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民歌在歌曲表现手法上较为自由,讲究口头传统与即兴演唱。在歌曲创作中,他们重视歌词、情感、节奏感等元素。
阿佤人民唱新歌多以原生态的歌唱方式和原始的乐器演奏,渲染着大自然、民族的喜悦与痛苦。在歌曲的节奏上,通常是以十六分音符为基础,强调意念的节奏和力度,让整首歌曲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在速度上,根据不同的曲风和调性,旋律速度也会有所变化,有些歌曲快捷轻松,有些歌曲则缓慢柔美。
在情绪上,阿佤人民唱新歌通常表达对身边事物的驻足观察和感悟,以及自然的景象、生活经验等,歌曲往往显得非常生动。阿佤族的歌曲表现手法比较自由,有时候会跳跃穿插,突出音节、口碑、滑音等元素,体现出人性的情感,反映出一种典型的文化审美特色,这也是阿佤族的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
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红蜻蜓》的词是著名诗人、歌人三木露风(1889~1964年)写的,曲是山田耕筰(1886~1965)谱的,歌词于1921年8月发表,刊登在《樫の实》杂志(1921年8月号)上。
词作者三木露风是日本抒情派诗人之一,1889年出生在兵库县龙野市。三木露风从小就爱好文学。小学、中学的作文从来都是优秀。所以经常向杂志、报纸投稿诗歌和俳句作品。
《红蜻蜓》是1921年露风32岁时,在北海道一家修道院完成的作品。歌词中的“赤とんぼとまっているよ竿の先”是龙野小学高年纪时写的。这首歌十分受欢迎,每天傍晚5时整,在龙野市就响起了《赤とんぼ》的音乐旋律。
三木的诗词都是山田耕筰给谱的曲。山田耕筰是在日本大正、昭和时代的作曲家、指挥家。1908年毕业于东京音乐学校,在柏林留学10年,后把精力用在歌剧、管弦乐作品的创作上。
《红蜻蜓》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 - ”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梦里偕老这首歌很久前就听过了,但是并未细细品味,歌名看来很有深意,“偕老”自然是很幸福的、美好的,但是前提是“梦中”就说明现实中不是如此,顿感凄凉,而且“梦中偕老”表面此人深深想念那个人不能自拔,不能忘却,以致达到“梦中偕老”,这已经超越了回忆过往历历在目的伤痛,因为那种打击,甚至使人思维混乱,产生了与现实不符合实际的期望,久而久之在梦中、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且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孤独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