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补孤山种梅叙》

赏析《补孤山种梅叙》,第1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张岱撰写《西湖梦寻》时,明亡家破,财富被掠夺,藏书被焚毁,对杜甫诗句感颇深。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室,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乃砚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 

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才让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世途,归隐林泉,梅妻鹤子终老此生 这又是何等的忠贞和坚守

行为不需模仿,品格却值得继承。张岱《补孤山种梅叙》篇通过赞颂‘林和靖先生’,人品山重,姓氏与梅香,高度赞扬了坚守,为自身秉承张目。

盖闻地有高人,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开头三句,与刘禹锡《陋室铭》可以想提并论,却独创新颖,更上一层。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篇中说: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与龙是虚幻,乃双比空辞,属于言对者,易为。张岱举人,举人品,暗合事在人为,乃事对者,比言对者高且难。随后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理殊趣合,乃反对者也,更为优。

人品山重,姓与梅香,胜事自须人补。此三句一出,立意高雅,赞颂了“林和靖先生”,第三句回味悠长,绕梁三日,警醒吾辈。

张岱《补孤山种梅叙》中,『民生法律热线:010-57-181-181』,佳对迭出。

在昔西泠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赞林逋洁操如梅,韵行如水。

疏影横斜,远映西湖清浅;暗香浮动,长陪夜月黄昏。 黑体八字乃咏梅千古精华。

瑶葩洒雪,乱飘冢上苔痕;玉树迷烟,恍坠林间鹤羽。巧颖,雪洒玉烟恍,睹梅思人。

岁寒三友,早连九里松篁;破蜡一只,远谢六桥桃李。破胜艳,臧否已在其中。

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 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补种孤山梅,效仿前人坚贞。

张岱《林和靖墓柱铭》: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张岱一腔愤懑,无处宣泄。明末纨绔废石,无才补天,但绝不向强盗屈服,与奸佞合作,借山水花草咏真情,不失赤子之心。

扩展资料: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维城,后字宗子,又字天孙,因著《石匮书》,人称“石公”,于是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蝶庵、古剑老人(一作古剑陶庵老人)、渴旦庐等,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门(故其自称“蜀人”)。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方面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家养病,除了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虎溪称为“今之江淹”外,还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灼见。

在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则悠游自在,留下大量诗文;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而不第,因而未入仕;明亡后先是避兵灾于剡中,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开始潜心著述。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颇有向死而生之意;后约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与世长辞,享年约八十四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张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陆游的梅花七言绝句共六首

其一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其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其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其四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其五

且看窗前景数枝,风欺雪压待花痴。赏梅未必须晴日,逸韵幽香正此时。

其六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陆游的《梅花绝句》只有两首,分别为:

1、其一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译文: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2、其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译文: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所以每年开花总是比较迟。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气节、优美的风度?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严酷的寒冬时节啊。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其一

这首诗的首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写梅花绽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晓风”一词,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

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化用柳宗元的“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然而柳诗以此写思乡之殷,陆游以此写赏梅之痴,在情感上又有悲与喜的不同。

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试在脑中拟想,能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其二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先用“幽谷”二字,点明梅花生长在阳光很少的深谷中,接着又写它枝条朝北,迎着寒风,这就揭示了梅花所处的环境对它多么不利。在这样的地方,它自然花开得晚,但是它并不在乎,靠“自分”二字突出地表现了梅花的品格。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这其实正是进入诗人更加切肤的感性世界的“诗眼”所在。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文武双全,年轻时意气风发,北宋灭国,是陆游一生中的痛,他一生忠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

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一句对梅的身世天衣无缝的描述中,用到了意味深长的两个字眼:“那堪”、“更”;更有一个双关气很浓的“北枝”,说的是诗人自忖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年复一年的等待并没让他感觉到绝望,“自分”二字准确地传达出了他的这种心态。就像这眼前大雪覆盖,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样,读者可以理解到雪中咏诗之人的高标逸韵。

浓烈的诗情画意,夹杂着无法言说的身世之感,虚实相照,浑然一体,烘托出一种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惯有风格。

-梅花绝句二首

1、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

原文:

梅花 / 梅--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素雅高洁,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动了徘恻之心,向北风传达自己的怜惜之意。

原文:

梅花--作者崔道融 朝代唐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译文:梅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花香中别有韵致,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她吧!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梅花 / 梅--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2、梅花--作者崔道融 朝代唐

崔道融在乾宁二年(895)前后,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后避战乱入闽,空有才情与抱负未展。此诗为诗人咏梅之作,既赞梅花之孤高芳郁,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洁情操。

-梅花(王安石)

-梅花(崔道融)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岭上红梅 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梅花绝句之三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题梅花图 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圣恩寺看梅 周永年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

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雪梅之一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雪梅之二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 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幽谷的解释

[keep and secluded valley]

幽静 、 深邃 的山谷 详细解释 幽深 的山谷。 《诗·小雅·伐木》 :“出自幽谷,迁于 乔木 。” 南朝 梁 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 :“虽处台隅,遂同幽谷。” 宋 王安石 《次韵春日感事》 :“ 潺潺 嫩水生幽谷,漠漠轻寒动远林。” 《 花月 痕》 第五回:“段首四句是:尔乃 亭亭 浄植,莲出污泥,烈烈奇香,兰生幽谷。”

词语分解

幽的解释 幽 ō 隐藏 ,不公开的: 幽会 。幽居(a.隐居;b.幽静的住处)。幽愤。幽咽。 形容 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幽谷。幽静。幽暗。 沉静 而安闲:幽闲。幽趣(幽雅的趣味)。幽婉。 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幽禁 谷的解释 谷 (③④谷) ǔ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 之间 :山谷。河谷。 喻 困境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谷。百谷。 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谷物。谷米。 稻谷 。 姓。 笔画数:; 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18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