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这一刻 作者从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草原这一刻 作者从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1张

草原这一刻作者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

在青旅的天台上看日出,朝霞满天,远处的雪山镀上淡淡的橘**。太阳爬上山坡,放出万道光芒,我坐在秋千椅上,沐浴着柔软的晨光,宁静悠远。 

从特克斯到昭苏的路程约70公里,海拔相差约700米,并没有多少难度,所以出发较晚。出城前看到著名的太极眼摩天轮,沿着S220一路骑行。

一辆厢式货车与我并排前行,司机是昭苏人,他降下车窗与我聊天,很热情地表示到了昭苏要招待我。我非常感谢他的邀请,萍水相逢是缘分,但不愿给人添麻烦,我已预定好了酒店。 

在昭苏与特克斯交界处,有白马雕像,健壮的白马前蹄腾空,仿佛要飞到天上。雕塑的基座上刻着“昭苏”,这里是传说中汗血宝马的故乡。

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青山绿水之间是沃野千里。除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还有一片片花海,金灿灿的向日葵和油菜花,粉色的土豆花,紫色的紫苏花。天空的云折射了阳光,出现了日晕和七彩祥云。 

燕子落在电线上,唧唧喳喳地叫着,虽然是四根电线,还是让我想起五线谱上的音符。一群乌鸦不知从何处飞来,越过头顶,落在路边高大的杨树上。一路骑行而来,宛如梦幻。

遇到了昨天翻越特克斯达坂时见到的两位骑行者,其中一位崴了脚,骑行速度也挺快。我一路拍照,走走停停,他们早已不见了踪影。

天气有些炎热,我在路边的摊位旁停车休息,吃了一碗酸奶,又喝了一杯冰镇卡瓦斯,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一位骑摩托车独自旅行的广州小哥将摩托车停在我的单车旁,随即聊了起来。他已骑行一个月,今天的目的地是伊宁。 

临近昭苏城区还有5公里,看到“草原石人3km”的标志牌,决定绕路去看看。一位独自旅行者与我打招呼,她也想去看看草原石人。我骑行前往,她徒步前往。我从景区出来时,她刚到景区门口。草原石人遍布于伊犁州各处,此处为“小洪纳海石人”,据说是唐代西突厥王子的形象。 

抵达昭苏城区,安顿好住宿。房间虽小,设施齐全,服务人员都很热情。洗个热水澡,在到楼下吃了一份茄子拌面。又在旁边的水果买了苹果和葡萄。用微信支付,遇到免单的优惠,回想起今天看到的七彩祥云。 

夜幕降临时,步行前往附近的美食街,特意品尝这里有名的野蘑菇汤饭。因为吃了羊肉串和冰激凌,只点了小份,因工作人员太忙记错了,上来一大份,我也全部吃光了。还在这里遇到湖南的旅行团队。

行百里者半九十。此刻,我可以说“总骑程过半”。明天是“赛里木湖-独库公路-伊昭公路”环线骑行的最后一天,也是较有难度的一天。

每当一段旅行即将到达目的地,总会想起宋之问在《渡汉江》中写的那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所“怯”的就是只剩下区区115公里就到本次骑行的终点了,我所不敢问的就是“还有多远”。其实,何必“情更怯”,又何必“不敢问”。

终点,也是起点。骑行的终点是伊宁,起点也是伊宁。本次旅行的终点也是下次旅行的起点,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

听着羽泉的《哪一站》走回住处:

伊犁草原广泛分布的草原土墩墓、神秘多彩的伊犁岩画与粗犷风趣的草原石人,堪称伊犁草原上的“三大文物奇观”。 草原土墩墓亦称乌孙土墩墓,在伊犁广阔草原上分布着上万座土墩墓,这些土墩墓大都呈半锥体,多数呈南北链状分布,或3、5一列,或10多20座一群。最大者底部周长350米,高20余米。土墩墓封土高大,气势宏伟,令人瞩目。伊犁河南岸分布甚多、保存完好。分布在伊犁的土墩墓群是活跃在伊犁河谷的古代民族的遗存。不仅是伊犁草原上奇特的人文景观,而且也是了解伊犁古代民族的珍贵文物宝库。

草原石人在水草丰美的伊犁草原上,发现多处大型石雕人像。千百年来,它们屹立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经历着风风雨雨,被人产称之为“草原石人”。这些石人,大都选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从石人的外形来看,有的雕凿了全身像,头部、脸型、身躯都生动逼真,全身穿着衣服佩饰件件可数,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有的石人仅仅在一块长圆石上浅刻几条细线,粗略显现出脸部的轮廓而已。据史籍记载,曾经显赫一时的突厥人曾长期活动于伊犁河谷。突厥人死后,按照他们的习俗要停尸帐前,宰杀马、羊等牲畜祭祀,择吉日殡葬。墓前往往竖立死者石像。据此,散落在伊犁草原上的一尊尊石人,应该是我国古代突厥人的遗物。

对草原的热爱和蒙汉两族的情感。

扩展资料: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91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