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学习对于美术生的意义是什么?

色彩的学习对于美术生的意义是什么?,第1张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明暗、冷暖的表现手法,提高欣

  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2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尝试进行风景,景物色彩画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增加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 色彩理论相关知识

  学习难点 作画的基本步骤,如何配色,用色。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 ,例如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出示课题:造型的表现力(板书)

  二、新授课

  (1)线条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五组,针对五种艺术品的表现方式进行讨论

  学习要求:

  1 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讲给大家听

  2 不同的艺术品使用了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线条表现手法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 线条在艺术品中的表现特点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示:

  朝元仙仗图卷标——中国,白描,武宗元作

  菩萨立像——石雕,唐代

  宴罢——红绘式装饰画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 西班牙

  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 宋代

  发展阶段(明暗、体积、空间)

  结合欣赏,介绍“明暗”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圣母玛利亚》 达芬奇

  《塔吉克新娘》 靳尚宜

  明暗: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较好的再现光影效果,有效的凸显物象的绘画形式。

  结合欣赏,介绍“体量”在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欣赏——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现代作品双环(雕塑)英国

  体量: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结合欣赏,介绍“空间”在作品中的作用。

  欣赏——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法

  空间:建筑、雕塑意识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美术效果;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三、欣赏分析,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

  (师):好,回顾了我们以前所了解的色彩相关知识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

  (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师)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8幅不同的大师作品,有些大家很熟悉,有些可能是第一次欣赏。那么老师现在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有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色彩对比法: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在讲解对比法是,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中不可55分) 色彩调和法:同类色调和、邻近色调和展示《星夜》,请同学们判断此画是色彩的对比还是色彩的调和色彩调和:对比色调和(大统一、小对比)

  四、欣赏分析,体会色彩的情感表达

  1、色彩的心理联想

  以前我们学过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2、现代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我们知道色彩不但具有这些象征性,而且不同的色彩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大师的作品中常常借助色彩的象征及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五、色彩实践

  1、用色彩联想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1、能否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创作,并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能否用较准确的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学生的作品

  六、梳理思路,巩固小结

色彩基础知识在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学生用色彩表达事物、生活及情感的奠基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色彩基础知识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掌握运用色彩的调色方法

C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色彩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把难点定为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根据色彩课的特点,本节课由汇入、授课、巡回辅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汇入:利用自然界美丽的色彩、实用性的美术色彩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绚丽多彩的领域中

1、讲授新课

1 色彩的形成 色彩的物理性

2 色彩的三要素

3 色彩的调配

4 色的基本规律

5 课堂作业

二、作业要求

1 熟记基本的概念

2 临摹水粉静物一张 8K

三、教师作巡回辅导

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色彩知识层次的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在巡回辅导时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再进行其它的色彩练习;根据学生在色彩实际运用当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

四、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的评述

篇二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知识目标:

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掌握运用色彩的调色方法

C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色彩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把难点定为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汇入新课

通过《凤凰古城》把学生带到“色彩”这个话题上来

二、讲述新课: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形成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2、色彩的物理性

3、色彩三要素重点:

色彩的 明度 纯度 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纯度饱和度―――所谓纯度就是色彩鲜浊、饱和和纯净的程度。同一种颜色,当加入其它的颜色调和后,其纯度就会较原来的颜色低。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

色相又分为:原色 间色 复色

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近;

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系列。

4、色彩的调配 根据色彩颜色调和的次数不同可分为一、二、三次色

原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颜,是任何色彩无法调制出来的。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而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也叫一次色

间色:两种颜色相混合产生的色彩,如橙,绿,紫,称为间色也称二次色

复色:三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合,称为复色,也叫三次色

互补色: 在色相的色环上任何相隔180度的两种相对的色彩称为互补色常见的候互补色为,黄与紫,红与绿,蓝与橙

5、色彩调色的基本规律

欣赏 分析一些基本的概念光源色 固有色 环境色 条件色

1、光源色, 指光源的光色,早黄,晚红,中午白

2、固有色; 物体在光照下所呈现的色彩

3、条件色; 所描绘的物体在特定的光源与特定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面貌叫条件色

4、环境色; 在光照下,所描绘的物体的暗部受周围环境的反射光的影响,在色彩上影响

根据范画讲解色彩调色的基本规律

1、物体亮面的色彩;物体亮面的色彩主要与光源色与物体固有色之间的混合既光源色加物体的固有色

2、物体暗面的色彩; 物体暗面的色彩冷暖主要是与环境色与固有色之间的混合室内暗部的色彩呈暖色,亮部的色彩因受室外光源的影响偏冷色而室外的暗部色彩呈冷色的倾向亮部与暗部的色彩是呈相反的倾向的

3、中间调子的色彩或半调子的色彩; 中间调子的色彩一般以固有色为主,将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三部分的色彩比较均匀的混合,这是半调子的色彩组成

4、高光部分的色彩;以光源色为主,或有少许的固有色以物体的质感而定

5、明暗交界线的色彩;明暗交界线的色彩是固有色与环境色相混,明度上更暗,

6、反光部分的色彩;受周围环境色的影响较强,一般是以固有色加环境色

7、投影部分的色彩;投影部分的色彩是以固有色加环境色,室外部分的投影部分的色彩外加天光的色彩基本上是以固有色加环境色

8、明暗部分的色彩是呈互补倾向的色彩,

三、课堂小结

篇三

 教学内容

本课是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了解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三者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微课示范,实践操作让学生归纳色彩调和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形成自主探索的学习态度,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分类。

教学难点:颜色调和的规律。

 教法与学法

教法:阅读指导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学习、自主学子、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心准备,先学后教

课前,将颜色之谜的flash小游戏分享到班级群,让学生结合初中物理知识了解色彩产生的原因。复习光的三原色,并做好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景,汇入新课:

ppt放映四季的美景,带领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世界。

提出问题:

1、四季的代表色是什么

2、色彩是怎样产生的根据自学情况思考并讨论

三、手脑结合,探究新知

1、学习色彩产生的原因

教师讲解: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世界里。凡是视觉功能正常的人,既能看到色彩,也能感受到光。如果没有光我们就看不到蓝天白云,也看不到鲜花绿草。瑞士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先生写到:“色彩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般。”课件出示光,色光物体,眼睛三者关系示意图,利用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色彩产生的原因。

得出结论:

色彩是光的特性的延伸,色彩是在色光物体,视觉器官三者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下面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色彩来源于光,没有光就没有色。

2、探究色彩的分类

色彩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色,另一类就是混合色,混合色又包含间色和复色。那么,他们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课件出示,根据分析讲解。

1原色:色彩学中把颜料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称为原色。原色可以调出千千万万种颜色,但是却无法用其他的颜色来调出三原色。

2间色:由两种原色混合调配而成,即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那么橙、紫、绿就是间色。强调‘间’的发音读jiàn。PPT先用flas 演示三原色混合,再观看微课演示颜色调和的过程,学生观察变化,并亲自动手实践,自己亲自尝试用三种原色调和出三个间色,然后相互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尝试后提出问题:

每个人调和出来的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么为什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两种原色在相互调和时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调和后形成的颜色就不同,比如:红+黄=橙,如果红色多**少,那么调出来的颜色就偏红,如果**多红色少,那么调出来的颜色就偏黄。同理可证,在两个原色相互调和时,如果哪一种颜色的比例大,那么调出来的颜色就偏向哪个颜色。3复色:三种原色相互调和,原色与间色调和,或者是间色与间色调和形成的颜色叫复色。

请同学们看图思考:中的几号色是复色复色就是黑色么

结论探究:

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用颜料进行复色调和,然后相互对比,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课堂练习:

看图把7种颜色与相应的类别名称放在一起。从而达到正确的区分原色,间色,复色的目的。

师生小结:

大家把原色间色相互调和后发现,颜色虽然不是纯黑的,但是,确实和黑色相近的黑灰色,而且颜色有一定的倾向性,于调和间色相同,哪一种颜色的比例大,调出来的复色就倾向于哪个颜色。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2、教师归纳。

五、布置作业

1、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问卷调查。

2、玩中学。把游戏《色彩大师》分享到班级群里,利用课余时间下载到手机,通过游戏提高色彩的辨识度。

3、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一下色彩的要素以及色彩的对比。并蒐集相关资料,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前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课堂上借助于优美的音乐,绚丽的,有趣的实验和视讯不断调动学习热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引导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青绿色彩 继承 转换

  山水画形成伊始,就以青绿色彩为主形成表现自然的装饰性的审美情感,其中并不带有强烈的哲学色彩。而自五代、宋以降,水墨山水画以其文人审美观念与理想的介入,成为后世近千年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主流。我们绕过传统文人色彩的表现状态,回到青绿表现时期,以青绿色彩改造文人色彩,使色彩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进行主观性的重新建构,把传统之中的笔墨与色彩的精华加以提炼、结合,形成既有水墨的写意表现又有色彩自由情感抒发的具有现代观念的山水新样式。因此,要通过继承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表现来促进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一、青绿山水画色彩的表现特征

  1青绿色彩的装饰性

  青绿山水常运用石青、石绿、朱砂、金等矿物色彩。这些石质粉末颜色具有很强的覆盖性,色彩艳丽明快、浓烈奔放,产生出富丽辉煌的视觉效果。唐宋之际青绿山水在勾线之后以色平涂为主,熟绢的材质性能和纸相比,无法实现色彩的迅速晕染,更适于色的平涂,这也增强了画面的份量感。材料的性质与施色方法等使青绿山水画具有了非常强烈的装饰效果。

  2青绿色彩的写意性

  元以来,大青绿的表现减少,由于文人水墨的兴盛,青绿式微,虽各朝也有做青绿山水者,但多与水墨相依存,以水墨为主。在水墨渲染的基础之上,施以青绿色彩,多数山水画家为求笔墨的保留,用青绿色彩时适可而止。宣纸的运用让青绿色彩失去了平涂的条件,它对色彩同样产生了晕染渗化的效果。色彩的表现融入到水墨的表达之中,色彩随水墨渗化达到了画面的统一,因此色彩也产生了与笔墨相同的写意性。

  二、青绿色彩的装饰性与水墨相结合的当代画家作品分析

  传统青绿色彩因色彩的性质、材料的特点,使其在山水的表现中具有装饰性的视觉效果。装饰性的效果使色彩呈现平面厚重的状态。当代画家在继承这种青绿色彩装饰性的同时,把它与笔墨相结合,实现了色彩的当代转换,创新了山水画的表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卓鹤君:把传统笔墨线条的曲折游动变为直线的错落交织而成山川图像,缩减线条曲度带来的纵深感,增强直线线条笔墨组合而成的黑白灰大的墨块。这种表现将山川形象更加整体化、概括化,并趋向一种视觉图式的装饰平面感。借用传统大青绿、石绿、金等色彩的浓烈厚重来填充平面化的线型笔墨空间,形成水墨气韵的流a动舒展与色彩的聚集。画家通过色彩的平面几何型表现增强画面的现代感,色彩要想从水墨中突出出来,与水墨形成对比,必须采用厚涂色的方式,厚涂青绿色彩使色彩不会发生浓淡变化,进而形成色彩的平面化状态。色的平面依靠水墨为底使色彩不艳俗浮躁,色彩达到饱和、沉稳、润泽的状态。水墨的气韵流动与浓郁的青绿色彩块面最终在画面中达到和谐统一,把传统文人水墨引向了新的高度。

  画家许俊:许俊的青绿山水继承了传统大青绿的设色方法,并结合笔墨语言形成具有现代特点的新青绿表现。画家采用有色宣纸为底,山川楼阁以浓墨勾勒其型,改变早期大青绿空勾无皴方式,增加皴、擦、点、染的笔墨技巧,以粗放厚重、方直劲挺的线条和饱满润泽的皴染为主,表现空间与质感,使山石层次丰富、线条灵动。在此基础上施青绿重色,做平面涂染,这改变了传统水墨山水的淡着色产生的色彩空间从属地位,色彩从局部走向整个画面,这样必然产生色的平面状态,形成色彩的装饰性。在色彩平面化的同时,笔墨语言加强,山石结构层次的强调让景物的空间感加深,近处山石通过涂色前的笔墨造型和涂色后的笔墨层次表现,使山川产生空间感。同时,近处山石的石绿重色与远山的稍淡的蓝色,形成远近、厚薄的对比,这样运用平面色块的对比就产生了空间变化,由此,新的山水图式产生了。画家从传统青绿山水中提取色彩的平面表现,从传统水墨中借鉴笔墨的形式语言,让两者相结合,这样笔墨在色彩的范围内有了丰富的层次表现,色彩在笔墨的造型空间中被充分放大。画家采取了笔墨与色彩并行发展的创作理念,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三、青绿色彩的写意性与水墨相结合的当代画家作品分析

  当代山水画家卢禹舜等一批艺术家运用传统青绿色彩写意性融合水墨,创造了山水画表现的新形式。

  卢禹舜在传统笔墨与色彩表现方式上都是非常独到的。画家从传统大青绿的重彩施色中得到启示,他的作品充分做到了色彩的写意性与水墨的结合,既继承了传统的笔墨情趣又提升了色彩的精神内涵,使色彩融于水墨氤氲的意境中,并幻化为视觉的主体。在山水画的表现上改变笔墨与造型的对立状态,使笔墨造型融合在一起,增强水墨形象的整体感。采用勾和染的方式减少对山石空间深度的表现,让色彩进入画面的主体空间中,与笔墨造型形成对比统一的视觉关系。画面中山石的空间深度的表现被弱化,服从于笔墨的整体表达,通过近处山石的勾画与远处浓重水墨的晕染,形成山水空间的关系与强烈的对比,只勾出山体轮廓,不在山石的细节上做空间表现,由此,色彩就进入山石的结构中,形成色彩的平面表现。一幅画不仅要有对比,更要有统一,画家把青绿色彩的写意性表现加强,让色彩走出山石结构的范围,主动与墨相连接、相渗透,形成色彩的气韵流动,青绿色彩产生了与水墨一样的渲染效果,也形成了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因此色彩就获得了表现的主动性。色彩对形体的超越产生的色彩写意性与装饰性,最终与水墨实现完美的融合,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高尚文雅,又表达了现代色彩的精神情感与意蕴。

  四、对青绿色彩的继承与转换实现了当代山水画色彩表现的拓展

  当代山水画家在借用青绿表现创新时,实现了青绿色彩的写意性改变,色彩的表现上升到与水墨同等的理论层次。新时代的画家们从传统中寻找开拓创新的基点,寻找到色彩的优势与不足,以色的优势补墨的不足,同时把水墨的精神情感赋予色彩,让色彩实现自身的超越,继承色彩的装饰性与写意性表达,并实现与水墨的融合转换。这样,色彩就超越了本身的物理属性,达到了情感的宣泄,最终使山水精神得以升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28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