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如何自我矫正和调适呢?

社交恐惧症如何自我矫正和调适呢?,第1张

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指的是在社交场合中会出现强烈的恐惧和不适感,容易出现手汗、心悸、面红等症状,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孩子来说,社交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那么,孩子「社恐」该怎么办?应该如何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了解孩子的恐惧来源

1 家庭环境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睦邻友好程度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如果家庭中存在着冷漠、紧张、不和谐的氛围,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对社交的恐惧。

2 学校环境问题:学校里的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孩子社交能力的因素。一些不良的人际关系和欺凌行为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社交恐惧。

3 个人身心问题:一些生理和心理问题也可能会导致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足,比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因此,在帮助孩子解决社交恐惧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到恐惧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也是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的必备品质。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 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有才华的。

2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3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4 着重强调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和表现。

5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多与同龄人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感和价值。

三、帮助孩子学会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学会良好沟通技巧的方法:

1 注意倾听:帮助孩子学会聆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2 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成就感。

3 学会礼貌待人:教育孩子学会礼貌地与他人交流,包括用语、表情和肢体语言等。

4 学会解决冲突:帮助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冲突,了解不同人的需求和利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5 学会谦虚和感恩:教育孩子学会谦虚和感恩,了解他人的贡献和付出,并学会回报和感恩。

四、提高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指人们在情感管理、人际交往、解决问题和决策制定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缓解社交恐惧。以下是一些提高孩子情商的方法:

1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教育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包括情绪的种类、表达方式和情绪的影响等。

2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帮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3 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冲动和偏激。

4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教育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估效果等。

5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鼓励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获得成就感和奖励。

五、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在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的过程中,家长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的方法:

1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2 避免批评和责备,而是要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3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 提供安全和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安全的依托。

5 家长自身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情商水平,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恐惧来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沟通技巧,提高孩子的情商,同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展现自己的光芒。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的以及剥夺政治权利并已释放等5种罪犯。相对于传统的完全限制人身自由的监禁刑,社区矫正在罪犯改造效果方面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有以下几点:

  可以对犯罪起到惩罚作用,实现教育矫治功能。矫正对象必须服从矫正组织的管理和教育,感受到犯罪之后所受到的否定评价。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虽未被剥夺,但其行为受到一定的控制,始终处于社区矫正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视野之内,其行为置于监督管理之下,行踪受矫正组织掌控,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不敢再以身试法。

  可以防止罪犯交叉感染,体现人文关怀。执行监狱矫正的罪犯,由于环境所限,罪犯与外界相对隔绝,与社会脱离,其交流对象除了管教民警,就是同监罪犯,交流的话题滞留在过去犯罪层面,他们之间有通过对犯罪技术的交流,实现犯罪技术上的互补,出狱后可能实施更严重更恶劣的犯罪。同时,因身处监狱,罪犯的婚姻家庭等权利受到相应限制。而社区矫正可以使罪犯免受监禁之苦,避免家庭、情感问题,获得情感滋养,有助于改造不良习惯。

  可以使罪犯全方位获得知识,提高生存能力,降低行刑成本。监狱矫正的罪犯与社会高度隔离,环境封闭,行为能力和方式高度监狱化,只能从管教民警教导或电视、**等媒介获得一些表象知识,生存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为长期监禁,造成监狱矫正的罪犯回到社会后相容性和适应能力变差,社会歧视明显,生活就业困难,容易积淀为新的社会消极因素。而社区矫正可以让罪犯有个自由的空间,根据自身所需,获得教育和生存技能的锻炼,保持正常人的生活、工作状态。

  可以使被害人获得相应赔偿或精神安抚。矫正对象以其劳动成果为社会无偿占有或低偿占有的方式补偿社会,通过在社区中参与公益劳动,改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矫正对象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相应报酬,从而实现对被害人的经济赔偿。即使无力赔偿,亦让被害人亲见罪犯在公众面前自我展示其罪犯身份而使其人格尊严受损,从某种程度上使被害人获得精神安抚。社区矫正的应用正是考虑被害人及社会公众的正义需求和社会安全的维护,适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即主要适用于未成年犯、过失犯、轻微罪犯、人身危险性较小的初犯、偶犯或者表现良好、再犯可能性小的罪犯。

行为矫正环境包括指导者、矫正场所、矫正时机。

所谓行为矫正训练法是指学习心理学的原理,特别是条件反射的规律,如强化消退、示范等,帮助心理与行为异常者改变异常的行为,形成新的适应性的行为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使个人或群体改变他或他们原来的态度或习惯性行为,经过教育和训练,通过经验的内化(指人们将外部的行为、言语向内部转化的过程)与认同作用(指认可环境中存在的新的好的行为模式,并试着学习这些模式,从而逐步掌握新行为方式),而使新的行为发生。

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对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员工进行治疗,还可以促使人们传统的旧观念、旧行为方式尽早得到矫正,新的观念与行为方式早日形成。

准备阶段对心理学原理的学习。发现心理与行为异常者。确定训练方式。实施阶段集中训练对象。说明角色分配。治疗者演示在某种场合的适当行为、语言与动作。受治疗者对相同场合的演练。二者交替互换角色。行为达标准后给予奖励。

行为矫正训练法特别提醒:

1、在要求员工进行强化训练时,开始时要求不能过高,以免由于目标难以达到而产生焦躁心理。

2、鼓励员工多进行自我强化、自我评估,以便及时发现进步,增强异常行为得到矫正的信心。

3、在模拟场合训练时,即可以是内隐或想像模仿,也可以是实效或参与模仿。

4、思维与情绪是密切相关的,控制和矫正思维也就是控制情感,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5、行为矫正训练法不仅适用于对心理与行为不正常的员工进行矫正治疗。

尊重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对他人的尊重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尊重他人,尤其是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然而,在人生的某些阶段和情境下,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老师和同学不尊重的行为。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是每个家长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应对孩子对老师同学不尊重的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所说所想。我们需要问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对老师和同学不尊重的行为,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心情,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种行为的根源可能是因为沟通上的困难,例如孩子觉得老师不公正,同学欺负他或者她,或者孩子缺乏自信心,感到郁闷和沮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了解到自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有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重新树立自己的内心。

其次,我们需要纠正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出现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家长需要及时表达自己的反对,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不能被接受。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抨击和惩罚孩子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面对孩子的不尊重行为,我们需要给他或她洗心革面的机会,让他或她明白对他人尊重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孩子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善良、尊重他人的人,而这种行为不符合自己的品格和情感需求。

接下来,我们需要与老师进行沟通。当孩子出现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时,家长需要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事件的全部情况,以及老师的态度和想法。这也有助于让孩子知道他或她的行为已受到监督,这种行为影响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与老师的沟通不仅可以解决当下的事件,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教材。对孩子不尊重他人行为的教育不仅仅是在日常生活中透过言行来进行,更要向孩子提供正确的教材: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包容和接受不同的想法和态度,从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从儿童动画片、故事书、流行文化和其他多种渠道中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及借鉴正确的做法。让孩子充分领悟到尊重他人、理解及宽容是多么重要的品质。

综上所述,当孩子出现对老师和同学不尊重的行为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倾听孩子的心聊,纠正孩子的行为,与老师进行沟通,向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教材。通过这些策略,我们可以有力地解决孩子的不尊重行为,并引导孩子对人类尊重的认识,品德和素质的提高。我们相信,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将会为孩子的成长和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打下更稳固的基础。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是: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美国)米尔腾伯格尔。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3版)可用于行为矫正、行为分析、行为管理或行为改变等教学课程。对于服务、教育或康复机沟中的专业工作者在冶疗服务中使用行为矫正技术非常有帮助。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行为的基本原理,让读者概括地了解环境事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同时对行为矫正过程进行描述,使读者对改变人类行为的一些方法有所认识。全书一共分为28个相对短小的章节,每一章节都包含了读者可以接受的一定量的信息(例如,一个原理或者一项操作)。

本书可以作为标准的一学期课程教材,用于行为矫正、行为分析、行为管理或行为改变等教学课程中。书中的内容力求通俗易懂,因而即使没有学过有关知识的读者也能够读懂。使用对象为在服务、教育或者康复机构中的专业工作者,他们在治疗服务中需要使用行为矫正技术来处理治疗对象的行为。

所有的行为遵循一个原则:勉强成习惯,习惯一旦被打破,七天就会被打破习惯。(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认知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改变技术”、ABA脱胎于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从外到内),认知行为疗法是(从内到外)

改变孩子异常行为:

1、感统(感统易学难精)

2、行为矫正(从外到内)

3、认知行为疗法(从内到外)

4、药(神经性药物、癫痫的药、兴奋性的药物)

孩子的异常行为:喜欢打头、咬袖子等自我刺激行为(自我刺激行为演变成情绪行为、攻击行为、自杀、自伤行为、暴力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从视、听、嗅、味、触、重力感。

头部的自我刺激行为:打头、偏头、撞头等

唇部的自我刺激行为:咬东西、咬唇等

严重的异常行为都是情绪行为引发起来的。

进入实操的孩子(动机不足)——需求、兴趣(情感依恋)

行为矫正的第一步:标价——坐地起价——讲价(得寸进尺)

行为矫正的四化原则:简单化、生活化、儿童化、趣味化。

行为矫正的四大基本原则:理解——把握时机——尽量保持一致——易理解(做法要让孩子理解)

自我刺激行为:

定义:没有外界环境刺激,当外界环境让自我刺激增多时,说明孩子动机不纯。

自我刺激产生的原因:1、感观刺激需求

2、引人注意

3、逃避+引人注意

自我刺激行为:

把握时机的行动(措施):

1、安排:合理安排孩子的训练时间和活动流程(考虑孩子的适应能力)

2、选择:选择适当的训练课题和内容

3、抗拒:(补充练习) 哪里做错了,站哪?哪里做错了,用哪里。

4、奖励孩子的良好(正确行为)

5、妥协:(适当、暂时地妥协)孩子出现的行为比原来好多了,这时就要适当、暂时地妥协。

6、忽视:自我刺激行为是为了引人注意和逃避,这时要忽视,忽视完之后反吸引+强化奖励。

ABA中最重要的是“脱敏”。

7、呼应:让孩子提高警惕(声量、语气、表情、眼神能够达到自我反省)

8、语言指导:(说明性地进行指导)还没回来就进行语言指导,下课回来就看卡片、吃好多鱼。

9、学习适当地社会性行为。 (整个社会性行为包括在家庭、社会和生活中),教孩子学习正确的行为。

改变异常行为问题的方法:

1、感统 2、行为矫正(由外到内) 3、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的延伸)

4、药

自我刺激分为刻板行为和情绪问题(正确行为强化,错误行为辅助完成)

行为矫正的实施方式:

1、正面练习 2、忽视与增强 3、厌恶制约 4、隔离

具体的:防大于治

正面练习:1、榜样法:(操作、参与、表达)必要时要求孩子具备仿的能力、动机、尊重。穿衣服家长操作时,也是孩子主动伸手、伸腿,让孩子参与进来,孩子能做什么家长懒着让孩子自己做。

首先让孩子建立动机

2、塑造法:孩子通过改变,行为得到一点改变(强化一系列地近似行为)

榜样法和塑造法再高级一点就是“合同法”。(最初地的是口头约定,口头约定是在交换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口头约定如果做不到了怎么办?(要事先讲清楚和明白)

3、合同法:你想要饼干,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就给你饼干吃。

4、代币制:例子:小学时奖状就是代币,大学那些奖章、名誉就是代币,幼儿园时“小红花”就是代币。

榜样法的注意事项:

(1)、注意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模仿(让孩子模仿你做什么)

忽视与增强:

1、消退法:(行为一点一点就消失了,是错误行为逐步消失)

要不就是做正面练习,要不就去反吸引孩子,消退不等于无作为。

坚持不动声色,表现的很做作、夸张

2、饱厌法:(增强)让你做你喜欢的事情,直到讨厌为止。

习惯性行为适用(如:看了一天**,即困了又饿,还要求看**,这时就开始讨厌看了)

厌恶制约:

惩罚:惩罚也要配合榜样法。

第一点原则性的要求:孩子不可模仿,还行学不会的,别人能接受的。

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间里,用生锈的器具做手术的人

本书开头先通过22个问题的,来看一看你是不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

作者没有上来就批判忽略孩子的家长,而是让大家用开放的、接纳的态度来面对,不必内疚[太阳][太阳][太阳]

造成情感忽视父母类型

1)自恋型父母

(孩子再去百般地讨好,百般地求饶说,我错了,我改了,父母依旧不为所动!)

2)专制型父母

3)放纵型父母

4)离异/丧偶型父母

(最近丧偶式婚姻、丧偶式教育比比皆是!)

5)成瘾型父母

6)抑郁型父母

7)工作狂父母

8)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

(大家应该经常看到很小的孩子就开始操持家务、照顾生病的奶奶、爸爸。我们一直都觉得这样的孩子太懂事了!可是作者写到这些非常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容易崩溃,他会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人是不可能只付出没有得到的,他身体内得到的爱是根本不够的。@这点真是从未想到过的)

9)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

10)反社会型父母

11)孩子即父母

12)都是为你好父母

[炸弹][炸弹][炸弹]那么被忽略的孩子会?

1)️空虚

2)反依赖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4)不同情自己

5)负罪感

6)认为有致命缺陷

7)自我约束能力差

8)自杀

[闪电][闪电][闪电]如何改变呢?

学习️监控自己的感觉

就是重视自己的情感~

❌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延伸,当作是自己的工具,当作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共勉

成长的很多困境,其实都源于早期和父母之间(或重要养育者)情感联结的缺失:

比如长大后,你既无法依赖别人也总学不会爱自己,自我评价低,深信自己有致命缺陷、不值得别人爱,以及感到空虚,情绪不定、易怒等,这些都和你童年受到的情感忽视有关。

作者韦布博士是“童年情感忽视”领域的开创者,他认为所谓情感忽视,是指父母可能给了你充足物质生活,但却也忽视了与你之间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

通过本书,你能知道童年情感忽视源于父母的哪些行为,由此会对你造成哪些负面影响,以及最后你该如何重拾动力,提升自信,学会关爱自己。

如果你是深受情感忽视之害的成年人,那这本书可以帮你逐步掌握童年未能培养的情感技能、走出情感真空,帮你学会自我关怀,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如果你是父母,那这本书能帮你矫正自己的养育行为,终结代际恶性循环,抚育出情感成熟、心智健康的孩子;

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那这本书能提供有效工具和操作方法,让你更理解这些深受情感忽视之苦的来访者。

总之,因为童年情感忽视,你总是会忽视自己的需求,这本书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自我关怀方法,有很多实操表格和工具,你都可以拿来上手练习。

童年情感忽视领域开创者,临床心理学博士,临床执业近30年。目前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开设私人诊所,专门治疗个人、夫妻和家庭的情感忽视问题。

著有多部畅销书,包括《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被忽视的孩子2:改善你与伴侣、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等。

精 彩 选 段

1如果孩子不能确信自己对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经常因为自己对父母关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将会成长为一个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2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间里,用生锈的器具做手术的人。细思恐极。

3作为孩子,他们像小电脑一样,接受来自环境的反馈,存储在记忆中,结合各种各样的反馈,发展出一整套对自己的技巧、天赋、缺陷和不足的认知。

4每个情绪都承载了身体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无论看起来多么奇怪。这本书会让我们了解一个新的心理学现象。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涉及过,叫作情感忽视。

可能对孩子照顾得很好的一对家长出现情感忽视的现象。所以,如果你不了解什么是情感忽视,你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第二个就是如果有过被情感忽视经历的这些孩子,一旦造成了心理的创伤,他的痛苦是非常不能理解的。在沉默中不停地质疑自己,就他不停地挑自己的毛病,不停地找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有不可饶恕的缺点和错误,是非常痛苦的人。

第一个问题,你有时会感觉与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第二,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就是我特独立,我谁都不用依赖。

第三,不喜欢求助于他人,有事自己扛着。

第四,朋友或家人会抱怨你冷漠疏远。

第五,你感到还没有发现自己生命的潜能。

第六,经常希望自己独处。

第七,暗暗地觉得自己可能是个骗子。

第八,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舒服。

第九,经常对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气。

第十,对自己比对他人更严苛。

第十一,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第十二,比起人,你更喜欢动物。

第十三,经常无缘由地觉得暴躁、不开心。

第十四,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第十五,分辨不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第十六,有时感觉自己是个旁观者。

第十七.相信自己是那种很容易过隐士生活的人。

第十八,很难让自己冷静。

第十九,总觉得有什么拖你的后腿,让你无法活在当下。

第二十,会感到内心空虚。

第二十一,隐隐地觉得自己有问题。

第二十二,很难自律。

那如果这二十二个问题当中的大部分,你的答案都是“是”,那么你很有可能经历过情感忽视的这种症状。我也有几个问题会觉得是“是”,但是大部分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否”。所以还好。

这里有几个警告。

第一个警告就是不完美的父母不一定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就是有很多父母,可能没有很好的教育方法,但他反倒未必是情感忽视的父母。

情感忽视的父母,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个是在重大危机时刻的忽视。

第二个是在非常重要的地方忽视。就是这个孩子,可能长期的某一个方面很重要,他的道德品质,或者是他的人际沟通关系,他的学习能力,他写作文的能力等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期地被父母忽视,这里边分成急性共情失败和慢性共情失败两种症状。

第二个就是不必内疚。大家首先要用开放的、接纳的态度来面对这么一个症状,

一个健康父母的话,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他和孩子有情感连接。

第二个特征是健康的父母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

第三个特征是父母会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这本书中非常大块的内容,是给我们总结了12种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一:自恋型父母。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母爱的羁绊》。那里边就专门在谈自恋型父母对女儿的影响。尤其是自恋型的妈妈对女儿的伤害和控制是终身的。

你们有没有见过记仇的父母,就是父母说,我不跟你说话,就不跟你说话,孩子再去百般地讨好,百般地求饶说,我错了,我改了,父母不为所动。他用这种方式来惩罚孩子,这就是自恋型父母的特点。他常用的手段是发怒或者冷落,这种父母的潜台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这是第一种,我们说容易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自恋。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二:专制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三:放纵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四:离异/丧偶型父母。离异/丧偶型绝不是说只要离异,或者丧偶就不行。类型五:成瘾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六:抑郁型父母。抑郁型的特点就是父母本身缺乏能量和热情,然后不存在,就是根本就好像没有这个人一样,对孩子完全缺乏抚慰。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七:工作狂父母。这些孩子就会觉得,我根本不重要,我的生活没有价值。那些去用生命犯罪的人,都是自我价值低的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八: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这些在过小的年纪就已经非常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容易崩溃,就是他到了青春期以后,他会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人是不可能只付出没有得到的,他身体内得到的爱是根本不够的。,这是照顾伤病家属所带来的这种危机。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九: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就是这些父母永不满足,永远焦虑,永远烦躁,永远完美主义。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反社会型父母。有这样的父母,我们讲过反社会型人格,就是那个无良症。他会用残忍的操纵的手段来控制孩子。

就是用内疚的方式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这个孩子觉得极度痛苦,因为父母没有内疚感,父母觉得我达到了目的就行。这是第十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一:孩子即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二:“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排在第一位的症状是空虚感,空虚感本身不是一种病,它不像焦虑症或抑郁症,大多数人也没有觉得,这些不适是干扰他们生活的症状。

我们说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幸福的反面是麻木。空虚感是一种麻木的感觉,这是第一个症状。

第二个叫作反依赖。反依赖的典型特征就是恐惧依赖他人,就是一种独自长大的感觉,就是遇到什么事不求人。这事你明明去找个朋友问也不行,没有第四种人际关系。

您如果听过我们讲《他人的力量》的话,你就会知道,他没有这样的社会支撑,他什么事都是独来独往。反依赖的标志和信号如下:

然后第三个就是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特别喜欢贬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明明你挺好的,但是你拼命地就要减肥,拼命地觉得不好看。

那么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的标志和信号

第五个症状就是负罪感和羞耻感,你有时候没有明显原因地感到沮丧、悲伤或愤怒,有时候感到情绪麻木。你有一种感觉,说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劲。你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倾向于压抑情感,或者避免动感情。你试图隐藏你的情绪,这样别人就不会察觉到。你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你觉得你没有理由活得这么不开心。这是我们说负罪感和羞耻感的特点。

第六个就更好理解了,叫对自己生气和自责。很多人都有,其实有时候你想想看,不要那么追求完美,随缘,差不多就行了,慢慢进步成长型心态,你就比较容易原谅自己。

第七个就是认为自己有致命的缺陷,就是有些事不能让别人知道,老觉得自己某一个方面是非常阴暗。

第八个叫作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

然后自我约束能力差,就是被情感忽视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你看那些叛逆的,在街上飙车的,或者是吸毒的这些孩子,基本上家里边的这个症状,要么就是父母忙得一塌糊涂,根本不管他们,要么就是父母溺爱,或者就是暴力,不断地殴打。

还有一个名词叫作述情障碍。什么叫述情障碍?用普通话讲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就这种人张口就发飙,就是经常毫无理由地发火。严重的症状,就是自杀。大部分的自杀人士,一个人放弃自己的生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定是累积了很长的时间,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情感忽视所带来的问题,现在都搞明白了。

那么第三块就是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个阻力在于我们对于改变的错误的期待。你从今天开始,慢慢一点一点用正确的方法,用有爱的方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去跟孩子互动,你才能够看到孩子一点一点地改变。

我们不能够有着超高的期望,这时候会导致你更快地放弃。

第二个障碍就是逃避。

第三个就是不适感,就不舒服。

但如果你拒绝这个不适的过程,你觉得这不是我,这不是我,让我做我自己,我就喜欢孤独,那你就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不适。

第四个非常重要的阻力,就来自于我们不了解情绪。每一个情绪到你身上来,它都承担了信使的作用,它是给你传递信息的,他是要告诉你一些事的。如果人忽视情绪的话,你会生病,会抑郁,会消耗精力,会发脾气,会感到空虚,会有糟糕的人际关系。所以人与人的联系,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价值,而情绪是人与人的联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信使。

把这四条搞明白,我们先扫除改变的障碍,然后接下来我们看怎么做,做的办法。

首先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绪,第一步学习监控自己的感觉。第一步,都叫作觉知。第二步叫作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觉。第三个学习有效地表达感觉。然后第四步叫认识,理解,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这里边最好的练习场所,两个阵地,一个是友谊,一个是婚姻。就是你和你的闺蜜,你和你的朋友,然后你和你的婚姻的伴侣,在这些人当中去尝试识别情绪,然后谈论情绪,表达情绪。自己能够观察到自己的情绪,也能够让对方感知到你的情绪。

把这四招学会,关爱自己、提高约束能力、自我安慰、同情自己,这时候你发现,我们就能够逐渐地摆脱那个被忽视的状况。

最后我们说怎么样让这个忽视的问题终结,当然很难了,怎么可能在世界上终结这件事,但如果你希望在你的家族当中,在你的生活当中,忽视的这种事变得越来越少,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第一个就是重视情感,第二个就是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延伸,当作是自己的工具,当作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人。

  在医学上,自闭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因此,在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特别重视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相关的行为矫正,以保证他们在学校里顺利完成知识的学习并使自身得到发展。接下来本文从什么是儿童自闭症、儿童自闭的原因及症状、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矫正方法、行为矫正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展开阐述。

 一、什么是儿童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又称为儿童孤独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多在3岁以前),与儿童的感知觉、语言、情感、思维、动作等有关的发育障碍。这类儿童的精神活动游离于坏境之外,其行为怪癖、不合群,常沉湎于自己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他们缺乏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及对父母等的依恋,对外界的刺激毫无反应。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语言或者使用一些模仿性的、刻板的语言,对事物缺乏想象力及应用能力,很排斥对固定行为的改变。

 二、自闭症儿童的成因及症状

 (一)儿童自闭症的成因

 目前,儿童自闭症的成因还没有较为权威的答案。通常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认为自闭症是先天的。有研究认为儿童的自闭症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先天的脑损伤病症,或是由于父母年龄过大所导致的。二是自闭症是后天环境造成的。有调查表明儿童的自闭症是因为与父母缺乏必要的交流,与父母感情淡漠而导致的,或是由于儿童生理上的缺陷导致其不愿与别人交流而形成的。

 (二)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症状

 典型的自闭症儿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症状: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存在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行为刻板、怪异。

 1社交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喜欢与他人交流,对他人态度极为冷淡,不回应他人的呼喊,躲避他人的亲近等。自闭症儿童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也没有任何依恋之情,父母回来不会表示愉悦之感;父母离开也不会感到不舍;即使有烦恼有痛苦也不会向父母求助。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表现为漠不关心。

 2语言障碍

 自闭症儿童由于不喜欢与他人交流,故而语言发育存在着障碍,和他人的言语交流甚少。语言发育的障碍使他们即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也难以顺畅表达自己的意思,大多是鹦鹉学舌,对他人的言语进行模仿或是无意义的重复。他们的语言没有逻辑性可言,且缺乏音调、节奏等,在表达喜怒哀乐时会大声喊叫,但不懂利用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有部分自闭症儿童则从来不说话,终生保持沉默。

 3兴趣范围狭窄以及行为刻板、怪异

 自闭症儿童有其独特的兴趣对象,其兴趣对象和普通儿童不一样,他们喜欢的玩具等东西通常是一般儿童不感兴趣的,如修理工具、泥土等,且对喜欢的东西不易改变,要求固定,拒绝变化。他们的生活及其“规律”:喜欢的东西,做事情的方式,固定的座位等等。别人若想改变其“生活规律”,他们必定拒绝执行。部分自闭症儿童还会表现出怪异的行为:拍打桌子、双手不停地舞动、撞头等等。这些行为有可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可能会在兴奋或者烦躁时才表现出来。

 三、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矫正方法

 在对自闭症儿童有了相应的了解后,教师针对他们的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应该给予积极的矫正。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整理出的一些矫正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增强与忽略

 1辨别增强法

 辨别增强法,是指自闭症儿童能通过教师的反应来辨别哪些行为可以做而哪些行为不可以做。这就要求教师在矫正的过程中一定要立场坚定,禁止或赞扬的行为一定要明确,让自闭症儿童能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或允许或禁止的行为。比如上课时自闭症儿童完全可能对教师的教学充耳不闻,注意力分散或者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提醒其将注意力转回课堂教学中,对如实做到的学生给予奖励或表扬。

 2忽略增强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的自闭症儿童会做出一些怪异的捣蛋行为,如故意触碰同学影响其上课等。教师若加以阻止,其会越发不可收拾。对此,在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忽略的冷处理方法,大家都不理会他,继续上课。这样,他觉得无趣了,自会停止,待其情绪稳定、行为正常后,教师可适当给予增强,以此来减少其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树立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游戏等方式来让自闭症儿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力求使其在遇到困难时及时采取措施,如“大家一起来”、“相信你能行”、“手脑齐用试试看”等方式来鼓励自闭症儿童,使其能通过这种方式有所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从而矫正其退缩、自卑等心理导致的相关行为。这种方式还能有效激发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愉快自主地进行学习。

 (三)隔离矫正法

 隔离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撤走自闭症儿童正在做的喜欢的事;二是撤走自闭症儿童。若采取第一种方式,则要注意,撤走的实物必须是该自闭症儿童非常喜欢的;若采取第二种方式,则要注意孩子撤离的环境必须是其喜欢的,作为隔离自闭症儿童的环境必须是其不喜欢的,但是是安全的,孩子不能自伤的。这样,方能达到隔离的效果。这些,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此外,教师若对自闭症儿童实施隔离,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及时。当自闭症儿童发生各种捣乱事件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隔离以阻止其不良行为的发生。二是隔离的时间不能太长。若在隔离过程中该儿童出现良好行为时,教师还应及时为其减少或者撤除隔离,利于其以后在相同情况下能适当控制自己或者以良好行为来代替不良行为。

 (四)融合教育矫正法

 黄同学是我校接收的第一个自闭症(唐氏综合)儿童,他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合群,不和别人交往,语言很少,没有完整的句子;好动,我行我素,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情绪不好,时而大声叫嚷,时而撞人摔物或等。他喜欢玩电脑,容易记住电脑游戏里的英文字母;对特定数字或数字组合比较敏感,能够很快记住父母和老师的手机号码,而且能长期保持。接收他时,我有点不知所措,只好把他放在一个13个人的低年级培智班里,算是融合教育吧。经过两年多的“融合”,黄同学基本能够听从老师或同学的指令,做到有叫必应,并能随着铃声按时上课、下课;言语也比以前多了,虽然大都是鹦鹉学舌,跟着别人说;能仿写一些简单的字,会数10以内的数,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4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