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个人资料

林海音的个人资料,第1张

林海音

姓名

中文名称: 林海音

又名: 林含英

性别: 女

生卒年: 1918—2001

国别: 中国

籍贯: 台湾省苗栗县

林海音

(1918—200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读书,长大后曾就读于女师,后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进北京《世界日报》当记者,还曾当过编辑、图书馆馆员。这些职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她能较深入地了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1948年林海音同丈夫回到台湾后,即被刚创刊不久的《国语日报》聘为编辑。1951年《联合日报》创刊,她被任为《联合日报》副刊主编,她的丈夫为主笔。这一时期,她特别注意扶植和支持台湾的本土作家。如当时钟理和的稿子经常被退,林海音却常常使他的稿子重见天日。钟理和死后,林海音还替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雨》,接着他的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也在《联合日报》副刊上连载了。在主编《联合日报》副刊时,林海音刊登了一首名叫《船》的诗,内容是叙述有一艘船在大海里飘了很久,最后飘到一个孤岛上,金银财宝慢慢用完了,于是陷在困苦之中。台湾当局认为这是影射蒋介石到台湾后的生活状况,把作者抓了起来,林海音也因此不能再编副刊了。

1957午《文星杂志》创刊,林海音任编辑,同时又担任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她创办和主编了《纯文学》月刊,直到1972年《纯文学》停刊后,她又独立负责纯文学出版社,出版《纯文学丛书》。

1976年11月4日,中文报业协会第九届年会在香港富丽华酒店开幕,林海音以台湾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出席,并发表演讲。她后期从事儿童文学。

林海音的文学生涯发端甚早,始于北京,而这一切同她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林海音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林焕文是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早年受汉学的熏陶,后来又在“国语学校”师范部接受日本教育,精通日文,曾任教于台湾新埔公学,著名的日据时期的台湾作家吴浊流做过他的学生。后来林焕文远渡重洋到日本经商,在那里生下长女英子——林海音。以后又迁居北京,任邮政局课长。林焕文人缘好,又慷慨仗义,这对童年的林海音影响很大。

长大后林海音生活情趣广泛,不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人,这些性格特点,可以说是承袭于父辈而发展于自身。由于父亲早逝,面对生活和社会的重压,林海音对社会的认识较之同龄人更成熟更深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她创作小说的动力和源泉。在北京时,林海音已开始了文学创作。1948年回到台湾后初期的一段时间,她撰写了一些杂文和散文,大约是在1951年,林海音才真正走上作家的道路。她的作品十分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儿童读物等多种体裁,而以小说创作为主。

林海音作为台湾老一代的作家,对台湾文学事业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小说创作、培育新人和兴办刊物三个方面。关于兴办刊物,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她除了担任新创办刊物的编辑外,还亲自创办《纯文学》月刊达五年之久,并以选择作品质量高而享誉文坛,推荐并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后来又创办纯文学出版社,其宗旨与《纯文学》月刊相似,选书认真,注意质量,颇受读者欢迎,至今仍是台湾有影响的文学出版社之一。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功绩卓著。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死后成名”,他默默笔耕一辈子,生前不为人们所知,而他的死后成名却应归功于包括林海音在内的几位知音。林海音在《一些回忆》一文中曾说起这件事。钟理和死后,其长子写信给林海音,请求她能帮助出版其父的著作。林海音一口承担下来,然后用募捐来的钱出版了钟理和的作品《雨》,这时距死者祭日仅有百日;而死者的另一本书《笠山农场》也在其周年祭时出版了,完成了死者的最终遗愿。林海音还如同当年扶植钟理和那样,以其在文学界的影响来提携钟铁民,使钟铁民逐渐成长为台湾小说界的后起之秀。钟氏父子从林海音那里受益良多,而身受这种恩泽的又何止钟氏父子呢?林海音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主要生活在北京,差不多整整30年。她的青少年时代的最美好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因此,她对北京很熟悉,对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在台湾也常称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也因此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多发生在北京,作者通过这些故事背景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1948年她回到台湾后,台湾的社会生活和乡土习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积累当中,她也因此写了一些发生在台湾的人和事。总之,林海音的生活积累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旧北京,一个来自台湾。

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有人对此评价说:“她的写作大都是针对妇女问题。但她往往能从世界性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限制,她们较少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窄狭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从《城南旧事》可以窥见时代风云。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台湾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资料:

国家数字文化网

胡一虎

胡一虎,1967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祖籍安徽桐城。曾经连续5年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十大主播”之一,更被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的女读者评选为“全台湾最性感男主播”。2001年进入凤凰卫视,实现了他主持两岸三地新闻时事节目、拉近全世界华人距离的梦想。曾独家专访南非总统曼德拉。现为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主持人。

中文名:胡一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台湾高雄

出生日期:1967年8月19日

职业:主持人

毕业院校: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

经纪公司:凤凰卫视

代表作品:凤凰全球连线,纵横中国,一虎一席谈

主要成就:连续5年台湾最受欢迎的十大主播

身高:178cm

体重:70kg

星座:狮子座

生肖:羊

祖籍:安徽桐城

早年经历

1949年,胡一虎的父亲,23岁的胡其廉背井离乡,从安徽桐城老家出发,经上海,过太平洋,到达台湾省高雄市,在“眷村”安顿下来。高雄眷村,聚居着当时追随国民党前往台湾的中国大陆各省的居民。他们被台湾本地人称为外省人,所以注定是一群寻找身份认同的人们。1967年8月19日,妻子临盆在即,搭计程车前往医院,未至目的地,婴儿便呱呱坠地。42岁的胡其廉将幺儿取名为:胡一虎。

在封闭而贫困的环境里,胡一虎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与呵护下,同四个兄姐一起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从小就喜欢说话、辩论的他,在父亲“胡家一席谈”的锻炼下,得到了后来作为主持人的启蒙训练。

大学毕业的“滑铁卢”

为了培养幺儿,父母拿出自己攒下的一大笔血汗钱,把胡一虎送进了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道明中学,可是谁知,一向自信、爱说话的胡一虎却在这里第一次体会到了痛苦,经历了三年压抑的“失声期”和青春岁月。在经历了高中时期的自我回归后,胡一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台湾著名学府辅仁大学的大众传播系,而这个专业,在当时那个注重工科的年代,并不被人看好。大三那年,胡一虎做了人生中第一次打破常规的事情,谎报年龄考入了当时台湾三大电视台中的“中视”。可大学毕业正式报考三大台时,自信的他却遭遇了“滑铁卢”,在“中视”和“台视”的面试中惨遭淘汰。关键时刻,父亲为他抓住了最后一个报考机会--"华视"的考试,并鼓励他不要气馁。最终,胡一虎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华视”,开始了他的媒体生涯。

从一个跑新闻的小记者,到担纲多档节目的主播,胡一虎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奠定了自己在台湾电视圈的位置。谁会想到,一个台湾电视台的小记者,竟然在南非大选时,独家采访到了当时新当选的南非总统曼德拉;谁会想到,第一次上主播台,就被人骂“瘦得像打了安非他命一样”的新人,后来竟然被时尚杂志评为“全台湾最性感男主播”,受到很多女性观众的追捧。

然而,就在更辉煌的未来摆在胡一虎面前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离开台湾,加盟凤凰,这意味着,他将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放弃过往的名和利,一切从零开始。在凤凰资讯台刚刚成立的三个月里,胡一虎没有自己的节目,每天和众多同事一起穿梭于早中晚不同时段的新闻播报中。连续24小时,如同一个跑江湖的“艺人”一样不停地到各处赶场,这无比的忙碌就是凤凰给他的“见面礼”。

在经历了“大牌”新人的冷门阶段后,胡一虎终于有了一试身手的机会。《媒体大拼盘》是他进入凤凰后第一个挑大梁的日播节目。如果说《凤凰全球连线》给了他站在全球华人的平台纵览天下、沟通世界的视角,那么《纵横中国》认识中国,体悟中华文化,书写事业、家族和自己一并交汇的"宏观格局"的机会。而真正让胡一虎展现自我,大呼过瘾的节目,是《一虎一席谈》。他用简单的发问,引导出自然美妙的对话。他如同一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享受着思想交锋带给自己的胜利的快感。

我是新·华人

从台湾眷村到香港凤凰,从香港凤凰到首都北京,从北京再到祖国各省,在人生的不断转场中,胡一虎也在不断探寻着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台湾人?香港人?大陆人?他想要告诉所有想知道这个答案的人:“我是新·华人。”新·华人拥有的是“清净心,正知见”,以包容,宽容看待历史与人生的悲剧。新·华人不再以地域之分,不再以意识形态打架,不再以区隔历史的悲哀来分割你我他。

正如胡一虎在书中所写的:“当我只能做一个地域概念上的中国人的时候,我就永远离不开中国的大地;而当我是一个新·华人的时候,我就可以转变为视野无国界的地球人,为自己的国家,为他人的国家,为整个人类的福祉尽心尽力。和自己的职业优势勾连,当我在以新·华人的面孔与气度,借势凤凰的浩广翅膀,与世界点对点连线的时候,我就可以点对面倾情倾力传播华人之光,让世界万千族群一起来领略中华文化之醇美,之悠长。”

2007年,胡一虎度过了40岁的生日,由此也引发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在《我是谁》这本书中,他对自己过去的4个10年进行了总结。同时,《我是谁》也表达了胡一虎对过世父亲的怀念。胡一虎说,“父亲给予我生命,将我带到世间的同时,给予了我两样最隆重的礼物:“争的能力”与“让的风度”。正是这两样礼物,让胡一虎在艰难时不放弃,不抱怨,始终默默坚持,该争取时争取,该忍让时忍让,最终走到了新闻的最高点和人生的成功面。如今,年过40岁的胡一虎,依然坚守着父亲所给予那两样最珍贵的礼物:“争的能力”与“让的风度”。

最难忘采访曼德拉

1994年南非实行历史上第一次多种族选举,呼声最高的是黑人领袖曼德拉。但南非境内和多反对分子却经常制造爆炸事件,前去采访可能会被充为“炮灰”牺牲生命。这时,胡一虎的父亲说:“危险在哪,机会就在哪,去南非是你的机会。”

到南非后不久,胡一虎得到消息曼德拉会在另外一个城市德班出现。此时,有一个采访时任白人总统的德克乐克的机会,如果飞到德班,却采访不到曼德拉,就意味着两头落空。为了不留下毕生遗憾,胡一虎飞到了德班,来到曼德拉将发表演说的露天广场。当时,广场有25万人,想要接近曼德拉几乎是不可能的。胡一虎急中生智,混入进行文艺表演的人群中。当看到曼德拉经过自己所在人群的方向时,胡一虎果敢的取出话筒,用当地土语喊道,“天佑南非,曼德拉万岁。”曼德拉看到一名黄面孔的东方人用土语问候他,也马上激动起来,走过来紧紧握住胡一虎的手。紧接着,胡一虎用早已背熟的英文向即将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曼德拉提问,曼德拉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正是这次采访,让大家认识了胡一虎,记得了这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记者,也让胡一虎走上了人生的高峰。

胡一虎提问李克强总理

2013年3月17日上午,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凤凰卫视主持人胡一虎向总理提问,他的提问引起网友热议。问答实录如下。

胡一虎:总理您好。刚刚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您在回答所有媒体同业问题的时候,您的双手打手势超过了有30几次。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想起了11年前,当时采访时任河南省长的您展现出来的自信和睿智另外,我要特别说的是,我也是安徽省籍的人,但我是一个出生在台湾、工作在香港、在过去十多年来一直穿梭在两岸三地的华文媒体人。我身旁的人万分渴望对您本人有进一步的了解,能不能借这一个机会,谈谈您从政生涯一路走来从最基层到最高层您个人的情怀,谢谢总理。

李克强:刚才记者先生提醒我,手势多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就会不太注意听我回答问题的内容了。不过你刚才讲的三个都是容易引起我情感的问题。

我记得前年到香港访问,宣布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繁荣,推动两地深化合作的一系列政策,你把它比喻为“大礼包”倒是很形象。不过这个“大礼包”的乾货要一个一个地打开,才能用好、用足,还需要两地共同努力。如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中央政府会尽力去推进。

我访港的时候,深感“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充满活力,香港同胞勤劳、智慧,香港社会包容、开放、充满活力,内地和香港合作空间还很大。凡是有利於港澳同胞福祉增加、内地和港澳合作深化、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的事,中央政府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

你问到个人经历,也讲到安徽。我曾经是安徽凤阳的插队知青,很难忘那一段和乡亲们度过的艰难岁月。那里当时是中国农村出了名的穷地方,也是後来中国农村承包制改革的发源地。我还记得1977年高考后,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

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使亿万农民脱贫,也使许许多多的人出现了重大的人生转折。如今改革的重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肩上,我想我们要尽力使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年轻人充满希望,使我们的国家生机勃勃。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述个人的经历,我想说的是,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麽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谢谢。

演艺经历

1989年上半年大学尚未毕业,已在六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中视”破格录用任节目主持人。

199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华视”任新闻记者。

1992年通过“华视”主播评核,首次坐上新闻主播台。

1991-2000年除主持各类新闻节目外,还主持现场Call-in节目《华视新闻广场》,与名主持高怡平联手主持社会温情节目《真情面对面》,也曾经访问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总统布什、好莱坞影星李察基尔、微软总裁比尔·盖兹。

1997-2000年曾因主持《华视新闻广场》而连续四年当选华视“最佳新闻节目主持人”

1996-2000年连续五年荣登由台湾广告商、观众票选的“台湾十大主播”。

1998年被国际著名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的女性读者票选“全台湾最性感男主播第一名”

1999-2000年连续两届荣获由台湾广电基金会主办“台湾五大男主播”。

2000年被台湾acercom网友票选“最受欢迎中生代主播”及由97所大专院校学生收视调查而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男主播第二名”。

2001年新世纪、新希望、新选择离开台湾飞入凤凰主持资讯台《媒体大拼盘》《凤凰正点播报》《凤凰环球播报》中文台、资讯台的联播节目《凤凰午间特快》。

在第50届纽约国际**电视节上,凤凰卫视主持人胡一虎凭借《凤凰全球连线》获得了最佳新闻主持人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是自己做了17年电视主持人之后,感觉最好的时候。

另外,他在凤凰卫视主持的《一虎一席谈》节目也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1989年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新闻组

1996年结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所暑期班

2000年报读台湾科技大学EMBA(在职生)

2007年就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

个人生活

胡一虎:1967年出生于台湾高雄,1989年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199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台湾华视。1996年远赴美国著名学府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所短期进修。曾经连续5年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十大主播”之一,更被国际著名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的女读者评选为“全台湾最性感男主播”。2001年进入凤凰卫视,实现了他主持两岸三地新闻时事节目、拉近全世界华人距离的梦想。特别热衷国际新闻的他,曾独家专访南非总统曼德拉。他担纲主持的《凤凰全球连线》、《纵横中国》、《一虎一席谈》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他也成为凤凰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2002年因主持《纵横中国》荣获《新周刊》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文化、生活及专题类节目主持人”奖。2004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年度十大名栏目名主持”奖;2006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荧屏之星”奖;2007年1月,荣获纽约国际**电视节“最佳新闻节目主持人”奖。2007年6月,荣获新娱乐华语主持群英会“最具亲和睿智主持”奖。

2010年,参演**《无人驾驶》,饰演“诈骗”反面角色非常成功。

主要作品

《我是谁》

作者:胡一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Tiger胡一虎

出版年:2007-12

页数:287

定价: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08610115

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纽约国际**电视节“最佳新闻节目主持人”奖获得者胡一虎首次独家披露40年心路历程,与全球华人分享感恩、圆融的中华情、赤子心。

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大陆;父与子的美妙传承,资深电视主播的城事心路。高雄、台北、纽约、香港、北京父亲在赋予我生命,将我带到世间的同时,给予了我两样最隆重的礼物:“争的能力”和“让的风度”,40岁的我至今仍在他帮我搭建的X轴和Y轴上跳跃腾挪。

本书以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胡一虎的成长历程和职业生涯为主线,记录了他从一个在台湾眷村长大的懵懂少年,一跃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男主播,而后转投凤凰卫视,通过主持《凤凰全球连线》、《纵横中国》,以及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名牌栏目《一虎一席谈》,再创人生辉煌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在台湾、香港、大陆各省市的“人生转场”中,他不断追问自己“我是谁”,不断探寻着身份认同的终极答案。40岁的胡一虎,最终找到了答案。

目录

书名:《我是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序40岁·心的故乡城事父亲——主持我人生全场的人

在高雄出生的孩子,从纽约出发的战士

台北、香港、北京;幸运的眼神

佛光山:父亲的迷宫

香蕉天堂

根深八十载

一命一功

灰色地带

写字的父亲

眷村的情义真相

眷村的疆域和质地

父亲带给我的大场面

以人为本的内心网络

自我痊愈的秘籍——音乐

爱河奔流胡家一席谈

贵族学校的失声期

父亲的紧张与我的放松

谁改变了我的脸?

正方向的青春

LIBERALARTS父亲的能量

做高尚的记者

征服大都会的橘子

学位与定位

第三条道路震撼与哀愁

两个男人的海

从“采访自己”开始

父亲的“危机论”和我的“接球说”

“美式播报”的美妙沟通

外优VS内忧:“做自己”和“做独家”

我最珍视的“独家报道”

10年殊途

宏观格局33年的第一次赌博

全新的自己从“Tiger”开始

“大牌”新人的冷门时段

职业内外的“情感牌”

我的宏观叙事策略——个人化表达

北上北平,北京

从高雄眷村到北京大院

真正的战场

只有胜利才能驱走疲惫

态度的多元

安享与敬畏向时间致敬

助我飞越“胆怯海峡”的强人

你的眼神

美在“成人之美”

新·华人——我的身份谱系

为什么是胡一虎?

MIX&MATCH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屏幕下的胡一虎很年轻。古铜色肌肤,配着牛仔裤、高领毛衣,青春无敌的样子。善于用玩笑话讨得女孩儿欢心。只有当他正儿八经坐下来,跟你认真严肃讨论问题时,你才能看到这个四十岁男人智慧成熟的另一面。

据说诸多名流,尤其是经常上电视、上杂志的名人们,回答记者提问前都有专人指导。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处理得滴水不漏。正因如此,许多问题就好似有一个固定的模板,如出一辙,毫无新意,抛出去就能预料到答案。不过,偏偏也有些“异类”,不管不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冷不丁冒出几句别出心裁的话语,让听者为他们瞠目结舌之余,也不免为他们的勇气和机智叫好。

胡一虎就是这样。他的话很多,自顾自说下去,前后衔接起来,却是有条有理、有根有据,代表了他的一方观点。

这样的男人,这个和庾澄庆、金城武并列台湾四大性感小生,居然会陪着一大群又老又丑的男人大谈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可惜他的好面孔。但无论如何,你会发现即使是那些枯燥的国际局势,到了他的嘴里,也似乎有了一种很好玩的味道,因为他口舌如簧,舌灿莲花,会在单位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塞进伶俐鲜活的话语,一切都仿佛是一场智力竞赛,你会惊叹他的机智,喜欢他的超级反应,赞叹他的敏锐,他远比那些扳起面孔照本宣科的所谓主持人要精彩N倍。

没错,他似乎代表着一种生活,就像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紧张刺激,你可以与这个世界上最出色的男人们打擂台,你不会感到无聊,因为智慧的小火花随时迸发在飞快的语流中,让你应接不暇,赏心悦目。

有。根据查询华文映像简介得知,华文映像旗下有陈伟联、林慧玲、陈进彬、黄劲辉等艺人。华文映像影视传媒法定代表人栗飞,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摄制、文化用品设备租赁、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82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