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写情感》读书感悟(1)

《如何描写情感》读书感悟(1),第1张

1注意表达方式。

例如:

失败案例:

帕克斯顿先生的眼中写满了悲伤。他告诉乔安:“对不起,乔安。我们公司已经不需要你这个职位了。“

听到这话,乔安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

成功案例:

乔安像一支崭新的铅笔似的挺起后背,只坐在椅子的边缘,目不转睛地盯着帕克斯顿先生。她在他的手下工作了整整十六年——即便自己身体不舒服,即便孩子生了病,她也会坐上弥漫着汗臭味的公交车,来往于办公室和家之间。可是此时此刻,他甚至不敢看乔安的眼睛。他一会儿摆弄摆弄她办公桌上的文件,一会儿挪一挪自己桌上的时髦摆件。他显然不想说出那个坏消息,但乔安没有就此作罢。

她手中的塑料钱包发出了响声,于是她松开了紧握的拳头,钱包里还插着孩子们的照片,捏皱了就不好了。

帕克斯顿先生清了清嗓子。乔安都不记得那是第几回了。

”乔安……呃,本森女士……你在我们公司的职位,恐怕已经——“

乔安猛地站起身来。被她撞到的椅子滑过地面,砸在墙上,发出一声巨响。与此同时,她冲出了办公室。

分析: 失败案例和成功案例最大的区别在于:

失败案例直接用抽象的形容词来表达人物的情绪,读者首先无法想象到这段话中,帕克斯顿先生和乔安的表情究竟如何,然后他们是否打起来了,还是吵起来了?当然后续可以补救,可是这一段确实是失败了,因为读者无法预测乔安接下来究竟想干嘛,读者会觉得这样写十分无聊,读起来就像吃到了水煮后,没放盐的鸡脯肉。

而成功案例则是运用了细腻的感官描写,巧妙的比如,具体的动词,以及身体的反应,通过许多元素的叠加,读者完全能够感受到乔安的愤怒,就连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都觉得,为了这样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公司付出了许多,最后一句话,说要离职就得离职,真是太不值得了。

同时,这一段描写中,还体现出来了另一个事实:乔安要养孩子,而她即将失去工作,未来她的生活将有多么的艰难?这让我对她的遭遇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是的,不仅对她的愤怒感同身受,而且我还同情她,迫不及待地想看她接下来要如何破局。

读后体悟 : 不要用抽象的语言表现出情绪,而是要用具体的,具象化的语句,来把人物的情绪呈现出来,这样才能让情绪跃然纸上。

我自己写文章,有的时候会忘记去呈现,这就导致我的文章在读到某些段落的时候,会显得索然无味。

对于这个问题的修正,应该要多多练习类似的呈现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

2丢掉情感的表达定式。

例如:

嘴角咧到了耳根

眼中噙着的泪珠滑落脸颊

膝盖直哆嗦

分析 :这些句子早已经被人用烂了,烂透了,虽然这些是十分有效的句子,能够准确传达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但是就像吃一样东西吃多了,也会觉得腻味一样,读者在太多地方看到过这样的叙述,作者凭什么有信心让读者在自己的文章中看到这几句不直接甩书走人呢?

其次,这种表达没有程度上的表达,眼中噙着泪珠,究竟这个人伤心到了什么程度呢?读者知道吗?不知道,也许他只是一个好哭的宝宝。膝盖直哆嗦也是一样,也许人家不是害怕,或许只是关节炎发作了,嘴角咧到了耳根,这个我也写过,就不多说了。

读后体悟 :要避免套路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多观察,多体悟,在真实的情境下,人物的肢体动作、语言、表情以及一系列的反应,才是最真实的。

我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也常常会把情绪尽量简化,之前总是认为剧情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可当自己真的开始写长篇小说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把人物写好,这部小说才算是成功了,而要把人物写好,把握人物的情绪,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所以当我时常想象自己的情绪如何爆发的时候,其实是挺单一的,因为我的情绪不代表所有人的情绪,每个性格不同的人,选择情绪爆发的方式可能都不一样,所以必须多观察,及时记录,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加打动人心的素材。

情感化是用户运营的关键抓手。情感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也是人类的底层操作系统,我们所有的言行都是由某种情感驱动的。

1)同理心:情感的底层逻辑

同理心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角色代入;二是感同身受。

2019年,一部名叫《啥是佩奇》的视频短片火爆全网。讲述了一个爷爷为了给孙子准备礼物, 寻找并制作佩奇的有趣故事。

虽然这只是一部**的宣传片,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折射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每逢佳节父母对儿女回家的期盼。这种现实就会达到让大家的感同身受,情感共鸣的效果。

2)找到引爆情感的导火索

企业如何抓住年轻用户的情感导火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爆他们的情感,是许多传统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有情感的引爆都是从捕捉公众情绪开始的,情绪通常是飘忽不定的,捕捉它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比如新媒体运营组织“新世相”连续策划的“逃离北上广”“佛系少年”“丢书大作战”等活动,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公众潜在情绪的精准捕捉。“逃离北上广”是对一线城市白领生活压力的回应,“佛系少年” 是对“90 后”“00 后”年轻群体差异化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精准把握,情感引爆从情绪入手,最高境界是将情感升维为价值观,让其成为品牌的人格化标签。比如小米的“ 为‘发烧’而生”,苹果的“Think Different”,京瓷的“积善行,思利他”。情绪、情感都是具象化的、偏感性的表达,而价值观则是情绪、情感的符号化和抽象化,更稳定、更持久。因此,用户运营的短期目标是调动情绪,引发情感共鸣;长期目标是在持续的情感互动中,形成能引发用户广泛共鸣的价值观。

在2008年为在汶川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的王老吉,2021年为河南洪灾低调驰援的鸿星尔克,都抓住了广大用户的情感导火索,以民族大义、社会责任感等情感引爆了用户情感。在这一过程中,王老吉、鸿星尔克都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市场品牌,而成为爱国爱家的情感映射,成为一种情感符号。

品牌只有通过与用户共情,建立与用户的情感连接,才能获得用户好感,引导用户传播口碑。而讲好品牌故事,与用户平等沟通对话,正是以情感化做好用户运营的第一步。

我感觉爱情跟喜欢不同,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依恋: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特异性地去寻找对方来伴同和宽慰,而喜敢的对象不会有同样的作用。

2、利他:恋爱中的人之间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高度的宽容。最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关怀和无私。

3、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乡愁写了四个意象:

1、邮票,表达少年学子,对母亲的思念;

2、船票,表达青年游子,对新婚妻子的思念;

3、坟墓,表达诗人移居台湾后,对去世的母亲的怀念之情;

4、海峡,表达余光中先生,以及海峡两岸人民,翘首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强烈情感。

感情上随诗人成长,时间推移,年代变迁,是递进的关系,意象的选择也从小小的邮票到浅浅的海峡,逐层递进,由家至国,反映出诗人随着成长,由思念亲人到心系祖国的热切情感变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

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诗形上,四段文字在字数、句式上基本一致:“……(时间状语),乡愁是……(作为意象的具象化的‘乡愁’的载体),我在这头,……(具体的‘乡愁’的对象)在那头”。一气呵成,回环往复,似乎是情感的一唱三叹,余音缭绕,历久弥笃。

诗歌在语言上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音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中心意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一反诗人早年“现代时期”那种刻意锤字炼句、苦心经营意象和矛盾语法、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作惊人之语,在晦涩中求深奥的特点,转而追求恬淡、圆融的美学风格。以简代繁,以淡取胜,也算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乡愁

我觉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言语坦诚,并用行为证明。

人的情感有喜怒哀乐,有恐惧,有厌恶,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这种情感是自己主观的感受,面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情感就会不一样。如果你现在中了一百万,你可能会高兴地跳脚,别人可能不会有多开心。

行为与外表可以初步地表达情感,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对外表行为的理解不一样,他所接受到的情感可能不是表达者要表达的。情感的表达会因此受到阻碍。比如正在看一部**,你女朋友突然哭了,你以为她是想起来什么伤心的事情感到难过,其实她只是感动剧情。

比如你母亲节给妈妈买礼物,你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爱。比如你给女朋友一个亲吻,一个拥抱,你表达了喜欢。你给儿子一个耳光,这是生气。

行动有些时候由于思想差异,无法正确地表达情感,这个时候,真正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是交流。我男朋友经常和我说,我爱你,经常亲昵地称呼我,经常夸奖我,我能够感受到我在他心中的形象,感受到他对我的爱,这是他的感情表达。

当我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哭的时候,他不理解的时候,我会用语言向他解释,传达我的情感。

用语言表达情感可能不够真实,所以需要用行动,表情去辅助情感的表达。比如你每天向爱人说自己有多爱她,却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不用实际行动表示,你这样的爱,谁信呢?

语言一直是表达自己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行动是表达情感最真实的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5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