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她的文学作品有哪些独到之处?

女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她的文学作品有哪些独到之处?,第1张

迎来女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她的作品独到之处在于她对女性的巧妙描写,作品更加偏向于人性,她擅长于写情感与爱的相互纠葛,不管是对人还是对感情的刻画描写都很深入。张爱玲善于观察生活,在小说中对生活细节能够捕捉完全,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她作品中浓烈的感情。

一、张爱玲作品的大气之处

张爱玲作为一名出色的小说家散文家,她的一生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的一生和作品不仅广为流传同时也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争论,可以说是争论与魅力的集大成者。张爱玲的作品在人性上的揭露上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数一数二的,她还被世人称之为才女,她一生除了写小说、散文、翻译还对**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同时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她的作品中不会出现太多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对人物生活和情感生活的朴素描写,从平凡的生活的词句中让读者感受到不平凡。虽然不会有过分华丽的辞藻,但她的作品中处处透露出张爱玲本人丰富的想象力,尤其在在作品的结尾之处通常都是以大气的描写来结尾,她不会有个过多的描写而是会为读者留白,给予人们想象的空间。

二、对感情丰富的细节描写

张爱玲在小说中刻画的都是独立女性,寻求生活本身找到安身立命之本的女性角色,她尤其会在小说中为女性说话,反映关于女性的种种问题。在她的小说中主角看起来好像是被生活所打败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但实际上写出来并且让读者感受到的却是应该放平心态对生活抱有肯定态度的精神。尤其是她可以在小说或散文中用丰富的细节描写来展现生活,让读者更容易被情感带入产生情感共鸣。

面对迎来的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细品她的作品那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她的作品对于情感的描写和对女性的人文关怀是非常宝贵的,时至今日,张爱玲的作品仍是文学史上不可超越的经典。

寻根文学是一种以探索个人、民族或文化身份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回顾历史、追溯文化根源以及探究传统价值观等方式,表达个体对于自我认同和归属感的思考。

寻根文学通常关注于个人成长经历、家族历史、民族传统和文化遗产等主题。它强调对于过去的思考和思维方式的批判性反思,以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文化背景。这类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的力量,能够帮助读者发现自我并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在寻根文学中,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经常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描绘个人认同的变迁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话,寻根文学能够启发人们对于文化认同的思考。这类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共鸣和理解。

此外,寻根文学也经常通过描述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来探索个人身份的形成。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环境和文化遗产都能够激发读者对于自己所属地域的认同感。寻根文学的力量在于通过描绘这些图景和情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体验、认知自我以及与他人分享的方式。

总结起来,寻根文学是一种通过回溯历史、追寻文化根源和探究传统价值观等方式,来探索个人、民族或文化身份的文学形式。它关注于个人成长经历、家族历史、民族传统和文化遗产等主题,并通过描绘个体与社会关系、地域特色以及传统文化等元素,激发读者对于自我认同和归属感的思考。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寻根文学。

全书以文学史的演进过程为主线,按照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体渐次展开,并简要概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知识。注重对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方法的介绍。

在体例上,对每一种文体都讲述了欣赏技巧,每一篇例文都给出了相关注释及赏析。在方法上,注重用最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当代的文学作品,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更具有时代特色。全书注重对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情感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各类人员自学的参考用书。 前言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世界各国在经历了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大发展之后发现,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完全的幸福,随之而来的却是许多新的灾难和麻烦,如资源掠夺性的消耗、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国际社会关系依旧紧张等等。可见,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怎么办?用人文精神来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并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指出,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我国政府也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里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文素质教育。

但是,长期以来受实用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素质教育的倾向。特别是在职业技术院校,强调技术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更是严重。受到学校和学生普遍重视的是专业技能,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则被放到有无皆可的位置,于是导致了许多现实问题。问题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越来越呈现出技术化、工具化、机械化的倾向,青年学生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承载技术的容器。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的确,实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但如果只片面地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那么就有可能会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或“机器人”。问题二:学生人格构建不健全。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就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例如,有些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常常感到精神空虚、思想苦闷、情绪消沉。有些学生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不够;有些学生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没有远大理想;有些学生热爱美、追求美,但常常难以把握区分美与丑的标准;有些学生崇尚实现自我,但没有社会责任感,如利用高科技犯罪现象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带来的问题。问题三:技术精湛,但缺乏创新精神。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绝不能离开形象思维。人文教育特别是文学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与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大胆的想像、巧妙的构思、闪光的灵感一向青睐思维活跃、情趣丰富、有创造力的人。

本书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来编写的。旨在努力推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文学素养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素质工程的主要内容。希望当代大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学习掌握中外文学名著中“典范的语言规范”,增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与人交流、交际的能力;了解和继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类文化遗产,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生活感知能力和情感领悟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思辨能力,切实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造就新世纪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给读者以系统完整的认识,本书以文学史的演进过程为主线,按照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体渐次展开,并简要概述每一种文体发展概要;为了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书中结合具体作品着重讲述了不同文体的阅读与欣赏技巧。在选文上,以中国作品为主,兼以外国作品;既重视历代经典名篇,也适当涉猎富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作家风格的作品。

本书由胡茂胜、赵志英主编,王健、董君任副主编,杨百梅、于孝廷主审。全书共五章。胡茂胜编写第一章;赵志英编写第二章;王健编写第三章、第四章;董君编写第五章。最后由胡茂胜统稿,杨百梅、于孝廷审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并从中汲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未能悉数注明,在此,谨表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和能力,书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恳请广大同仁、专家、学者不吝赐教,给予斧正。 第一章 阅读与欣赏概述1

第一节 关于阅读1

一、阅读的分类1

二、科学作品的阅读2

三、文学作品的阅读2

第二节 关于文学3

一、什么是文学3

二、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异同4

三、文学的分类5

第三节 诗无达诂、情感共鸣的审美特质6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6

二、文学欣赏是一种浸透着情感的审美活动7

三、文学欣赏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8

第四节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审美历程9

一、审美注意9

二、审美感知10

三、审美判断10

四、审美体悟11

第五节 知人论世、披文入里的审美技巧11

一、知人论世,零距离认知12

二、虚境妙悟,艺术化观照12

三、披文入里,无字有真意13

四、同而不同,比较见真知13

第二章 诗歌的阅读与欣赏16

第一节 诗歌概述16

一、诗歌的发展16

二、诗歌的特点19

第二节 诗歌的欣赏技巧21

一、疏通字义,领会内涵,了解写作背景21

二、认知基本抒情方法、掌握常用表现手法22

三、融入诗中意境,领悟作者感情,体会其中意蕴24

第三节 例文阅读与欣赏25

关雎25

山鬼27

龟虽寿30

杂诗(其一)32

过故人庄3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5

独坐敬亭山37

春望38

风雨40

清平乐42

江城子·密州出猎44

一剪梅45

摸鱼儿47

雪花的快乐49

我爱这土地51

致橡树53

一棵开花的树56

云雀歌58

第一次的茉莉62

丁香为我送芬芳64

第三章 小说的阅读与欣赏67

第一节 小说概述67

第二节 小说欣赏技巧68

一、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68

二、从体味细节到把握情节69

三、从分析主题到欣赏技巧70

第三节 例文阅读与欣赏72

三王墓72

王子猷雪夜访戴74

武松打虎76

娇娜82

阿Q正传(节选)87

春阳95

围城(节选)101

红高粱(节选)108

乡村医生115

第四章 散文的阅读与欣赏120

第一节 散文概述120

第二节 散文欣赏技巧122

一、牵住线索,沿波讨源122

二、领悟意趣,品尝意味124

三、找准文眼,细察理趣125

第三节 例文阅读与欣赏126

秋水故事(三则)126

月赋128

兰亭集序131

前赤壁赋133

西湖七月半136

秋夜138

乌篷船140

翡冷翠山居闲话142

男人145

入川小记148

第五章 戏剧文学的阅读与欣赏153

第一节 戏剧文学概述153

一、戏剧与戏剧文学153

二、中国戏剧的发展153

三、西方戏剧的发展156

四、戏剧文学的特点157

第二节 戏剧文学的欣赏技巧158

一、把握戏剧冲突,体会戏剧冲突的社会意义158

二、掌握戏剧结构,了解戏剧结构的层次美159

三、品味戏剧语言,感受戏剧语言的艺术美159

第三节 例文阅读与欣赏160

裴少俊墙头马上(第三折)160

琵琶记·糟糠自厌165

牡丹亭·惊梦168

哈姆雷特(节选)173

伪君子(节选)176

玩偶之家179

一只马蜂187

北京人(节选)196

升官图(节选)203

推销员之死(节选)210

关汉卿(节选)212

参考文献220

学生阅读与欣赏书目222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作家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强烈打动着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从接受主体而言,其产生原因有: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而产生共鸣例《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曾引起历代无数读者共鸣,因为它说明了一种以平常心看待好坏得失的正确的人生态度;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情感经验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情感经验的相同或相似而产生的共鸣例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引起众多游子的共鸣;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意志愿望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志愿望的相近也会在读者那里产生的共鸣例曹操的《观沧海》体现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这一点与一些青年读者血气方刚,踌躇满志,渴望为国贡献的意志愿望是相通的此外,读者期待视野形成的特定历史处境如果与一定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有某种相通相类之处,也会引起强烈的共鸣例如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古代一些反对投降、歌颂抗战的文学作品就深深激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岳飞的《满江红》曾被人们到处传诵,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正气歌》等,也给处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广大读者以勇气和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2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