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是一门表现艺术。评价一个好的演唱者,不仅要求具备美妙的声音,高超的演唱技巧,准确的音准,更重要的是看演唱者能否把歌曲中表达的感情通过演唱准确地表现出来,达到以 情感 人,声情并茂的境界,这样才能征服观(听)众。少年儿童是学习声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一味追求声音的“高难度”训练,很有可能把脆弱的声带拉伤,给孩子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伤害。在童声学习阶段,少年儿童既然不能过于关注声音的高难度和高技巧,那么他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会准确表达歌曲中的感情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长期从事专业声乐教学,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少儿声乐大赛中获奖,现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希望能为少儿声乐教育事业奉献微薄之力。
一、发声训练的过程要做到“用情歌唱”。
在练声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灌输“用情歌唱”的重要性。演唱的感情从何而来?靠气息的控制。我国音乐教育家周荫昌先生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控制,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想在某一领域获得较高的成就,就要在这一领域掌握较强的‘控制’技能、技巧的方法并运用自如,这样才能表现出高超的技艺。”
如何使学生把气息控制地恰如其分,并准确应用到歌唱中去呢?首先在练声的过程中,适当选择急吸急呼,急吸缓呼,缓吸急呼,缓吸缓呼的练声曲,甚至增加一些单纯的气息练习(主要是有针对性的气息练习,单纯的气息练习不可过多),让学生通过呼吸的长短、强弱来体会声音的高低起伏,从而掌握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感情的自由运用和发挥。我常常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他们亲身做过或者感受过的一些事情,引导他们应用到练声中去。比如,当他们爬到山顶,登高望远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喊上两嗓子,我让他们把这种体会应用到训练中去,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练声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声乐作品,在训练声音的过程中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体会用情歌唱的奥妙。如:歌曲《想变成一棵树》(词:金波,曲:宋小兵)中的第二部分“想变成一阵风,开始快乐地飞翔……”音乐逐渐展开,音域愈来愈宽,音高愈来愈高,音符也大多由长音组成。我就会让学生体会登山望远,放声歌唱,展翅翱翔的感觉。如果演唱者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感情充沛、振奋激昂地准备好充足的气息,就体会不到“快乐飞翔” 的感觉,那他就无法表现出作品中作者想要表现得“心灵的感动和升华——想变成一阵风”快乐自由飞翔的境界。
二、引导学生在脑海里“画出美丽的图画”来。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分析好的声乐作品是促进青少年准确表达歌曲感情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要听优秀的声乐作品,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歌曲的意境。如第八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推荐的歌曲《童年在长大》(词:李众,曲:蔡海波)就是一首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少儿歌曲。它所表现的是少年儿童活泼向上、朝气蓬勃的喜悦心情。歌曲前奏在安静、优美的音乐声中慢慢响起,表现出美好的童年,优美的感觉。随后,引出节奏欢快、富有动感的主题旋律,体现了活泼、快乐的童年来。
在视唱前,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分析歌词所表现的意境,让他们说出:小树是怎样发芽的?蚂蚁是怎样搬家的?小河、春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阳光在草丛中怎样说话等等这些少年儿童经常喜欢观察的现象。学生通过描述这些自然界有趣的现象,就会把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意境形象化、简单化了,脑海里自然就会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通过分析歌词所表现的感情特点后再视唱曲谱,学生就比较容易领会旋律的高低、强弱、长短、快慢,富有感情的去哼唱曲谱。而不能单纯只重视音准不重视旋律起伏,只重视节奏不重视力度的强弱表达;只重视拍子准确而不重视作品感情的变化。唱准曲谱后,再演唱歌词,通过演唱,验证自己所“画”作品的美妙。这样学生就能逐步领略到用情歌唱的魅力。
三、巧妙的肢体语言能够使演唱“锦上添花”。
少年儿童在舞台上演唱,不能像成人演唱美声歌曲一样,仅仅凭声音去征服观众。少年儿童在演唱时,根据作品的内容适当融入一些肢体语言,这样会使声乐作品的感情表达得更加丰富,更加富有童趣,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记得有一次,市青少年宫声乐班的三名8岁左右的女学生为了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演出活动,我为她们选择了《童年在长大》这首好听的少儿歌曲。在排练的过程中,三位小女孩虽然声音演唱得也不错,但是,由于她们过于注重声音,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快乐的童年感觉怎么都表现不出来。随着节目录制时间的临近,我们一遍一遍地排练,但总收不到好的效果。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她们跑来跑去,跳来跳去,嘻嘻哈哈疯玩的感觉不正是歌曲中“你来啦,我来啦,快乐你我他;唱歌啦,跳舞啦,快乐一大把,听到啦,看到啦,人人笑哈哈……”童年在长大的感觉么?我顿时有了一个想法,让三位女孩在“自由发挥”的状态下,边跳边唱随意玩耍,没想到三个人表现得个个出色,都能根据旋律的特点设计出几个可爱的动作,把歌曲的内容表现的活泼欢快、悦耳动听,随即得到了全体在场人员的热烈掌声。我把他们“创意”的几个动作统一规范,后来,她们在中央电视台的演出也获得了成功。所以,少年儿童在演唱歌曲时适当增加一些肢体动作,对准确表达歌曲的感情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演唱的肢体动作不是单纯的舞蹈表演,动作过多也会适得其反,淡化演唱效果,影响演唱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歌曲的内容,教会学生把肢体语言与演唱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准确表现歌曲感情的目的。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少年儿童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会用情歌唱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授演唱技能、技巧,还要多鼓励青少年参加不同形式的演出、比赛或演唱会。引导学生不仅要会唱也要会演。对于初学的少年儿童来说,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敢于放声歌唱就是重要的一关。只有放松表演,才能用情歌唱,进而打动观众(听众)。在声乐课的时候,我经常鼓励有舞台经验的学生带着“胆小的”学员一起到讲台给全体同学们演唱,让全班同学给他(她)们以热烈的掌声。
曾经多次获得全国少儿演唱比赛大奖的孟源是我 们声乐班的一位小学员,他不到4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声乐。说是教他学习声乐,有时就是逗他“玩”,每当我教会他一首新歌,就让他在各种场合展示,然后用摄像机录下来,仔细比对每个声音或表演的细节。我告诉他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欣赏”孩子的演唱,多鼓励,少批评,发现他演唱得好的时候就要给他以热烈的掌声。他的成长也是在不断地比赛、演出和各类活动中逐步成熟起来的。记得2006年11月他参加录制了一期“音乐快递”节目。大家都知道,“音乐快递”是一个比赛性质的栏目活动,当时,由于他初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这个大舞台,现场气氛的不适应、舞台经验的不足……“说实话,当时有些懵!”后来,他的妈妈形容当时的情形。本来准备得比较充分的歌曲,比赛时却演得有些拘束,发挥失常,他连周冠军都没得到。但是,这次“失败”却使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们认真总结他在比赛中“失常”的原因,利用各种机会,让他参加各类活动或声乐比赛,他的舞台经验和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半年后,他连续参加了市、省举办的少儿歌手电视演唱大赛选拔赛,最后成功晋级全国少儿歌曲电视演唱大赛的复赛、半决赛,直到最后的总决赛,他的演唱一次比一次成熟,一次比一次好。最后,他以幼儿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奖。
因此,通过演出或者比赛的机会来检验总结演唱的表现力;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获取自身缺少的表达歌曲感情的表现方式。此外,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向他(她)人学习的过程,通过相互比较,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经验,逐步使少年儿童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达到以 情感 人、声情并茂的境界。
在歌唱中情感与作品的融合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魅力正是由于作曲者的心灵之作与演唱者的自我情感体验相契合达到的。演唱者不应该只重视演唱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在拓展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声乐表演艺术是文学、艺术、历史、审美等多种文化的积淀,是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思想感情的外延和表达,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摘要: 无论是什么音乐作品,作为歌唱者必须对作品本身有足够的理性认识,分析作品的词义内涵等,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细致地体会,并不断加强自身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时,只有加入情感的表现才能使演唱出来的声乐作品动听、感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演唱经验,简要阐述了在歌唱中如何使情感与作品更好的融合。
关键词: 歌唱;情感;声情并茂;措施
声乐艺术的情感,是歌唱者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的情感,是一首歌曲的灵魂,是声乐演唱的目的。要把一首声乐作品演唱好,作为演唱者要充分了解歌曲,从多个角度来挖掘作品,在作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以表现作品丰富的内涵,体现出作品的魅力,真正做到将情感与作品风格的完美融合,将唤起的情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同时使观众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一、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声与情作为歌唱艺术的两大重要构成,恰如骨骼与血肉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如果没有情感只强调声音,极容易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丧失歌唱的审美价值;只强调情感,则极易表现为情感泛滥,破坏歌唱的艺术情境。我们无法接受仅有“骨骼”的干枯、僵硬,也难以接受缺乏生命力的“血肉”堆砌。无论多么高超娴熟的表演技巧、多么感人至深的内心情感,都应该是为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而存在的,绝不能把单纯追求高超的技巧或纯粹地展现丰富情感作为歌唱艺术的唯一目的。歌唱艺术应该始终贯穿技术服务情感、情感展示技术的宗旨,追求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合理。
只有跳出技术技巧条条框框的制约,让技术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让情感表达成为展示技术技巧的方式,摆脱声与情貌合神离的“水油混合”状态,真正做到“骨肉相亲”般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建立起合情合理的平衡关系,才能从为了歌唱的“歌唱”,升华为返璞归真的歌唱艺术,到达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二、如何加强情感与作品的融合
(一)深入分析声乐作品,理解把握其情感特征
这个过程包括对作品地域性、歌词语言和内容、创作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理解。
1、对作品的地域性分析
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每一首歌曲都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各地域在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情感。一个作品,首先要分析它是哪个民族的,这个民族的人民有什么性格和情感特征;这个地域产生的歌曲有哪些特点,是如何产生的等等。
2、对歌词语言和内容分析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又是歌唱的灵魂。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某一作品的语言要求。在内容上,歌曲要表达含义,离不开的还是歌词内容。我们在拿到一首作品时先不要演唱,而是把歌词大声有感情地朗诵几遍,这是很有用处的。我们要深入挖掘词义,有了对词义理性方面的掌握,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3、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分析
演唱者对每一首歌曲,除了弄清词义外,还要弄清作者创作时的具体背景和意义。词意内容只是表面,不能只作一般的粗浅理解和表现,而重在挖掘它潜在的内涵。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生活环境、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灵活运用声音音色,准确表现歌曲韵味
音色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真实情感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有谁忽视音色的选择,他就必定会犯错误。要想唱好一首作品,单凭演唱者一成不变的声音来演唱远远不够。应根据不同歌曲的情绪和情感的需要选择恰到好处的音色和力度。对演唱来说,作品中的情绪和情感千变万化,高兴、愤怒,平静、冷漠等等,声音的色彩变化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达欢乐时的音色应当是有光彩的、生动而流畅的。表达深刻的悲痛、内心的绝望时都用低暗的音色。表现恐怖和神秘的情绪是要把嗓音放低,使它变得暗些而略带嘶哑声。不同歌声的音色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艺术效果。悲伤而缠绵的音色催人泪下,悠扬而甜美的音色使人心旷神怡。演唱者要巧妙运用自己的声音色彩完成歌曲的表达。
同时,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这样可以使听众的情绪随着歌曲起伏变化。这里的强和弱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二者是相对而言的。演唱者需要有微妙、灵敏的感觉,对音色的力度有细腻的分析和表达。具体到作品中,由强及弱或由弱及强都需要有对比的力度效果。这些力度的变化关系演唱者要经常加以练习,控制好力度的运用对一首歌曲的表现至关重要。掌握这一技巧,会使我们更好的、更细腻的表达作品内容。
我们都知道歌曲表现的是味道,也就是韵味。这是一首作品“魂”的'体现。曲作者会把一些个别的音加以装饰、处理,使之富有一定的韵味色彩,歌曲变得更有魅力。歌曲韵味处理主要运用的手段有波音、倚音、滑音、重音、顿音以及变化音等。
(三)分析并结合自身个性特点,表达作品魅力
由于每个演唱者的兴趣爱好不同,所以演唱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委婉深情,有的质朴深沉;有的纤细优美,有的刚健豪放;这不仅仅是因为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主要是每个人对歌曲的理解不同。每首歌曲都有其本身的创作背景,其中包括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并以此来描绘理想中的情景。这一切是一个整体,表演者要用自己的感受、天赋与歌唱技巧把作者的意图完整的表达出来,决不能一味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有的演唱者在了解了作品背景与风格后,也能有大致的情感表现力,但在真正演唱时,总认为自己的情感表现应高于作品本身,因而过分夸大了自己情绪的表现,使作品失去本身的魅力。
(四)提高文化修养,拓展自身素质
演唱者不应该只重视演唱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在拓展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声乐表演艺术是文学、艺术、历史、审美等多种文化的积淀,是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思想感情的外延和表达,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一位演唱者都应大量地博览群书,精读力作,努力缩小知识的盲区。演唱者必须要深入生活,因为艺术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准确的表现出来,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拓展视野,巩固知识,积累经验,为作品的表达作铺垫。
三、结语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魅力正是由于作曲者的心灵之作与演唱者的自我情感体验相契合达到的。演唱中,声音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融入感情的歌曲就像一盘色、香俱全的菜肴,看起来十分诱人,而吃起来却索然无味。在表达情感时,也应多几分理智,理解情感,感受情感,然后去恰当地表现情感。演唱者不但要在歌唱过程中将技术与激情有效地结合,产生出优美的声音,更需要注意在诠释曲目时能准确运用这种结合,在整体歌唱发声状态基本的范围内作某些音色、气息等的调整,形成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声音质量,符合表达某个作品的要求,让作品充满灵性,达到情感与作品风格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詹姆丝弗兰契斯库克名歌唱家论歌唱艺术章枚译[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9月版;
[2]关欣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神形兼备”的表演辽宁工学院学报[J]2003年2月第5卷第1期;
[3]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杨天君;声音色彩是情感的外在反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张密丽;声乐表演内心情感发展的三次级进[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情感是音乐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中的情感能够让音乐美尽展无疑,能够让人对音乐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让音乐作品能够引起听者情感的感染和共鸣,并且在愉悦的身心体验中感受到音乐传达的情感。所以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任何音乐作品中,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必须是多样的。本文将重点探讨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及地位、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 关键词:音乐情感;音乐作品;表现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人类表现艺术最早的一种形式之一。随着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人们对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研究逐渐趋向一种科学化、实证化的描述和解释,同时也对音乐情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研究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这就说明必须要对音乐情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一、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及地位 古话“诗言志歌咏言”、“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都说明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任何艺术都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和技巧反映生活、体现生活。因此音乐情感与音乐形式在任何艺术中都是固有的、感性的。如果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情感理解和体会得越深,那就越能充分的表现出音乐的韵味和魅力。相反,如果只掌握了表现作品的形式和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那就只能像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涵义,由此带来的效果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激 趣,触动情感,使人愉快地品尝音乐艺术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音乐作品能够突出情感教育和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培养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的情操。感受音乐情感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 (一)音乐情感能够呼唤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音乐情感能够让听众更好的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有活生生的情感。充满情感的音乐情境,能让听众真正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促使人们深刻了解作品的内涵。 因此,音乐作品要将音乐中的“情”融入其中,从情入手提高人们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情”来拨动听者的心弦,让听者置身于情境之中,引导听者去感受,去想象,去理解,使听者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作品之中,用心体会,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景感应效果,得到美的享受。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听者的情感体验,提高听众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听众,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听众的情感。 (二)音乐情感能够烘托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是非常丰富的。简而言之,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听众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行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更深入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听众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三)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可以通过表情来表现 表情,是表现音乐情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音乐作品可以拨动听众的内心情感,能够整个感染、触动听众的音乐几乎都是通过表情来完成的。所以,音乐情感通过表情在音乐作品中得到体现。音乐作品的表情包括:力度、速度、节奏、音色、和声、配器等。歌唱者只有对音乐作品的表情正确、全面的理解和感受,才能准确无误地将情感传递给听众。表情能够表现出音乐情感,从而使音乐作品有生命。 三、总结 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是多样的,关键在于听众能否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必须要了解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情感。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要想加深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必须要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参考文献: [1]芦 苇解读艺术教学的“综合性“[J]上海教育科研,2003(5)
写作文越来越甜的原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中包括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社会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作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阅读所寻求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获取,而更多地强调作品情感体验的渲染和情感共鸣的产生。因此,作者在撰写作品时需要注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这既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也需要深入人心的洞察力。
2教育思想的转变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作文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学生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心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把写作文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技能来教授,更多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创作。
3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文化素质的改善,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文中所传递的情感必须要更深入人心、更贴近生活。同时,作品所表现出的东西也需要更加真实、更加动人,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认同,让读者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更容易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文化资讯,这也促进了作品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寻求读者共鸣和认同,同时也能够获得反馈和支持,使创作更具自我价值和意义。
但是,甜美情感并不是所有作品的必备元素,对于一些批判现实、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更应该注重深层次的内涵和思想性,让读者在反思和思考中收获更多的启示和感悟。因此,作家在撰写作品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定位和意图进行创作,不局限于一种特定的情感表达方式。
总之,作文越来越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推动了作品情感化的趋势。但是,作家在创作作品时也要注重作品本身的内涵和思想性,使作品能够更好地与读者产生连接,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反思。
以上三个方面是导致作文越来越甜的原因,从社会需求、教育思想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甜美情感的作品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作家在创作作品时需要注重情感表达,将真情实感融入其中,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美好。
声乐艺术是演唱主体在一定艺术意识与心理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歌唱行为,以追求自由性、审美性与创造性艺术为目标的人类特有精神文化实践活动之一。声乐演唱中该如何表达情感下面是我分享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歌唱是表达情感的因素
1、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达
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其声乐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和手段,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如《草原之夜》这首歌曲,我们演唱时要唱的圆润,自然不能在情感上无动于衷,那么对于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见其表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的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演唱者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的内涵的情感体验。把歌曲中的内容,情感表现出来,不会令听者索然无味,才能感染,感动人。
2、歌唱表达情感的特点
歌唱是最清楚,最直接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感人的歌渲染气氛。能曲能打动人心,欢快的歌曲。每首歌曲的歌词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通过现实的感受来描绘它把它写成一首歌曲。在演唱的时,对于感情的表现一定要细腻,追求情感的表现要细腻而且真实的演唱,一定不能放松对歌曲一字一声的情感体验和处理,不仅不会影响整体的表现,而且还能发挥深化主题的作用。演唱《草原之夜》这首歌曲,歌唱者用深情倾诉性的音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远深邃的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唱出了军垦战士热爱生活的情绪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二、分析声乐演唱中情感体现
在声乐学习中,歌曲演唱是声乐课堂中最核心的部分。要演唱好一首歌曲,演唱者必须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对歌曲的分析并充分运用表现歌曲的各种音乐手段和歌唱技巧来完满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一与情感。现在就歌曲处理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艺术环节。
1、内涵的理解
所谓内涵,主要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着唱谱,而应该把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环境和思想感情。《草原之夜》是一首60年代流行的二段体创作歌曲,田歌作曲,创作于1955年。这首流传广泛,被誉为“中国的小夜曲”的抒情歌曲。作曲家在音乐融汇了维吾尔族素材,用深情倾诉性的语调,唱出了军垦战士热爱生活的情愫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除了要了解作品背景之后,还要理解作品的思想,这样才能体会到浓郁的草原气息,感受到了这种浓厚的情感才可能仔细读谱,合理科学地运用声音表现上述的情愫和追求。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2、意境的想象
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话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 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在演唱《草原之夜》时,在你的眼前又会出现一幅悠远深邃的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军垦战士热爱生活,赞美家乡美好生活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总之呢,用这样的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你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主人公的形象来,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到情真意切。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诉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乐,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3、把握作品的情感变化
歌曲情感就是歌曲的基本情绪,演唱者必须通过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歌曲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歌曲是要表达歌曲内容和情感,想要打动听众,必须以情带声。如果演唱者只片面追求声音,虽然声音有一定的力量和亮度,但缺乏情感因素,声音也就苍白无力的,一定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果演唱者只是按照音符办事一板一眼地完成任务,又如何能够感染人、打动人呢《草原之夜》
在尾声以富有新疆民歌特色的衬词“唻”,一字一音,速度渐快,推向再现的第四乐句,表达了边疆战士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演唱时应注意音色柔美、语感细腻,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4、韵味的体现
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它对演唱者的要求也是多方位的。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不仅要准确地领会和传达歌曲的情感,同时还需要自己的在一步创造,挖掘歌曲中潜在的甚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首歌被你们唱白了。”意思是指演唱者只是按照音符办事,一板一眼地完成任务,没有激情没有热情,更没有味道在里面。这个“味道”就是我们音乐中所指的韵味。韵味就是我们吃得菜肴里面的各种辅助调味料,同样一首歌,有的人唱得声情并茂,有的人唱的味如嚼蜡呢其基本的区别还在于韵味上。优秀的歌唱者并不会局限于歌曲谱子中上所记录的音符而是会在谱子之外下功夫。当我们唱熟一首歌曲作品时,我们需要根据歌词内涵,语言情感的需要,就会在原有音调的旋律音上增添一些个别元素,使之成为装饰音、滑音、倚音等。在演唱的时候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和自然,就会更加有韵味和美感,这样就会给作品赋给新的生命力。
三、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了歌唱的整体,两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的整体化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不是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能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器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各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艺术,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于“唱声”,以“声”表“情”,寓“情”与“声”,没有“唱声”之功,也就是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融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草原之夜》这首歌,声音一定要控制在轻柔的半音上来演唱,既体现了夜色安静的美,又表现了草原青年男女纯洁爱情的美。我们在演唱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要方方面面小细节处理好,才能达到万无一失,才能用心诠释和演绎。
声乐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有了优美的歌喉与清晰地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以及声音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表达,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的。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但需要到达声情并茂,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总得来说情感是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少了情感的表现就如同少了歌曲的灵魂。“以情动人”才是最能打动观众最能诠释作品的。理论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论证的。关于怎样才能融入更好地情感应进一步的研究解决,需要从实践出发,发掘其中的含义。情感表现的挖掘是无止境的,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它的发展前景有很好的价值。“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曲是从产生、演唱到欣赏都是因情而发,是曲作者动心,听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成功的演唱必须唱心、唱情,在动声之前先动情,才能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
关于歌唱艺术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论文摘要:声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一个歌唱者纵然有好嗓子,即使能将歌曲倒背如流,但缺乏充分的情感表现,歌唱就会显得平淡无味,也不能让听众为之动容,更无法达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在训练和演唱时,歌唱者对所演唱的作品进行合理的再创造, 并通过音色来表现等方式,是歌唱中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本文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和演唱经验,对于演唱中如何完美地表达情感做了深入探讨。
论文关键词:歌唱情感;二度创作;个性修养
法国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过:“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作品呈现给听众并供听众感受的艺术,歌者的歌声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一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演唱者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声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演唱者则过多地强调演唱技巧,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缺乏情感和韵味,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有的歌者虽然很“投入”,但由于偏离了作品的主题,不符合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对歌曲的表现不着边际甚至歪曲,这样更起不到感染听众的作用。以上种种现象都是由于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没有能够有机结合造成的。可见情感的表达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学和演唱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演唱中如何完美地表达情感,收到较好的演唱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歌曲情感表达的基础——“二度创作”
声乐作品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诗人与作曲家只是共同完成了一首声乐作品,而只有当歌唱者将声乐作品进行演唱之后,歌唱才能成为完整的艺术。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受到公众的喜爱,除了他们具有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的表达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引发了听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可见对声乐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二度创作”是极其重要的。
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曲从创作、演唱到欣赏都离不开感情,是词曲作者动心,演唱者唱心和观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歌唱者通过歌唱及表演来将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理解情感—获得情感—表达情感的过程。在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歌词和内容情感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将自身的演唱个性发挥出来,使演唱更具感染力。由于每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不同,从而体现在演唱者的演唱状态、演唱形式、风格、表情以及肢体语言上都会有所差异,对歌唱者的情绪的感染就会有所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自然就会不同。例如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时,我们就要把声音控制在轻柔的半声上来演唱,从而体现静静夜色的美和纯洁爱情的美。而唱《恨是高山仇是海》时,就要把音量放大,声音唱的坚实有力,体现仇恨、愤怒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作品时,必须注意不同的情感表达需要运用不同的声音,体现不同的风格。另外,在一部作品中的即使人物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演唱者的性格、阅历、知识层次以及感情认识的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会不同,想象的场景也会不同,相同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感也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从而表达出来的情感艺术也是不同的。例如,在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理发师费加罗的角色法国男中音弗朗西斯勒鲁扮演过,我国的歌唱家廖昌永也扮演过,但是由于他们的演唱技巧和风格的不同,所受的文化和时代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塑造了两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费加罗。富有个性化的声乐演唱,使得同一作品人物的每一次出现都会具有不同的魅力,带给人以不同的体验。
利用声音的刚与柔,强与弱,亮与暗以及收与放来表达所塑不同情绪,准确的表达出歌曲作品的内容和思想艺术风格,是对歌曲作品在艺术上的第二次创作,当然歌曲演唱中的激情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真正掌握和应用情感与音乐思想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我想歌唱艺术所提倡的最高境界就会体现到位!所以在演唱一首作品时,歌唱者要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将自己放入作品所表达的氛围中,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使情感能够准确的表现出原作的意图。“在演唱时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歌唱者在对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借情”或“移情”的手段来开拓思维和想象,“借情”或“移情”就是打动自己的方法。如在演唱歌剧《伤逝》、《不幸的人生》时,要把自己当成歌曲中人,仿佛身处那个时代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观众引导到歌曲所渲染的情境、意境之中,达到情感共鸣的境界。
二、正确呼吸、声音强弱是情感表达的方法
在演唱时,从调整歌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动作人手,是获得歌唱情感的主要渠道。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而“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
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由于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因此,吸气动作不仅带动着口腔、胸腔和头腔等歌唱部位的打开和兴奋,激发了人的歌唱欲望,而且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唤起了歌唱者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带有感情的吸气是通畅的。气不像是吸进去的,而是自然地流进去的,放进去的。如唱抒情歌时,美的感情会使你不由自主地会像“闻花”一样吸气,唱喜悦欢快的歌时,你会像发现新鲜事那样让你用“惊讶”的状态吸气,唱悲伤的歌时,你会情不自禁地用“哭泣”的状态去呼吸等。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无论其深度和长度都已具备了歌唱气息的需要,可以在演唱时充分自如地表达情感。
在训练和演唱时,歌唱者对所演唱的作品进行合理的再创造,将吸气训练与作品的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并通过音色来表现等方式,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这样可以使听众的情绪随着歌曲起伏变化。这里的强和弱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二者是相对而言的。演唱者需要有微妙、灵敏的感觉,对音色的力度有细腻的分析和表达。具体到作品中,由强及弱或由弱及强都需要有对比的力度效果。这些力度的变化关系演唱者要经常加以练习,控制好力度的运用对一首歌曲的表现至关重要。掌握这一技巧,会使我们更好的、更细腻的表达作品内容。例如唱无伴奏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时,就要把声音控制在轻柔的半声上来演唱,从而体现静静夜色的美;而唱《保卫黄河》时,则要把音量放大,声音唱的坚实有力,表现出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作品时,必须注意不同的情感表达需要运用不同的声音,体现其不同的风格。
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赋予作品生命力
声乐作品是演唱者的依据,当拿到一首作品时不能乱唱,更不能随意改变歌词及旋律,要尊重每一位作词、作曲家,因为声乐作品中包含的风格、形式和内容,有其自带的属性和演唱要求,这些都体现着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音乐家在创作声乐作品时,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推敲才定稿完成的。这不像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需要测量,而是来自作者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积淀,是情感体验促使完成的。作品不论是一两天完成,还是日积月累完成,都倾入了艺术家大量的情感。在正式上台演唱之前,演唱者通过自主学习乐谱来了解创作者的意图,这种审美体验就是演唱者的主观感受,并且是领先于听众的。
在一份原谱中,作者和表演者是不同的主体,他们的意识形态本不相同,但在演绎作品时情感表达必须是一致的,这种相同的情感还要贯穿于演唱者表演时的整个过程。只有表演者具有恰当合理的情感表达时,才能完全正确的展现作品。表演时情感渗透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时就需要保证情感表达的正确性,换句话说来说,在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中最大限度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加入歌者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才得以使作品被完整充分的展示。在这里,情感的正确表达对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二)传达歌者情感、促进听众的感官享受
声乐作品不同于绘画作品,它是通过演唱者表演来把情感传递给观众的,在这里演唱者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一些歌者理解能力有限,相应的诠释的情感也不够到位,还有一些歌者表达情感过度强烈,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些都会影响演唱者传达情感。
因此,恰当的情感表达能唤醒听众的回忆及经历,煽动气氛,使听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与演唱者形成一种无声的默契,从而促进情感交流并达成共鸣。举个例子,歌者在演唱《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时,就需要把歌曲中塔吉克族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特质传达出来,让观众一边欣赏,一边想象出美丽的云雀自由自在的飞翔于秋日美景中,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听众对帕米尔高原美景热爱与赞美之情,又很好的调动了观众情绪,真的达到“余音三日绕梁不绝,曲散情未尽”。
声乐这种表现形式相对其他乐器来说显得有些单调,演唱时以人声为主,情感与内容也是通过不同歌者的不同音色呈现的,演唱者要运用自己的音色来塑造不同歌曲的情感及故事主线。比如在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歌者要考虑一下,这首歌曲的整体旋律跨度不大,平稳的音色就足以渲染浪漫的气氛。相对,在演唱《一杯美酒》时,需要明亮欢快的音色,因为音乐想要表达的是新疆人民热情奔放、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合理运用音色,能更好的把情感传达给听众,从而刺激他们的感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