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译者:王俊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在这个讲究高效的时代,忙碌成了我们的常态,大家都想见缝插针地完成这件事完成那件事,吃饭要看手机,运动时要听音乐、看视频,甚至上厕所时也要看看贴吧,刷刷朋友圈,我们的时间被排满了越来越多的任务。
可奇怪的是,明明我们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焦虑却也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又习惯将工作上的焦虑与压力又被带进家庭,把消极的情绪传递给家人,一点点小事都会成为争吵的导火索。这样循环往复,整个人都感到活得很累,很辛苦。
我们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挤,却忘记了要给自己“放空”,给心灵多留出一些空间。当我们挤压时间的时候,以为这样做会让我们更高效,更有时间休息,但其实我们挤压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这本书,就是针对现代人的这种忙碌的心理病,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正念禅修。通过正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从而改善我们的家庭、社会关系,还有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其次,在更高的层面,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内心的智慧和生命力重新链接,从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生命。
其实关于禅修悟道,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好书,可是这些经典大多都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远,因此被很多现代人错过。而这本书的作者乔·卡巴金,是一位西方禅修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古老的正念智慧和方法带进了我们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了正念,并因正念受益匪浅。
40年前,卡巴金和几个同事在美国麻省医院的地下室,开始试验性地教导病人正念的练习,用正念的方式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疾病。如今,不管是医学界还是普通大众都已经认识到病人的疾病常常是心理、生理、社会因素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在20世纪70年代,医生往往会认为病人生病后,只需要医治躯体,去除疾病。在那样的年代,卡巴金用“正念”这样带有东方宗教神秘意味的理念和方法来治疗病人,很容易会被看作歪门邪道,不务正业。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卡巴金能坚持他的理念是多么的不容易。
后来在他的坚持下,不仅西方主流没有抵触用正念改善心理状态,现代的东方人也受到了影响,更多的人开始重视起正念的心理学实用价值。
卡巴金教授有现代医学与心理学的深厚功底,又有禅修经验。他相信,疾病的治愈,从来都离不开对生活的领悟和修炼。
现在,也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正念冥想有助于治疗慢性疼痛、焦虑、皮肤病、抑郁症复发、失眠、物质滥用、酒精依赖、饮食障碍、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心身疾病。而且在文化界,正念同样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2014年2月,《时代周刊》发表了以“思想革命”为题的封面故事,介绍了流行于硅谷工程师和高管中的正念培训。
书中用看似随性的散文,把正念的各个方面都讲了出来,比如如何在生活中练习正念,练习正念的阻碍因素有哪些,等等方面,而且结合故事和生活事例,让人读了一点儿也不觉得乏味。作者如此费尽心思,就是为了把书献给那些不愿接受结构性课程、不喜欢乖乖受教、却对正念及相关内容非常好奇的人。
接下来,我会首先带你了解什么是正念,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练习正念,接着将会告诉你,怎么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正念;最后我来系统讲讲,如何进行正式的正念冥想练习。最后这部分,你可以在我的音频引导下,进行一个简单的冥想体验。
正念这个词,出自于佛教的八正道,这八正道讲的是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界的八种方法,其中包含了: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里的正念说的是:要懂得觉知自己,但在作者卡巴金看来,正念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帮助人们专注当下的方法。人们可以用正念的方式来休息,让自己更接近自己的内在,也让人培养一种专注于当下,聚焦内在感受的生活方式。
卡巴金认为正念练习有三个要点:有意识的、在当下的、以及不评判的。
接下来我们挨个来学习一下这些要点, 首先,正念是需要有意识的。
也就是说,当你专注锻炼正念的时候,你是清醒的,你应该将自己的意识投注在专注的正念练习中,这个时候你不应该任由意识,跑到其他的地方,也不应该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下去做。
有意识的正念,也意味着正念需要刻意的训练。打个比方来说,人们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为什么要花钱去健身房呢,如果每天去工地搬砖,一样可以获得满身肌肉,还能拿到酬劳,去健身房还不如去工地搬砖呢!但从效果来说两者其实很不一样!如果你健身的目的是想锻炼肌肉,那搬砖并不能有效地练习你的肌肉,还有可能会不小心会伤到自己。但是去健身房刻意的训练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循序渐进,根据自己体能状况制定计划,可以有效跟踪自己训练的效果。观察自己的进步,你的力量是逐步增长的,你也会很清楚自己在锻炼的什么阶段。
正念就如同我们在健身房刻意的训练,当我们练习正念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有意识的、清醒的,系统性的意识锻炼。
其次,正念需要专注于当下。 专注于当下的要领是要接纳当下,不去期待这一刻有什么不一样。很多人的痛苦就是源于不接纳当下,想要否认当下。比如得了重病的人会有几个心理变化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否认,不愿意接受自己得了这个病,觉得是医院检查错了。这种长时间不接受现实的心态,也就意味着自己不能立即有效地被治疗,很可能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接纳当下,并不是意味着妥协,而是代表我们清楚地看到正在发生的事。只有看得清楚,才能更好的去进行应对。正念冥想就是让我们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让身体感受当下的一切,和我们自己好好在一起。经过练习,你会慢慢感觉自己的感官变得更敏锐,能够更好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受内心浮现的东西。
正念的第三个要点是,不带评判的专注。
当你开始正念的时候,评判自己的念头很容易冒出来,比如:我昨天冥想的效果很好,今天就不在状态,真是糟糕,或者,怎么老是觉得有一些部位不舒服,我真差劲……
请仔细观察你的内心,是不是总有评判,人们总是带着评判,因为他们不是在和过去比较,就是在和别人比较,要不就是在和自己内心的期待进行比较。其实这些都是出于担心,担心自己不够好,担心得不到爱,担心糟糕的事情会发生。
我们的思维会影响我们的体验,但这些思维却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的思维是有限的,是被我们的过去塑造的,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思维这样的特点,那么我们就会任由我们的思维控制我们,驾驭我们,使我们更加远离自我,远离真相。只要熟悉了这种认知模式的缺陷,你便更能包容自己和他人,只有带着一颗包容的心,才能进入正念的世界。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卡巴金认为,要真正练习好正念,就要注意有意识的,专注于当下的、不带评判的去练习。
那为什么正念说起来简单,好像只要学会轻松呼吸,就能学会正念,可是很多人好像只抓住了练习的皮毛,没有办法真正体会到正念的好处呢?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一步步掌握正念的精髓?
首先阻碍我们练习正念的原因,是我们过于执着,不懂得放手,以致于被自己的想法“套住了”。
据说在印度有一种抓猴子的方法。猎人会在椰子上挖个洞,洞要大到猴子可以把手放进去。接着他们在另一边钻两个小孔,穿一根铁丝,然后把椰子固定在树底下。最后,猎人把香蕉塞进椰子里就躲起来。
如果猴子跑过来,伸手抓住香蕉,就会被捉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洞空手可以伸进去,但是拳头没法拿出来,猴子只要放下香蕉,就不会被抓住了。但事实上大多数猴子都不会放手,而我们人类其实也很像抓住香蕉的猴子,被某些执念给套住了,舍不得放下,但往往却因此失去了更珍贵的东西。
我们白天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繁琐的事情,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恐惧,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愤怒,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心潮澎湃。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事情都只是外在的,它们会出现,它们也会消失。如果我们太执着于这些事情和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就会形成执念。一个不懂得放下,不懂得放空自己的人,是无法回到自我的内在的,也因此无法真正进入正念的世界。
很多人在练习正念的时候,虽然坐在那里,闭上眼睛呼吸,认为自己什么也没想。其实大脑里还是抱着很多执着,一边告诉自己要在当下练习,一边心里又惦记着今天在工作上的不顺利,担心着马上又要还的房贷,还顺便想一想昨天和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争吵。
不懂得放下执念的人,没有办法学会正念。你要从意识上告诉自己,这些都可以在正念的十分钟里暂时与我无关,我只需要和我呆在一起。
那么除了以上的原因,阻止我们学习正念的原因是我们不相信自己。
正念练习就是要信任、认可自己当下的感受。 有些人盲从老师的权威,反而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和直觉。他们相信老师一定是更加智慧的人,所以他们觉得应该模仿他,把他当作完美智慧的典范。
比如说在正念练习中,你的老师说,在这里就结束了,但你内心还有很强烈的不想结束的冲动,而如果这时候你强行的让自己跟随老师停下来,那这种态度就完全违背了冥想的精神。冥想精神强调的是去做你自己,并在实践中理解“做你自己”意味着什么。
无论是谁,如果是在模仿别人,都是在错误的方向前进。比如今天你听到朋友说怎么正念好,你就跟着学,明天你听到另一个朋友说,正念要那样做才好,你又跟着学。那你就是把适合别人的鞋穿在自己脚上,这样走起路来总会觉得不舒服。请记住:你要成为别人是不可能的。你唯一的希望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再好的老师或者书籍都只可能是指导,是路标和建议,请相信你当下的感受。
正念需要这种你对自己的信任,你需要坚信事物能在可靠、有序的框架内自然发展。 在正念练习中,信任心态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信任自己,就没办法真正走进,看到自己的内在,并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因此,在下一次的正念练习中,当你试着去觉察自己的执念,放下自己的执念,开始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感受,那么你一定会慢慢懂得如何做好正念的练习,和自己呆在一起。
练习正念是一个反复淬炼的过程。你得忍受“高温”,你得经历磨练。但是如果能坚持下来,你就会变得更平和,你的内心会秩序井然,这样的心理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你的生活,你会发现面对的冲突自然而然的就少了。而这一切,如果不反复磨练,不反复直面你内心的黑暗和恐惧的话,是没法获得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正念融入生活中,为什么我们要每天抽时间去做正式冥想练习。它是一种停顿的方法,一种“提醒”我们的方法,一种滋养我们心灵层面的方法。
上面我们讲到了正念练习的三个要点:有意识的、在当下的、以及不评判的,和阻碍我们练习正念的两大原因:过于执着和不相信我们自己。
当你知道了正念的这些精髓,你可以试试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当你做到了清醒的,不评判的,不过于执着的活在当下,并且相信自己的感觉。你会成为什么样子?我相信,当你带着这些意识去生活,把正念融进你的生活,融进你的生命,你会找到属于你的宝藏。
接下来,我想先来讲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叫做《生命之水》。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可能会对如何带着正念的态度去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这是三个王子的故事。两个哥哥贪婪自私,而小王子则善良纯朴。老国王病的奄奄一息。在三人都很悲伤的时候,一位神秘老人出现在他们面前,知道他们悲伤的原因后,老人说一种神奇的“生命之水”能救他们的父亲。“如果国王喝了生命之水,他就会痊愈。但是这种水非常难找到。”
大王子第一个出发去寻找生命之水。他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希望借此讨好父亲,好取得王位。他骑上马,刚出发不久就被路边一个小矮人拦住了。小矮人问他要去哪里?大王子一心赶路,他傲慢地让小矮人滚开。大王子觉得自己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所以自然自己知道要怎么去,结果大王子不小心走进了一个极其狭窄的路口,弄得自己进退两难,卡在那儿了。
大王子很久不回来,于是二王子也出发去寻找生命之水。他也遇到了小矮人,也一样傲慢无礼地对待他,结果好像有什么魔法一样,二王子也卡在了狭窄的路口,进退不得。
于是,小王子也踏上了寻找生命之水的旅程。同样,他也遇到了小矮人,问他匆忙着要去哪里。小王子并没有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于是他停身下马,告诉小矮人说他的父亲得了重病,说他要去寻找生命之水,并承认自己完全不知道要去哪儿找。小矮人听完说,“我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这种水。”他告诉了小王子生命之水在哪,并告诉他怎么才能得到。小王子认真地倾听,记住了小矮人说的每一句话,于是他找到了生命之水。他最后踏上了一条金子铺的大道,与一位公主结了婚,并成了一个“国王”,拥有了自己的王国。
讲这个故事的原因,是因为卡巴金倡导读者们不仅仅把正念当做一种练习去学习,更应该把正念看成是一种生活哲学,将这种态度带到生活里面去。比如说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就能看到,故事中的大王子和二王子,都自作聪明地在生活。他们看似目的明确,实则非常傲慢、愚蠢,他们生活在焦虑中。而小王子,他一开始就带着一颗谦卑之心去寻找生命之水,他能向内观察,看到自己的迷茫和无助,然后接纳那个部分,从而去寻求帮助,最后找到了生命里真正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了自己王国的一个国王。
小王子的态度,其实和正念的不评判原则很像,不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断定未知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够活在当下,活得生命的礼物。而如果我们不能带着正念的态度去生活,活在当下,我们就会被生活“卡住”,而一旦我们不带目的的,谦卑的活在当下,生活反而会给我们最宝贵的奖励。
当你把正念融进你的生活,融进你的生命,你也会像小王子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王国”,找到生命的财宝。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从小事上一点一滴的去改变、去实践。如果你对正念练习的感受足够深刻,那你就会发现,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感受正念的力量。它会让你重新解读你的生活,真正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而不是身在这里,心在别处。你会发现就算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吃饭、洗碗、扫地,这些事情都会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和真实。
作者卡巴金也在书中,举了一个很生活化的例子,告诉读者他是如何在生活中试图用正念的态度生活的。卡巴金有一只猫,妻子负责喂猫,但是每次妻子喂完猫以后,都不会立刻清理猫碗,而是直接把猫碗和其他的餐具都放在洗手槽里。这个习惯让他觉得很不舒服,他每次看到洗槽里的猫碗都会生气,然后就会指责妻子。他觉得他的话从来都没被妻子听进去,他没有被妻子尊重。而妻子则觉得他的反应很可笑,竟然为一个猫碗发这么大的脾气。于是,他俩总会因为这件小事吵架。
练习冥想一些时间后,卡巴金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也不知不觉的发生了改变。当他再看到水槽中的猫碗的时候,他“蹭”的一下,怒气就冒起来了,但他不会立刻去冲妻子发火,也不会立刻下“我妻子根本不尊重我”这个结论。他仔细地观察、感受了一下他的愤怒,然后他发现,原来他看到猫碗时,内心首先冒出的先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反感,然后才汹涌出被冒犯的感觉,是那种汹涌的被冒犯的感觉让他发火。
接着他试着和那种温和的反感呆在一起,他继续注视着水槽里的猫碗,在觉察到内心浮现的各种想法后,他突然领悟到,原来让他发狂的并不是猫碗本身,而是他感受到的夫妻关系中的挫败感!他发火是因为感觉没人听他的话,妻子没有 尊重他。这其实跟猫碗并没有直接关系!
接着他想起妻子和孩子在认为合理的情况下,都会很尊重他的意见。他于是反问自己,妻子总把猫碗放水槽,真的是因为她从来不听我的话吗?否认了这个想法之后,卡巴金发现,水槽里的猫碗不再那么容易让他生气了。
所以从卡巴金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练习正念的要点,就是要“慢下来”,觉察自己的感觉,问问自己这个感觉到底从何而来。
下一次,在你涌起负面情绪的时候,你也可以试试正念的练习:当你察觉到情绪上来的时候,不要立刻发作,暂停一下,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做。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在心里,把正念当成一口锅,把你所有的感受都放进去,感受它们,熬煮它们。你不必立刻采取行动,只需用正念之锅装它们,这口锅会把它们煮烂,这样你会更容易消化和理解那些情绪。
然后你需要鼓励自己去觉察。看看你内心的感受和看法是怎么形成的,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并不全面。原来很多让你习以为常的反应,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快和矛盾,都是可以通过正念的向内觉察,去避免的。这种练习会使你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你自己,能让你从以前的习惯模式中解放出来。
正式的正念练习就不像日常生活中的正念练习这么随意,它有更严格的规则。
正式正念练习在形式上有最常见的坐禅,除了坐禅以外还有行禅、立禅和卧禅。它们除了在形式上不同之外,在流程上基本相同。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这几种不同形式的禅修,然后我会重点介绍怎样进行坐禅。
坐禅是坐着禅修,而行禅就是在行走中的禅修,立禅是在静止的站立中进行正念,而卧禅就是以躺下的姿势,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身体和感觉上。不管是坐禅、行禅、立禅还是卧禅,都是在修炼我们的心。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行禅。在行禅中,练习者只专注于行走本身。你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脚步运动上,也可以在行走的同时留意自己的呼吸。在行禅中,你的行走应该是没有目的地的。一般都是在一条小路上来回地行走,或者绕圈走。没有目的地会使你更容易待在此时此地。既然到哪儿都一样,那么又何必非要到达某个地方呢?行禅练习的挑战在于,你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这一步、这一次呼吸中?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立禅。立禅的练习,最佳的学习对象是树。你可以站在一棵树旁,像树一样静静地站着。想象双脚在地下扎根,身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感受自己的呼吸,或者闭上双眼,感受离自己最近的那棵树。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卧禅。在这几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中,练习卧禅静卧时,你需要让肌肉完全放松,无需作出任何努力来支撑身体。然后你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身体上,你可以从头到脚感受自己的身体,同时,伴随着呼吸,向全身的肌肤散发热量。
在练习卧禅时,你还可以系统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进行系统的身体扫描:你按一定的顺序感受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放松这些部位。你可以从头到脚,或者从脚到头,也可以从身体左边到右边。你还可以只是随意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某个特定部位,或者也可以只是专注在那些感觉很明显的部位,比如说觉得肚子不太舒服,或者肩膀比较酸痛。
除了以姿势不同来区分,正念还可以借助形象不同来区分,比如内化山的形象来冥想,称为山禅;借助湖的形象就称为湖禅。树、河、云、天空等大自然的一切形象都可以给你的冥想提供帮助。形象本身不是根本,但是它可以深化,更好的作用在你的冥想效果上。
接下来呢,我们来具体讲一下坐禅的过程和要点。
如果你正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听书,你也可以跟随着我们的音频一起来练习一下。
首先,我们选择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地方。如果你更慎重些,你还可以选择一处你觉得有某种明显“磁力”的地点,你可以尝试一个空间内的好几处位置,找到一个让你觉得自己最舒服,最适合进行正念的地方。
选好地点之后,就坐下。你可以盘腿而坐,也可以坐在椅子上,把双脚自然的,平稳的,放到地上。你的坐姿要使你的身体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你完全地认可并接纳接下来的任何时刻浮现的任何事物,这种态度就像一面明镜,你是虚怀若谷的,你是平和的、自然地反映一切。这种态度就蕴含在你选择的就座姿势中。
但也要注意,不要在地点和坐姿上花费太多心思。也许室内或室外某处确实存在某个明显的“磁力地点”,但是只要有了这种态度,无论你坐在哪里、用什么坐姿,你都会万般自在。只有当你的身心合二为一,并且不执着于某种特定模式时,你才是真正坐定了。
坐下之后,你可以手心朝上的放在膝盖上,也可以手心朝下放置。手的不同姿势蕴藏着不同的能量。你可以尝试先是掌心朝下放在膝盖上,感受一下自己体内的能量,然后再翻转,把掌心朝上放,如果你的觉察足够敏感,你一定能感受到体内能量的变化。
手放好后,你可以以呼吸做锚,感受气息的流入和流出。我们一起慢慢地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就这样让自己专注于一吸一呼中,再吸气,呼气。
在呼吸稳定以后,你可以逐渐扩大自己的意识范围,开始有意识地觉察脑海里浮现的思想与感受、冲动、以及内心浮现的一切。此时你要记住,我们是在有意识的,不评判的,专注于当下。当思绪跑到了别处,就要把注意力收回来,回到呼吸上。因为呼吸一直都在当下,回到呼吸上,就是回到当下。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将你的一个个想法,当作公路上繁忙的车流,你注意到车子一辆一辆过去了,但是你并不跟随任何一辆,你站在原地,观察着繁忙的车流,注意到自己有很多想法冒出来。
你要想使自己的正念强大到能清醒地容纳繁杂的意识,而又不迷失其中,不被诱惑,你需要花很长时间练习才能达到。对许多人来说,可能要花好几年、而且要在强大练习动力和大量练习的支持下才能做到。你才开始练习正念,不需要急着让自己达到某种状态,只需要把心放在当下,好好感受当下。才开始练习,你不需要一下子设定太长时间,5分钟一次的练习就可以。
一次完整的正式冥想结束也很关键。很多人一想到结束,正念就会变得涣散。如何处理结束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冥想练习中,特别是你没有用音频指导自己练习时,当你觉察到第一个想要停下的念头,以及接下来很多个想要停下的冲动。你就跟随着每一个冲动呼吸一会儿,然后问自己,“谁练习够了?”努力弄清这些冲动背后的含义是什么,是疲倦、厌烦、痛苦还是不耐烦?或者仅仅是结束的时间到了?无论是什么,不要习惯性地立刻结束,也不要机械地继续练习,要停留在这些冲动中,伴着这些冲动呼吸一会儿或甚至更长时间,使冥想状态的结束就像冥想中的其他时刻一样,时时都在你的意识之内。
如果你感觉自己准备好了结束,就可以再深呼吸几次。然后稍微动动自己的身体,动动指尖,挪挪脚,感受一下椅子,踏实的大地,然后在准备好的时候睁开双眼,结束你的冥想。
当我们有意识地、不评判地专注于当下,一次又一次的回到当下,看到当下,那么我们会与自己的心更近些,离我们的幸福更近些。今天我们了解到在正念的学习中,我们清楚了正念的三个要点:有意识的、不评判的、专注于当下的。还知道了阻碍我们练习正念的两个因素:执念太深和不相信自己。
清楚了正念练习的要点和阻碍因素,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把正念用起来, 把正念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学习了正念的练习,首先学了以正念的态度生活,我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王子寻找生命之水,成为了国王的故事。然后讲了作者卡巴金的猫碗的故事,同时引出了咱们在生活中练习的要点,就是要慢下来。你认真观察你的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正念的机会,在发怒的时候进行正念,让我们看到事情不一样的角度;在吃饭的时候,以正念的态度进行,只专注于吃饭这件事,好好感受一下饭菜的味道,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当你更多的和自己在一起,有意识的,不评判的,活在当下。你会发现压力没那么大了,焦虑少了,愉悦的感受多了。你会有机会看到自己身上的美好。
最后我们简单了解了行禅、立禅、卧禅是什么,之后我给大家详细讲了坐禅的过程和要点。正念的练习需要长期的,一点一滴的进行,就像花园需要长期精心的照料,这样才能鲜花满院,而不是杂草丛生。禅修就是修炼我们的心,让它觉醒。这样不管我们在哪里,这个花园都会永远伴随着我们。
一枝花·不伏老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不伏老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标签: 散曲 曲 其他
《一枝花·不伏老》译文采摘那露出墙头的朵朵红花,攀折路边的条条弯柳。采的花蕊红稚嫩,折的柳条青翠柔细。处处拈花惹草,纯粹的一个浪荡公子。手中的花柳任我摆布,直把她们玩弄得成了残花败柳。
《一枝花·不伏老》注释南吕:宫调名,一枝花和梁州等均属这一宫调的曲牌。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起来表达同一主题,就是所谓“套数”。
煞:俗“杀”字,这里指摧残。休:语助词。
郎君:丈夫,借指为妇女所恋的男人,元曲中常用以指爱冶游的 。“班头”,一班人中的头领。
盖:压倒,盖世界,用如“盖世”。浪子,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
分茶:分茶又称茶百戏、汤戏、茶戏。它是在沏茶时,运用手上功夫使茶汤的纹脉形成不同物象,从中获得趣味的技艺游戏,大约开始于北宋初期。据北宋陶谷《清异录》记载:“近世有下汤远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在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中也有“矮低斜行闲作草,暗窗分乳戏分茶”之句。后世由于茶类改制,龙凤团饼已为炒青散茶所替代,沏茶用的点茶法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的泡茶法所替代,也就再难重现这种分茶游戏。攧(diān)竹:攧,投、掷,博戏名。游戏时颠动竹筒使筒中某支竹签首先跌出,视签上标志以决胜负。
打马:古代的一种博戏,在圆牌上刻良马名,掷骰子以决胜负。藏阄(jiū):即藏钩,古代猜拳的一种游戏。饮酒时手握小物件,使人探猜,输者饮酒。
五音:宫、商、角、征、羽。六律:十二律中单数为律,双数为吕,统称律吕,因此六律也就是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种音调。这里泛指音乐。滑熟:十分圆熟、惯熟。
银筝女:以及以下的玉天仙、金钗客,均指 。
金缕:曲调名,即《金缕衣》,又作《金缕曲》。唐无名氏诗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苏轼诗亦有“入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樽、瓯(ōu):都是古代对酒杯的叫法。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在风月排场中占得首位。风月,亦即男女情爱。
玲珑又剔透:即在风月场所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元曲中这样的人又称“水晶球”,和“铜豌豆”同一意思。
锦城花营:都是指风月玩乐场所。都帅头:总头目。元人《析津志》说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录鬼簿》亦引时人言称其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并非自诩。
子弟每:子弟们,此指风流子弟。每:人称代词的复数“们”。兔羔儿:比喻未经世故的年轻人。乍:刚,才。围场:帝王、贵族打猎之所,这里喻指妓院。
苍翎毛老野鸡:作者自比。苍翎毛,就是长出老翎,翅膀够硬。这个比喻和后面的“铜豌豆”相类。笼罩、索网,都是指围场上惊险的场面,蹅(chǎ)踏:践踏、糟蹋,此指踏阵冲突。阵马儿,阵势。阵马儿熟,即什么阵势没有见过。
窝弓:伏弩的一种,猎人藏在草丛 杀猎物的弓弩。镴(là)枪头:元曲中一般都用作“银样蜡枪头”,好看不中用的意思,这里是借用熟语,也不无调侃的意思。
落:此处应该读là。
恰:岂,难道,如“恰不道壁间还有耳”(元杂剧《鲠直张千替杀妻》),“恰不道长嫂为母”(《水浒传》)。
匾:同“扁”。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恁(nèn):通“那”。如“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元王实甫《西厢记》)又有“恁每”一词,即“你们”的意思,所以“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
斫(zhuó):用刀、斧头砍。
锦套头:锦绳结成的套头,比喻圈套、陷阱。此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那些浮浪子弟们每陷入风月场所温柔之乡不能自拔,而自己却见多识广练就一身功夫,不把这些套数放在眼里,反而正好能够大展身手。
梁园:又名“梁苑”。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在今河南开封府附近,园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因此后来以之泛指名胜游玩之所。
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总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行走的都是名胜之地。
洛阳花:指牡丹。古时洛阳以产牡丹花著名。
章台柳:代指 。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所居。《太平广记·柳氏传》载,唐韩翃与 柳氏有婚约,安史之乱,两人分离,韩赋诗以表思念:“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蹴踘(cùjū):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书》中已有记载。唐宋时盛行(《水浒传》中的高俅即以此技得宠于皇帝),至清代渐衰。这种球外面是皮革,里面实以物,所以又写成“蹴鞠”。
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常同“打诨”合用,称“插科打诨”。
咽作:不详。可能是一种表演性的游戏。
双陆(liù):又名“双六”,古代一种博戏。据说为三国魏曹植所创,至唐代演变为叶子戏(纸牌)。
歹症候:本是指病,借指脾性。歹:不好。
兀自:仍旧,还是。尚兀自:仍然还。
则除是:除非是。则:同“只”。
冥幽:与前文“地府”同义,指传说中的阴间。
烟花:原指妓院,亦指 。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一枝花·不伏老》相关内容创作背景作者:佚名 这首套曲当作于关汉卿中年以后,其作年约在元世祖至元年间。当其时,元蒙贵族对汉族士人歧视,战乱造成人们生活的颠簸,加之科举的废置,又堵塞了仕途
《一枝花·不伏老》作者关汉卿简介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 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关汉卿的其它作品○ 大德歌·春
○ 大德歌·冬景
○ 大德歌·冬
○ 南吕四块玉
○ 关汉卿更多作品
搞笑广告词
饺子铺:“无所不包!”
石灰厂:“白手起家!”
当铺:“当之无愧!”
帽子公司:“以帽取人!”
理发店:“一毛不拔!”
药店:“自讨苦吃!”
戒烟协会:“千万别找吸烟女子做朋友,除非你愿意去吻一只烟灰缸!”
打字机:“不打不相识!”
眼镜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
香水公司:“我们的新产品极其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自卫教材一份。”
公共场所禁烟:“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也为了使您肺部没有洞,请不要吸烟。”
公路交通:“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新书:“本书作者是百万富翁,未婚,他所希望的对象,就是本小说中描写的女主人公!”
汽车陈列室:“永远要让驾驶执照比你自己先到期。”
交通安全:“请记住,上帝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给汽车准备了备件,而人没有。”
化妆品:“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洗衣机:“闲妻良母!”
酸汁饮料:“小别意酸酸,欢聚心甜甜。”
(四)
■某化妆品广告——“尽快下‘斑’,请勿
‘痘’留。”
■某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某酸汁饮料广告——“小别意酸酸,欢聚
心甜甜。”
■某印刷公司广告——“除钞票外,承印一
切。”
■某鲜花店广告——“今日本店的玫瑰售价
最为低廉,甚至可以买几朵送给太太。”
■某美容院广告——“请不要同刚刚走出本
院的女人搭讪,她或许就是你的外祖母。”
搞笑广告词(五)
■某法语学习班的招生广告——“如果你听
了一课之后发现不喜欢这门课程,那你可
以要求退回你的学费,但必须用法语说。”
■某招聘广告——“招聘女秘书,长相像妙
龄少女,思考像成年男子,处事像成熟的
女士,工作起来像一头驴子!”
■某眼药水广告——“滴此眼药水后,将眼
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
■某家理发店广告——“别以为你丢了头发,
应看作你赢得了面子。”
一人爬墙出校,被校长抓到了,
校长问:为什么不从校门走?
答曰: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校长又问:这么高的墙怎么翻过去的啊?
他指了指裤子说: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校长再问:**是什么感觉?
他指了指鞋子说:特步,飞一般的感觉。
第2天他从正门进学校,
校长问:怎么不**了?
他说:安踏,我选择,我喜欢。
第3天他穿混混装,
校长说:不能穿混混装!
他说:穿什么就是什么,森玛服饰。
第4天他穿背心上学,
校长说,不能穿背心上学。
他说,男人,简单就好,爱蹬堡服饰。
校长说我要记你大过。
他说:为什么?
校长说,动感地带,我的地盘我做主!
不能听,要自己拿主意!提分手,后悔了可就晚了!
男女朋友冷战其实很正常,冷战一天就分手,你朋友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啊!他说女人不能惯,是没错,但是,才一天,又不是经常这样是吧!
你还是自己拿主意,不能听朋友的,要是冷战一天就分手,那结婚了,冷战一天就离婚啊,冷战很正常,以后那有不闹矛盾的!还是自己拿主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