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第1张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

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在我们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而已)。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

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

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

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解析几何。

由此,笛卡尔第一步认为怀疑就是出发点,感官知觉的知识是可以被怀疑的,我们并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所以他不会说“我看故我在”、“我听故我在”。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我们所不能怀疑的是“我们的怀疑”。

意指:我们无法去怀疑的,是我们正在“怀疑”这件事时的“怀疑本身”,只有这样才能肯定我们的“怀疑”是有真实性的,并非虚假的产物。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他却感到疑惑,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

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必定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的存在来让我们得到这个概念。

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继续推论出既然完美的事物(神)存在,那么我们可以确定之前的恶魔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一个完美的事物不可能容许这样的恶魔欺骗人们,因此借由不断的怀疑我们可以确信“这个世界真的存在”,而且经由证明过后的数学逻辑都应该是正确的。

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即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既思考(心灵)和外在世界(物质),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一些生物学家在坦桑尼亚对黑猩猩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他们记录了一只名叫弗洛的黑猩猩的死亡过程。弗洛是一个黑猩猩群落中年近50岁的女首领。在它死后第二天,其儿子弗林特坐在母亲的尸体旁边,时不时地拉着母亲的手,悲伤地啜泣。在以后的几周里,弗林特变得越来越抑郁。兄弟姐妹设法要带弗林特一起走,但它还是脱离了群落,并且拒绝进食。在弗洛死后三周,这只曾经年轻健康的小黑猩猩弗林特也死掉了。

这只小黑猩猩弗林特是否遭受了悲痛的打击?那两条鲸鱼是否正沉浸在爱的旋涡里?读着迪斯尼乐园中富有人情味的动物故事长大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两种猜测是正确的,而且他们确信动物能感受到像人类那样的强烈情感。专家们对动物是否有情感的问题仍然有争论。持怀疑态度的研究人员对动物人格化有职业性的反感。人格化是将人类的特性强加到非人类事物上的一种做法。

许多科学家认为,用通常规范的科学方式来证明动物具有情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反复的观察实验是在受控的实验中进行的。因此这些科学家得出结论说,动物的情感是不存在的。然而,与此相反的证据正不断增加,目前站在这场运动最前列的美国科学家马克·贝科夫说:“原来的观点已完全而迅速地转变了。”

1、笛卡尔,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2、笛卡尔出生于法国,父亲是法国一个地方法院的评议员,相当于现在的律师和法官。1岁时母亲去世,给笛卡尔留下了一笔遗产,为日后他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8岁时他进入一所耶稣会学校,在校学习8年,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读了古典文学、历史、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因为在他看来教科书中那些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惟一给他安慰的是数学。在结束学业时他暗下决心:不再死钻书本学问,而要向“世界这本大书”讨教,于是他决定避开战争,远离社交活动频繁的都市,寻找一处适于研究的环境。1628年,他从巴黎移居荷兰,开始了长达20年的潜心研究和写作生涯,先后发表了许多在数学和哲学上有重大影响的论著。在荷兰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1634年写了《论世界》,书中总结了他在哲学、数学和许多自然科学问题上的看法。1641年出版了《行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他的著作在生前就遭到教会指责,死后又被梵蒂冈教皇列为禁书,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思想的传播。

3、也许笛卡尔哲学的最大有趣之处来自他的方法。笛卡尔十分留心被普遍接受的大量错误的概念,决定要达到恢复真理的目的,就须得从零开始做起。因此他开始怀疑一切———老师教给他的一切,他的所有最崇高的信仰,所有的常识观念,甚至外部世界的存在,连同他自己的存在———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4、这自然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消除如此普遍的怀疑来获得一切事物的可靠知识呢笛卡尔用形而上学观点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推论,证明出使自己满意的结果:由于他自己的存在(我思我在),上帝才存在,外部世界才存在,这就是笛卡尔学说的起点。

5、笛卡尔方法具有双重意义。第一,他把“什么是知识”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置于他的哲学体系的中心。早期的哲学家力图描写世界的本质,但是笛卡尔教导我们这样的问题若不和“我怎么能知道”联系在一起,就得不出满意的回答。第二,笛卡尔认为,我们不应该从信仰开始而是从怀疑开始(这恰好与圣奥古斯丁及大多数中世纪神学家的看法相反,他们认为信仰第一)。这样笛卡尔确实得出了正统神学的结论。但是他的读者对他的倡导方法远比对他得出的结论还要更为重视(教会担心他的著作会起破坏性作用不是没有理由的)。

6、笛卡尔在他的哲学中强调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区别,在这方面他提倡彻底的二元论。这个区别以前就有人提出过,但是笛卡尔的论著引起了对该问题的哲学讨论。他所提出的问题从那时以来就引起了哲学家的兴趣,但是尚未得到解决。

7、笛卡尔的物质宇宙观也很有影响。他认为整个世界———除了上帝和人的心灵之外———都是机械运动的,因此所育的自然事物都可以用机械原因来解释。他否认占星术、魔法以及其他迷信形式,同样否认了对事物所做的一切目的论的解释(也就是他寻找直接的机械原因,否定事物的发生是为了某种遥远的终极目的的认识)。由笛卡尔的观点可以看出,动物从本质上讲就是复杂的机械,人体也受通常的力学定律所支配。从那时起,这就成了现代生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8、笛卡尔提倡科学研究,认为把它应用于实践会有益于社会。他觉得科学家应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概念,应该努力用数学方程来描述世界。所有这些听起来倒很合乎现代要求,但是笛卡尔虽然自己也亲自做观察实验,但是却从未强调过实验在科学方法中的极其重要性。

9、笛卡尔不仅在哲学领域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笛卡尔又是一个勇于探索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生理学等领域都有值得称道的创见,特别是在数学上他创立了解析几何,从而打开了近代数学的大门,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0、笛卡尔的著作清楚地表明了他是上帝虔诚的信徒。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良好的天主教徒,但是教会的权威不喜欢他的观点,他的著作被列入天主教的禁书之列。即使在信奉新教的荷兰(当时也许是欧洲最宽容的国家),笛卡尔也被指控为无神论者,他同教会的权威发生了矛盾,不胜烦恼。

11、1649年,笛卡尔接受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的慷慨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做她的私人教师。笛卡尔喜欢温暖的卧室,总是习惯晚些起床。当得知女王让他清早5点钟去上课,他深感焦虑不安。笛卡尔担心早上5点钟那刺骨的寒风会要了他的命。果不出所料,他很快就患了肺炎,1650年2月,在他到达瑞典仅4个月后,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对于哲学小白来说,《笛卡尔》这本书对我们是很好的入门书,通过了解笛卡尔的生平经历,哲学思想世界的认知,打开了我们对哲学的兴趣大门。

这本书的作者也通过笛卡尔人生经历及思想世界的整理和总结,让我们更了解笛卡尔。在富有逻辑和思想的哲学里,我们从笛卡尔的思想世界里学到了什么呢?

作为哲学兴趣小白,笛卡尔在学习和研究哲学的态度使我受到启发,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

笛卡尔是解析几何之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黑格尔称笛卡尔为“现代哲学之父”。

他喜欢安静,喜欢隐居,座右铭为“隐居得越深,生活得越好。”善于思考,专心致力于学习研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

常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需要对所学知识、所见之物进行思考和联系,才能加上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二、怀疑方法

笛卡尔的“怀疑方法”,对事物保持“怀疑”态度,保持思考,使我们远离各种偏见,将自己从各种感觉中分离出来的简单方式。

“怀疑”不是猜想,而是有根据地进行每个阶段的观点论证,这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是对知识来源和标准进行有意识的反思。

笛卡尔说到许多信念来自感性知觉,容易受到理性的怀疑。所以很多凭感觉的信念有可能是假的,那么过去来自感性知觉的信念都有可能是假的。通过这些逻辑思维的推论,得到确定性的结论。

在学习上,保持对观点的“怀疑”,用理性的思考,通过逻辑分析,避免陷入直觉的感性思考中。

三、理性是知识的首要源泉。

笛卡尔是理性主义者,他常会把感觉经验和物质世界分离开来,感觉经验本身不能获得知识的可靠途径,在论证观念时,提供了探索方法论的方法,避免陷入模棱两可的观念中。这也用到了他怀疑的论证方法中。

在他的观念中,清晰而明确的观念,经得起理性的考验。 在的辩证观点中,比如论证“我思故我在”、“上帝创造世界”和“动物与机器”,他先是理性地将自己的感觉和论点本身分离开,利用因果证明和“怀疑”方法,分阶段论证,每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有更为根本的论证观点,用理性地方式来证明感觉经验的可靠性。

在哲学中有很多辩证的论证方法,讲究的是思考的逻辑性。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习惯直觉来思考,若多一些理性,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

在一些争论和矛盾中,因为我们凭感觉和情绪在其中,有可能会激化矛盾。若是理性看待,也许矛盾就找到了解决的好办法。

四、对兴趣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笛卡尔在在读书时代在耶稣会贵族学校读书,父亲一样他长大后从事教父的工作。在大学时学习法律,但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还是很模糊。

在他的生平经历中可以看出,笛卡尔也是一名很优秀的“斜杠青年”,他一直对感兴趣的数学、物理、哲学不断探索和研究,出版过很多著作,对事物保持“怀疑”,对学术的勇于探索和持续思考学习。

在数学上创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创新之处,发明符号体系,用“y=a+bx”的形式来表示代数上的等式(x、y、z表示未知的变量,建立解析几何,有“解析几何之父”的美誉。

在物理上笛卡儿关注透镜理论;对光的本质、反射与折射率以及磨制透镜的研究,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了彩虹现象。

在哲学上,用“怀疑”方法论证观点,融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的哲学,自成体系,开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是从经院主义到科学方法转变的主要先锋之一。

他的独立与理性思考,对兴趣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对学习者来说是很好的榜样先锋。学习贵在思考和坚持,心无旁骛,也能让自己喜爱的事情闪闪发光。

对于笛卡尔的思想世界,需要学习和探索的还有很多,希望点滴的感悟,督促自己学习能够天天向上。

附:洋葱阅读的读书笔记九宫格

因为在其看来,动植物有可能是存在的也有可能不存在,如梦似幻,只是我们感觉的功能,不仅动植物世间一切都可能仅仅是心的某种功能而已,他想超越这一切怀疑,为其哲学奠定最坚实的基础,最终他就找到了自我,只有发出怀疑的本身是不可虚假的,这种存在是绝对的

当然要表明一点的是天人合一论是一元论。

用天人合一论批判笛卡儿的天人分离二元论,这是我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表明道理的观点。

经验主义(Empiricism)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经验主义诞生于古希腊。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期间,它不断地与另外两种学说发生争议:一种学说为天赋论,主张知识属于与生俱来的本性之观念;另一种学说为理性主义,主张唯有理性推理而非经验观察才提供了最确实的理论知识体系。然而,上述的争议虽然从未中断过。

我认为:广义的理性主义包含经验主义。

那么,到底笛卡尔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但是在物理世界科学上是笛卡尔造成的和科学继续革命传接下去的。

但是他并不接受前人奠定的基础,却另起炉灶,努力缔造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这是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未曾有的事,是科学的进展带来的新自信心的标志。

他讲述了自己的大部分科学理论的书是1644年出版的《哲学原理》(Principiaphilosophiae)。不过还有一些其他重要书籍:《哲学文集》(Essaisphilosophiques)(1637)讨论几何学,也讨论光学;在他写的书里有一本叫《论胚胎的形成》(Delaformationdufoetus)。他欢迎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发现,一直总希望自己在医学方面作出什么重大发现(然而没有实现)。笛卡尔把人和动物的肉体看成机器;动物在他看来是完全受物理定律支配、缺乏情感和意识的自动机。人则不同:人有灵魂,它蕴藏在松果腺(位于脑中间的圆锥形小腺状体。)内。在这里灵魂与“生命精气”发生接触,通过这种接触,灵魂和肉体之间起相互作用。宇宙中的运动总量有一定,所以灵魂影响不了它,但是灵魂能改变生命精气的运动方向,因而间接地能够改变肉体其它各部分的运动方向。

认为世界上有上帝,有灵魂(心),有物质,三者都是不依赖他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绝对独立存在的只有上帝,灵魂与物质只是相对的独立,它们须依靠上帝才能存在。认为心与身是两种互相独立的实体。心身交感论:笛卡儿认为,心能影响身,但是他又说身对心有着更大的影响。心身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对心身间的关系的看法是心身交感论。并选择脑中的松果腺作为灵魂的驻所。在心理学史上笛卡儿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反射"术语起用于笛卡儿,但其具体意思却与后来的"反射"概念有着一定的距离。笛卡儿著《论情绪》认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其他情绪,虽然很多,但都是这六种情绪之中的某些种的组合。

  逢会论:格林克斯提出了逢会论(亦译偶因论)。认为感觉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与人体;而是上帝。当物与人体正发生作用时,是上帝使其灵魂产生感觉,外物与人体的作用只是适逢其会,是偶然的原因。马勒伯朗士《对真理的追求》。他受笛卡儿灵魂与肉体互相独立的思想的影响,认为不仅肉体不能作用于灵魂,使灵魂产生感觉或思想,灵魂也不能作用于肉体,使肉体产生动作。马勒伯朗士认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独立的感觉而是复合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马勒伯朗士称为"复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意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判断。自然判断是人明知其不正确也无法不那样知觉的一种判断。

他创立了解析几何,第一个将代数方法应用到几何学中去。笛卡儿的认知论是唯理论,他相信人有固有观念亦称天赋观念。他看重追求知识的方法,不重视实验方法,而偏重数学的演绎推理。他认为只有象数学那样由明白无误的公理推导出来的知识才是可靠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由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主观上的明白清晰才是真理的标准,笛卡儿的真理标准使他得出灵魂存在的结论。"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认为主观上明白的观念,并非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观念"。

所以,笛卡儿既是经验主义之父又是理性主义之父。

理性主义直到大约 17 世纪通过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著作才得以完全成熟。在讨论理性主义的替代者之前,我们先来考察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观点。

知识理论永远不可能在真空中产生,它背后总是存在着心理、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它们是知识产生的动力。激发柏拉图建构其理论的外因与笛卡尔明显不同。柏拉图是名门之后,生活在旧的贵族统治体制逐渐瓦解,新兴商业阶层和早期民主精神开始出现的时代。在此之前的两百年间,社会条件和智力条件相互结合,逐渐削弱了旧贵族价值观的道德权威。这种价值观以荷马和赫西俄德的神话为标准。随着荣誉、忠诚、勇敢等旧价值以及贵族统治的自然权力的解体,平民价值观取代了旧价值观。但是柏拉图认为,这种平民价值观其实是贪婪和对权力的渴求,只不过有所掩饰而已。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处的时代,这些新价值观被以“智者”著称的修辞学专家所教授。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看来,这些人似乎是在恶意欢庆一个中心并非保持不变的世界。为了抵消智者的败坏作用,为了维护能证明精英统治正当性的体制,柏拉图不但要抨击智者派,还要反对荷马的权威地位,并代之以纯粹理性。荷马的著作体现出来的贵族价值观是柏拉图所希望支持的,但是荷马除了用充满诗意的言语唤起人们的感情,并未对这些价值观做出任何辩护。如果柏拉图要为这些价值观作理性的辩护,他就必须以哲学(即理性的代言人)来取代诗歌(体现在希腊的神话和戏剧中)的影响力。17 世纪的笛卡尔面对的不是诗歌与哲学的对立,而是宗教与科学的对立。笛卡尔生活在新科学诞生的时期。他出生时,哥白尼去世才四十年。笛卡尔与伽利略、开普勒是同时代人。他去世时,牛顿才只有八岁。实际上,笛卡尔本人二十多岁时就发现了解析几何,对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时,新兴科学与日俱增的力量已经开始挑战教会日益衰落的权威。教会统治已有千年之久,但在笛卡尔出生前的两百年间却遭受了几次巨大的挫折(各种教派内部分裂、不受世俗统治者的青睐、新教改革的产生)。教会不仅在竭力维系它所拥有的政治权力,而且也在竭力维系它对人类自身道德形象的监护权。正是在这方面,新兴科学对宗教权威发出最直接的挑战。1632 年,宗教法庭逮捕了伽利略,对他进行审判,并裁决他犯有渎神罪,双方的冲突达到白热化程度。导致伽利略被捕的具体原因是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他发现木星有四颗卫星。人们也许不能马上明白为什么“木星有四颗卫星”这个观点会威胁到宗教权威,下文将会就此作出说明。

伽利略事件威胁到以下传统观点:上千年来,人类“高贵”的观念与以下这种观念紧密相联:上帝在宇宙的正中心创造了伊甸园(即“实在”的脐部),宇宙的其余部分像同心圆一样从伊甸园发散出来形成。这种观念认为,人类上演的剧目是宇宙的核心剧目,宇宙中其他任何存在物只是作为人类剧目的见证人而被安排于此。这种观念的作用在于赋予人类的行动以意义。即使某个人的生命充满不幸(中世纪确实存在着大量不幸),至少这种不幸也是有意义的。因此,即使最悲惨的人类生存状况,也有着某种高贵性。

但现在,人类生命的这种高贵观念突然遭到哥白尼理论的威胁。哥白尼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事实上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转(因此日心说而不是地心说才正确)。如果地球只是在太空中飞驰的天体,并不比宇宙中其他天体具有更多或更少的意义,那么这个发现对于人类“高贵”的观念来说意味着什么?(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类的高贵性遭受过三次致命打击:第一次,哥白尼发现人类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达尔文发现人类是一种动物;第三次,弗洛伊德发现这种动物有病。)但有个科学事实阻止了哥白尼的激进理论在当时大获全胜。这个事实无可争议,即月亮围绕地球转。如果日心说是正确的,月亮为什么还会绕着地球转呢?为什么月亮不绕着太阳转,就像地球按理应该绕着太阳转那样呢?现在你就能够明白伽利略发现的意义了。如果木星的卫星围绕木星运转,那就证明卫星可以围绕并非宇宙中心的行星运转。这个证明把地心说理论的最后支柱也拆除了。

与伽利略类似,笛卡尔发现他自己处于某种尴尬境地。他本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不希望与教会当局发生冲突。但他刚刚完成了一部有关物理学的手稿《世界》,他知道其中许多章节与伽利略的观点一致。所以他没有出版这部手稿,而是决定写一本哲学著作,创造一种智性的和谐氛围,调和科学和宗教。他想要表明,成为“笃信宗教的科学家”并不会自相矛盾。实际上,他想表明,科学本身的可能性以某些神学假设为先决条件。他将此书命名为《第一哲学沉思集》,并把它献给“最博学、最杰出的人:巴黎神学院的院长和圣师们”。

笛卡尔在题辞中对索邦(巴黎神学院的别名)的神学家们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但在写给他的朋友麦尔赛纳神父的信中,他却用了一种非常不同的语调,“我想说(并且仅仅在我俩之间说),这六个沉思包含了我物理学的所有基本观点。但是请为我保密,因为如果他们(神学家们)知道,就不会乐意接受我的观点了。”

在我看来,笛卡尔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就我所能确定的范围来看,天主教教义在此没有与科学发生正面冲突。笛卡尔已经证明这种冲突并非不可避免。我认为,当今大多数对科学理论的宗教式反对似乎都来自某些新教阵营(例如,反对教授达尔文的进化论)。新教教徒们也许仍在等待着他们的笛卡尔出现吧。

我们接下来讨论笛卡尔在《沉思集》中所建立的认识论。笛卡尔在该书第一段就宣布了他的宏伟计划:“如果我想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固可靠、经久不变的框架,就必须彻底认真地摆脱之前接受的所有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开始。”

请注意这段文字中的关键比喻,该比喻源自木匠业。知识被比作一座大厦,所有的上层结构都依赖于地基,地基打得有多牢固,大厦就有多坚固。(你会发现,哲学家们经常围绕关键比喻展开其观点。比如,你可以想想太阳和阴影的比喻在柏拉图思想中起的作用。)笛卡尔继续写道: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笛卡尔所用的方法,即著名的怀疑方法。怀疑方法有一个经典表达:万物皆可怀疑(De omnibus dubitandum est)。这个经典表达要求笛卡尔怀疑任何命题,只要能够找到哪怕一点点的怀疑理由。注意,怀疑方法与法庭不同,它并不要求怀疑具有合理性;相反,任何可能的怀疑都足以使命题无效。所有这些怀疑都有一个目的,即试图找到某个不能被怀疑、不容置疑、绝对可靠的东西。这种绝对的确定性如果存在,将会是知识大厦的基础。

我将继续前进,躲开我能够想象出有一点点可疑的什么东西,就好像我知道它是绝对错误的一样。我还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我碰到什么可靠的东西,或者,假如我做不到,至少直到我确实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可靠的东西。

笛卡尔并没有将他的准则“万物皆可怀疑”作为生活方式加以推崇。这个准则是哲学游戏的一部分,但却是严肃的游戏。游戏的目的是发现知识的基础,如果确实存在有待发现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人们就会放弃游戏,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但他们回来时带来的犬儒主义,将比进行这个游戏之前还要严重,因为他们已经“知道”知识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意见、传闻、偏见和激情。“知识大厦”建立在流沙之上。笛卡尔的方法就是他本人为“中心保持不变吗”这个问题找寻确定答案的方法。

我们接下来回到《沉思集》的方案。笛卡尔继续写道:

直到现在,凡是我当作最真实、最可靠而接受过来的东西,我都是从感觉或通过感觉得来的。不过,我有时觉得这些感官是骗人的;为了小心谨慎起见,对于骗过我们的东西就决不完全加以信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笛卡尔在掀掉知识大厦的腐朽房梁时,用的不是撬棍而是推土机。既然感觉是众所周知的骗子,它们就应该受到彻底的怀疑,这就意味着一切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信念(毕竟,大多数信念都以感觉为基础)都应被抛弃。但是,笛卡尔突然怀疑自己也许把大厦捣毁工程推进得太快了。他说:

可是,虽然感官有时在不明显和离得很远的东西上骗过我们,但是也许有很多别的东西,虽然我们通过感官认识它们,却没有理由怀疑它们:比如我在这里,坐在炉火旁边,穿着室内长袍,两只手上拿着这张纸,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怎么能否认这两只手和这个身体属于我呢,除非也许是我和那些疯子相比?那些疯子的大脑让胆汁的黑气扰乱和遮蔽得那么厉害,以致他们尽管很穷却经常以为自己是国王;尽管一丝不挂,却经常以为自己穿红戴金;他们幻想自己的脑袋或者是陶制的,或者只是南瓜,或者是玻璃做的。但是,他们是疯子,如果我也和他们相比,我的荒诞程度将不会小于他们。

所以,这就是勒内·笛卡尔,穿着睡衣独自坐在壁炉前的桌子旁。(他的舞台与苏格拉底的相当不同,苏格拉底在雅典的街头进行哲学探讨,从本质上将哲学视作一种社会活动!显然,自希腊时代以来,思维的观念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笛卡尔盯着自己的手思索,“这是我的手。”他怎么可能错误呢?只有疯子才会盯着自己的手怀疑这不是自己的。如果你下课以后看见有人坐在校园的草坪上,盯着自己的手,并且对你说:“我不确定这是我的手。”你不会说:“你是个哲学家!”而会说:“神经病!”笛卡尔对此完全清楚,但在极端怀疑论的限制下,他确实怀疑过他是否正在看自己的手。(顺便说一下,你注意到笛卡尔对疯狂绝妙的巴洛克式的描述了吗:“……小脑……让胆汁的黑气扰乱和遮蔽得那么厉害……”)笛卡尔接着写道:

同时,我必须记住……我有睡觉的习惯,我的梦里会出现跟疯子们醒着时所做的一模一样、有时甚至更加荒唐的事情。有多少次我夜里梦见我在这个地方,穿着衣服,在炉火旁边,虽然事实上我一丝不挂地躺在我的被窝里!……我提醒自己,我时常在睡梦中受到这些假象的欺骗。细想之下,我分明看到没有什么确定不移的标记,使人能够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和睡梦,这不禁使我大吃一惊。

你明白笛卡尔的观点了吗?你能驳倒他吗?你能想出一个检验方法证明你现在不是在做梦吗?显然,掐自己(像连环画中的人物那样)是不管用的,因为很可能你是在梦中掐自己。同理,你也不能问你的邻居“我是在做梦吗?”你可能是在梦中梦到她的各种回答。事实上,笛卡尔似乎让我们一筹莫展,因为驳倒他的唯一方法就是想出不可能出现在梦中的检验方法。但是任何检验方法,只要你能想到,你就能够梦到。

勒内·笛卡尔

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勒内·笛卡尔于1596年出生在都兰省海乐村。少年时期他上过一所环境优雅的耶稣会学校——尖塔中学。二十岁在普瓦提·埃大学获得法律学学位。虽然笛卡尔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却认为除了数学以外,任何其它领域的知识皆是有懈可击的。从此,他没有继续接受正规教育,而是决定漫游整个欧洲,开阔视野,见悉世面。由于笛卡尔的家庭经济富裕,足以使他囊满无挂,悠哉游哉。

从1616年到1682年,笛卡尔做了广泛的游历。他曾在三个军队中(荷兰、巴伐利亚和匈牙利)短期服役,但是他显然未参加任何战斗。他还观光过意大利、波兰、丹麦及其它许多国家。在这些年间,他系统陈述了他认为他发现真理的一般方法。他五十二岁时,决定用此方法将世界做个综合性的描述。当时他定居荷兰。此后的二十五年一直生活在那里,他选择了荷兰,因为那里有更多的思想自由,还可以躲避巴黎社会的纷扰。

1629年他写了《思维指南录》一书,概述了他的方法(但是这本书从未完稿,也许从未打算发表,直到他去世五十多年后他的第一版才问世)。在1630年到1634年期间,笛卡尔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科学。为了学到更多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他亲自做解剖。他在光学、气象学、数学及其他几个学科领域内都独立从事过重要研究。

笛卡尔本想在一本题为《世界》的书中介绍他的科研成果,但是当该书在1633年快要完稿时,他获悉意大利教会的权威们宣告伽利略有罪,因为他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笛卡尔在荷兰未受到天主教权威的迫害,但是他还是决定谨慎从事,收书稿进箧入匣,因为在书中他捍卫了哥白尼的学说。但是在1637年他发表了最有名的著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通常简称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用法文而不是用拉丁文写成的,一切有文化的人都可以通读,包括没有学过古典语言的人。在《方法论》中附有三篇论文,在这三篇论文中笛卡尔给出了用自己的方法做出发明的例子。第一篇《光学》论文中,笛卡尔提出了光的折射定律(但是这个定律在此之前就已被威勒勃劳德·斯内尔发现);讨论了透镜和多种其它光学仪器;描述了眼睛的功能及病态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光的学说,后来为克里斯琴·海更斯系统阐述的光波学说揭开了序幕。他的第二篇论文第一次用现代的观点来探索气象,讨论了云雨风,正确解释了彩虹的形成原因。他批驳热是一种不可见的流体组成的观念,指出热是一种内在运动形式的正确推论(但是这个推论以前已由弗朗西斯,培根和其他人提出过)。在第三篇论文中,笛卡尔介绍了他所有的贡献中最重要的——解析几何。这是一项重大的数学进展,为牛顿发明微分开辟了道路。

也许笛卡尔哲学的最大有趣之处来自他的方法。笛卡尔十分留心被普遍接受的大量错误的概念,决定要达到恢复真理的目的,就须得从零开始做起。因此他开始怀疑一切——老师教给他的一切,他的所有最崇高的信仰,所有的常识观念,甚至外部世界的存在,连同他自己的存在——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这自然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消除如此普遍的怀疑来获得一切事物的可靠知识呢?笛卡尔用形而上学观点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推论,证明出使自己满意的结果:由于他自己的存在(我思我在),上帝才存在,外部世界才存在,这就是笛卡尔学说的起点。

笛卡尔方法具有双重意义。第一,他把“什么是知识”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置于他的哲学体系的中心。早期的哲学家力图描写世界的本质,但是笛卡尔教导我们这样的问题若不和“我怎么能知道?”联系在一起,就得不出满意的回答。

第二,笛卡尔认为,我们不应该从信仰开始而是从怀疑开始。(这恰好与圣·奥古斯丁及大多数中世纪神学家的看法相反,他们认为信仰第一)。这样笛卡尔确实得出了正统神学的结论。但是他的读者对他的倡导方法远比对他得出的结论还要更为重视(教会担心他的著作会起破坏性作用不是没有理由的)。

笛卡尔在他的哲学中强调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区别,在这方面他提倡彻底的二元论。这个区别以前就有人提出过,但是笛卡尔的论著引起了对该问题的哲学讨论。他所提出的问题从那时以来就引起了哲学家的兴趣,但是尚未得到解决。

笛卡尔的物质宇宙观也很有影响。他认为整个世界——除了上帝和人的心灵之外——都是机械运动的,因此所育的自然事物都可以用机械原因来解释。他否认占星术、魔法以及其它迷信形式,同样否认了对事物所做的一切目的论的解释(也就是他寻找直接的机械原因,否定事物的发生是为了某种遥远的终极目的的认识)。由笛卡尔的观点可以看出,动物从本质上讲就是复杂的机械,人体也受通常的力学定律所支配。从那时起,这就成了现代生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笛卡尔提倡科学研究,认为把它应用于实践会有益于社会。他觉得科学家应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概念,应该努力用数学方程来描述世界。所有这些听起来倒很合乎现代要求,但是笛卡尔虽然自己也亲自做观察实验,但是却从未强调过实验在科学方法中的极其重要性。

早在笛卡尔几年之前,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提出要搞科学研究,并且会从中受益。笛卡尔“我思我在”的著名观点也并不新奇,圣。奥古斯丁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提出过(当然用词不同)。同样,笛卡尔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也只不过是圣·安瑟尔姆(1033——1109)最先提出的实体观点的一种变体。1641年,笛卡尔发表了另一部名著《冥想录》,1644年,他的《哲学原理》问世。这两部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1647年又有译本问世。

虽然笛卡尔是一位文笔精练语句华丽的散文体作家,但是他的文风复古,令人瞠目不解。的确,他的话听起来常常使人感到他是一个中世纪的学究,也许是他采用理性主义方法的原因。而弗朗西斯·培根虽然比笛卡尔早生三十五年,却完全具有现代的风格。

笛卡尔的著作清楚地表明了他是上帝虔诚的信徒。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良好的天主教徒,但是教会的权威不喜欢他的观点,他的著作被列入天主教的禁书之列。即使在信奉新教的荷兰(当时也许是欧洲最宽容的国家),笛卡尔也被指控为无神论者,他同教会的权威发生了矛盾,不胜烦恼。

1649年,笛卡尔接受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的慷慨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做她的私人教师。笛卡尔喜欢温暖的卧室,总是习惯晚些起床。当得知女王让他清早五点钟去上课,他深感焦虑不安。笛卡尔担心早上五点钟那刺骨的寒风会要了他的命。果不出所料,他很快就患了肺炎,1650年2月,在他达瑞典仅四个月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笛卡尔从未结婚,但却有一个女儿,她不幸早年夭折。

笛卡尔的哲学受到了他的同时代人的强烈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感到其中有循环推理。后来的哲学家指出了他体系中的许多缺陷,今天没有谁会捍卫他的体系。但是一个哲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体系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看他的思想——更确切地说是别人从他的著作中吸取思想的精华——是否具有广泛的影响,基于这一点,笛卡尔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笛卡尔至少有五个观念对欧洲思想有着重大影响:①力学宇宙观;②对科研的积极态度;③在科学中强调使用数学;④提倡在初期采取怀疑主义;⑤重视认识论。

在估价笛卡尔的整个影响时,我还考虑到了他那令人难忘的科学成就,特别是解析几何的发明。就是这个因素,我才确定把笛卡尔的名次比伏尔泰、卢梭和弗朗西斯·培根这样杰出的哲学家的名次排得高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31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