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汕人有钱吗(嫁人不嫁潮汕男)

广东潮汕人有钱吗(嫁人不嫁潮汕男),第1张

广东潮汕人有钱吗

潮州人为什么那么有钱

潮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如此,潮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潮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总充满乐趣,而且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从不失望。

潮州人与欧洲人的“文化冲突”潮州人三次大起大落的经商故事中国“犹太人”2005炒什么

潮州人走在广东人前面潮州人:经济动物潮州人的海外生意经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角角落落都活跃着一群群浪迹天涯、不辞劳苦、精明肯干的潮州人。最初,他们十分不起眼抚人们只是从修鞋、小发廊、小商贩中认识他们的。潮州人除了江南人那般瘦小那般灵秀外,就是默默地干活,做生意,他们与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贩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慢慢地,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温州产品包装、标牌、证书、徽章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渐渐地,人们对潮州人由漠视不屑,到兴趣十足,到惊奇钦羡,到仔细探究:潮州人咋的啦?这么多,这么会赚钱。

潮州人做生意,注重从小处着手。潮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潮州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鹜远,从不好大喜功。潮州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只好两手空空,而一味抱怨天不助我。

钮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潮州人都做,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来,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潮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他们办起企业来,也不像北京人、广东人追求大气派、大产品,同样是从小处着手,填补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这里尤以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钮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最为著名,最为典型。

但是,潮州人是有眼光的,当他们积蓄了资本后,就会把产品由小做大,最后从钮扣到服装、鞋子,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并且涉入房地产、金融业,于是潮州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

做生意先从小处着手是温州商人起家的拿手好戏,也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奥秘。

善于推销

潮州人最善于推销。

潮州人“脸皮厚”。他们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怎么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来。

曾几何时,温州的农民购销员在14万人以上,像蝗虫一样满天飞,人称十万大军闯南北。

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专业市场,有4000多名购销员常年在全国活动。被誉为东方最大钮扣市场的桥兴钮扣市场,有近万名农民购销员串成了一个全国性销售网,全乡徽章、标牌、塑片市场,有7000多人在外推销产品。宜山区再生腈纶市场,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挑着一袋袋衣服走村串巷温州的农民购销队伍由各种职业的劳动者转化而来。此前他们可能是耕地的农民、乡镇企业职工,还有村干部、复员军人、民办教师等,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从弹棉花、从事手工业、做小生意等行业中转化而来。这些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市通衢、穷乡僻壤,在全国人面前勾勒著潮州人的形象。他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受到了锻炼;同时,长期的外出活动实践,培养了他们交往的才干,积累了经商经验,熟悉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及市场需求状况,建立了不少稳定关系的渠道,为购销活动的成功上打下了基矗这是一支勤快、精干、灵活的特种部队,为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潮州人很有钱吗

生为潮州人,我可以告诉你潮州人均GDP在广东可以说是倒数第一,可能比云浮好一点。不过潮汕的潮商华侨就有很多很有钱比如李嘉诚,陈伟南,杨受成等

潮州人为什么有钱人多穷人又多

我也是啊,双方潮州的,也在广州出生。我想是很多人都去深圳攻建那些地方做生意,家乡那边除非是节日什么的,都比较空,也没什么人会注意那里的建设

潮汕人是中国最有钱的群体,但为什么潮汕地区的发展那么缓慢。

首先,潮汕亥未必算得上“中国最有钱的群体”,说这话,陕西那边的煤矿主笑了,温州人笑了,公务员们也笑了。另外江浙一带、上海、北京这些地方,隐形富豪更是多不胜数。

其次,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靠有钱人,而是靠政策,更主要的是靠当地。

当今社会那个潮州人最有钱?40分

李嘉诚,他也是潮州人。

潮州人在香港拥有巨大的势力,不论是在经济,政界还是黑道。你看过周润发的《监狱风云》没有,监狱里面的潮州佬你有没有影响?监狱里面任何大事,必须他同意才能执行。

潮汕人很有钱吗

有钱群体很庞大的吧,华人首富潮汕人就有很多个,像李嘉诚。不过大多特别有钱都移民了。其次,贫富差距还是挺大的。有钱没钱天差地别啊。

为什么潮州人一般较富有香港很多富人都是潮州人

因为潮州人天生就很善于经商,敢闯敢荡,也许是潮州离香港并不远吧,我很多亲戚就在香港,我就是潮州的,

潮州人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其实是不是有很多有钱人都是潮州人?

因人而异吧!那个地方都会有土豪和贫穷怎么才算是有钱人呢?

潮州人做生意真的很厉害吗?

潮州人有句俗话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

潮州人跟温州人比那个地方比较有钱

温州人有钱,小商品制作闻名世界。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多,且家族比较团结,懂得相互让利益最大化。不像潮州人勾心斗角,自私自利自大自满。

娶妻当娶潮汕女

潮汕的婚姻观念、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是由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导致的。潮汕人十分重视宗亲关系,从古至今,潮汕人娶妻90%是本地潮汕本地姑娘。90后至今谈婚论嫁还深受父母影响,也许00后往后会有很大改善。潮汕两千年历史文化,深受儒家“三从四德”文化影响,深入骨髓。女子从小被灌输从夫、从婆、从家等观念,嫁入夫门必须能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等,在清明时期,差不多达到无条件服从的地步,女子地位十分低下。

潮汕人最忌讳什么

潮汕春节的一些习俗

掼春盛

春节期间,潮汕的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盛”。这里的“春盛”,指的是当地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掼春盛”也叫“担春盛”。

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过去,这些礼物总是装在一对大春盛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大舅子来到时,亲家要杀鸡宰鹅,热情款待,民间俗语所谓“阿舅来,掠鸡”,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大舅子送来的礼物中,除了大桔子必不可少,还得有数十节甘蔗,大概是暗祝女儿生活节节高的意思。礼物的丰俭程度由娘家经济情况决定,但一般是刚出嫁的女儿礼物要备得丰盛一点,不然会被亲家看不起;而出嫁已久,甚至是当了婆婆的,就不那么讲究了。女儿家收到这些东西,便分送给亲戚邻里,这形成了潮汕春节习俗中的一大特色。

春节里,鞭炮声噼噼啪啪,除了拜年者匆匆忙忙之外,还有不少老太婆,提着花篮,托着红盘,挨家挨户于门外高喊:“阿姆,下物食。”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媳妇,故此,各家各户都必须出动。

从这一风俗中,可以看到潮汕人亲邻睦里的风尚。此外,如果家中有兄弟分家者,送的人就会按户分送。但是,嫁出去的女儿在这一天不能回娘家。初一回娘家,俗以为对娘家不利。

回娘家

正月初二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在潮汕人之中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春节的一些禁忌

不说晦气话,不做晦气事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或呵斥,以免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在正月初一这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饮食方面,正月初一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正月初一早饭忌吃荤,一种说法是这一顿如果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说法是吃素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正月初一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也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而原先春节禁扫地这一习俗,如今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马云是怎么说潮汕人的

马云曾说过潮汕人为什么那么会做生意,是因为潮汕女人情商高。

潮汕人具有团结、拼搏、创新、反哺、海洋、重商文化特征,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行各业有着极高的成就。潮汕人以低调务实、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著称于世,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

全球潮汕人源自中国广东潮汕地区,包含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潮汕古称别称潮州,新中国成立后名称潮汕,当代原称汕头,1983年9月汕头市析出汕尾市,1991年12月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统称潮汕地区。

潮汕地少近海,潮汕人跨海至他国始于宋元。此外,毗邻潮汕地区的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汤南镇等镇也有潮州系,比例接近五分之一,近14万人。

该区居民约有1400余万,又有旅居海外的潮人1000余万,是中国最著名的侨乡之一,大部分属福佬民系,全部使用闽南语。他们是古闽越后裔融合于汉族的一支,其文化特质既有别于作为南越后裔的广府民系,更与客家民系迥异,具有极为丰富的独特民情风俗,且对东南亚诸岛土著文化产生过显著影响,乃广东风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群落。

全球约有4500万潮汕人。广东省内潮汕人约2500万人,约占全省人口1/5;潮汕籍香港同胞约150万人,约占香港人口1/5;台湾人口中潮汕籍约100多万。潮汕地区是3000多万海外潮汕人魂牵梦绕的家乡。目前海外华人华侨约占全国1/3。

潮汕名人有泰国五大帝之首达信大帝和李沙马等19位泰国总理,洪森等3位柬埔寨首相,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法国国会议员陈文雄,世界华人首富陈弼臣、李嘉诚、马化腾,国学泰斗饶宗颐,世界人工细胞之父张明瑞,世界顶级癌症专家林重庆,蔡澜、戴龙,明星周华健、郑则仕、郑秀文、杨千_等。

潮汕人-

为什么潮汕人颜值都很高

养人的地方,但是那里人偏瘦小,典型的求呵护型。

现代潮汕人的祖先来自于华夏中原地区。年代上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14年的秦朝时期,当时秦始皇派军队统一南部地区为一个中国。

这被认为是中原汉族从中部地区移入潮汕地区的开始。中原汉族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发生在公元265年至316年的西晋时期。伴随着所谓的永嘉动乱,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遍及古中原地区,迫使人们四处逃散,并向广阔安宁的南部转移。

只争朝夕:

潮汕人是真正领悟到在中国“只争朝夕”内涵的人群。早年商业市场刚刚起步,潮汕人急功近利、生产了大量的假货,引起了全国的公愤,但就是这么几年真正地造就了潮汕人第一批富翁。

这批富翁在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现在政策严格一点,他们的钱可以用来进行“更高级更文明的事业”。

有些潮汕人生产的产品质量挺好的,但他们也并不愿意去开个正经的公司、注册一个商标品牌,打打广告,这是因为如果走这条正道效率太低,来钱太慢,周围其他潮汕人都没做过,还是抓紧挣钱要紧。

如果你去过广东省,那么会很清楚,广东主要分为三大族群,第1个族群就是广府,第2个族群是客家人,第3个族群就是潮汕人。而且这三个族群有不同的语言,分别是粤语,客家话和潮汕话。那么为什么同样都是广东人,潮汕人却特别喜欢做生意,而客家人喜欢当官呢?

这与古老的说法有关系,也是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广东省有一种说法,广府人在中原南下时只带了一双筷子。所以到了广东之后就只会吃吃喝喝,而客家人却带了书,所以才会认真读书,寻得政治方面的发展;潮汕人确实带来了茶具,所以每天都会通过喝茶的方式来交接信息,谈论生意。

三大族群不同的文化差异也让他们有敢闯的精神和不争的精神。虽然说广东人大部分都是由中原人士移居过去,但是潮汕人和客家人之间的性格以及生活方面完全不同,比如说潮汕人特别喜欢捕鱼,他们在捕鱼的时候,完全不畏惧海面带来的惊涛骇浪,所以这也造就了潮汕人敢闯敢斗,性子野的性格。

客家人虽然说也是中原人士逃往广东的一部分群体,但是他们却胆小。他们一般都是以农耕为主,主要靠开垦田地来维持生计,所以很多客家人才会蜗居在大山里,成为了少数民族。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了不与当地的援助居民发生冲突,所以他们选择了忍让,也选择了顺从,祖祖辈辈顺下来之后也就养成了随遇而安,不愿与其他人争抢的性格,而发展前途也截然不同。

在深圳,潮汕人的传说非常多。尤其是在东门和华强北,流传着多少潮汕小伙白手起家的传说。深圳在潮汕人心中,被视为潮汕人的第二故乡。而潮汕人为什么和深圳这座城市这么有缘分,这离不开“改革开放”这四个字。改革开放初期,潮汕人在深圳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979年,潮汕人吴南生负责筹办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出任深圳第一市委书记兼市长。吴书记为特区建设事业可谓鞠躬尽瘁,深圳起初什么都没有,就是滩涂一片荒山一片。那时候吴书记在家乡潮汕召集了10多万潮汕青年来到深圳参与拓荒工程。潮汕人在最初期最对的时间来到了深圳这片热土。

而后,吴书记在海外华侨中招商引资,基本上响应吴书记的都是潮汕华侨。

深圳001号外资投资商泰国首富谢国民(正大国际集团)

入驻深圳首家外资银行为(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潮商庄世平

打造深圳盐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即为潮商领袖李嘉诚

香港大中华国际的黄世再,观澜湖集团的朱树豪,佳宁娜的马介璋等等

在这些方面,潮汕人为深圳的贡献足以称得上是劳苦功高。

在那个年代,潮商不仅是在创造深圳,更是在续写着自己的传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先走进深圳的是潮汕商人,深圳也走出了更多的潮商巨子。

腾讯QQ的马化腾,茂业百货的黄茂如,华强北的王老豹,佳兆业的郭英成,星河集团的黄楚龙,鸿荣源的赖海民,海岸城的李茂水,卓佳地产的卓振波,宝能集团的姚振华,中国棉花大王吴开松,齐心文具的陈钦鹏,银广厦的陈镇文,东方置地的黄少钦,宝德科技的李瑞杰、宝能集团的姚振华、富德地产的张骏、雅乐荟的黄育生、铂涛集团(七天连锁)的郑南雁等等

要是单纯比较财富,其实还是温州人要更富有一些。虽然温州人的事业版图,看着不起眼。但是,温州人整体发展较为平衡。

潮汕人和温州人都是很善于做生意的群体,不过,两者之间有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潮州人和犹太人一样,都是偏爱四海为家的生活。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全球市场上,总共有4500万的潮汕人。其中,有一大半的潮汕人,目前生活在海外市场。

单看这组数据,可能很多人没有太大的感觉。毕竟,我国总人口已经接近14亿。不过,要是结合我国华侨总人数来看,人们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差距了,我国华侨人数,大约为6000万左右。按照这个数值计算,相当于每三个华侨中,就有会有一个潮汕人。

和潮汕人不同,温州人也到处喜欢做生意。虽然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我们生活中,很多大众化的品牌都是温州人经营的。

但是,温州人不管在哪里赚钱,家人和财富大多数都会留在温州。潮州人和温州人选择发展的方向不同,结果却达到了殊途同归,都给外界留下了善于经商且富有的印象

扩展资料

温州市2018年的GDP为6006亿,而潮汕4市的GDP之和也不过才6658亿,这意味着温州的人均GDP几乎是潮汕4市的2倍。

广东是中国GDP第一大省,根据2019年广东省前三季度各地市GDP的排名数据,在前面领头的深圳、广州近2万亿,而排在最后的6个地市都不足千亿,其中就有潮州、汕尾,而汕头和揭阳虽然过了千亿,但也没能进入广东省前十。

温州经济,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万,比潮汕4市2倍还多,在人均存款额上,则差距更大。

潮汕富豪布满全球,大陆有马化腾、黄光裕、姚振华;香港有李嘉诚、刘銮雄、林百欣;海外有谢国民、苏旭明、陈金城;都是百亿、千亿级的巨富。

温州人似乎排不出这样的豪华阵容,温州首富的身价也不过200多亿,与人名比较起来,可能我们更熟悉的是诞生于温州的这些品牌,森马服饰、飞科剃须刀、正泰电工、美特斯邦威、奥康、红蜻蜓。

虽说温州顶级富豪阵容,没有那么豪华。但是,温州商人的发展,显然要更平均一些。温州的常驻人口,大约为925万元。而潮州的常驻人口,大约为1750万元。

人口相差一倍左右,但是,人均GDP上,温州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万元,人均存款为63万。而潮州的人家可支配收入为21万元,人均存款为35万元。

我来回答吧。我是广东潮州地区的客家人。应该算是能了解吧。

广州人,一口时尚的粤语,有点优越感,爱以事论道理。香港人也讲粤语,因为早年奔香港的广州人很多,也就是有很大部分广州人跟香港人有亲属关系。再加上广交会等经济平台等的发展,必然使省会走向经济前端。我去过几次广州,不用粤语说话的话感觉还是有点怪怪的。他们注重饮食,还注重以事论事。特点:一口普通话不是很流利,说话偶尔会带点粤语或者英语进去。

客家人,对于客家人的定义只是以会不会客家话而定义的。因为客家人现在遍布于全球各地。早年从长城以北一直南迁,从而走向世界各地。客家人淳朴勤劳,重情义,有来必有往。这点想法上就是更注重于他人的感受,为别人考虑。不会去贪小便宜。其实客家人在反复南迁的过程中,都是以和平的方式和原著居民相处的,因此他们的新住址都是处于落后的山区里面。客家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四合院式的集中住房,例如福建土楼等等。另外客家茶道也很有渊源,关公巡抚韩信点兵的冲茶方式很少人能懂。建筑就更不用说啦。

潮州人,一听潮州人讲普通话,喝水马上变喷泉。潮州人最好人,一开口马上就能分辨出来,因为他们没法分辨后鼻音。潮州人崇拜神佛,每月初一十五都是节日。性格方面重男轻女,崇尚商业。家里没有男丁就非得整一个。众所周知外面的潮州卤水等小老板很多很多。另外女性的地位总体比较低,嫁给潮州男的话基本就不用工作,在家里带小孩打理家务,经济好点的家庭就是到处喝茶搓麻将。不过潮州人不流行搓麻将,他们更热爱“海鲜”(跟古代**里面要骰子赌钱的那种)。潮州家庭人口偏多,都是一大群一大群的。

个人感觉,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只能从总体上来说。

我居住的老家全部被潮州人包围着,但是我们客家人的风俗习惯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常年在外,深圳广州的人见了无数,基本也就那个样。像我们这样环境下成长的人,客家话粤语潮州话都是与生俱来就会的。特别是客家人的包容性很强,体现在通婚上。外地人嫁给客家人,可以选择交谈方式很多,于是其他方言也慢慢被客家人所吸收。例如河南人嫁给客家人,客家人的子女也慢慢学会河南话,同时掌握了更多的语言。例如我,会讲的语种就很多(客家话普通话粤语潮州话英语日语),别的人可能还会甘肃话,河南话等。

以上,仅供参考。

看来我是假的潮汕人,我好几个朋友家里为了不拆老房子四处找宅基地买

出价到50—80W找了好几年都找不到,无奈拆了老房子

五六年前我还在广州念书时一次春节回家,听我妈说我家附近隔一两百米距离有人把宅基地卖了一百来万,就140平方左右的宅基地

四五年前我大姑家因为我表哥玩博彩输了两百来W,变卖老房子,因老房子另一半是我大姑亲戚的,所以只有半座八十来平方,放出声说要卖,好些人出价五六十W来买,就为了这半座宅基地,能拆了给孩子建座楼房

潮汕三市一千来W的人,一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除去山,人满为患好不夸张,哪来的这种说法

许多人住在城里,城里有房子,村里有宅基地。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一家是从泰国回来的归侨,住汕头市,父母,兄弟姐妹各有各的住宅,而且不止一套。我们两个男丁在村里分有两块连在一起的宅基地,我弟80平方,我父连我160平方,连同村里补尝我家的地皮300平方,加起来有540平方米。村里为何补尝我家的地,那是因为以前我爷爷从泰国回来,买了十来亩地,盖了两排平房,中间一个操场的学校,无尝给村里办了个学校,学校送村里办学使用,但地契房契是我家的,学校后来把它重建成三层楼的学校,以300平米地补尝换我家十来亩的产权。去年我回去,想把我家的宅基地卖了,村书记村主任却劝我不要卖,说这种地是永久产权,可以一代传一代的,跟商品房的五十年七十年产权不同。他说如果自己建,只允许建六层半,但你建八层九层也不理,一但拆迁,只认你六层半,这是村里的约定。我们村现已和汕头连成一片了。

我作为本土广州人去解答这个问题,广州在改革开放后大部分人已经把农村户口改为城市户口,不再享受农村福利,只不过因国内房地产发展迅速,农村土地需求量大增,从而分得红利,但是很多老广州人除了拥有商品房外,也会有私房(老城区很旧的独栋别墅),相当于一栋村屋,以我为例,这栋楼是属于我爷爷奶奶的,现在由我爸爸的所有兄弟姐妹支配

没什么值得吹的说广州人房子多的不过是近郊的城中村民,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原有的宅基地住房(很多是超高超限)得到拆迁巨额补偿,另外购置相应的房产!而绝大部分土生土长的广州“非农业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并不多!很多人打拼一辈子也没能力在现在的中心市区里买一百平方的房子,而选择到周边地区(佛山、番禺)置业而潮汕人的自建房面积大,是因为本来这些地方住宅土地资源丰富且外来经商投资人员不多(潮汕人比较团结且排外),往往有点条件的人买一块两百平方的地皮,建个四五百平方的房子成本不会太高,也就花三几百万!如果几年前地价和建筑成本会低一半左右。当然更有钱的花在装修上是没上限的

家里面积不知道,厝地有三间,加一厂家。有的家里两个男的,只有一间厝地,只能找人买了。一间厝地30万,多少面积就不知道了

到处都一样,有钱和 历史 原因建多,没钱连厝都没也大把。在潮汕建太多也租不出去,住不完,看有租无有什么作用,实际也麻烦,。

潮汕是建新不拆旧,旧房都是整个村子一间连一间,一座连一座的下山虎或四点金。村子的地理也不允许破坏,所以潮汕地区的老房子很多。

老家汕头潮阳铜盂,镇公路旁商住两用楼,占地200平,3间4层,都不好出租。

有钱的几千平方的别墅,没钱的还是几代人住一起。一块百来平方的宅基地几十万,大多数的还是一栋楼房兄弟一起住

十多年前一位番禺的朋友就讲过,家里没有个游泳地怎么住啊

是的。潮汕地区的范围为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三个地级市,而汕头,潮州,揭阳均属于广东省市行政区,因此潮汕人是广东人。潮汕方言为潮州话或潮汕话。

扩展资料: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其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潮汕人称之为“省尾国角”。潮汕地区东邻漳州,西接惠州,南濒南海,北界梅州、龙岩。

潮汕地处八乡山、阴那山、韩江中游谷地及凤凰山山地以南,东西地跨莲花山脉东麓至粤闽边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体低平、土壤肥沃、农产丰富。地貌以平原为主,山地、台地、丘陵为次。

参考资料:

-潮汕

因为构成潮汕人的主体是中原移民,宋元年间,中原汉人大量南迁进入潮汕。

1、中原移民迁入潮汕,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宋代师官落籍;二、南宋末年随二帝南逃的军民,有部分散居在潮汕;三、元末明初,由闽赣迁入的家族。人口规模最大的当属第三个来源。

2、迁入潮汕地区的汉族人,大致可分为福佬人和客家人两个支系。福佬人占据平原,客家人居住山区。这两个支系也是构成现今潮汕民系的两个重要分支。

3、福佬人和客家人两个支系的最重要区别在于语言:福佬人讲闽南语系的潮汕话,客家人讲客家话。再从移民潮汕的播迁路线来看,福佬人从福建南部沿海迁入,客家人则从江西由山脉向闽粤山地逐渐分布。

4、福佬人和客家人,都是源自中原汉人。客家人母语是中原雅言,到了南方后吸收了一些土著语言,形成现今的客家话。

扩展资料:

客家人是以客家语为母语的一个汉族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南方古代汉族移民群体,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中国族群都是经历过历朝历代的迁徙而发展至今的,今天的北京、上海等地的原住民都是以几百年前的移民为主体,广东、福建、台湾的几大族群更是如此。因此,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 。

据估计,全球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其中约五千万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等19个省的 180多个市县,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

参考资料:

-客家人是从哪来的?

-客家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714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