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度报道的定义2、追踪报道与深度报道的区别3、如何进行深度报道4、深度报道以什么见长5、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6、深度报道与一般消息的区别深度报道的定义
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新闻学大词典》:“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
《宣传舆论学大词典》:“通过系统的科学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开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
结论:
1 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是一种报道追求深刻性的理念,思想方法和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旨趣。
2 一篇深度报道包含的主要内容:事件,新闻背景,新闻前景,新闻过程,新闻分析,主观感性,新闻预测,说明,对策建议等
3 深度报道从调查走向研究,从知性走向理性,记者通过调查研究社会问题,从调查型记者走向研究型记者。
另外,还存在着关于深度报道的其他提法。对于深度报道,英、美叫“大标题后报道”,法国称“大报道”,我国又名之为专题新闻、专题报道、深度新闻。(《深度报道写作原理》)
追踪报道与深度报道的区别追踪报道:已经报道过某件事或某方面的情况,按照事情的发展,继续顺着以前的报道再做报道.
深度报道:指对已报道过的事件进行深度挖掘.报道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或是有关的其它事件.
如何进行深度报道报道时,这个题材一般已经有媒体报道。我们可以收集这些资料,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兴趣点——所谓兴趣点就是这件事有什么让你特别有兴趣,特别关注。兴趣点不是对这个事情有什么评判,说谁对谁错,应当从读者的角度去想有什么是媒体没能报道出来、而我特别想知道的。
比如这两天本报报道的“滴水茶事件”,说的是这次书市上,几个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到北京来摆摊卖茶挣学费,北京市民纷纷解囊。当时报道普遍选择的角度是爱心,并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道。
一个普通的记者看这件事情,看到的只是它的感人之处——小学生、贫困、自己挣学费,不思考的读者看到的,也会是这些很表面的东西。但是,做深度报道的记者,应该不仅仅看到这一点。
让我们首先分析这些资料:
有一个让人疑惑的地方是,这些小学生怎么来这里?为什么来这里?以他们的智力和阅历,他们不应该知道用这种方法来筹集学费,也不会知道北京有这样一个书市,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民众。是谁告诉他们这个信息的?是什么人知道这样做会吸引普通群众的爱心,于是让他们这样做的?他们这样做的背后,会不会是有人操纵?如果有,操纵的原因是什么,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什么造成一个好事却不得不用炒做的手段来办到?这应当是我们的入手点之一。
根据这一兴趣点,我们去做充分得调查,如果有结果——无论是什么结果,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深度报道。
另有一件事情是可可西里招募志愿者。大家都知道,在可可西里,和盗猎者的斗争非常惨烈,著名的野牦牛队也曾经伤亡惨重。这次居然来大城市招募志愿者,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志愿者从来没有在那种艰苦条件下生活过,无疑很难去与那些盗猎分子都斗争——这肯定是作秀。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做秀?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这种做秀?
找到了这一角度,就可以由此进行深度报道了。
不同的问题,找最有能力回答的人回答
在采访之前,应当分析选题,做好采访的准备,即列出需要采访的人,和他们合适回答的问题。我发现现在咱们的新记者常常把一些不该由某个采访者回答的问题问给这个人,比如采访一个什么事,就找到当地政府负责人,然后什么都问他,就出来一篇稿子。并不是一个主管领导就能回答所有问题的。
比如去年咱们的记者报道那个反腐扑克的事,这件事情至少应该采访发明者、使用者和针对者,可以据此列出他们各自合适回答的问题,然后进行采访。但是那次做这篇稿子的记者就只采访了政府主管部门,就做了稿子。
采访中的问题
关于采访,我想说3个关键问题,是咱们的新记者常常有混淆的问题。
记者的任务是了解事实,不是难倒别人
记者不能做被采访者的传声筒,也不是被采访者的敌人,而应当作事件的记录者。你的任务是想要了解事实,你得到的结果是对事实的解答。现在有些人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好记者就是能难倒别人的记者,问的问题让别人尴尬,无话可说,就表示你有水平。事实上记者的责任是去了解事实,你和这个被采访人既没有交情,也没有仇,你也不是要去表现自己。你的任务是问问题,并且得到答案,仅此而已。比如当初的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中,那个情况说明会我参加了,当时的现场乱作一团,很多记者不是去采访,而是像去吵架,问的都是些概念性的、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你们是不是在侮辱中国人”,这明显不是一个要求回答的问题,人家会怎么说?说我是?那不可能,说我不是?他又不信。这样的采访是对峙,不是采访,你问的问题并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在采访中,记者自己要判断什么是有用信息,比如企业政府都在回避缺点宣扬优点,你自己要判断一下哪些是夸大的,哪些是有用的。要明白我想了解什么,我必须得出答案,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观察和阅读也是采访
通常采访的情况是:列出很多问题,找人回答。
其实在问和听之外,看、观察现场的情况,及问问题得到回答时对方的反应都是采访时获得的极好的新闻细节。采访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仅问,还要用眼睛看,要用耳朵听周围人的议论等等。比如国航空难,记者到了现场,看到救援者们都在做些什么,飞机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遇难者的遗体在什么位置等等,听到的现场的声音,这都是采访。我当初B股开放的时候,到深圳采访,我注意到,在深圳的大街上挂着关于券商挂出的B股开户的条幅,报摊上有许多教人怎么炒b股的印刷品;在深交所,看见很多人在排队,听他们就此事的讨论,观察他们的反应——这些都是采访的结果,而且是十分生动的细节;
在外地采访还应当读当地的报纸,当地的报道会有很多细节,即使是服务性信息,也会得到很多有用细节。
在你感兴趣的地方追问
采访时要不断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之前没有涉及到的信息要进行追问。
比如这次陈洁报道的台州中学生殴打路人致死的事,陈洁的报道写得很详细,方方面面都采访到了,对事件的描述很清晰。但是在报道中,采访到当事的一个中学生,向他了解当时现场情况及此后情况,学生说他表示后悔,说,“不知道这会不会耽误自己以后的升学找工作”。在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有点疑问:这些学生居然只担心自己以后升学找工作,他做了这么残忍的事情,居然不去考虑死者家人的情况,不去想想人家的苦难,还是只关心自己。就这个细节追问下去,深入地了解一下他们的心态,就此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报道,那比目前的报道要好得多。
如果一则报道只有方方面面的信息,有细节,只是把一个故事讲得更完整,那其实不是深度报道,变成了密度报道。
写作中的问题
写文章之前先定结构
目前的很多东西与其说是深度报道,不如说是长消息——按部就班的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发展。新记者们往往驾驭不了长文章,他以为长文章就是把短文章抻长,于是就在写作过程中对每个地方详加描述。
长文章有个结构的问题,在你写作之前,你应该想好你要说什么,分几步说,每步要达到什么目的,这就是结构。这个结构非常重要,你把结构确定好了,下一步的内容就是往里边填东西,就很简单了。
文章要有信息量
我还想说一个信息量的问题,现在咱们的报道很长,但是常常是些无效信息,是注水。在一则报道中,要注意有效信息量:要确定文章中每个地方都有内容要说,没有可删的多余的内容。文章必须精炼才有节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好的报道。
如果到后来由于广告等因素,版面太大,文章字数不够,可以考虑加入背景资料,多加一些,而并不是把文章里边注水让他变长。读者读长文章本来就没有什么耐心,如果你的文章没有节奏感,没有信息量,那他就更读不下去了。
问:采访之前的提纲,有没有通用的模式
答:没有通用的模式。不过有规律可循:
在台州中学生打死路人的事件中,肇事学生、公安局、死者家属、教育部门,每个部门可以回答问题。
应当去各个现场(学生议论,事件发生地什么样的面貌,事件发生地,来往的人,环境)观察。
剩下的就是在采访过程中,要不断分析被采访人的回答,并且找到感兴趣的地方追问下去,然后再在其他采访中丰富这方面的内容。
一些最近版面文章中的问题:
在采访之前,选点——角度是最重要的
要带着观点去采访,所有第一消息是快讯,告诉你事情发生了;我们做的是第二落点,要有追问的精神,比如最近又有事故发生,要追问为什么接二连三掉飞机。
在采访之后,采访事实可能验证或推翻观点,但这更有益于新闻的制作,有利于文章主题的延伸。
应当力图进行纵深,穿插性的报道,发掘消息背后的价值。
问:什么样的是好的深度报道,什么是长消息
答:咱们的记者一来就做长文章,没有消息的写作,这是个欠缺。
深度报道要有一个切入点就可以。在对消息和既有事实进行判断,有什么蹊跷,如“滴水茶”爱心报道中的疑问。
带着观点,实际上是疑问,你在消息中未能得到的解答,没有足够的事实,自己不要跳出来议论。缺乏事实支撑,观点就会站不住脚。
一万字的文章,要有十万字的材料,采访量要够。
对平时的要求就是对工作特别敬重,自己要特别“厚”。注重日常的积累,不要停留在这个位置不前,努力是最重要的。
深度报道以什么见长深度报道以“深度”见长。
深度报道,严格来讲,它不是一种文体,而是一种“类文体”,一种新闻采访碧册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悔或宏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方式,它强调的是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和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
深度报道,除了报道基本的新闻事实,还要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在“是什么”方面进行深度开掘与思考,向读者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含义及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事件发展做出展望、预测。
深度报道有力地拓展和延伸了新闻事实的领域,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客观事实,并且系统、深入全面地报道了新闻的发展过程。
一篇好的深度报道应包括事件、新闻背景、新闻前景、新闻过程、新闻分析、主观感性、新闻预测、说明和对策建议。这无疑是对传统的单纯化新闻写团数作思维的一种挑战。
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有:
第一,足够的词汇量,以及对这些词汇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语文词汇散见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广泛的阅读和细心的积累可以提供帮助。
第二,精读文章的能力。 读一篇文章不仅仅要读懂内容,还要读懂文体、结构、技巧、主旨。不能总是让自己成为读者,而应该从创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作者说了什么,他怎么说的,他用了哪些技巧,他想表达他对于世界的什么认识和观点。
第三,对于古代语言和文化的基本了解。 掌握古代语言基本词汇和特点,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古人的观念和追求。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追根溯源,才能传承发展。
第四,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足够多的古诗文,对古代知名作家有基本的了解。 小学凡是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最好能熟读成诵,理解深刻,经久不忘。对于知名作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安石等最好能读一下相关传记。一方面有利于理解其作品,另一方面有利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第五,观察、体验、阅读、思考、表达是一体的。 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不可能有对世界的感性认知,没有广泛的阅读不可能加深对世界的理解。这里的广泛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哲学、心理等方面的著作都可涉猎,他们不仅可以增广见识,还能提供认识世界的不同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是我们表达的基础。没有对这些问题的个性化思考就只会人云亦云。作文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能力,而是对整个语文能力的综合考察。没有体验、阅读、思考,空洞的表达是打动不了人心的。作文虽有技巧,但一切技巧的前提是实力的提升。
深度报道与一般消息的区别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深度报道,而是一种报道追求深刻性深度报道的一种理念,思想方法和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旨趣。
一般来说,通讯有五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
(4)描写的形象性。
(5)议论色彩较浓。
深度报道的基本特点:
内容的深刻性
_ when: 立足此时,追溯既往,推测未来。
_ where: 立足现场,左右延伸,纵横兼顾。
_ who :立足事实,追踪采访,涉及相关。
_ what : 立足此事,搜集情况,报道细节
_ why : 立足直接,分析横向,追究纵深。
_ how : 分析意义,注重结果,预测未来。
思考的科学性
多维思考,不孤立报道单个事件,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观点)立体地组织新闻要素。
目标的主流化
选择显著的新闻事件
(1) 准备报道的事实读者是否关心,事实在多大程度上关系到多少读者的利益。
(2) 新闻性强,事实包含多项新闻价值。新闻性较弱的一般不宜做深度报道。
(3) 事实内部是否包含复杂的关系。内容比较单一的事实也不适合做深度报道。
检讨如下:
首先我要对不起校长,我不该懒惰忘记把椅子推入桌下,因为我忘记了这所学校是校长的,所以一切要以校长的要求为核心,校长眼理容不下的我都要当作自己眼里容不下的一样对待。
然后我也对不起教导我的各位老师,因为校长见到没有推入桌下的椅子,身为领导者必定会责备以及追究责任,势必找到案发事件的肇事主,那么就会牵涉到教导我的班主任老师,导致他连同与我挨批评以及扣奖金,让我的老师买不了化妆品以及高档烟。所以我会格外检讨自己的过失,从小事做起。
最后,我对不起学校的各位同学。因为我没有讲椅子推入桌下的缘故,导致下次吃饭的同学们要花费几毫克的卡路里动手摆齐坐好,导致了同学们将宝贵的能力以及生命浪费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不能更有效的报效祖国以及社会,这就是最大的浪费,最大的浪费是可耻的!
总结:虽然我们吃的都是十分廉价的转基因食品,不停荼毒了我们年幼的身体,但是我们依旧要记住这个培养我思想品德的圣殿,感激这所养育我们,栽培我们的杏坛。在这种充满神圣又高雅的地方,我竟然会做出这种如同在黄浦江源头投毒的事情,我真该千刀以及万剐,万死难抵其罪,所以我恳请各位同学不要学我,一切要以学校的利益为主,将自身的利益淡化,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从你说的这些点上来看、你一直在强调只有在上qq聊天时你们才会吵架、但你又表明这些吵架都是由于她性子和脾气导致的矛盾和吵架、这是矛盾的观点,因为你们平时生活中的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吵架、所以你就不应该果断下结论、认为她不爱你了。事实上、每个人在网络世界里聊天、都会或多或少与平时日常生活的习惯有些改变、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你应该正确对待她的这种表现、而不能与她平时的表现相对比、这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两个人相处不能想着让对方为了自己去改变、每个人从小到大的经历不同、心态不同、所处事的态度也会不同、所以你不能按照你的要求去让对方改变、而应该你们把话说开、都表明自己不喜欢对方的哪些习惯~让对方清楚、至于改不改变、怎样改变在于对方自己。最后、你不应该不相信她、两个人在一起从来不吵架那就不叫爱情、爱情往往会在吵架中得到升华、而你如果仅仅因为吵架而产生她不爱你了或者她不在乎你的想法、这证明你并没有很爱她、因为你在怀疑她、怀疑你们这段感情的真实性。我个人角度、希望你们能够心平静合的坐下来好好沟通沟通、彼此把心里想法都说清楚、你一个人在这里苦想事实上没有什么意义。祝你们幸福!望采纳!
中学生杜绝食堂饮食浪费倡议书3篇
01
亲爱的同学们:
在学校食堂里,你是否扔过吃过几口的馒头你是否倒过还未吃完的饭菜可能在你看来,一个馒头、一点剩饭算不了什么,但每天看到食堂里满桶的剩饭,实在让人心痛与可惜。
为了让我们珍惜、节约粮食,抑制我校食堂日趋严重的浪费现象,校学生会特向全校同学发起“光盘活动”的倡议,望同学们做好以下几点:
1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摈弃铺张浪费等不良的饮食消费习惯;
2打饭要适量,吃多少打多少,做到不留剩饭剩菜;
3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4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粮食的可怕后果;
5积极监督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的现象。
同学们,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品质,节约是一种责任。让我们同心协力,拿出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节约粮食成为自觉,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光盘活动”活动中来,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倡议人:
02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一名_年级学生。我的学校很美丽。那一簇簇红花,一丛丛绿草,一排排树木,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像一位美丽女子,生机勃勃,鸟语花香可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是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之处一一浪费粮食。这些点点滴滴,影响着校园的美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小,我们就受到大人们的教育:粮食得来不容易,我们要珍惜粮食。可是,在我们眼里,衣食住行,样样其全。粮食似乎很多。哪里知道,许多农村里的孩子,食不裹腹,饿得面黄肌瘦啊!每天,同学们吃中餐时,觉得不好吃,没吃几口就倒进了桶子里。每天,都有三四桶的剩饭剩菜。积少成多,每天这么几桶,一年得浪费多少粮食啊!尽管学校多次提出要珍惜粮食,可是同学们仍然是屡教不改。要知道,这浪费的不仅仅是农民伯伯的心血,还浪费了爸爸妈妈的血汗钱呢!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吃饭时尽量吃完,不剩饭剩菜,不挑食,不偏食,做到节约粮食。
2、针对珍惜粮食,师生共同展开一堂班队活动课,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共同搜集关于珍惜粮食的 口号 ,诗歌等。制作出手抄报,每班选出几张,参加学校评选。
4、提高珍惜粮食的意识,有条件的利用假期去农村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劳。
5、制作珍惜粮食的宣传标语,贴在家里的餐厅里或学校食堂。
最后,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03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伴随着和煦的风,xx学院“文明守纪勤俭自强”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勤俭”又一次构成了校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勤俭浪费这两者不能不让我们去深思。
在学院食堂中,您是否有过将只吃了几口的馒头扔到餐桌上是否将饭菜吃几口就倒掉学生会伙管会同学调查中发现,平均5位同学就有1位要倒掉小半碗饭菜,倒掉1/3碗饭菜的同学更多。不一会儿,泔水桶就装满了。看着满桶满桶的剩菜剩饭,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请节约粮食”等大标语、警示牌在食堂中虽然挂在了醒目的位置,但粮食也难逃被浪费的厄运,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父母也许正在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
粮食真的是这么充足吗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每5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xx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社会粮食状况令人心痛,这么多的人因饥饿正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从根本上扭转消费观念、节约粮食值得我们当今大学生深思。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同学们,为了让贫苦家庭早日远离饥饿,让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抵制奢靡腐败之风,从细微处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带头人,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