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常见的情绪表现?

简述幼儿常见的情绪表现?,第1张

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都是非常快的,由于在心理和身体上的急剧变化,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的情绪表现方式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常见的情绪,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第一 惧怕

害怕在生命早期是一个感觉的情绪反应,特别是在2-4岁的儿童期表现最为明显,但不同的年龄阶段怕的内容却不一样,一两岁时更多的是怕陌生人;两岁半左右,主要怕大的声音,小动物,医生看病;在大一点会怕黑暗等。

害怕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完全不怕任何东西的孩子,往往会碰到危险的情况不知道躲避。

但是害怕太多也不好,会让别人以为孩子胆小懦弱。当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下,思维会受到抑制,产生胆怯心理,造成孩子退缩和逃避,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家长要及时读懂孩子害怕的原因,哪怕他害怕的原因很“不合理”,家长也不能取笑他,更不能一味的说这个是没事的。而是要承认孩子 害怕的事情或东西的真实性,有些东西可以直接表演给他看,帮助孩子走出害怕境地的起始点。而有些东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体验。当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就大大表扬,增强他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 愤怒 发脾气

愤怒往往是指愿望不能被实现或为某种行为受到限制时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从心理学上讲,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是对感到无助、或无力的情境做出的反应,是对周围人发出的一种变相求助信号,只能通过最熟悉的发脾气的方式来引起注意。

愤怒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长期有这样的情绪,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同时也会损害人际关系,甚至是孩子以后的事业发展。

但是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能事事顺心,万事如意,当孩子遇到愤怒的事情,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做几次深呼吸或到外面慢跑几个圈,让身体上的感觉抵消消极感情。

第三 嫉妒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嫉妒的心理,适量的嫉妒心有利于孩子的进步,但是过量的嫉妒会给别人或者自己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通常嫉妒心重的孩子一般都比较短视,只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而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嫉妒心理,正视自己的缺点,接纳别人比自己好的一面,同时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第四 好奇

好奇是孩子遇到新鲜事物或在新的环境中,产生兴趣而想要探索和了解的心态,好奇心是孩子个体学习,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好奇心越重的孩子,生存能力越强,因为这部分孩子喜欢不断的探索各种事物的属性,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应对周围的环境。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一旦面临新奇、神秘或者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探索行为:感官探索、动作探索、言语探索。正是通过这些探索行为,孩子学会选择性的了解周围事物,并积累经验。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鼓励和培养他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不断的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1.在观察中发现情绪

幼儿觉察自身情绪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限,往往无法直接、准确地述说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有时会在脸部表情和肢体行为上有所表露。如高兴时微笑,拍手欢呼;伤心时流泪,低头沉默;生气时皱眉,叉腰跺脚;害怕时闭眼,抱臂颤抖,等等。有时,幼儿内心的情绪还会在幻想游戏中展露。有时,幼儿胃口差、做噩梦、频繁解小便等生理反应亦是情绪不安的征兆。

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表达方式,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细致观察幼儿的脸部表情、肢体动作、游戏行为等,以便及时发现幼儿的负面情绪。

例如,户外游戏时,教师让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可是这边刚拉上,那边又断开了。教师终于忍耐不住,冲孩子们大声呵斥:“怎么回事儿连一个圈都拉不好。不准动!谁再动就没得玩。”突如其来的训斥声一下子把嬉闹的孩子们震住了,一个个没了声音,挺直了身子。“总算安静了!”教师松了一口气,目光与一旁的小小相遇,小小慌忙垂下眼帘,避开教师的目光,拉着教师的小手也微微颤抖。教师似乎觉察到了什么,语气温和了下来……

又如,最近,小雪每天吵着要教师陪她午睡,原因是:“我害怕,我会做噩梦的。”一天,小雪在玩芭比娃娃,她指挥芭比不停地游泳,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突然小雪以芭比的口吻叫道:“妈妈,妈妈,芭比不会游泳,好害怕!”这一幕被细心的教师看见了。联想到小雪不敢独自睡觉,总嚷嚷会做噩梦的情形就是从学习游泳开始的,她拿起电话,和小雪妈妈交流起来……

案例中,小小躲避的眼神、颤抖的小手显示出她内心对教师的害怕情绪.小雪则用游戏行为间接地表达出她对游泳的恐惧心理。教师敏锐地觉察到了幼儿种种表现中所包含的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表情、行为之外,幼儿某些较之以往突然有所变化的行为往往也隐藏了许多情绪方面的信息。如:原本总是和小伙伴在一起玩,今天却若即若离地出现在教师身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平日里嘻嘻哈哈、爱唱爱跳,最近变得不苟言笑、不爱玩耍,或是突然和小伙伴冲突不断,出现破坏物品和规则等行为。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关注,以便综合判断幼儿是否有情绪方面的问题。

2.在倾听中捕捉情绪

幼儿年龄小,用语言表达情绪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情绪,他们不仅无法觉察,而且无法直接表达。但是,积压于内心的情绪会在某一瞬间通过某一句话、某一行为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这时,教师要敏锐地抓住时机,认真倾听幼儿在说些什么,观察他怎么在说。从幼儿的语气语调、脸部表情、肢体动作中捕捉有用的信息。

新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幼儿园的环境还不熟悉,初次离开父母面对陌生的环境不免有恐惧感。首先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做一些正面的指导,比如就直接的告诉他幼儿园小朋友们一起生活学习的地方,就象爸爸妈妈每天都要上班一样,使孩子形成一种规则的意识。另外家长还需要多向孩子讲一些幼儿园有趣的事情,多与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多陪幼儿做些亲子游戏来消除幼儿恐惧的心理。做为园方可以为孩子跟家长提供单独游戏的空间,由幼儿园里的班级老师陪伴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充分的了解幼儿园对身边的事物产生了兴趣也熟悉了班级老师,和幼儿园以及幼儿园的老师建立了感情,从而使孩子的情绪得到稳定。另外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老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在家里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宝宝因材施教。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都不是太稳定,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来对宝宝进行培养。

宝宝口吃的原因,预防与矫正

本帖最后由 小妮子 于 2010-5-16 00:41 编辑

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涩阴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口吃多发生于儿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儿童口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遗传因素,躯体因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模仿,家庭教育,错误的认知,基因突变等等如果家长在孩子出现口吃时,经常批评或立即叮嘱孩子纠正,反而容易加重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慢慢地还会导致语言中枢正常功能失调,口吃也会越来越重。一般男孩发生口吃多于女孩,口吃是在孩子幼儿期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得到纠正。如果幼儿期不纠正的话,有时口吃可伴随终生。总之,口吃可能是生理与心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儿童口吃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主要表现为言语节律失调,语音或字句的重复、中断、阻滞而不流利,可伴有言语助动的动作,如跺脚、拍腿等。口吃患儿常表现胆小。退缩、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绪障碍。须符合下列三项:①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②无表达内容障碍;③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口吃应该做哪些检查? 需做相关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抽动症和精神病性言语零乱等。儿童一旦出现口吃现象,家长就应重视。否则,待口吃现象加重或成为习惯时,再进行口吃矫正难度就大了。

对儿童口吃矫正,主要是通过口吃儿童的家长和亲人指导矫正予以治疗。指导矫正口吃的方法很多,大多是从解除口吃的原因与不良发音入手。

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 2讲话吐字清楚 3勿催促孩子讲话 4勿打断孩子讲话 5消除紧张感 6说话要轻柔 7多抄写 8尽量避免接触其他口吃病患者。当孩子有口吃现象苗头时,要避免与其他口吃病患者再接触 9鼓励孩子多唱歌,唱歌使孩子吐词准确快捷,增加自信心。10尽量慢慢对话。与有口吃的孩子在安静处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话,但要连续地、匀速地,不可断断续续。11最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孩子明白,不管他怎样,你都接受他,不管他口吃与否。

文章来源:手拉手中国口吃社区

可能有一些人会觉得婴儿还那么小,有情绪是有可能的,但一般不会有什么情感,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宝宝再小,也是有他的情绪情感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特点,家长需要对此多加了解,那么,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一、情绪的发育:

一般婴儿的情绪十分平和稳定,偶尔号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如想睡觉,肚子饿或身体不适,所以父母的周全照顾最要紧,令宝宝觉得安全,舒服。建立正常的作息规律,宝宝的情绪便不会有太大波动。

二、情感的发育:

1、3个月开始婴儿就可以有高兴或不高兴的表现,如宝宝听轻快、柔和的音乐时会用微笑、手脚轻轻晃动来表示愉快情绪。

2、4个月后常常愉快地微笑和大声笑。

3、5个月开始建立母婴相依感情,开始认生,能分清熟人和生人。看到母亲和熟悉的人会表示高兴,看到陌生人则会不安。

4、8个月时会用眼神紧紧盯住他要的东西来表示他的要求,当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时会哇哇大叫,用推开或扔掉东西来表示厌恶。

5、9个月通过训练会用摇手、点头来表示再见、行礼等。

6、10个月会用摇头表示不。

7、12个月时感情更加丰富,已初步建立害怕、生气、喜爱、妒忌等感情,已经能意识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婴儿的依恋情感分为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这个时期也叫做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也就是指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都一样喜欢,任何人与婴儿接触,比如逗他,与他说话,都能引起孩子愉快,开心。

第二阶段(3-6个月):叫差别的社会反应期。这时候,婴儿慢慢的对人有了不同的差别,这时孩子会偏爱母亲,在母亲面前表现更多的微笑、依偎,孩子还不害怕陌生人。

第三阶段(6个月-2岁):叫特殊情感联结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对母亲更加关注,婴儿跟母亲在一起表现的特别开心。

现在家长清楚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了,作为家长,有必要对孩子的情绪情感特点做出了解,这样才可以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更加的得心应手,不至于对孩子的正常情绪情感有所担心,另外,如果婴儿的情绪情感出现了异常,家长应及时找到原因并调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6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