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书愤》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第1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爱国情怀以及对北方人民的同情。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表达了陆游其实并非真意想过与尘事无干的飘逸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让英雄白白等闲而老去从中可见陆游对朝廷消极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

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惆怅之情

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46/poem_232796shtml

表达了作者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和对文学的深沉的爱。

陆游在《筑书巢》将自己的书屋比作书巢,只因为自己觉得自己看的书太多太乱,也是一种表明了自己的心志的文章,并在言语之中表露出来自己对于读书的看法和追求。陆游筑书巢只是一个比喻性质的说法,主要还是要看着作者心性,就好像是刘禹锡自己说自己的居室是陋室一般。

只是一种的看似洒脱的说法,其实心中还是有很多的心志的,只是借着这一种看似平凡脱俗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高洁与向往。但是陆游筑书巢的文中更多的是说自己的看书现象,自己的书斋就好像是一个书巢一般,什么样子的书都有,同时也是杂乱无章的,倒是更像是一个书巢了。

陆游筑书巢的目的在于表明自己的理想:入世,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并不是为了沾染上世俗之中的污浊,也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

陆游的心中是把书当作了自己的朋友,自然也是无比的爱不释手的,陆游的超然独立自然也有另一种误解了,便是陆游的个人太过于清高了,或者可以用自命清高来形容,看书便是为了躲避世事纷争,与外界隔绝。 

陆游认为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点,因为读书可以开展我们的眼界,而他认为读书的本质是为了人民。本来想要为国家对抗金兵的陆游,上了前线,但是只有短短半年的时间他就被调离了战场,从此之后只能依靠当年打仗的服装来回忆。

但是他从岗位上离任了之后,回到老家,就连维持生计的五亩田地都没有。陆游读书的初衷是为了人民,想将南宋的子民们解救出苦海,但是自己现在也是没有那个能力了。

在隐居在农村的时候,陆游虽然条件艰苦,但诗的后两句也写到了,在昏暗的油灯下视力也不如从前了,依然还是要阅读,坚持每天都要阅读两万个字左右的书籍,而这些字小的像苍蝇一样。陆游在晚年的时候过得清苦,但是他丝毫没有怨恨朝廷。

只是自己慢慢地补充自己的知识,这种感人的力量足以对后世之人起到警示的作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陆游认为读书本是为了民众,这种见识就不是凡俗之人。自己在小灯之下阅读着书,这场景刻画的惟妙惟肖,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这么用功,让后人如何不学习。 

扩展资料:

《筑书巢》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译文:

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地方。我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

-筑书巢

1对于陆游有影响的人物。(

唐琬

唐琬,南宋越州山阴人,著名才女,是陆游的表妹,与陆游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结为夫妇。后因陆母的反对,陆游迫於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於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的词以《钗头凤》最为有名。据说当时只留下"世情薄,人情恶"两句,其余为后人补上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二人沈园重逢后不久,唐琬也抑郁死去在她死后将近60年里,陆游仍时常怀念她

陆游75岁时,写有《沈园二首》

沈 园 二 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在陆游死前一年仍然去了沈园,写了最后悼念唐琬的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种深挚无告,凄然而又令人慕然的爱情,真是爱情的千古绝唱。作为一个女人,能在死后那么多年仍然不断被爱人猝心悼念,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了。

2和陆游有关一些比较出名的事件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名人雅士,都有一段或令人羡慕、或令人感慨、或令人惋惜的爱情故事,身为大诗人的陆游也不例外。公元1143年,十九岁的陆游迎娶了与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唐琬为妻。一个是才华出众的青年才俊,一个是美丽贤淑的大家闺秀,且唐琬是一个善诗善琴的不可多得的才女。陆游与唐琬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的婚姻生活无疑是恩爱幸福的。然而世事难料,两人结婚才不到三年,唐琬就被逐出了陆家大门。其中原因,历来说法不一,一个说法是唐琬在陆家与其婆婆不和。第二种说法是:“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第三种说法是陆游自已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中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其实这几种说法都与一个人有着直接的关系,那就是她的婆婆。不过不管哪种说法,都不重要了,关键是他们离别后的故事,更值得我们关注!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别后的重逢。在绍兴当地,每年三月五日是祭拜大禹的日子,全城的男女老少都会在这一天祭大禹、逛庙会,而庙会旁边的沈园成了大家经常光顾的一个好去处。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虽然两人重逢,却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借着醉意,就在园子的壁上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红酥手》: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红酥手,一种解释是古人对女人的手的雅称,还有种说法是当地的一种非常有名的点心,乃是贡品。刻画出当时虽然重逢,却已经象宫墙里的柳支那样遥不可及!春如旧,人空瘦,更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全非的意境。特别是每节末尾几个叠字的使用,更把那一怀愁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还没有结束。在陆游题写《钗头凤》后不久,唐琬在沈园也见到了这首词。此时的唐琬,犹如一石击起千重浪,百感交集,心绪难平。虽然已经嫁为人妇,但唐琬对陆游细腻而深挚的感情却依然未变。于是,在情感上“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唐琬也写了一首《钗头凤》的和词。

《钗头凤·世情薄》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上片写被迫离异后无限痛苦的心情。“世情薄,人情恶。”开篇两句,由陆词“东风恶,欢情薄”演化而来。陆游以“东风恶”来暗喻他母亲的专制暴虐,对唐琬被遣他敢怒而不敢言,所以措辞也比较委婉。唐琬则不加隐饰,她的怨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她的处境和遭遇决定的。“雨送黄昏花易落”一句与陆词“满城春色”和“桃花落”相呼应,她以“花”自喻,“黄昏花落”是说她遭遇不幸,被婆母休弃,离开了陆家。“晓风干,泪痕残”自述她被休以后的生活。“晓风”即“晨风”,晨风吹干泪水,脸上残留泪痕,说明她夜晚经常哭泣。陆词中有“泪痕红浥鲛绡透”,唐琬即以此相和应。“欲笺心事,独语斜栏”,她想写下自己的心事,又有诸多不便,只好倚着栏杆自言自语。以下连用三个“难”字,这是她对生活的总结,她觉得活在世上做人难,想对不公平的待遇抗争难,甚至想对人一吐心中的苦衷也难。这三个“难”字是她与陆游分手后生活和心情的写照。下片紧承上片,围绕“难”字,具体叙写与陆游分手后的境遇和心情。“人成各,今非昨。”自从她被婆母驱遣以后,与丈夫各奔东西,她就成了孤单一人了,这日子与从前大不相同了。“病魂常似秋千索”,这句与陆词“一怀愁绪”和“人空瘦”两句相对应,说明她身体不好,又常常生病,加上心情不佳,生活如“秋千索”,摇摆不定。本句用形象的比喻,写了她的身心状况。“角声寒,夜阑珊,”这两句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气氛,说明每当夜深人静,城上响起清冷的号角声的时候,也是她最痛苦的时候。“怕人寻问,咽泪装欢。”一方面痛不欲生,一方面还要泪水强作欢笑,为的是“怕人问”,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写“难”,“难”的程度也更进一层。内心的苦楚写不得,说不得,甚至不能让别人知道,这就更难了,她无可奈何,就只有“瞒!瞒!瞒!”和上片结尾一样,全词收尾是三个独词句,连用三个“瞒”字,与上片的三个“难”字相呼应,更突出了“难”,需知要把痛苦深埋心底,“瞒”住周围所有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陆游和唐琬两个人在沈园重逢后不久,唐琬就由于过度的忧郁而死去了(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留给陆游、也留给后人以无尽的遗憾与无奈。陆游和唐琬的爱情经历令人扼腕叹息,两人同作《钗头凤》,更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绝唱。而在这之后,陆游对于唐琬的思念与回忆也并没有停止过。

后来,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他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三岁的时候,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余年二十时》:

其一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泌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其二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从诗句中似乎得到一丝感悟:陆游和唐琬的夫妻情爱,虽说在现实世界中存续的时日无多,却早已经一点一滴地“转存”到了世间各种有情万物之中,一对“菊枕”的枕函之中,封存、寄寓了新婚当时多少甜蜜,多少默契;多少香艳,多少情怀;多少的厮抬厮敬,多少的互爱互重。也许,就单是这一对“菊枕”,已经足以让情爱“一粒粟中藏世界”且“化身千万”,更不用说恩爱夫妻之间“有甚于画眉”的“闺房记乐”了。一对“菊枕”,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那么的无足道,而又实在是那么的奢侈。人间的万事可以消磨殆尽,而情爱的清香却永远会历久弥新。愿天下有情人都双双亲手缝制自己的一对“菊枕”,长相依傍,不离不弃,莫失莫忘,珍爱到地老天荒!

后来陆游因“擅议抗金复国、形于吟咏”,被弹劾去官。六十六岁直至八十五岁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绍兴城外的鉴湖三山,“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

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

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

莫道此翁游兴嬾,兰亭禹寺已关情。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写下了著名的悼亡诗《沈园二首》:

《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的。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的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的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极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也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在他八十一岁的时候,做梦游沈园,醒来后,感慨万千,作诗云: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园亭二绝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在临终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春游》,这也是他最后一首悼念唐琬的诗!

《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于也追随着唐琬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八百多年过去了,对于今天的人,当我们再去仔细阅读《钗头凤》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去思考些什么?

3同一时期比较出名的人物

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

4那个时代发生的大事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8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