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几种境界?

人生有几种境界?,第1张

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人若只是顺着本能或风俗习惯做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人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

天地境界(哲学境界):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人生的境界分为四部分:这一类人已经拥有了独立的灵魂、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刚则为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第一境界:这一类人已经拥有了独立的灵魂,他们善于思考,不断反省,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如果没有较大的挫折和刹那间的顿悟,终其一生,他们始终被自己的生活左右,被自己的欲望和情感左右。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他们是平凡的,他们是渺小的,他们是伟大的。

第二境界:壁立千刃,无欲则刚,刚则为固。他们也许已经经历了大喜大悲,他们也许看破红尘。但他们明白,痛苦的根源是欲望,是执着,是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随着时光的流逝,时间的变迁.他们不为之所动,达到一种肉不为灵所动,灵不为肉所驱的平衡状态。他们已经明白了生存的意义。他们习惯用深邃的眼神凝视着远方,感悟着这个世界,享受着生命带给他们的美妙和宁静。

第三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当达到第二境界那坚如磐石的心悄悄被悟化的时候,你就是那最接近神的人。

第四境界: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当你的灵魂被抛到宇宙的最深处,蓦然回首,已过千百亿年。地球、太阳、银河已不复存在。这是空的境界,空的境界跨越的爱与仇,是与非,生与死,物质与意识,时间与空间的最高境界,象由心生,境随意动,一种彻底无我的唯心。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最低的是自然境界。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往上是功利境界。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也就是利己的意义。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

再往上是道德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最高的是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世界未来的哲学要满足人类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7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