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诗歌来说,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当时的心境也就是说,跟当时诗人心情有关系,如果诗人心情轻松愉快,那么,无论是景还是物,在诗人的眼里都亲切可爱,所以,诗的基调比较明丽,愉悦,如果诗人当时不得志,抑郁,或者受排挤,甚至遭到迫害,他的诗格调就比较低沉,表达的感情自然沉重、压抑、落寞、无奈等情感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希望以下几个方面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2鉴赏的是白居易的一首诗,诗题是《邯郸冬至夜思家》,从题目我们就知道了时间地点、大致环境以及诗歌类别,可以肯定诗作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是思乡念亲。杜甫《春夜喜雨》这个题目就不仅标示了时间、吟咏对象,而且鲜明透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可以说题目的一个“喜”字,把作者的心迹展露无遗。又如陆游《书愤》,文题就意味着作者要抒发的是心中的激愤,而事实全诗正是以“激愤”贯穿的。其他如《永遇乐61京口北固亭怀古》《赤壁怀古》;《征人怨》《闺怨》春宫怨》;《谢亭送别》《送沈子福之江东》等等,从它们的诗题我们就可以推断其大致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总是推敲过来提炼过去,不达到最能体现自己意旨决不罢休,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即是言此。那么这个炼来炼去的字眼或诗句,就是诗眼或包含诗眼的主旨句。显然,包含诗眼的主旨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写作意图、思想内容、态度情感乃至表达技巧,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它就是诗歌的“心脏”。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和命脉,通过它就可直接探查到该诗的内蕴和底细。如唐代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初读只觉诗歌都在写景叙事。看不出诗人情感和诗歌主题,但仔细分析就可发现,一个“愁”字“出卖”了诗人,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成了我们窥视作者内心世界的窗口。缘何而愁细品上下诗句便可知晓。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醒后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点明写作意图,把美好的梦境与丑恶的社会现实进行对照,抒发了自己向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权贵的思想感情。又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以明显看出主旨句是“一夜征人尽望乡”,凭此可直接推断出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解剖诗歌的“细胞”。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可以说意象就是诗歌的一个个细小具体的组织“细胞”,诗歌就是这一个个意象“细胞”搭建起来的艺术“大厦”或有机生命体。因此,读懂诗歌把握诗歌主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必须首当其冲从分析意象做起。读懂了意象,也就明白了作者的意图,能够较为准确地推断出作品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这个特点需从两个层面来说。经过先辈们几千年的耕耘,古诗词中许多景或物被赋予了特定的意蕴。如“柳”与送别留恋有关,“月”与思家想人、盼望团圆相关,“鸿雁”则大多和书信传情有联系,这就是人们传统所说的意象(古诗词中这类有特殊意义的意象较多,这里无需详谈)。当然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只要抓住了这些意象,也就相应地得出了含有该意象的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如菊花是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就以“月”的意象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另一类意象是不具有相对固定意义的形象,直白地说就是打上了作者情感烙印、被写进诗中的一组具有相同特征的景物,作者用它们共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情感。对此我们应仔细分析这一组景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根据这些景物特征来推断出作者相应的思想情感。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选取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几个清新自然、热烈、充满生机,具有山野典型特征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深秋山野全景图。静对自然生命的壮观,作者心里充满感动,不由得发出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不只是美的联想,色彩的比较,更是生命的礼赞。全诗饱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于大量的借景抒情的诗词,都具有类似的特点,考生们可举一反三,参照赏析。 分析诗歌的“血型”。如人可以划分为几个类型的肤色、血型一样,古典诗词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类别。类型相同的诗作,其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有大致相同的一面。例如咏史怀古诗,大都歌颂古人功绩,抒发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如杜甫的《蜀相》);闺怨诗大都借怨妇之口表达被朝廷(官场)抛弃的苦恼(如温庭筠的《梦江南》);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或别后的思念;边塞征战诗,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山水田园诗,大多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闲适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类别较多,不一而足)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可据此进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推断。
高考语文读文过程中若要能够充分整合最有效的信息,迅速高效的阅读,就必须紧密结合几种最常见的文体的特点,强化其文体意识。 一诗歌
诗歌的阅读让人头疼,许多同学都埋怨读不懂文本。故若要能够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读出大意,平时的积累必须到位。包括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及含义象征义,如浮云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骏马宝剑多喻杰出人才等;不同诗歌类别表达的常见主题,如边塞诗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思乡思亲及反战主题等;诗歌常见表现手法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等。
但仅有这些积累又是不够的,读文时我们尚需从诗歌本身的特点出发,强化诗歌的文体意识。
首先要强化的是诗歌形象性意识。诗歌总是选择一定的意象来寄托作者的情感。阅读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要动笔勾画出诗歌的每一句中运用的意象,并尝试根据这些意象在头脑中生成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画面。同时调动自己的想象来还原作者的想象或联想,从而使得诗歌中原本跳跃化的语言变得具体生动起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也自然变得感性起来。这是诗歌阅读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符合人类由表及里普遍认知规律的重要的一步。
其次需要强化的是诗歌语言精练性意识。诗歌语言的精练性决定了它要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字词的含义,在诗歌鉴赏过程的地位中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我们除了懂得它会经常用一些熟悉的意象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之外,还要去尽量把握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有时候字词的运用涉及到上下文之间的对应,比如互文、对举等;有时候诗歌的句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律诗中的起承转合,比如词中的过片,上下片间内容或表达方式上的分工等,都有一定的规范;有时候,诗人为了使诗歌语言更有节奏性,往往对其进行变形,在语法上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等,这些地方常常是一首诗的“诗眼”,要详加分辨。
最后需要强化的则是诗歌的情感意识。“诗言志”,就是诗人往往借助于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特定的情感抱负。这就决定了诗歌所有的特点最终都指向“情感性”这一特点,诗歌中的每一词句都是为抒发诗人的情感服务的。所以我们在解答诗歌赏析题时,无论是炼字炼句,还是赏析形象,或是分析情感态度,答题的落脚点都应无一例外的归结到诗歌的“情感性”的特点上。
二散文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占分多,难度大,区分度高的特点。若要想拿下这一块“高地”,就必须从各自的文体特点出发,强化文学类文本的文体意识。
散文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散文的选材比较自由,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但另一方面,“形”最终都必须服从于“神”的表达需要。
阅读散文,首先要理出作品选择的材料及材料之间的关联。力争透过“形”抓住“神”,从而找出“形”和“神”之间的结合点,也就是散文的线索。常见线索有:时空的转换,感情或感情的变化,某一人物或事物等;游记散文一般以人物行踪为序。
其次要揣摩关键,研读重点。揣摩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揣摩作者情感转化的句子,揣摩文中主旨句等。一定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要前后照应,整体观照,紧扣语境。研读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从而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感受情感;研读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研读运用记叙、描写之外的表达方式的句段,它们往往是散文明事析理,揭示主旨的重点所在。
第三、认识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常见艺术表现手法。叙事散文讲究以小见大,常通过一件小事的叙述,来表达作者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思考,表现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体验;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把握情与景的契合点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要尽量体会象征手法的内涵。此外,散文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联想或想象、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等。
从散文的这些特点入手,我们就能切中肯綮,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小说
许多学生对小说的出现持欢迎的态度,他们大多认为小说故事性强,易于阅读。但从高考阅卷的情况看,考生的答题总不尽如人意,他们对文本信息的获取更多的停留在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或个别的人物形象上,而因缺乏更具体的“抓手”最终对文本的感知比较肤浅。
小说的具体“抓手”应该是其“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阅读小说文本时,首先要强化人物意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塑造人物形象”就成了小说的主要任务。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是为了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读文时,一定要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以2008年江苏高考小说《侯银匠》为例,文章刻画了侯银匠和侯菊等人,那么究竟谁是主人公呢?从题目来看,主人公应是侯银匠,但从篇幅上看,文章写侯菊的文字多,作者究竟为什么这样安排呢?这就要我们理清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了。文章花了大量的篇幅刻画出的主要是侯菊精细勤劳的品质,而这些品质与侯银匠可谓一脉相承,写侯菊实质是从侧面刻画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其次,阅读小说文本,要强化故事情节意识。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等都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或事件中的言行举止等来展现。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我们剖析人物精神世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候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高潮部分,它是小说中最吸引人且最能够揭示人物形象的一部分。《竞选州长》中的“九儿寻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拳打镇关西”的情节都是如此。
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在把握住作者行文思路的同时,也能明白了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以及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利于读者全方位,多角度,有层次的把握人物形象。
再次,阅读小说文本,要强化环境意识。“小说主要通过艺术手段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都是特定环境中的人物,人物的成长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特定环境。这个“环境”既有自然环境,也有社会环境。而对人物的性格起着决定作用的则是社会环境。它往往以两种形式出现在文中。一是集中的刻画人物所生活的特定环境,展现人物生活的社会风貌。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开头三段集中描写的“咸亨酒店”就是主人公当时生活的社会的一个缩影:阶级对立,贫富悬殊,冷酷麻木。这样集中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为下文刻画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了伏笔,也就预示着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这种集中描写的形式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而另一种交代社会环境形式的最大特点则是分散而隐蔽,容易为读者所忽略。吴敬梓先生创作的《范进中举》就属于这一类型。整篇文章看起来无一处交代社会环境,但却又无处不在交代社会环境。胡屠夫、众乡邻及张乡绅前后的对比,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虚伪可笑的社会现实;而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尤其是一朝富贵和中举发疯的事实,则让读者看到了读书人对功名如痴如醉的原因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毒害的社会现实。
最后还要注意,小说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性的。我们必须通过作者对文中一个人的塑造,看到这个人所代表的一类人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小说的真正内涵,才能发现小说的现实意义。
王建胜,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本文编校:洪 鸣
在对什么是诗的问题的探讨中,人们发现了诗歌与情感的关系
答:诗言志,诗言情。
示例:
1,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2, 李白秉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歌中形象与所表达情感的关系诗人的情感往往要借助一些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表达出来,物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很容易让人接受,读起来有比较有朦胧的美感。(我们也常说叫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样可以把抽象又难以捉摸的情感具体化,平易化
关于男女关系和情感的探讨。1549809616
什么是诗歌的情感基调(1)感情基调: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
(2)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离愁别恨。
(3)不同诗歌类别感情不同:
边塞征战诗,有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 ,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
以上是摘录。我自己的理解,就是那首诗歌想表达什么感情。举个例子,如果是一首军旅诗歌,通常它的感情基调有以下几种:1)渴求杀敌立功,建功立业;2)报国无门,表达对统治者的愤懑;3)(由于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所以)感叹民生疾苦,对战争的不满;3)表达思乡之情。
诗歌声韵和情感的关系是什么?具体一点`谢谢 急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 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 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钟嵘在《诗品序》里认为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感情的,他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反作用于人的“性灵”,使之受陶冶感化。性情之所以摇荡,是因为“物之感人”。即是由于外界事物对诗人的感发触动。“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人事两者,这就对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具有积极的内容,与我们现在认为的文学创作源于生活的观点有相合之处。在诗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内容方面,《诗品序》还特别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诗可以怨”,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的一个进步传统。《诗品序》里列举了许多名诗名句,大多是抒发哀怨情绪的作品。钟嵘强调并欣赏表现悲怨之情的诗歌,正是抓住了诗歌抒情的主流和本质。
不知道行不行,有用不?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呼唤是情感的挥洒李 的什么是离愁④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呼唤,是情感的挥洒。李煜的“ , ,是离愁”抒发的是诗人深重的别愁离恨;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 ”抒发的是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而杜甫的
关于感恩各种情感的英语诗歌,并署名诗歌作者,最好是诗人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这就是<感恩的心>英文歌词了,你可以和中文歌词对照起来看:
I e from being like a dust by chance
Have who see my flimsiness of
I e from what square my feeling return where
Who at under a moment calls me
World although this road of breadth but difficult walk
I see the frustrated pain of this human life
How much I still have to love me to still have how much tears
Want the heaven knows my gameness
Heart of feel grateful the with gratitude has you
Companion I make me courageous to make myself from cradle to the grave
The heart of feel grateful thank destiny
The flower blooms to fall me similar will cherish
I e from being like a dust by chance
Have who see my flimsiness of
I e from what square my feeling return where
Who at under a moment calls me
World although this road of breadth but difficult walk
I see the frustrated pain of this human life
How much I still have to love me to still have how much tears
Want the heaven knows my gameness
Heart of feel grateful the with gratitude has you
Companion I make me courageous to make myself from cradle to the grave
The heart of feel grateful thank destiny
The flower blooms to fall me similar will cherish
Heart of feel grateful the with gratitude has you
Companion I make me courageous to make myself from cradle to the grave
The heart of feel grateful thank destiny
The flower blooms to fall me similar will cherish
关于问题的诗歌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注释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成功的音乐可以抒发人的情感,有时人是悲伤还是快乐,可以由音乐的存在而存在!
《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它是由唐代何人所作?《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
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备具①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①他本皆作“具备”。
冲澹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日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纤□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幽谷①,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禾农〕nong3。
①他本皆作“深谷”。
沉着
绿林①野室,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①他本多作“绿杉”。
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然空纵。
月出东,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元宗。
□〔上穴下目〕yao3。
典雅
玉壶 ,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澹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洗炼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反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之以终。
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余水畔①,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①他本多作“露余山青”。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与道俱①往,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①他本皆作“具道适往”。
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①,若不②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漉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①他本多作“涉难”。
②他本多作“已不”。
豪放
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易狂①。
天风浪浪,海风苍苍。真力弥满,永珍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①他本皆作“以狂”。
精神
欲反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杨柳楼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杯。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①他本多作“池”。
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①,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①他本多作“欲生”。
疏野
惟性所宅,直取弗羁。控物①自富,与率为期。
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自适,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①他本多作“拾物”。
清奇
涓涓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①,隔溪鱼舟。
可人如玉,步□寻幽,载瞻②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渫”去三点水换“尸”部首〕xie4。
①他本多作“满汀”。
②他本多作“载行”。
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深玉,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如幽匪藏。
水理漩□,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圜方。
□〔氵伏〕fu2。
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
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①,招憩不来。
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②,若为雄才。
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①他本多作“意苦若死”。
②他本多作“日往”。
形容
绝伫灵素,少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
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超诣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
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高人惠中①,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根。
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期之②,欲得③愈分。
①他本多作“画中”。
②他本多作“已领”。
③他本多作“期之”。
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复茆檐,疏雨相过。
倒酒即尽,杖黎行歌①,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①一本作“行过”。
流动
若纳水□,如转丸珠,夫其可道,假体如愚①。
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闻②其符。
超超明神,反反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车官〕guan3。
①他本多作“遗愚”。
②他本多作“载同”。
唐·司空图《诗品》终
是。
因为诗歌其内容情感前后总要和谐统一,为了方便作者情绪表达,感情线索通常是不变的。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