表达自己思想让人接受时,一定要注意态度、场合、语、频次等方式方法。否则,好言无人听,好心无人领,甚至好心无好报。

说话与听话

只有善听,才能善言。只有善听,才能向善言者学习言谈的技巧;只有善听,才能深刻理解他人的言谈主旨,而有利于自己的正确应答。只有先为“善听者”,才能为“善言者”。

“善言”之善

善言者不只是敢说,最重要的是会说——说自己该说的,又是别人想听的。该说是指符合自己的说话目的、原则、主旨等。说话不仅要说自己该说的,还要尽力说别人想听的。因为你想说的不一定是人家想听的,甚至是人家厌烦的。氺都愿喝甜的,话都愿听好的。所以,那些“很会说话的人”只说别人想听的,“很不会说话的人”只说自己想说的。

与人言谈,要适时、适人、适地。“适时、适地”主要说的是,说话要分场合,融氛。“适人”是指说话要看对象。例如,见大人说“大话”,不被小看;见人说“话”,不被欺骗;见狠人说“狠话”,不被恐吓。

正说不好答,说却能驳。正答不能,问更行。若遇到有的人故意想给你难堪,这时,说或问不仅能解自己之围,还能有力地回击对方。

文写得具体人读,话说得具体人信。具体不仅容易使人产生再造想象而使语言形象化,还可以“使真更真”或“使假真”,容易使人相信。因此,我们在叙述事、表达思想时,要尽量具体些。编瞎话、说谎话的人说得“有眉有眼”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办事不要拖拖拉拉,说话不要吞吞吐吐。办事拖拉会给人不重视之感,说话吞吐会给人不诚实之感。后者还会给人不舒服之感。

物有余地好回转,话有余地好商量。锅满没法搅,话满没法改。把话说得太满太死,好像线打了个死结,又好像给自己断了后路。俗语的“不要把话说得过”,就很有道理。

能写出大多数人想写而写不出的就是会写;能说出大多数人想说而说不出的就是会说。名诗真景,名言大实话。名诗与名言其实都是客观事实(真心真)的'非常真实的映。只不过我们一般人不易做到罢了。但是,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是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

言语要有力,必先分主次。言谈的主要方面,犹如军队的主力军、精兵强将,所以不分主次的言谈必然是无力的。

帐要算清,话要说明。不清的帐不如不记,不明的话不如不说。其实,把话说得明明白白,是说话的基本要求。

普通话朗读技巧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日常朗读活动中,决定朗读者朗读水平高低、朗读效果优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影响应试者成绩的几个主要因素,谈谈朗读的几个基本要求,目的是帮助应试人把握难点,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

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普通话朗读是一门学问。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朗读一篇作品,如果连普通话都读不准确,甚至读错了,那就会影响听众对原文的理解,甚至会闹笑话。要使自己的朗读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而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五十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

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的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任何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基调,因为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朗读者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产生出内在的、急于要表达的律动。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作品的思想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思想,作品的感情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感情,作品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朗读者要说的话。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朗读者才能以作品思想内容出发,把握住基调。无论读什么作品,这案上的工作都不能少。

三、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

首先要介绍语音特殊性和语音的稳定性,(这是声纹鉴定的基本原理,各种教材上有不同风格的表述,但是说的都是一个事儿,我带学生的第一课就是让他们背下这个原理):1、语音的特殊性,发音器官分为声门上系统、喉系统、声门下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发音器官,它们的形态、构造各有差别,每次发音需要众多发音器官相互配合、共同运动。这决定了语音的物理属性(也称语音四要素):音质、音长、音强、音高。这些物理量人各不同,因而语音在声纹图谱上呈现不同的声纹特征,根据这些声纹特征参数,我们不但可以区分语声,而且可以认定同一人的语声。2、语音的稳定性。一个人的发音器官发育成熟后,其解剖结构和生理状态是稳定不变的,加之发音人的言语习惯等语音的社会心理属性,使得每个人在不同时段所说的相同文本内容的话,基本语音特征是稳定不变的。因此,你可以把人的声道看做管乐中的号,长号、短号虽然都是号,但由于声道的形状、长短不同,吹出来的音质也不同。    目前的声纹鉴定方法,简单讲分为两种:一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应用的"人工鉴定"——专家鉴定人依靠语音学方法,二是未来发展方向的"自动鉴定"——计算机通过算法来模拟人耳对声学特征的提取、训练、对比来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4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