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之三)陶渊明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之三)陶渊明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第1张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向往归隐山林,远离世俗的生活,对宁静安逸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尽管在山间的生活贫苦,连种个豆子都是草比豆苗茂盛,长满杂草的路上傍晚的露水打湿了自己的衣裳,但是还是觉得欣喜,只要不违背自己最初的愿望就好。

  《归园田居》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愿归隐山林并且自得其乐的思想。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唐·李白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长恨歌》 唐·白居易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汉·曹操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唐·王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张九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唐·王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唐·王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唐·杜牧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 唐·李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12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