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伙与路人吵架1分钟成密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杭州小伙与路人吵架1分钟成密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第1张

佩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

有一名杭州小伙在与一名路人发生纠分后持续了一分钟左右,然而这名路人被确诊为阳性病例,同时该名小伙也因为与这名路人吵架,成为了密切接触人员。这名小伙,也是十分的无奈,目前他也在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防疫自身方面,同时也居住进了隔离酒店,这名小伙目前的态度以及性格也是非常乐观的,他将在隔离酒店度过两周的时间。

一、这件事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是一名杭州小伙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这名路人在过后被确诊为阳性病例,随后该名小伙被定义为密接人员并与确诊病例同住进隔离酒店进行集中隔离观察治疗,该名小伙觉得此事十分的诧异,他仅仅是与该名路人吵架,一分钟就成为了密接人员,这让他的工作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名小伙明白目前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也在积极的配合有关方面进行防疫治疗。

二、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在公共场合应该佩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即使发生纠纷也应该佩戴好口罩不予他人为了纠纷时的成口舌之快而摘下口罩,这样会对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危险,同时也不应该将口鼻暴露在空气中,这样更有利于病毒附着在自己的皮肤之上。如果每个人都能将目前的防疫放在首要位置,那么自己被确诊阳性病例的几率就会下降。

三、这件事我的想法是什么?

这名杭州小伙因为与路人发生纠纷,一分钟成为了密切人员,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这名小伙在佩戴好口罩并与他人保持一米安全距离的情况下,那么感染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小。现在生米已经煮成熟饭,那么就祝愿这位小伙早日康复。

序言:杭州的一对夫妻在吵架的时候,丈夫直接从20楼扔下了16,000块钱的现金,这些钱只被追回了12,600块钱。剩下的1400块钱已经不见了踪影,最后是因为妻子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才找回了12,600块钱。但如果不找警察的帮助,可能这一笔钱根本就不可能再追回到。在吵架的时候坚决不能从楼上扔东西,不管是现金还是其他一些物品。

杭州夫妻吵架

夫妻关系的人在面对吵架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有冲动的做法,而这个丈夫在冲动之下就直接从20楼扔下了16,000块钱的现金。这对于网友们在得知这样的事情以后,都想要知道这个丈夫家住哪一个小区,也想要去到这个小区里边捡一些钱财。万幸的是钱从从楼上扔下去还捡回了12,600块钱,如果不是警方的帮助,可能这12,000多块钱也显然是找不到了。

拒绝高空抛物

有很多的夫妻在吵架的时候都会发生高空抛物的问题,虽然说这个男子只是从楼下扔下去,钱并不是一些容易砸伤到人的物品。但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可取的,面对冲动时犯的错误,在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过后警察在得知这个丈夫的事情以后,对该名男子进行了语言上的批评,让男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

不能一时冲动

夫妻在任何时候吵架就应该友好的解决两个人的问题,而不是用极端的态度激化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太过极端的做法,在当时觉得非常的解恨,过后也会觉得有些后悔。对于这个男子他应该意识到,既然能够把钱丢下去,如果找不到了,对自己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吵架的时候坚决不能丢东西,任何东西都是需要花钱买的,除非自己非常有钱。

以下这篇文章,你可以看一下,也就明白为何他们舍不得花钱。

下次买东西就说买成二三十的便宜货,善意的谎言!

老爸老妈,你们为啥总舍不得花钱

不管是去商场、饭店还是**院,你一定会发现,现在这些地方都是年轻人的天下。就说买衣服吧,年轻人买东西大手大脚,几乎不会讨价还价,贯彻“喜欢就买”的原则;可老年人,买东西总是价格先行,左思右想,觉得“太贵”坚决不下手……两代人不同的消费观在当下产生了碰撞:老爸老妈,每月拿着不低的退休工资,怎么就舍不得花钱呢?

跟营业员“串通”降价,老妈才肯买 记者最近去商场购物时,听营业员说了一个故事。

一个女儿陪妈妈来买裤子,老人家六十多岁,看见一条裤子样子挺喜欢,就翻出价格牌来看了看。“这么贵?”老人家拉着女儿就走。女儿看出了妈妈的心思,让老妈先去试穿一下再说。然后,在她试衣服的间隙,女儿私下跟营业员商量将这条380块钱的裤子说成150块钱,等妈妈试完出来,营业员告诉她:“裤子打折!”老人家这才开心地接受了。

这个故事不是个案。当下有一定经济条件的70后、80后一代,家里也许都有这样“舍不得花钱”的父母。年轻人大概都有这样的共识:带他们出去吃饭,说贵;给他们花钱买衣服,不花他们的钱也心疼;舍不得打车;舍不得看**……用享受生活“开导”他们,他们听不下去。

年轻人搞不懂了,老爸老妈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

老吴:孝顺父母但不要笑话他们的消费观

老吴听了这个话题,深有感触,“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都是吃苦吃过来的。我们苦日子过惯了,节俭惯了。”

老吴坦言,他们这代人有文化又没多少文化,虽然有中学以上学历,但大部分都没经过高等教育。从计划经济年代过来,看到现在物价飞涨,觉得很多东西都不值,比如衣服贵得不得了,他们过去可是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过来的,条件好点也就是自己买布料做衣服,“就是因为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所以我们会算小账,不管有钱没钱都节俭。”老吴拿自己举例子,他有私家车但依然是能骑车就骑车,能坐公交就坐公交;买衣服也舍不得买贵的,老婆、女儿给他买衣服也都会“瞒报价格”,他觉得这样穿着才舒服,要不然心里头难受。“南京有一怪,老头老太穿得大红大绿,其实都是买的便宜货。”

那么年轻人的消费观是怎么形成的呢?老吴觉得,这是当下这个时代所特有的,“计划生育国策从我们这一代生小孩开始,我们把所有倾注在小孩身上,所以我们培养的下一代,消费观念变了。他们没有经过一件衣服‘新老大旧老二破破烂烂给老三’的年代,买衣服是‘与其买十件不好的不如买一件好的’;他们讲究的是效率,所以出门都勇敢地打车。这符合他们的经济条件,但别忘记,这是父母培养出来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是父母培养了他们的消费观。”

由此,两代人产生了碰撞。“子女有经济条件,就想着让父母穿好一点,制造一些善意的谎言,这是一种孝顺。但千万不要笑话父母这一辈,要知道现在年轻人对金钱的无忧是建立在父母辛苦一辈子勤俭的基础上。”

老吴同时也担忧,当下的消费观念也养成了一种奢靡的文化背景,“到了我们子女的下一代,自我自私膨胀,他们的消费观会变成什么样子?”

杭州小伙在路口与人吵架一分钟,结果成为了密切接触者,必须要进行14+7的隔离,真的是很不幸运。这件事情不能怪谁,主要是当时情绪上来了,就想把这股气发泄出来。也希望其他人在大街上行走的时候注意一下自己的脾气,不要与人发生冲突,这样就能减少接触,也不会给你招来麻烦。

这个小伙子今年23岁,在一个路口与陌生人发生了一次口角,整个持续的时间是一分钟。有一个男子在隔离前的一天与杭州小伙吵了架,之后该小区出现了确诊病例,该男子也进行了隔离。而经过调查发现与这个男子接触的陌生人就是杭州小伙,其作为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被纳入了管控,必须要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加7天的居家隔离。主要还是因为吵架会降低口罩的气密性,对方的情绪也比较的激动,会大声的说话,然后喷出大量携带病毒的唾沫,让感染的可能性变得极大。所以这个小伙子也是受了无妄之灾,如果不吵架,也不会被隔离,还能正常的生活。不过谁也想不到之后的发展会变成这样子,每个人都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脾气,不要与陌生人发生过多的接触。

病毒的传播主要有两个途径,分别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如果你与人贴得过近,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喷口水战争,这个口水也会透过口罩传播出来,可能会影响到你。每个人都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去做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事情,毕竟安全第一。一定要少接触人,吵架是有风险的,也不要与别人发生大的争执。小编也希望一些网友能够做到以上这几点,这样就能让自己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

希望所有的人都要在外出时候戴上口罩,这样才能降低感染的风险,也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一、夫妻总会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吵架原因

我是一个已婚女性,我经常因为鸡毛蒜皮事情和丈夫吵架,一次,我们就因为炒菜多放盐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我气得把锅都扔了。

究其原因就是生活中都是鸡毛蒜皮小事,两个人因为观点不一致就产生分歧,我控制欲望很强,他又不示弱,所以就经常吵架。

二、生活中看到都是对方缺点

两个人成为夫妻以后,长期在一起看到都是对方缺点,而不是优点,所以就经常吵架。

三、夫妻说话很随意

夫妻时间长了,就口不择言了,这是在恋爱时候没有情况,那个时候都是甜言蜜语,现在都是一地鸡毛,就像我一样,经常数落老公真笨,次数多了,他就不爱听了,于是就吵架了。

四、站在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就容易吵架

其实生活中都是小事,怎么做都对,但是站在角度不一样,做出结论也不一样。一次,我们一起去遛弯,他说去公园,我说去广场,我认为广场热闹,所以想去广场。他认为公园空气好,就去公园,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吵架了,结果各走各路。

五、如何避免夫妻吵架

夫妻生活在一起有不同观点很正常,在生活中有事互相商量,有问题好好沟通,互相谦让一些,都会过去,家庭生活和谐了,社会也更加和谐。

男人要大度些心胸要开阔些:作为男人,吵架时,一副男子汉的样子,雄赳赳气昂昂,恨不得要把妻子给吃了。作为男人,有时也要给妻子一个面子,一个下台的台阶,不要为点小事就格格不入,心要大度些,开阔些,在吵架问题上,男人要想占上风,这本来就错误了。也许忍一忍,或者退让一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难道不是幸事,干嘛要吵得鸡犬不宁呢  

作为妻子不要喋喋不休小鸡肚肠:有些女人,吵架时,总喜欢喋喋不休,这也是女性所共有特性。那么,知道自己这身毛病,就努力地去改正,纠正,不要为了一些生活琐事儿小鸡肚肠,这样会影响夫妻间感情。

总之,夫妻双方要互相谦让,避免为生活琐事吵架。

随着网购热潮不断升温,除各大电商平台外,“微商”也日益活跃,专营海外代购者不时“刷屏”朋友圈。名包、名表、化妆品、药品等的代购都较为常见,近年来,数款来自泰国减肥药更是受到不少爱美女性的追捧。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据江苏媒体报道,2017年底,江苏一位女士在服用了代购的“泰国dc减肥药”后,出现心悸、出冷汗、无法入睡的症状,其就诊后医生称这些症状与服该药有关,该药中一些成分属于禁药。

事实上,微商因代购泰国减肥药被判刑早有先例。澎湃新闻通过无讼网搜索公开的判决文书,搜到近6年来被告人因销售一些品牌的泰国减肥药被判刑的案件有46起,其中不少减肥药都是通过淘宝或微信销售。

上诉判例中, Yanhee、Dermcare、&ldquo、NPP等未经批准进口的泰国减肥药多年来持续出现,屡禁不止。澎湃新闻发现,至今仍有微商线上销售Yanhee、Dermcare等泰国减肥药,消费者只需填写一张“健康表”,代购便会在泰国开药并寄回国内。

“XX在曼谷”泰国代购淘宝网店主页截图。本文图均为 网页截图

未经批准进口,微商代购泰国减肥药获刑

澎湃新闻搜索到的46起涉泰国减肥药刑事案件判决文书中,其中不少买卖双方通过淘宝、微信等社交平台线上交易,卖家以邮寄方式向买家发送药品。

早在2014年,就有杭州的网店经营者因代购这两种减肥药而被判刑。

该案判决书显示,2013年初至9月,被告人高某、吴某甲夫妇在杭州市西湖区家中,通过淘宝网向他人销售从泰国代购的然禧牌(yanhee)减肥药和dc牌(dermcare)减肥药,销售金额人民币250091元。

2013年9月23日,公安机关在其家中搜查时,当场扣押了然禧牌减肥药和dc牌减肥药共51种(5367颗,货值14000元)。经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该51种减肥药系未经批准而进口,均系假药;且其中8种(463颗)减肥药中检出禁止添加的成分“盐酸西布曲明”,1种(56颗)减肥药中检出须经批准才能添加的成分“呋噻米”。

最终,该夫妇二人均被法院判犯销售假药罪,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吴某甲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又如,2017年9月,珠海市中院也二审判决了一起此类案件。

判决书显示,2014年开始,被告人郑某裕及李某奇通过微信销售泰国减肥药yanhee,由泰国当地的医生及护士帮其开药并寄回国内。

2017年6月,该案一审时,二人均被判处销售假药罪。郑某裕不服上诉,其辩护人提出,郑某裕销售的是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药品,是“按假药论处”的药,比实质假药的危害小。二审法院采纳了该辩护意见。

最终,二审法院对一审法院判郑宝裕犯销售假药罪予以维持,但在量刑上有所减轻,原判“有期徒刑三年”改判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经梳理相关裁判文书,澎湃新闻发现此类案件中被告人涉及的罪名包括“生产、销售假药罪”、“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非法经营罪”等。

如,浙江绍兴中院2017年9月二审判决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陆某辉未经工商登记、未获得经营许可,低价购入人体内服YANHEE减肥产品,通过微信渠道加价销售。涉案减肥产品无中文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检验合格标识等产品信息,部分购买者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

该案中,170余位曾通过微信向被告人购买YANHEE泰国减肥产品的消费者出具了证言。

该案11名被告人一审被判销售伪劣产品罪或非法经营罪,二审均被改判“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二审法院认定,涉案减肥产品不应认定为药品。

其原因是,本案无证据证实被告人销售涉案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治疗肥胖症等疾病,也无证据证明购买者主要系出于预防、治疗肥胖症等疾病为目的而购买涉案产品。同时涉案产品包装上亦无“药品成份”、“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等事项,故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关于药品的定义。

仍有微商称可代购:填健康表即可配药,空运发送

2018年3月14日,澎湃新闻在淘宝网中搜索“泰国减肥药”,已查询不到相关商品。而在微信中,仍能搜索到此类微商,有代购者仍在接单、晒销量。

澎湃新闻与一位微信名为“在曼谷”的微商交流后,其称Dermcare、 Yanhee这两种减肥都可以代购。

“Dermcare的更好,没什么副作用,正常吃饭睡觉。”该代购称,Yanhee减肥药有副作用,但是对身体无害。“心跳加快或者头晕,都是前期,刚吃的时候会这样,后面吃几天就好了。”

“Yanhee的基本一千不到。”该代购称,两种减肥药的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据该代购发来的Dermcare简介显示,“Dermcare的价格在1900—300以上不等,根据个人体质开药,不同体质价格不同”。

Dermcare简介上还写道:“Dermcare是一家著名的美容机构,很多明星网红都慕名亲赴泰国开dc减肥药”,“店主也服用过3个疗程,从125kg瘦到101kg,足足瘦了48斤。小主们可以翻我朋友圈,都有记录哈。”

至于开药流程,该代购介绍,需先填一张健康表,代购会带该表去见医生,医生根据该表来配药。开好的药会走最近一趟航班发回国内。

这名代购发来的“健康表”并无格式,只是一个问题清单,十余个问题包括“目前身高体重,理想体重”、“有无重大疾病,有无药物过敏史”、“最想瘦什么部位”、“月经是否正常,是否痛经”等。

咨询过程中,“在曼谷”称可通过淘宝网店拍下订金。点击其发送的淘宝网链接,商品页面显示出“泰国药膏预购订金等专拍”字样。

代购淘宝网店订金链接截图。

而在该网店的主页,有标识:“店主月飞曼谷亲自采购,朋友圈可围观采购直播,店主‘卫星’可详询客服。”

在该店主微信朋友圈中,2018年1月27日其发了一段小视频:在墙面装饰有“DERMCARE”的室内,两名女性正在分装各色片剂。该条朋友圈配文:“过年怕长胖的记得备一份dc减肥药”。

代购微信朋友圈分享的小视频截图。

今年3月8日,该微商在朋友圈晒出了一批减肥药快递单号,均为顺丰快递二维码标签,其上标注了姓名、地区,总数超过三十张,地涉浙江、安徽、广东、云南、新疆、吉林等十余个省市。

微商该如何监管

事实上,澎湃新闻梳理搜索到的46起公开判例发现,因代购泰国减肥药被判刑的案件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其后5年间全国多地均有此类判例。其中,涉及淘宝交易的案件裁判时间集中在2015年及之前,而微商代购案件则在最近5年均有发生,共计16起,被告人多大数十人。

中消协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远程购物投诉22804件,占销售服务类投诉的531%。在远程购物中,以微商为代表的个人网络商家是主要投诉对象之一。

澎湃新闻2018年3月报道,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秋香指出,当前“微商”大多无经营资质,存在不安全经营行为,也存在监管盲区。消费者对“朋友圈”营销存在的虚假宣传和欺骗性不够重视,而消费者依法维权仍存在诸多困难。

张秋香就此建议,应加强行业整顿,通过逐步探索、推行“微商”注册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亮照,注销无营业执照的“微商”账号、屏蔽其交易链接等方式,加强用户信息管理,阻止违法经营行为。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今年3月3日,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就 “微商”监管问题表示,有时就像城管在街上看到骗子也只能是举牌提示大家一样,“希望将来在立法和管理上,能有更清晰的方案,我们坚决执行。”

事实上,早在2017年11月,《电子商务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期间,“微商”监管问题就曾在法学界引发热议。

“微商”是否属于“电子商务经营者”是讨论的焦点。

据《中国青年报》此前报道,草案二审稿第二章第十条中,将“电子商务经营者”划分为“自建网站经营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电子商务经营者”三类,同时界定了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的范畴。

报道称,有专家指出,“微商”到底属不属于电子商务经营者,《电子商务法》中应该给出明确界定。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晓军认为,微商是电子商务经营业态的一种,而官方并没有对微商的定义在法律上给出明确说法。

澎湃新闻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教授。武长海认为,“微商”应包含在“平台内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范畴内,微信本身即是一种平台。

武长海认为,《电子商务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对于电子商务经营的准入、退出及促进都有明确规定,但是对于其运营过程中具体行为的监管,缺乏内容上的细化,例如采用负面清单的形式规定禁止性行为,对于失信经营者采用黑名单等方式。

“草案对于平台经营者和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明确它们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规定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注意和《反不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衔接。”武长海说。

武长海还指出,目前草案二审稿中关于监督检查的内容仍是空白,草案缺乏对于监管部门的赋权,“这会造成监管缺乏力度,电商经营往往没有实体,监管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现在立法的重点应该是保护消费者,抑制伪劣商品,打击网络传销。”武长海说。

终于有人惩罚微商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20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