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老龄化趋势逐步上升,尤其以大城市表现最为明显,其中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将近500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5%左右,因此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幸福指数成了当下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对于老年人自己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方面逐渐退化,行动不便,认为自己已经无用武之地,此时作为一名年轻人应该怎样对其进行情感疏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发挥余热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人在长时间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会出现性格转变、脾气暴躁,跟家人时常有语言上的冲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做儿女的应当尽可能的给老年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让他们觉得他们还有价值,有对社会和家庭的价值。
比如可以向父母请教一些历史知识、农村的孩子可以请教父母一些干农活的方法和技巧等等,只要能让父母高兴,深信自己还有价值,成功转移其注意力,这样他们就不会总是沉寂在因为自己年纪大而什么事也干不了的氛围中,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会改变,整个家庭也会洋溢着和谐美满。
二、答疑解惑
父母的行动不便不止体现在肢体的行动不便,心里也是一方面。比如,现在是电子设备盛行的时代,好多老年人都不能流畅的使用新型电子设备,时间久了,心里就会出现挫败感,认为自己以前是什么厂的技术工人,现在居然连一个五六岁小孩能玩的东西自己都玩不了,所以心里非常难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出手相助”。
一方面我们我们可以告诉他,跟你们一样大的人,他们都不太会用,你们那个时候,这些东西还不发达,大家都没有接触到,所以你现在可以慢慢学,等你学会了,其他老人还不会,你就比他们快了一步,老年人之间的攀比还是挺厉害的,所以我们抓住了他们心里活动,就可以成功化解难题。
另一方面,就需要我们认真来手把手教他们,有时候他们不是执着于玩这个东西,他们觉得我们作为儿女的忽略了他们,尤其是年轻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这一点让老年人感觉最为明显,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手把手教他们,把他们当成小孩一样对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样的方法我个人觉得是最行之有效的。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情看法。
老年人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下是给大家准备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欢迎阅读!
什么是老年人
所谓老年人,其实是一个相对主观的界定。
目前国际上对老年人的界定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在1956年联合国推荐的65岁,另一个是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推荐的60岁。前者一般被发达国家所采纳,后者则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接受。我国在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及以上的公民”。此外,学术界一般也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临界点。由此可见,在中国将60岁及以上的人口界定为老年人是较为合适的。但今年来呢大家也知道由于社会老龄化加剧,我们国家准备把退休年龄延后至65岁了,那么相对意义上老年人的界限年龄也相当于划分在了65
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划分
老年人心理健康应表现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划分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思维正常,有良好的记忆;
二是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力坚强;
三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是有自我认同。
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年人感知觉、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情绪趋于消极。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状况越来越差老年人感知觉器官也没有以前领命了,敏锐度逐渐下降。比如听觉,嗅觉,视觉。
老年人看待问题更倾向于主观判断,且难以接受其他人的劝告,进而使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出现失调。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我们常说老年人固执,听不进别人的话。由于思考能力不如从前了,更多的事凭过往的经验,因此看问题相对的主观和固执,因此老年人常常会成为骗子们下手的目标,因为一旦这些骗子们和让老年人相信了他们,老年人的观念很难被家人朋友,甚至警察纠正过来,直到最后被骗去了财务很可能才会醒悟。
同时老年人个人情绪也会因自身无奈接受身体老化及老年时期遇到的'重大事件,情绪、情感趋于抑郁、焦虑等。
2、老年人意志力薄弱
老年人普遍容易受到一些生活事件的打击,尤其是有关事故、死亡的新闻、亲友的离世等,普遍表现出回避、逃避的态度,消极抑郁。年纪大的人特别容易伤感,尤其是当家人,朋友遇到一些事件,甚至可能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一些场景也能让我们触景深情。
3、老年人自我价值认同度低
多数老年人 尤其上了年纪的老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这也是其不愿与子女同住及选择安老服务中心的主要原因。此外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对老年人而言也都是考验。同时,老年人很难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获得他人乃至社会的尊重与认同。这些状况加速老年人自卑心理的出现,形成较低的自我认同感。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老年人自身因素分析
老年人自身方面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的主要方面,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身体状况
一般来讲,老年人普遍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老年人身体有各种疾病其安全需求未得到满足,其心理就会失衡,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负面的情感。
(2)老年人消极的个性特征
具有积极乐观个性品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通过自我开放缓解内心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老年人普遍具有忧心的特点,他们会忧心各种与他们生活有关或无关的事情或者人,在与他人交流不足的情况下,导致老年人内心负担加重,情绪低落。
(3)老 年人体育锻炼及交友状况
2、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是否和谐
一个和谐的家庭预示着家庭成员间关系良好,家庭成员间沟通顺畅。和睦的家庭氛围是老年人心情舒畅的源泉,即使有病痛,经济不景气,和谐的家庭氛围也会克服这些物质上的障碍而使得老年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2)家庭成员变故及经济状况
亲友去世或者一些重大变故都会影响老年人脆弱的心灵,并且老年人容易联想自身,产生畏惧感,甚至连这样的消息都会影响到老年人心理。
家庭经济状况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实地观察中发现这种忧心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体中,因此而产生无用感、自卑等消极心理情趣,影响心理健康。
3、社会因素分析
老年人有脱离社会的倾向,社会现有制度亦会让老年人自动从社会中脱离出来。
(1)老年人社会参与度降低
老年人因退休、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不参与社会工作,这种被迫撤离和主动脱离社会活动的老年人主要生活在家里,狭窄的交友圈现状易使老年人与现代社会逐渐脱轨。
老年人朋友圈中一旦有人身体疾病加重、去世都会影响朋友圈内老年人的情绪,没有年轻人的老年朋友圈会加重老年人抑郁、低沉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
(2)老年人被重视程度降低
社会对老年人事业的支持程度及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程度反映着老年人群体受到重视的程度。
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普遍具有无用感意识,这种无用感不仅来源于身体机能衰弱的影响,还来自于社会外界所传达的信息,社会上人们对老年人的不尊重、对老年人能力的质疑、与老年人沟通减少等方面。
长寿老人的六大心理特征
宽以待人
乐观豁达
兴趣广泛
热爱生活
知足常乐
节哀制怒
日本老人长寿的秘诀
忘记死亡,可以拜托丧失带来的恐惧
忘记钱财,从钱财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忘记子孙,泄去对下一代的操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1、孤独寂寞感。
人到老年,生活变化很大,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看着别人忙里忙外,自己又帮不上忙,心里就会烦躁,就会产生孤独感。
2、枯燥无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
3、颓废无为感。
有的老年人用颓废无为的心态对待夕阳生活,他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蹦不起来了。生活懒散,啥事不干,生活如坐针毯,度日如年,自己的积极形象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4、累赘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是“三饱一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5、黄昏末日感。
有的老年人自认为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还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黄昏曲,身心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6、怀旧回归感。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有过戎马生涯的老年人,则对战争的残酷而伤感悲哀,忧心忡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