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蒂上长白银的诗句

南瓜蒂上长白银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白银的诗句

关于白银的诗句 1 形容白银的诗句

《八月十三夜与张检法泛武溪》

年代: 宋 作者: 朱翌

川净波平五板舟,天开地辟一轮秋。

白银国放黄金色,宫锦袍添紫绮裘。

坐久星河挂璎珞,夜深风露走珠旒。

人间意适须乘兴,我是闲人更自由。

《望人家桃李花》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送窦司马贬宜春》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马白银鞍,亲承明主欢。斗鸡金宫里,射雁碧云端。

堂上罗中贵,歌钟清夜阑。何言谪南国,拂剑坐长叹。

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圣朝多雨露,莫厌此行难。

《相和歌辞·善哉行》

年代: 唐 作者: 僧贯休

有美一人兮婉如清扬,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珰,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喜迁莺·玉龙垂尾》

年代: 宋 作者: 王千秋

玉龙垂尾。望阙角岹峣,如侵云里。明璧榱题,白银阶陛,平日世间无是。静久声鸣槛竹,夜半色侵窗纸。最奇处,尽巧妆枝上,低飞檐底。

当为。呼游骑。嗾犬擎苍,腰箭随邻里。藉草烹鲜,枯枝煎茗,点化玉花为水。未挹瑶台风露,且借琼林栖椅。眩银海,待斜披鹤氅,骑鲸寻李。

2 望洞庭一诗中白银盘指的是什么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白银:一作“白云”。“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扩展资料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望洞庭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经乱後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後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後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後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後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後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全唐诗》卷九十二,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唐诗》卷九十二

 卷92—1 招谕有怀赠同行人(一作李义府诗)李乂

 远游冒艰阻,深入劳存谕。春去辞国门,秋还在边戍。

 轩车行未返,节序催难驻。陌上悲转蓬,园中想芳树。

 蜀山自纷纠,岷水恒奔注。临泛多苦怀,登攀寡欢趣。

 永夕飞*雨,崇朝蒸毒雾。不求绥岭桃,宁美邛乡蒟。

 白浪行欲静,骢马何尝驱。愿接轺旆尘,联翩东北骛。

 卷92—2 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李乂

 水殿临丹籞,山楼绕翠微。昔游人托乘,今幸帝垂衣。

 涧筱缘峰合,岩花逗浦飞。朝来江曲地,无处不光辉。

 卷92—3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李乂

 崖巘万寻悬,居高敞御筵。行戈疑驻日,步辇若登天。

 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

 卷92—4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李乂

 桂宫明月夜,兰殿起秋风。云汉弥年阻,星筵此夕同。

 倏来疑有处,旋去已成空。睿作钧天响,魂飞在梦中。

 卷92—5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诏李乂

 仙跸九成台,香筵万寿杯。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

 叶向朝霁密,花含宿润开。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

 卷92—6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李乂

 上日登楼赏,中天御辇飞。后庭联舞唱,前席仰恩辉。

 睿作风云起,农祥雨雪霏。幸陪人胜节,长愿奉垂衣。

 卷92—7 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李乂

 青阳御紫微,白雪下彤闱。浃壤流天霈,绵区洒帝辉。

 水如银度烛,云似玉披衣。为得因风起,还来就日飞。

 卷92—8 奉和九日侍宴应制得浓字李乂

 望幸纡千乘,登高自九重。台疑临戏马,殿似接疏龙。

 捧箧萸香遍,称觞菊气浓。更看仙鹤舞,来此庆时雍。

 卷92—9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李乂

 初日承归旨,秋风起赠言。汉珠留道味,江璧返真源。

 地出南关远,天回北斗尊。宁一柱观,却启四禅门。

 卷92—10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颂巍巍。

 卷92—11 闰九月九日幸总持寺登浮图应制李乂

 清跸幸禅楼,前驱历御沟。还疑九日豫,更想六年游。

 圣藻辉缨络,仙花缀冕旒。所欣延亿载,宁祗庆重秋。

 卷92—12 侍宴长宁公东庄应制李乂

 紫禁乘宵动,青门访水嬉。贵游鳣序集,仙女凤楼期。

 合宴簪绅满,承恩雨露滋。北辰还捧日,东馆幸逢时。

 卷92—13 幸白鹿观应制李乂

 制跸乘骊阜,回舆指凤京。南山四皓谒,西岳两童迎。

 云幄临悬圃,霞杯荐赤城。神明近兹地,何必往蓬瀛。

 卷92—14 次苏州李乂

 洛渚问吴潮,吴门想洛桥。夕烟杨柳岸,春水木兰桡。

 城邑南楼近,星辰北斗遥。无因生羽翼,轻举托还飙。

 卷92—15 寄胡皓时在南中李乂

 徭役苦流滞,风波限溯洄。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

 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卷92—16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李乂

 展骥旌时杰,谈鸡美代贤。暂离仙掖务,追送近郊筵。

 地惨金商节,人康璧假田。从来昆友事,咸以佩刀传。

 卷92—17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李乂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卷92—18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李乂

 端揆凝邦绩,台阶阐国猷。方崇大厦栋,忽逝巨川舟。

 白日铭安在,清风颂独留。死生恩命毕,零落掩山丘。

 卷92—19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李乂

 暮归泉壤隔,朝发城池恋。汉畤结愁阴,秦陵下悲霰。

 駸駸百驷驰,悯悯群龙饯。石马徒自施,玉人终不见。

 卷92—20 淮阳公挽歌李乂

 玉颜生汉渚,汤沐荣天女。金缕化邙尘,哀荣感路人。

 凤凰曾作伴,蝼蚁忽为亲。畴日成蹊处,秾华不复春。

 卷92—21 故西台侍郎上官公挽歌李乂

 宇内文儒重,朝端礼命优。立言多启沃,论道盛谋猷。

 顾日琴安在,冲星剑不留。徒怀东武襚,更掩北原丘。

 卷92—22 高安公挽歌二首李乂

 汤沐三千赋,楼台十二重。银炉称贵幸,玉辇盛过逢。

 嫔则留中馈,娥辉没下舂。平阳百岁后,歌舞为谁容。

 宾卫俨相依,横门启曙扉。灵阴蟾兔缺,仙影凤凰飞。

 一水秋难渡,三泉夜不归。况临青女节,瑶草更前哀。

 卷92—23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南庄应制李乂

 平阳馆外有仙家,沁水园中好物华。地出东郊回日御,

 城临南斗度云车。风泉韵绕幽林竹,雨霰光摇杂树花。

 已庆时来千亿寿,还言日暮九重赊。

 卷92—24 兴庆池侍宴应制李乂

 神池泛滥水盈科,仙跸纡徐步辇过。纵棹洄沿萍溜合,

 开轩眺赏麦风和。潭鱼在藻供游咏,谷鸟含樱入赋歌。

 寄语乘槎溟海客,回头来此问天河。

 卷92—25 侍宴安乐公山庄应制李乂

 金舆玉辇背三条,水阁山楼望九霄。野外初迷七圣道,

 河边忽睹二灵桥。悬冰滴滴依虬箭,清吹泠泠杂凤箫。

 回晚平阳歌舞合,前溪更转木兰桡。

 卷92—26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李乂

 东城结宇敞千寻,北阙回舆具四临。丽日祥烟承罕毕,

 轻荑弱草藉衣簪。秦商重沓云岩近,河渭萦纡雾壑深。

 谬接鹓鸿陪赏乐,还欣鱼鸟遂飞沉。

 卷92—27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李乂

 诘旦行春上苑中,凭高却下大明宫。千年执象寰瀛泰,

 七日为人庆赏隆。铁凤曾鶱摇瑞雪,铜乌细转入祥风。

 此时朝野欢无算,此岁云天乐未穷。

 卷92—28 享龙池乐第八章李乂

 星分邑里四人居,水洊源流万顷馀。魏国君王称象处,

 晋家蕃邸化龙初。青蒲暂似游梁马,绿藻还疑宴镐鱼。

 自有神灵滋液地,年年云物史官书。

 卷92—29 奉和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一作陪幸五王宅)李乂

 家住千门侧,亭临二水傍。贵游开北地,宸眷幸西乡。

 曳履迎中谷,鸣丝出后堂。浦疑观万象,峰似驻三光。

 草向琼筵乐,花承绣扆香。圣情思旧重,留饮赋雕章。

 卷92—30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李乂

 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

 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乌疑填海处,人似隔河秋。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汀洲归棹晚,箫鼓杂汾讴。

 卷92—31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李乂

 凤辇乘春陌,龙山访故台。北宫才尽处,南斗独昭回。

 肆览飞宸札,称觞引御杯。已观蓬海变,谁厌柏梁灾。

 代挹孙通礼,朝称贾谊才。忝侪文雅地,先后各时来。

 卷92—32 陪幸韦嗣立山庄应制(一作宋之问诗)李乂

 枢掖调梅暇,林园种槿初。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旌门临窈窕,辇道属扶疏。

 云罕明丹谷,霜笳彻紫虚。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帝泽颁卮酒,人欢颂里闾。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茆居。

 卷92—33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李乂

 边郊草具腓,河塞有兵机。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武貔东道出,鹰隼北庭飞。玉匣谋中野,金舆下太微。

 投醪衔饯酌,缉衮事征衣。勿谓公孙老,行闻奏凯归。

 卷92—34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李乂

 睿德总无边,神皋择胜缘。二仪齐法驾,三会礼香筵。

 汉阙中黄近,秦山太白连。台疑观鸟日,池似刻鲸年。

 满月临真境,秋风入御弦。小臣叨下列,持管谬窥天。

 卷92—35 奉和幸大荐福寺(寺即中宗旧宅)李乂

 象设隆新宇,龙潜想旧居。碧楼披玉额,丹仗导金舆。

 代日兴光近,周星掩曜初。空歌清沛筑,梵乐奏胡书。

 帝造环三界,天文贲六虚。康哉孝理日,崇德在真如。

 卷92—36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李乂

 日逐滋南寇,天威抚北垂。析珪行仗节,持印且分麾。

 羽檄双凫去,兵车驷马驰。虎旗悬气色,龙剑抱雄雌。

 候月期戡翦,经时念别离。坐闻关陇外,无复引弓儿。

 卷92—37 元日恩赐柏叶应制(景龙四年)李乂

 劲节凌冬劲,芳心待岁芳。能令人益寿,非止麝含香。

 卷92—38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李乂

 绮萼成蹊遍籞芳,红英扑地满筵香。

 莫将秋宴传王母,来比春华奉圣皇。

 卷92—39 奉和三日祓禊渭滨李乂

 上林花鸟暮春时,上巳陪游乐在兹。

 此日欣逢临渭赏,昔年空道济汾词。

 卷92—40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李乂

 曲榭回廊绕涧幽,飞泉喷下溢池流。

 只应感发明王梦,遂得邀迎圣帝游。

 卷92—41 侍宴安乐公新宅应制李乂

 牵牛南渡象昭回,学凤楼成帝女来。

 平旦鹓鸾歌舞席,方宵鹦鹉献酬杯。

 卷92—42 饯唐永昌李乂

 田郎才貌出咸京,潘子文华向洛城。

 愿以深心留善政,当令强项谢高名。

 全唐诗卷一百七十六

 卷176—1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李白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卷176—2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留饮赠之李白

 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卷176—3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卷176—4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李白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

 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卷176—5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李白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卷176—6 灞陵行送别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

 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卷176—7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李白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

 恩波宁阻洞庭归。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卷176—8 送窦司马贬宜春李白

 天马白银鞍,亲承明主欢。斗鸡金宫里,射雁碧云端。

 堂上罗中贵,歌钟清夜阑。何言谪南国,拂剑坐长叹。

 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圣朝多雨露,莫厌此行难。

 卷176—9 送羽林陶将军李白

 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万里横戈探虎穴,

 三杯拔剑舞龙泉。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卷176—10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绣衣貂裘明积雪,

 飞书走檄如飘风。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胡塞清尘几日归,

 汉家草绿遥相待。

 卷176—11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李白

 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

 卷176—12 送贺宾客归越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卷176—13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李白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

 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

 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

 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

 卷176—14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李白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卷176—15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李白

 秦地见碧草,楚谣对清樽。把酒尔何思,鹧鸪啼南园。

 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踌躇紫宫恋,孤负沧洲言。

 终然无心云,海上同飞翻。相期乃不浅,幽桂有芳根。

 尔家何在潇湘川, 青莎白石长沙边。昨梦江花照江日,

 几枝正发东窗前。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

 秦云连山海相接,桂水横烟不可涉。送君此去令人愁,

 风帆茫茫隔河洲。春潭琼草绿可折,西寄长安明月楼。

 卷176—16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李白

 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丈八蛇予出陇西,弯弧拂箭白猿啼。

 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卷176—17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李白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94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