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手机都有缺点,为何那么多人骂小米,却很少有人骂苹果三星?

所有手机都有缺点,为何那么多人骂小米,却很少有人骂苹果三星?,第1张

文丨辣说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曾经某牌的高管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大放厥词”称:智能手机行业将重新洗牌,未来三到五年只会剩下三大手机厂商,而且他还认为某为将是这三大手机厂商之一!他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明小米会消失,但其言外之意在当时的背景下很容易就猜测出来。苹果三星体量庞大,短期内不出意外是不会消失的,而某为成为三大手机厂商之一,这话里话外的寓意是不是很明显?

但后面发生的事正应了“吃饭别吃太饱,说话别说太满”这句俗话,小米并没有因为所谓的竞争的消失,反而因格局的改变从而混得风生水起了。甚至,小米11的发布更是让风评逐渐转向,不少用户开始重新审视小米这个品牌。但俗话说了富人永远不缺妒忌者,虽然现在的小米对比往日有了很大的飞跃,但对其造谣抹黑者是越演越烈,任何消息都能引来恶意解读,然后从而制造一波又一波的舆论。在诸多大型的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凡是跟手机沾边的讨论帖,即使没有提及小米,在评论区中仍不乏节奏带动者。

他们为什么如此卖力的黑小米?诚然,小米手机在产品上存在瑕疵,但你敢说某为、某耀的产品没有吗?我想应该没人敢打包票,即使是号称行业大哥大的苹果都不敢拍着胸脯说,我的产品一点瑕疵没有,何况别人?那为什么被攻击的不是苹果而是小米或者说其他品牌?玩“性价比”策略的不止小米一家,产品存在瑕疵的也不止小米一家,为何偏偏是小米?

不知道是否听过“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我想很多人对这个道理是清楚的,所以在这些“骂”小米的人中除了因产品瑕疵问题产生摩擦之外就是深谙其道的人。这些人指的是谁想必不用明说吧?事实上除了用户,整个手机行业都想干掉小米,这是为什么?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小米破除了行业的信息不对称,而这侵害了许多厂商的利益。就拿小米大力宣传的LPDDR5来说吧,通过宣传用户知道了LPDDR5的优点,这样原本想打算用LPDDR4X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友商就很尴尬了。

还有震动马达,要不是小米很有可能某耀的转子马达还要延续几代很难说。如此说来,小米的存在确实有破坏“行业规则”的嫌疑,但这是重点吗?我认为并不是,因为目前手机行业的发展情形其实是阶梯状的,到了国内这个特点尤为明显。也就是说,小米或许是木桶中的那块短板,但别人也没高到哪里去!苹果站在第一梯队,三星第二梯队,谁是第三第四呢?第三比第四强到哪里去呢?欺负“弱者”这是品牌商对自己的“不作为”开脱的表现,不过话又说回来,捏柿子谁不找软的捏?但,软柿子捏坏了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在智能手机发展十多年之间,国内的手机品牌厂商认为,有了市场份额就会有销量,有了销量就会有收益。所以他们可以无视用户层的反馈以及态度肆意的“胡作非为”,机海战术缩短用户更新换代周期,海量的营销推广疯狂的刺激用户的消费意愿,也正是种种做法,让苹果实现了“高处不胜寒”!因为苹果是手机行业中唯一一个靠长期累积下来的品牌效应来维持运作的那个,即使是常年霸占全球销量第一的三星,在他的运营策略中也不难发现“机海战术”的影子。但你别忘记,三星的体量目前是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钱任性!”

这谁比得了?所以此时的国内手机厂商更加尴尬了,那怎么在夹缝中求生存?我得生存啊!所以,除了专挑软柿子捏之外便耍起了花招!价格战,你定售价3999,我就定3998,广告推广上加点劲,1块之差到了用户层就成了1000之差!除了价格战,评测是最近两年火起来的新的竞争方式,方式虽然变了,但是捏软柿子的方针并没有变。我在每年的旗舰手机测评中,我发现小米手机的参与率特别高,而且仔细看还不难发现,在这些所谓的评测中都存在“套路”的迹象。

比如售价3999的手机,我不仅可以做到跟你同价甚至比你便宜,评测效果还比你的好,怎么做到的?假设875比865强,假设小米用865的芯,那我就用875的芯,性能是不是比你的强?那利润怎么办?别的零件上找差价呗 !或者设定标准版跟Pro版,我标准版出货量压一下,或者动一下手段让他很难抢,标准版抢不到你只能买Pro版。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也可以说明在竞争过程中别人有的是手段可以摆布你,但若是站在一个公平的点上,谁好谁坏还真难说。

为什么盯着小米不放?换做某为别人会说“品牌成长需要时间”,前阵子某为老板还说国内制造业环境不好,于是众人都纷纷附和“说得没错!”,别人不需要吗?你给制造业发展做了什么贡献?直白地讲,大家的环境起点都一样,但小米跟苹果一样都有别人没有的一个东西,那就是先机!苹果是不是踩中了智能手机发展的先机?你敢说让他从几年前开始做还能做到行业第一吗?

很难说对不对?那小米占什么先机?那就是便宜!而且这是符合本土特色的一个先机!我们不妨看看,在国内流通的这些品牌手机大多都是中低端机型来走量的对不对?为什么是中低端机型可以做到走量,而旗舰机型就有点难度?我们再看苹果,iPhone11一降价那销量蹭蹭的上涨对不对?这一切都是因为便宜,这并不是因为群众贪便宜,而是用户基于国情以及发展历程再加上 社会 压力逐渐增大导致出现的这样的一个结果。中国人本身的特性就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用粗俗的话说特别会算计。再加上现在 社会 虽然进步了,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活压力也增大了。100块钱你可能都看不见买了啥就没了是不是?

诚然小米现在的体量无法与某为竞争,但你无法否认现在的小米确实有真旗舰印象,有阿尔法这种未来旗舰,更有性价比深入人心。这也是让别人害怕的,因为现在某为手机是水涨船高,竞争优势飘忽不定,OV虽然现在有所改观,但前期高价低配的影响至今没消除。甚至可以说就连魅族的口碑都要高过OV,所以OV对未来发展格局的改变在短时间内造成的影响很小,再加上苹果三星的品牌形象十分稳固,那么接下来极为便宜的小米成为用户首选的几率很高,这对于竞争者来说是一种潜在性的威胁。

总体来说,现在的小米不仅手中掌握先机,品牌印象也在逐渐改善,从竞争者角度来看小米确实具有潜力股的表现! 接下来小米差的就是运营上的维护了,毕竟体量不是一下说来就来的。也有人说小米缺乏自研能力,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企业存活的关键,自研最多是增加自身的竞争力。苹果很强,自研能力业内有目共睹,但可以制衡他的人大有人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后期非常注重与供应链以及当地市场的关系,双卡双待完全我可以不出,理由全球统一,你有法辩驳吗?但他出了,而且还在全球7大市场分别制定了策略,在各大市场的投资也十分的豪横。所以,若是小米能够在相关环节注意一下的话,或许比现在发展的还要好。

昨天,小米公布新一轮组织调整,已经记不清小米第几次组织调整了,据说,最近两年,小米组织部已发出了50多封关于组织调整与干部任命通知。

我们写小米的文章很节制,最近两年总共才四篇:小米第四次组织调整,要干硬仗、从小米人事调整,看政委C位出道、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我眼中的小米与雷军。或许以后要加快节奏了。

简单聊聊这一轮小米组织调整的三点看法。

先上文件:

一、小米组织调整最大赢家——许斐

小米这次组织架构调整,最大动作——把中国区的市场体系大整合,同时,对部分干部进行调整, 最吸引眼球的应该是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中国区副总裁——许斐

大家看一眼任命文件,许斐晋升为市场体系“一把手”,连集团公关部都要跟许斐双线汇报,许斐和雷军之间,就隔一个卢伟冰(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许斐岗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许斐是谁?

她是小米46号员工,最早的职务是MIUI产品经理,被米粉称为 “最美工程师” 。许斐2007年毕业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工学硕士。

进入小米之前,2007-2010年,许斐先是在谷歌中国工作,任职产品经理,主要负责整合搜索,移动搜索,手机地图,中文语音搜索等内容。

2010年谷歌退出大陆市场后,许斐机缘巧合就进入了小米。

再来看看许斐妹子当年在谷歌工作,期间出来参加一个“谷歌工程师面对面”活动的一个皂片,工程师的气质拿捏的挺准的。

许斐在进入小米后,也曾在知乎替HR回答了一些小米面试的问题,简单明了。

随着许斐职位上升,她社交账号很早就不更新了,不过,或许以后大家能在小米更多市场活动、官方视频看到她吧。

二、小米 为何深度政委化?

大家再看一眼任命文件,你会发现“小米组织部”“中国区政委”“集团参谋部”字眼不断涌现。

这些概念原本属于军队或体制内,在外企是没有的,这些“玩法”一开始也只是在华为,阿里国内的新兴的私营企业。

现在这个模式也已经被小米运用得“炉火纯青”,几乎所有部门都设置“政委”。

小米什么深度“政委化”?

我们以前写过从小米人事调整,看政委C位出道,综合起来,有两个判断:

一是队伍大了,人不好带了

一家公司大了之后,企业文化、价值观、使命、愿景很容易被稀释,不能每个人都埋头做业绩,只为“活下去”,得有人去做“长期主义”,去坚持一些原则,看紧高压线,又要去倡导一些理想,为大家“活得更 健康 、过得更有质量”。

政委就特别适合干这个,传统HR太职能化了,做得不太好。

小米前几年,时不时闹出一些市场宣传、招聘发言等舆情,不管是团队管理问题,还是价值观导向问题,需要有政委来拎好这根线。

二是公司太了,干部不够用了

政委制,不仅仅是增加一个部门,或增加一个岗位,更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作为一个组织培养干部的机制,就像军队的政委,平时抓政治管思想搞文化,战时是指挥官,随时作为一号位的替补。

小米的政委制、阿里的政委制和华为的军团制, 背后都有一个推动力——为了解决公司发展,干部不够用、干部打不动的“干部备胎计划”。

三、小米HR为何缺少存在感?

这里,不是说小米的HR做得不好,想表达的是,在小米历次声势浩大的组织调整和干部任命,几乎没有提到小米HR高管的调整,比如,很多大厂都设首席人力官(CHO)、人力资源副总裁等。

小米目前对外公开的非业务类的高管名单中:雷军是董事长,林斌副董事,王翔是集团总裁,刘德集团组织部部长,张峰是集团参谋长,王川是首席战略官,林世伟首席财务官,唯独没有公开首席人力官。

有人说,2020年10月,雷军微博公开一个合影过,当时邀请了碧桂园背景的彭志斌出任小米首席人力官。不过,据业内消息,2021年2月份,即彭志斌入职半年后已离职,目前还没更新。

地产HR大佬跨界到 科技 行业,没有完成转型,彭志斌不是第一个,除了个人原因,业内分析HR大佬跨界难核心原因:

一是行业价值链的差异。

资金+土地+人才是地产核心三角,侧重集团军、重装作战模式,用户+产品+流量是互联网核心三角,更适合搞特种兵,轻骑兵、小组制模式,HR与人才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企业为什么喜欢扁平化,扁平化的确管理效率高,但管理水平未必就有多高了。

二是人才模式的差异。

地产要求重资产+高周转,人才梯队+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一环扣一环,从头部人才到腰部人才像一架高铁。互联网要求找对方向+看准风口,持续迭代和创新,最核心是头部人才(发动机),即创始人+核心团队,人才模式像一架波音飞机。

从这个角度也能理解,互联网的确人才非常重要(头部人才),而腰部以下的人才培养、人才留用未必真有多大的耐心,看看最近的元宇宙天价抢人就知道了。

当然,彭志斌在小米没有能顺利落地,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小米集团组织部太强大了,而且小米还有参谋部,首席战略官,留个彭志斌的空间很有限,作战半径太小。

就像华为的干部部、阿里的政委,这些部门多多少少是跟传统HR抢地盘的。尽管他们一开始设立的初衷并不是抢HR地盘,也不是因为传统HR做得不好。

简单说,干部部和政委制比传统HR更有存在感,因为他们天生适合作战,距离核心资源跟近一些。

一家公司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中,除了资金(土地)、技术、供应链,就是人才和干部,谁是他们的话事人,谁就是真正的C位。

小米已经换了好几任副总裁了,目前的副总裁叫做林世伟,作为牛津大学工程学硕士,林世伟不仅学历漂亮,建立也相当的漂亮。让人十分羡慕倾佩。

林世伟在任职小米之前,在瑞信亚太投资银行任职,对于资本市场的运作可以说是很熟悉的。或许有人会说,说是学历并不厉害,但是任职期间他的职务可谓是节节攀升,从主管到总经理,再到负责亚太地区科技媒体以及电信行业资本市场业务,他上升的速度非常快。这也是为何雷军把他挖了过来。毕竟人才在哪里都不愁找工作的问题。

林世伟不仅仅是小米集团的副总裁,同时也是手洗CFO。除此之外,他还有其它的标签: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法人、天星银行董事会主席、天性科技CEO以及小米金融执行董事、总经理。不过林世伟总的来说在国内,在网友眼里算是横空出世的,所以目前关于他的信息并不算多。不过如此优秀的履历,相信他一定能够给小米创造相当好的成绩。毕竟外界都说,林世伟就是雷军的一员猛将。也是雷军海纳百川战略的重要表现之一。雷军的团队算是越来越豪华了。

在林世伟上任之后,小米发布的10系列便在高端手机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小米的营收已经超过了市场预期。小米的价值,在林世伟的加入之后的确是高了很多。至于未来是否能够在他的带领之下,以他对资本市场的熟悉,让小米成为高端手机中不可摧毁的一员呢?真是让人很期待。而随着林世伟的加入,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大佬加入其中。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732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