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今天,小学美术的教学不再单纯以传授美术知识、讲授美术技能为主,而是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美术素养的培养。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以及作品欣赏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逐渐渗透情感教育,对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艺术情操,延续学生情感体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师生间的交流是教学的主要方式,更是新课程下实施教学的重要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占据着课堂的主动权,和学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与学生的交流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新课改就要求在课堂上师生要保持平等,教师要做一个合格引路人,把课堂交予学生,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绘画技巧,并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的同时,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绘画技巧的习惯。
(二)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学生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为实现这一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把情感教育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3]。
例如在人美版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痕迹,寻找大自然中的痕迹,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反映到画纸上,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归纳,点评学生的作品,以及学生在外出后的表现。对于那些在外随意践踏草坪、采摘花草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告诉学生要爱护大自然,保护自然中的一切生灵。通过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写生,不仅可以增进他们与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与责任,还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
(三)延续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美术教学内容中适时地加入情感教育,不仅能让枯燥的学习生动起来,而且还会影响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以一种学生熟悉的情境将美术内容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延续。
例如在人美版三年级《一张奇特的脸》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先将一张画有人脸的放在讲桌上,先让学生从正面观察人脸,它是一个笑着表情,然后让学生换个方向观察,它变成了一个难过的表情,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情的变化规律,此外,老师还给学生播放大笑、愤怒、哭泣等的声音,让学生互相做出相应的表情,引导他们观察同学在做不同表情时的五官变化。
通过简单的游戏,将课堂知识展现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美术课堂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进而实现教学目的。学生不仅会在课堂上展现出对表情变化的兴趣,在课后也会与同学互做表情游戏,展示自己对表情变化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更好的延续。
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
婴幼儿的情绪反应是进行沟通的有效信号,通过情绪反应和社会行为的心理暗示表达他们的需要,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从而促进了婴幼儿的认知发育。
培养婴幼儿情绪情感和社会行为的方法包括满足婴幼儿的合理需求,建立亲密的感情等等。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在艺术课堂中,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还要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作、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艺术课程的情感价值作了明确的表述: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这就充分说明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它是艺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又是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同时,是否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的重要指标。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艺术课堂,在课堂中通过艺术感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无论是技能表现还是艺术欣赏,都要求学生在与艺术接触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挖掘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而情感则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欣赏艺术作品或是参与艺术表现时,没有积极、合理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参与就难以与作品产生共鸣,也就无法真正地完成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使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为此,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法来促进学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努力创造机会使他们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形成真挚朴实的情感,进而达到人格上的健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展开,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在艺术技能方面获得有效提高,在艺术情感体验上得到丰富。那么该如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有那些途径和方法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出总结,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感体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成为自己作品中的主角。
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比赛创作,在画面中表现自己比表现别人更容易释放出情感。
积极地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让自己进入到画面中去,成为自己画面里的主角。美术课堂的平时作业因为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学生投入的精力相对会比较少,作品中的情感、技能因素也不容易得到很到的体现。而一旦参加绘画比赛活动时他们则会更加专注。因为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作品在构思表现、深入刻画上一般也相对完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鼓励学生都来参与创作,并尽可能将自己画到画面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故事,并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就会更容易画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例如: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能书画比赛的主题“我是合格的小公民”。教师在辅导学生创作时,就充分利用了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的功能。首先提出“什么是合格的小公民”以及
“怎么样来成为合格的小公民”等问题,在师生交流探讨中来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奉献、关爱、自尊等价值观,明白这些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素质。然后提出讨论话题:
我是中学生了,怎么在家庭中或集体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何付出力所能及的劳动、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设想在这样的一幅画面中,父母在阳光下的稻田里辛苦地收割稻子,而你能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有帮助收割、提着篮子送水送饭等等。用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就足以表现出“合格小公民”的主题,学生在创作时就会很容易带着情感去画作品,因为作品中包含着对父母的关爱、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这样的作品就将美好和睦的家庭生活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是对丰收的喜悦之情的表达,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了。而且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会想到画面中的辛苦劳动的父母和自己的那份关爱,那将是一种真挚情感的流露,艺术与情感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艺术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
情感在审美心理活动中,一方面,诱发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活动都感染上情感的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诱发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以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教师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可能会受到各种问题的困饶,但不能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面对学生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心理,始终展现给学生们的是一个朝气的面孔和温和善意的笑脸,在情绪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心态。也不能因为现在有的孩子不太听话或是有的班级整体表现不够理想就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倘若是教师首先把自己和学生对立起来,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那就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艺术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善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有合理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节情绪,利用恰当的环境对人心理和情绪情感的影响来实施教学。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课堂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通过积极的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集体的合力来带动、影响全班级的同学的情绪情感,从而参与到艺术情感的体验中来。这种集体的影响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从众”心理。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展现自我,而且也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课堂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动作和情绪来暗示他人,从而导致学生间在情绪情感上发生连锁性的反映,从而带动他们一起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的。
例如:对李可染的《牧牛图》的理解欣赏,除了从水墨技法上进行引导学习外,教师也尝试着从生活经验和情感印象方面来展开教学。做到先以情感人,然后才关注画面的技法构图等相对比较专业的问题。在课堂实践中表明,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还是作品本身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这种内在情感是从生活经验中积累得来的。从乡村出来的孩子多少都会有过一些与动物相处的经历,牛羊兔狗鹅鸭等等。教师让他们试着回忆一下童年的时光,可以用引导的话语来提醒他们:还记得童年时的动物朋友吗?与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伙伴在一起是多么的令人难忘,还想再回到从前吗?闭上眼睛吧,回忆一下童年,脑海中浮现了儿时的好朋友了吗?然后由同学们讲述孩童时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教师也介绍自己小时候就和伙伴骑在牛背上模仿过“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老师自己扮吕布,手拿一只长竹竿,骑着一头
老水牛,其他小伙伴扮关羽、张飞、刘备各自骑着一头牛厮杀在一起,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有了教材中的《牧牛图》的铺垫,加上师生的发言,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从艺术作
品中唤醒的情感体验也开始帮助他们展开想象。有的同学在城市里长大,缺少相关的与家畜在一起的生活体验,但是可以在其他同学们积极的情绪中受得感染,也容易从同学的愉悦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这时候再适时讲解李可染创作《牧牛图》的意图和内在情感的表现,学生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很容易将全班的气氛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始关注艺术作品内在的情感表现,而不仅是只看到作品中画了什么、用什么来画等等比较浅层次的问题。他们和画家的情感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致于觉得《牧牛图》不是李可染创作的,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现的镜头就是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体验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有效性。
三、大题小作,避免“审美恐慌”,拉近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艺术欣赏教学中有很多美术作品是国内外艺术大师的经典名作,但普通观众有时会觉得这些作品过于高雅和经典了,与自己的情感需要的距离太遥远了,也就从心理上直接排斥了这些作品,甚至会有些恐慌心理。他们会想:挺难的吧,看也看不懂。或者觉得反正是名家的作品,肯定是好的,不会差。至于好在哪、难在哪,他们并不关心。这就妨碍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交流,失去了欣赏、理解作品中深层内涵的可能。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教师要设法拉近艺术欣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那些看似“高深”、“高雅”的艺术尽量通俗化、简单化和生活化,降低欣赏的要求和难度,做到“大题小作”。为避免教学过程中的乏味,可利用故事和趣闻展开教学。但是故事要本着尊重历史和艺术的原则,不能出现庸俗的情节或是一些流言诽闻,而是要注重趣味性、真实性和有利于教学欣赏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避免教学上的“满堂灌”,教师的滔滔不绝的讲解会加重学生的厌烦和恐慌心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要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作品。如可以这样说:“假如把这幅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送给你,你打算把它挂在家中客厅还是书房,或是卧室,为什么?要是家里来了朋友,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这幅作品?”用这种形式,直接拉近了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迫使”他们与艺术作品面对面,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参与中体验作品的精神价值,挖掘出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但不是去说服他们一定要喜欢某某作品,而是鼓励各抒己见。同时,教师也要适当介绍自己个人的看法,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起到合理引导的作用。甚至可以对其中某些作品进行批评(当然也是个人的喜好,在不影响总的原则的基础上)。这样学生会觉得有点新鲜感,可能会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因为欣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好评,似乎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和主观性,学生见多了难免会有些麻木,毕竟他们还不能自觉地欣赏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高深的艺术作品,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情感价值和艺术表现力的感知,而不是对作品做出好与坏的评价。教师在情感和精神上和学生站在一边,会获得他们的信任,是开展有效引导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四、重视学科渗透,把握与艺术教学有关的热点话题和知识点。
中学的艺术教材中多次出现了凡高的绘画作品,我注意到在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介绍凡高的文章和绘画作品,说明凡高现在是备受人们推崇和关注的。但是作为中小学生来说,毕竟对外国的艺术大师了解不多,就很难对其产生认同感。但是既然是语文教材和艺术教材同
时都出现了关于凡高的相关信息,相信学生也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会对关于凡高的教学有
所期待。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来让学生接触凡高、了解凡高,将他的作品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除了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生平简介,还重点介绍他的“后印象派”画风就是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以及他的油画作品对世人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活动围绕凡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来展开,如热烈奔放的笔触、夸张大胆的用色,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他的《向日葵》中灿烂的金**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张力,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将经典的事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来感受倍受关注的艺术大师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而语文教材中有关凡高的介绍也恰好和艺术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这需要教师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信息,重视学科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渗透,利用一切有价值的条件来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五、文字表达,树立信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我发现,在回答一些课堂提问时,有些同学表现的不太自信,特别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他们也不是很肯定。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明白:评价作品时的对与错并不是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对与错之分,关键是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最好的评价。如对大师作品中人物神态的理解,动态的把握,色彩的感觉等,尝试评价他人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价中培养良好的艺术情感和艺术理解能力。在口头表达还不太习惯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用散文、诗歌和随想等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体会,逐渐适应后就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直接回答来大胆评价艺术作品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帮助树立自信的重要作用,又通过主动积极的评价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印象来丰富他们的艺术情感体验。
色彩是艺术表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色彩更是情感印象的载体。人们对色彩的情感有着一种直觉上的感知。色彩其实本无情感可言,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人们靠色彩感知了大量的信息和符号,自然界中的春暖花开、寒暑易节对人们的影响大多是通过色彩的记忆在人们的内心深出留下烙印,因而当某种色彩在人们面前出现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生活经历中所遇到的相关感觉,引起内心的共鸣,便生成了“情感”。我们误以为这种情感来自于色彩,其实它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情感有着超越色彩实体的象征价值,它是更具夸张、概括和理想化的色彩。色彩作品中的情感印象对于创造者来说是积累和凝聚,对于欣赏者来说是积累和释放。不同的色彩通过其象征意义分别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和印象。自然界中的色彩有千万种,不同的色彩或是色彩组合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信息。三原色的精神和情感表现价值就非常独特。如:
**,明度亮也最能发光,象征光明、知识、真理和领悟;红色,有着不可抗拒的光辉,象征富有生气的大地和兴奋、热情、好战、战火等,红橙色有着温暖闪光的特性,象征炙烈的
火焰。因为火总是红红的,给我们以热量和温暖;而兰色象征冬天的力量、阴影、透明且有平缓宁静感,纯兰倾向于黑暗,常用来表现黑夜。其他的情感印象如冷暖、华丽、朴素等多种多样。可见色彩作为情感印象的载体,可传递的信息符号是非常丰富的,因而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被用来装饰物品、美化环境,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服务。
色彩的美学价值来自于色彩的象征意蕴,而色彩的象征意蕴与人们的情感存在着对应关系,就是说色彩的艺术魅力和欣赏者的情感印象之间存在着互动互文的同一性。情感原本是内心深出的记忆体验,而色彩会与这些体验一一对应,从而表现出色彩情感印象的丰富性。学生在了解了色彩的情感价值的基础上再来面对艺术作品欣赏和参与艺术创作时,便会将色彩的情感印象更合理地融入到自己的情绪情感中去,从而使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在欣赏和创作作品时对色彩的把握就会有全新的感受,目的会更明确,搭配会更合理,对色彩的想象会更大胆,也就更加有助于他们利用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丰富情感的目的。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情感是伴随着体验生活能力、艺术构思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而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的,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始终充满着艺术情感,没有情感的艺术形象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时需要释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引导他们重视对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价值的理解,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再说德育》 孙学策 著
《教与学的心理学》 皮连生 著
《反美学》 潘知常 著
《生活教育论》丁丁 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的意义:
一是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更好地学好数学,是当今每一位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
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
二是要使学生从小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使数学成为整个人类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
这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数学情感正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
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认知因素和情
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相互不同方面,所以学生的数学情感对数学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意义很大。通过这些体验能让我们增长自己的见识,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能与人和睦相处,能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同时也能让自己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好,心智越来越成熟和稳重。
一、营造氛围,唤起创新意识,让幼儿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幼儿体育活动中首先应唤起幼儿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造。创新来源于好奇,来源于对问题探索和解决的欲望。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的营造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是创设器材环境:就是从场地和器材的设置上激发幼儿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如摆放一些新鲜的玩具,对同一种器材设计不同的陈列模式,进行不同的组合,让幼儿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探究问题的愿望等等。同时,我们还会在活动场地留一些空白,让幼儿自己去发挥,这样既激发他们自觉创造的积极性,又丰富了活动的内容。 二是创设情景环境:在体育活动中先设计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创新的意识。如在幼儿的平衡训练中,我们在平衡木两旁分别设计了水流和火焰的模型,让幼儿在训练的过程中思考怎样不踩湿鞋,怎样不被火烫等问题,既实现了训练目标,又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是创设心理环境:即创设一种轻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和活动氛围,使幼儿没有思想顾虑,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表达思想。在体育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小朋友,他能完成这件事吗”等语言表现出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使他们受到鼓舞,跃跃欲试地想进行创造活动。 二、鼓励选择,培养创新精神,让幼儿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幼儿体育活动中应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敢创造。 三、加强引导,提高创新能力,让幼儿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幼儿会创新。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十分重要,体育活动中我们既鼓励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同时也引导幼儿的创新思维向着正确的、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创设条件,体验创新快乐,让幼儿爱创造 体育活动中,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享受成功,可以大大地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活动的效果,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通常,我们在体育活动中会努力创造一些机会,丰富活动的实践性,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热爱创造的习惯。 西周幼儿园现正火热招生中,欢迎上我们的官网了解看看
问题一:感情的意义 人的生存与发展要核心内容上就是对于价值的生产与消费,那么,情感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人类依靠情感来识别价值、表达价值、区分价值、计算价值、选择价值和创造价值。 人通过价值观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通过情感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再通过情感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联系,然后,通过意志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自己的相应行为所产生的价值,并选择出最佳的行为方案。如何计算价值1、通过价值观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任何人都必须对所拥有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就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人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提高价值资源的利用率,使价值资源实现最大的增长率。事物的价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使用价值、劳动价值、价值层次性、价值多样性、价值稳定性、价值率等,对于人类主体来说,“价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特性。价值率:是指人与事物发生价值作用时在单位时间内该事物价值增量(即投入的价值量与产出的价值量之差)与投入的价值量之比。如何创造1、认知、情感与意志的本质认知的本质:人脑对于事实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认知,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最基本形式。认知包括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其中:感性认知是指人对事物所发出的 信号进行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如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冷热等方面的感知;理性认知是指人对概念或概念系统(即事物的第二信号系统)所进行的认知、理解、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情感的本质: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情感,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另一种基本形式。情感包括感性情感与理性情感。感性情感是指人对事物发出的感性 (如物理或化学 )信号所产生的感觉取向、知觉取向和表象取向。由于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因此情感是一种特殊认知。意志的本质:人脑对于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意志,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第三种基本形式。意志包括感性意志与理性意志。感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感性 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感性 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体力劳动需要克服机体在肌肉疼痛、呼吸困难、血管扩张、神经紧张等感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理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理性 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第二信号系统 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脑力劳动需要克服大脑皮层在接受第二信号系统的 时所产生的思维迷惑、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信仰失落等理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由于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因此意志是一种特殊情感。2、认知情感与意志(即知、情、意)的关系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其次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知、情、意的辩证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辩证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客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是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其它关系属性区别开来,因此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
问题二:切尔西、阿森纳、曼联谁能代表英超? 阿森纳 最强 叮是 他几乎是 一支法国球队
切尔西 最火 俄罗斯富豪的玩物
曼联 最挣钱 老牌英国强队
曼联
问题三: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 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美。创造美的任务虽然不完全依靠美术,但是,美术却是创造美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美术的社会作用,归根结底地说,是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密切相关的。
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心育”为心理教育的简称,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心育与德、智、体、美、劳诸育并驾齐驱,同步发展,是教育整体工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子系统。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当令中学生约 30%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当人把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固执称为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的五大不良心理。为此,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美术的心育作用,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
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这就是说,美术和美术教育还具有心育作用。那么,美术和美术教育又具有怎样的心育作用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美术作品、美术构成因素的心育作用。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人们发现美术作品及其构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人侵洞开了门户。”[1]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人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尼罗河畔胡夫金字塔那宏伟的形体和三角形的稳定造型,曾给千百万埃及的奴隶造成巨大有心理震慑。近代中国的美术作品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旧社会河北杨各庄的贫苦农民,看着贴在门上的门神(一种年画),对幸福的渴望心理,得到暂时的平衡。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习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 和活力。美国小说家欧・享利,构思一画家的墙上画的绿藤叶,支撑着病中少女的生命……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学家还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据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里,提审“犯人”的候审室的墙壁上绘着旋形纹样,使人看了头昏呕吐,造成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德国法西斯真可谓杀人不见血!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研究色彩的心理效应长达二十余年,他证明“蓝色能引起人心理的冷觉,红色使人感到恐怖,绿色包含着善良与和解,具有安抚眼睛和心灵的能力。 ”[2]法国学者费勒,用握力计测量在不同色彩光线作用下人握力变化,他惊异地发现橙色光线 人的心理,使之兴奋,握力增加四分之三以上。十九世纪末,俄罗医生别赫捷列夫建立了一座专用颜色治疗神经病的医院,用蓝色的房间环境来抑制激动型精神病患者,颇为成功。蓝色首次实现了它的“药物”功能。欧洲一位聪明的足环球教练,让人把足>>
问题四:人生的生活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你问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开始认真的思考人生了,其实人生在世谁都会有迷茫的时候,人生的生活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都是人类哲学上的终极问题,我认为人生的生活本质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求索的过程,人生的意义是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当然,这种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有差异的。如果你对人生的问题想有更深入的思考,我建议你看看作家史铁生的作品,比如他的《命若琴弦》,《好运设计》,《我与地坛》等等,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祝你早日找到自己的答案。如果你感到满意的话,别忘了及时采纳啊!谢谢!
问题五:爱情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爱情,但是,只有我们知道了爱情的本质,那么,我们的追求才更有可能实现。因为在现实中,男女双方会因为许多原因而相互交往,如果我们不知道爱情是怎么产生,怎么发展的。那么,必然会产生出许多误解,甚至导致相互友好关系的破裂。下面我们先看什么是爱情的本质? 如果从现象入手分析,那么,一般被我们称为爱情的行为有如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因占有而满足。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一个有才华的女子,或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女子。那么,我们自然会产生一种占有的欲望。通过这种占有而感觉到满足,感觉到幸福。我们的这种态度与占有财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指挥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会考虑被占有对象的感受。当我们希望占有一个女子时,我们会不懈地追求,即使这位追求使女子反感,但是,我们依然不会停止。因为这位女子的反感与我们的占有并没有关系。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献殷勤以博得女子的欢心。但是,这种方式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真的为了女子的高兴。就像我们养一头羊时,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会考虑这头羊本身的生存状态。 因为占有而满足必然会导致一种后果,那就是如果我们因为一个女子的漂亮而产生了占有的欲望。那么,当我们拥有了这个女子之后,如果出现了更为漂亮的女子,那么,我们必然会有强烈的欲望想抛弃当前的女子,而去追求更为漂亮的女子。因为占有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就象当我们拥有了100元钱之后,如果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将这100元换成200元。那么,我们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当然,由于现实的一些原因,我们这种内心愿望可能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只要这种强烈的欲望存在,那么,一旦时机成熟后这种行为表现出来,必然会带来多方面的伤害,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第二种类型:因付出而满足。当我们喜欢一个女子之后,如果这个女子心情不好,或者是受到了伤害,那么,我们会感到异常痛苦,而且这种痛苦往往比这位女子实际承受的还要强烈。当然,我们更希望尽自己的努力使这位女子快乐、幸福。即使我们的行为这位女子完全不知道,也不会有任何的回报。但是,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位女子幸福后,在内心里会感受到充实,感受满足。许多时候,我们也会追求这位女子,但是,我们这时候已经不是一种占有的欲望,而是希望让这位女子更加幸福。因为如果不在一起,我们不能确定她是否会得到幸福,担心她会受到别人的伤害。当然,如果需要,离别会让她幸福,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消失,甚至永远消失。 生命是重要的,但是,在自己所爱的女子面前,如果舍弃生命可以让她幸福,那么,我们依然会将生命结束。但是,当我们在付出生命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不是痛苦,而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 当然,对于单方面来说,如果我们的付出仅仅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占有,那么,不论这位女子对我们的态度如何,我们依然不会受到伤害。而如果这位女子产生了与我们一样的感情,通过使我们幸福而感受到满足,感受到幸福。那么,当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后,爱的天长地久也就很容易实现了。 对于上面的两种类型,我们很容易知道,第一种类型其实并不是爱情,只是一种本能的利益驱动。而第二种类型才是真正的爱情,也就是说爱情的本质是一种因为付出而感受到满足,感受到幸福的情感。 当爱情产生后,我们会相互关心,相互依靠,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幸福。其实,当我们的人生缺少了这种爱的情感后,无论我们占有了多少财富,拥有了多少美丽的女子。对我们来说,生命依然是无趣的。
问题六:情感的解释 所谓人性,就是“情感”+“利益”。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可能没有任何原因,傻子式地喜欢;也可能是因为对方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理性地喜欢。大多数的喜欢都介于二者之间。男女情感,只是人类全部情感的一部分,更是人性中的一小部分。所以,纯粹从情感角度去解释男女关系,一定会处处碰壁。真正决定男女关系走向的,不是情感,而是人性。
男女情感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人类一切情感的基石,以及一切利益存在的前提。所有人类的其他情感(如父母孩子、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领导下属之间)和利益关系,都从是最根本的男女情感上衍生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情感)决定物质(利益)。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更多是针对国家和组织,对单个人却未必成立。因为它有两个前提:一、人是追逐利益的;二、人是理性的。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情感驱动,因为人从本质上是感性的――我们最后爱上的那个人,通常不是我们心目中假定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我们进商场前要买的是鞋子,出门时手里拎的却是衣裤。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利益,只有永远的人性。”
完全被利益驱动的人是“挣钱机器”,富裕却未必快乐;完全被感情驱动的人是“情感动物”,稀里糊涂地任人宰割。
利益的本质是“攫取”,情感的本质是“付出”。二者天生就是矛盾的 体。追求幸福,就是在“攫取”和“付出”之间寻找一种符合个性的平衡。
情感的底色是心理学,利益的底色也是心理学,这对天然的矛盾最后全部 在“人性”的大旗下。
一个人爱欲旺盛,本质上是因为她/他付出能力强大。如果付出太多而得不到一点回报,早晚有一天会丧失付出爱的能力,即使她/他内心仍然拥有强烈的爱的愿望。想爱却不能爱,是一种远胜过“哑巴吃黄莲”的痛苦。
真正幸福的生活,是以最低的精神成本实现内心的快乐;真正精彩的生活,是以一种快乐的方式给自己带来极大财富。
受过伤害的人能否重新陷入爱情,不取决于他/她何时遇到心动的人,而取决于那个人出现时,他/她是否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疼”。所谓的“经济周期”,就是人类忘记伤痛、蠢蠢欲动的“心理周期”,股市亦然,房市亦然,情场亦然。
问题七:实这个字在感情里面的含义是什么 爱情是一种感情,通常是指人们在恋爱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感情。爱情的本质是化学反应,由激素和荷尔蒙所散发出特殊的气味由大脑识别,知其喜好,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有 些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有些感情是后天发展的,比如战
问题八:为什么感情与实质生活区别那么大? 主要在两人的价值观。感情的价值观与实质生活的价值观是否同步。你们的区别很大的话。就是你们价值观差异太大。这个很难改变的。应该要互相调整。好好的沟通。从本质上去处理。不要逃避。勇敢的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两人的生活意义接近。携手同心,共创未来。
问题九:情感与情绪有什么区别? 很简单,情感源于长时间的相处了解,或是单方面的感情投入,关键是有一段过程,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形成情感。而情绪则是感官体验引起的短时间的心理起伏,特点是形成快(一瞬间都可以形成某种情绪),持续时间短(一般很快就可以平复)。
举例来说,一见钟情是典型的情绪反应,但需要特别解释的是比如某女性对某男性一见钟情了,那可能该女性对他久久不能忘怀,那种初次见面的感觉始终围绕着她,其实这是一种情感酝酿的前兆,初次见面的感觉肯定是情绪反应,但由于比如该女性一直以来就对这样的感觉有好感(例如喜欢运动的女生会对阳光健康显露姣好肌肉线条的男性有好感,喜欢香水的女生会对好闻的男性有好感,有洁癖的女生会对打扮白净的男生有好感之类的)这类的情况,所以一见钟情的情绪反应就有了向情感过渡的机会和前提,这种难忘的感觉经过时间的积累,最后就会成为一种情感。
其他的常见的情感或情绪就很好解释了,冲动的愤怒是情绪,爱国的愤慨就是情感;见到偶像的激动是情绪,坚持支持偶像的歌曲,影视的喜爱是情感。
通常情感会伴有携带者本身的个人生活经历,这些经历有了情感注入就会显得重要和具有意义,而情感有了经历做注解就会充实和饱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