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要有好标题,好标题则不但概括醒目,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做到“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下面介绍几种取题方法。1设问法。与一般陈述句比较,能够激人思考,引人入胜。针对文艺界有人将佳作的匮乏归咎于“没钱”,《文学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除了钱,还缺什么?》的杂文,振聋发馈,令人深思。《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周总理,你在哪里?》等课文标题,都用设问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 谐音法。有篇短文,取题《求“闲”若渴》,作者借“闲”与“贤”的谐音,讽刺那些只图清闲的人。《董事不“懂”事》、《有“礼”走遍天下》、《胳膊往“理”弯》等,谐音拟题,别具一格。3援引法。引用诗文句子作标题不但使人感到新鲜,还能为文章增辉不少。介绍春蚕,用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介绍荔枝,用陈辉的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都别有意趣。有时,对古诗文句稍作改动,更是点石为金。像《此景只闻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访贵州织锦天宫》一题,即取杜甫《赠花卿》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一改,使题目神采飞扬。4悬念法。制造悬念,有意违反事理逻辑,容易使读者产生心理矛盾。湛容的小说《减去十岁》,题似荒唐,然而由“减岁”所可能引起的社会变态,倒是读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孔夫子讲普通话》、《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都有意制造悬念,使人疑窦顿生,不读不快。5反差法。运用数字的悬殊,事实的径庭构成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以突出作者的意旨,引起读者的注意。
如有篇纪念马寅初的文章,取题为《错批一人误增三亿》,作者以“一人”与“三亿”对比,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再如一篇题为《老妪身患绝症徒步行程万里》的报道,作者将“老妪”、“绝症”等事实与“徒步”、“万里”的事实并提,确实诱人注目。6求异法。以科学态度为基础,大胆进行求异思维,其标新立异的题目往往醒人耳目。比如《人往低处走水往高处流》、《东施效颦 何罪之有》、《三个臭皮匠 难顶诸葛亮》等,推陈出新,一帜独树,自能激发读者的阅读之欲。当然,求异绝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容易弄巧成拙。7反复法。运用字面的反复,构成特定的谐趣。《也说“也说”》一题,针泛趋附时风、否定一切的陋习,一针见血,寓庄于谐。《学校不学》、《春风商店无春风》等题目,看似信手拈来,但也观点鲜明,趣味横生。8符号法。符号标题,新颖别致。
黄宗英曾写过一篇报告文学,其小标题分别是《她?》《她!》《她……》,三个标题符号,概括了主人公的不凡经历,很耐人寻味。针对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天到晚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的错误做法,有位作者写了一篇短文,取题为《8—1〉8》 时,呼吁让学生每天腾出一节课去锻炼身体,以真正提高学习效率。9形象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增强形象性。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等,题目形象生动,富有魅力。影视中的《托着太阳升起的人》歌颂教师的崇高;《她从雾中来》表现失足青年的觉醒奋发,这些题目都令读者耳目一新。当然,标题的醒目,首先取决于作品的内容。倘文章言之无物,空空如也,却一味在标题上苦心求“新”,刻意猎“奇”,那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了。怎样使开头写得引人入胜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找到它。”确实,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如果开篇失利,则全盘皆输。文章开头有种种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二类十式。1开门见山。“文字起句发意最好。”宋代李涂所说的“发意最好”,就是指要开门见山,使读者一读开头,便明卷中大意。①落笔扣题。文章一起笔,便扣题阐明题意,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样开头:“当中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美国时,物理学家杨振宁多方打听,到底是谁主持了这‘尖端’项目。
现在,我们可以毫不掩饰地向世界宣布,我们的两弹元勋就是杨振宁博士的同学邓稼先同志。”②开宗明义。起笔处,作者便揭示文章主题,读者则一下子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一开头便是,“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惊呼直言题旨,尽抒了自己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崇敬之情,为全篇定调。③下笔叙事。开头不是绕东绕西,而是开讲故事。王群的小说《房东》这样开头:“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遇到一个好房东。要说我能住到他家,还真有点‘机缘’。”这样开头,娓娓而叙,亲切自然,决无半点“泥水”。④单刀直入。驳斥性的文章,一上来便树出“靶子”。鲁迅的杂文《文学和出汗》下笔则引谬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然后直截驳斥:“它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何从看见,却居然断定它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作者挥匕所向,鞭辟入里,震人耳目。2 渲染蓄势。开头不是直截了当,而是采用形象化的`手法,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等进行渲染铺垫,以强化表达效果。①描绘环境。“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鲁迅小说《药》开头写环境,给人一种死寂阴森的感觉,给整个故事笼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②抒发感情。有些叙述性文章,提笔则行情,以情摄事,以情感人,这样的开头无疑对本文的内容和题旨起了突出的作用。从冰封雪地的塞外到四季如春的海南,人民的心中矗立着一座丰碑——周总理。”对总理的崇敬与爱戴,从文章的第一行起便定了调子。③叙述故事。报告文学《来自西双版纳的报告》一上来就娓娓叙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在西双版纳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姑娘,上山放牛的时候,迷路了。
她在虎狼蟒蛇成群的大森林中度过了七天七夜,最后在吉祥的孔雀引导下走出了原始森林。”故事给文章蒙上了传奇的色彩,既有助于表现主题,又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④制造悬念。文章不是顺其自然之序,而是将结局或扣人心弦的片断放在开头写,给读者制造疑窦,设置悬念,从而促使读者为寻求答案而读下去。鲁迅的《祝福》先写祥林嫂猝死街头;《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先写北京接到平陆求援的电话;《火刑》先写布鲁诺在狱中受刑,这些都是异峰突起,引人入胜的开头。⑤引用诗文。不少作品以诗文起头,引入正文,这往往能扩大文章的容量,有助于突现题旨。如《事事关心》一文引用明代东林党人写的对联置于篇首:“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是如此。⑥运用修辞。文章开篇,以比喻、拟人等笔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有一篇《我的书法老师》是这样开头的:“像宇航员刚离地球时的那种短暂的压迫感一样,没几天,初来南中时我那种肃然紧张的心情便化为乌有了。”作者将“我”的松弛心情作了形象的比喻,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我”的书法老师使“我”如坐春风。古人十分重视开头的艺术。“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谢棒),“开头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李渔),“起手贵突兀”(沈德潜)。
确确实实,好的开头是一篇佳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怎样做到“大题小作,小中见大”我们常见一些习作者议论文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的大而无当,泛泛而论;有的似隔靴搔痒,尽兜圈子;有的就事论事,论述肤浅;有的尽敲边鼓,不深不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生活充满辩证法,作文亦然。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就是:大题小作,小题大作。它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审题速度和选择角度的命中率,且易于把握。先说大题小作,是指选材而言。其法有三:1缩小议题,推而广之。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个范围较大的题目,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又似乎有千丝万缕缠绕心中,无从理清。这时你必须冷静下来,仔细斟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切口,但须注意切口不宜开得过大,因为议题小容易出深度,内容充实。相反,如果面面具到,每个侧面都谈,纵有新意,也无法说透。立论角度忌大忌全,以小为宜。然而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终究不免片面,补缺之法就是:推而广之。即在文章阐明你所持的那个议题后,扩展开来,合理延伸,使所论具有广度。如此则前后相连,深广有度。举例来说,写《团结就是力量》一文,你可在文首缩小议题:“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听到,在体育比赛中,团结就是力量屡被证明。”接着,推而广之,“体育比赛中如此,其他场合如工作、学习上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寻找软文的新闻由头
所谓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指新闻被编辑采用和发布的原因。如果想将软文写得像新闻,首先就要为你写的内容找到新闻由头。比如,你所宣传的产品、服务、公司有特别重大的事件或突破性进展,这就构成了媒体报道你的原因,你也就有了新闻由头。
二、写具有时效性的软文
新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时效性,要想将软文写得像新闻,就要赋予软文时效性。一个软文具有时效性,不仅会像新闻,而且还会对编辑产生一种不用或晚用就过时了的压力,增加编辑采用的概率。然而一般的产品宣传都是关于产品功能和利益的平淡介绍,怎样才能将其具有时效性?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将软文事件化,设置一个刚刚发生的事件或故事,通过人物描写、事件描述或事件的评述赋予软文时效性。在其中,将你所要宣传的内容结合进去,就可以到达想要的传播效果。
三、为软文添加新闻要素
你可以通过编写事件或编写故事,让软文更像新闻。比如你可以编写一则浪漫的爱情故事或一个美容事件,让里面的主人公和化妆品发生联系。编写事件或故事,要运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新闻六大要素,使软文更加像新闻。你还要让故事或事件吸引人,可以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是事件的新奇性和曲折性,平铺直叙的故事是没有人愿意看的;二是故事要感染人,要有适当的情感描述。在这里要注意,尽管你的故事是编的,但一定要合理而善意,不要胡说八道,更不能说一些昧良心的话。
四、注重软文的文章架构
运用新闻的结构来写软文是又一种方法。在格式上可以按照新闻一般的结构来写,即按照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来写。这样的写法不仅新闻编辑愿意接受,而且也容易被读者接受。如果你的写作技巧不是很高,一般要采取倒金字塔的形式来写,即把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标题和导语上写,其他部分放在主体和背景、结语中,这样写的好处是,不少人都有只看标题和导语再决定是否往下读的习惯,你可以首先保证将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五、商业内容植入要巧妙
除了为获取链接而写的软文,大部分软文都要做商业宣传,那么如何将商业内容有机地融合在软文中,不露声色地进行宣传呢?这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新闻的标题和导语中,只出现品牌或最重要的宣传语,切忌大肆将产品功能、特性罗列其中。而在标题或导语中应该设置一定的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
二是要将最重要的关键词放置标题或导语中,因为你所写的软文还希望被搜索引擎收录并被读者搜索到的,而搜索引擎收录就是文章标题和导语这一部分文字,把关键词放在这里,读者一旦搜索就会找到它。
三是将产品带个客户的利益简明扼要地写在主题和结语中,这一部分也很重要。
四是将产品功效性能等次要的宣传内容放在背景材料里面,所谓新闻的背景资料就是和正文相关、辅助阅读的,但即使是在这里你也不要用广告的口吻写,编辑和读者一看就会烦的。你要用写科普文章的口吻客观而适当地介绍产品特别之处,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辑会将这一段给你保留下来的。
打造爆款文章之取标题15招
一个好的标题是文章得以成功传播的重要因素,不但是图文标题如此,新闻、活动、网站、视频、H5等等都需要有好的标题才能够广泛传播。
我们归纳成了15个法则,可以对照法则套格式,方便起标题。每个法则对应一个背后原理,并结合案例辅助说明,最后会强调使用这个法则最主要的关键点是什么。
一、符号法则
众所周知符号是浓缩的语言,很少的字符就可以表达出丰富的含义。符号法则里面包含三个符号,分别是叹号、问号、省略号。
1 叹号
在标题当中起到三个作用:第一,表达强烈的情绪;第二,突出强调某个事物,引起注意;第三,心理暗示,起到洗脑作用。
叹号法则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带动读者的情绪。
2 问号
问号主要是要唤起读者心目当中对于某个事物的疑惑,让他们带着寻找答案的心态阅读。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把整篇文章浓缩成一个陈述句,然后把这个陈述句变成疑问句。变成问句之后,读者可能会有同样疑问,并且会代入到你的场景当中来。
举个例子,《探寻百万级大号首批粉丝获得秘籍》,就有点像别人在向我们传授经验,改成《百万级大号的第一批粉丝是如何获得的?》”看到这个标题之后就会觉得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问号法则当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引起读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共鸣。
3 省略号
省略号往往要表达一种意犹未尽、欲言又止的感觉,用在揭晓一个答案或者是出人意料结果的时候。举个例子,《中国首富向银行心脏插刀,银行破产模式开启》,初看这个标题时候感觉跟读者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在后面加上一句“我们的钱……”,一下子就把目标人群的边界扩大了,而且在前面加上了“打劫!”这样的叹号法则。最终标题变为《打劫!中国首富向银行心脏插刀,银行破产模式开启,我们的钱》,一下就让读者对文章产生了兴趣。
省略号法则最核心的就是要在省略号这个地方突出转折的意味。
二、数字法则
首先人脑和视觉系统在处理数字的时候要比处理复杂的汉字要优先得多,在标题当中带有数字会有一种信息含量比较高的感觉。
举个例子,《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因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捕》,一个典型的社会新闻特别《人民日报》的范儿。但理解起来就会特别困难,标题太长。后来把标题改为《煤炭司原副司长家中搜出2亿现金》。这个地方先出现一个数字,我们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就能赚个几百万了不起了,会觉得2亿这个数字非常非常大,给人一种特别惊奇的感觉。但是普通人对于两亿又没有什么概念,又来了一个类比,“烧坏四台点钞机”。就是说这个钱已经多到连点钞机都数不过来,就要直接给烧坏的感觉。最终标题改为《煤炭司原副司长:家中搜出两亿现金,烧坏四台点钞机》。
这个标题好就好在先抛出一个特别巨大的数字,吸引人眼球,同时又会给你一个可感知的类比,说钱已经多到烧坏了点钞机,就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可量化的标准。
数字法则最关键的是文章有条理,严谨。
三、傍大款法则
就是常说的名人效应。因为我们对于名人、明星、名校、名企或是国家权威机关都会有非常好的敏感性,一旦标题中出现了这些关键词,就会天然地吸引关注。我们要把自己的产品或者品牌跟某一个名人相结合的时候,一定要增强用户的认知,让他们知道这两者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样“傍大款”就不会让人觉得很奇怪。
四、知乎体法则
知乎体法则适用于什么样的标题?就是理解不了的东西需要解释,另外一种就是没有办法亲身经历的事情,需要去找当事人跟我们亲述一下。
举个例子,原来的标题叫做《特斯拉的前世今生》,好像有点遥远,修改之后《拥有一台特斯拉是怎样一种体验?》。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数量并不是很大,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开一下特斯拉,但是如果有人跟你亲身讲述,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知乎体法则的关键是要设好一个场景,让别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五、对比法则
我们往往要在文章中找到矛盾的两端,然后放大,或去寻找与常识相违背的观点来做文章。标题想要用得好,要找到文章当中特别矛盾鲜明的点,然后让它们形成一个强烈对比,才会引起关注。
六、接地气法则
写文章或做活动都希望能够越广泛传播越好,所以尽可能避免文章或标题中出现生僻、专业词汇,要让标题尽可能通俗易懂,才会有更多人对文章感兴趣。
举个例子,《全气候电池革命性突破锂电池在低温下性能的局限》,表达的意思特别晦涩,且加了很多修饰语比如“全气候”,“革命性突破”,过多修饰语会导致很多人看不懂。所以标题修改成了《我们发明了不怕冷的锂电池》。
有过生活经验的都知道, iPhone在冬天的室外会反应不灵敏,甚至假死机,就是因为锂电池在低温下会性能低下,就会出现刚才说的情况。这个事件就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写了之后,首先不用老百姓有生活经验,他会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如果是业内人士,一看这个标题也能够知道发生了一个非常革命性的突破。
能够让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理解的标题,就叫做好标题。
七、识别度法则
对应识别度的就是知名度,但现实当中还存在一个情况,就是知名度高,但是最具知名度的不是名字,而是他身上某一个标题或昵称。
举个例子,我们看英剧福尔摩斯,主角叫卷福,因为他的本名“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太拗口,这样的名字中国人记起来很困难,所以给他取一个昵称,这个昵称就是大众熟知的最明显的标签。
再举个例子,有篇文章叫做《油价暴跌,埃隆·马斯克怒了》。老百姓看后不理解,油价跌了,成本下降,应该高兴才对,但如果把标题改成《油价暴跌,特斯拉CEO怒了》,那么就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特斯拉是做电动车的,油价暴跌电动车就不好卖了。所以对于埃隆·马斯克来说,他身上最具识别度的名字就是特斯拉CEO。
识别度法则最关键的就是去寻找别人最容易记忆和识别的关键词。
八、用户痛点法则
我们常说写文章或起标题,就像做产品,首先要分析一下面对的人群,这个人群有什么痛点,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痛点。如果解决得足够好,且人群比较精准,那这篇文章或者标题一定不会太差。
举个例子,2014年开始流行群发验证好友,一天之内会收到上百条消息,非常让人生气,后来有人找到一个特别好的办法,然后写成了文章,叫做《如何优雅地查出微信里谁删了你》。首先刚需是查出微信里谁删了你,再给他们一个解决方案,叫做“优雅地查出来”。
用户痛点法则的关键是要有产品思维。
九、露大腿法则
跟前面说过的省略号法则作用相差不多,实际上就是把一些关键信息隐藏,设置悬念,然后引人入胜。举个例子,《亚洲新首富王健林儿子不当万达接班人》,这个标题失败在哪儿?儿子不当万达接班人是最核心信息,但在标题中直接呈现出来,可能会导致流失很多流量。那比较好的做法是什么?先透露一部分信息,但又不全部透露完,所以这个标题改完之后变成《亚洲首富王健林对王思聪接班问题表态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结果感兴趣,所以就会打开来看。
露大腿法则的关键是要找到你的目标人群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十、稀缺法则
人们永远对稀缺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如果能找到一些独家的、首发的资料,或一些能够提供的优惠,就会产生激励作用。
举个例子,《中国准独角兽公司薪酬调研报告丨IDG独家权威发布》,后面是IDG独家权威发布,众所周知,IDG是一家非常权威的投资机构,所以由他们独家权威发布的内容一定不错,所以往往要在标题当中制造一些紧迫感。
稀缺法则的关键点在于制造稀缺、珍稀的机会。
十一、人性弱点法则
很多标题党就是打一些擦边球,往往要涉及比较敏感的话题,或是给一些或多或少的暗示,吸引点击,所以这样的标题有时候尺度掌握得不是很好,有可能沦落为一些低俗的标题。但有时候可以在一些比较不错的内容当中设置这样的一个标题,先吸引别人进来。
比如有一篇标题是这样的,《你看的第一部日本爱情动作片是什么?》,点进去一看,原来是日本动画片,但一看到这样的标题就马上感兴趣了,先点开,后来发现内容也不错,也愿意去转发。
人性弱点法则最主要的是可以打擦边球,但是一定要注意尺度。
十二、追热点法则
我们往往有KPI或者老板的要求,有热点要追,所以很多人就疑问,追热点到底对不对?首先,追热点是非常好的自带流量的方式,因为追热点相当于追流量,往往热点追得好,阅读量和转发量就会高。
另外一个追热点叫做借势传播,首先要确保你的产品或你的品牌跟这个事有一定的关联。好,举个例子,《<疯狂动物城>各种动物的英文怎么说?竟然都是托福必备词汇》,这篇文章是一个做托福考试的账号发布的,原来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在2000到3000,那么这篇文章的阅读量是多少?65000。也就是说仅仅是找到了一个特别契合的点,就带来了超过20到30倍的流量,所以如果能够给你的品牌或者产品找到一个契合点,这个热点就值得追。
追热点法则最关键的点是找好自身契合点。
十三、代入法则
每个人其实都有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星座、血型,只要看到与自己标签类似的,就会有一种归属感和代入感。所以代入法则最主要的就是要让你的用户能够在你的内容当中对号入座,或者让他们感同身受。
举个例子,原来的标题叫做《学土木工程的我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之前有一个话题特别火,叫“领导请尊重我的专业”,比如说:小王你是什么专业的?我是学计算机的,那去搬一下电脑。这个就特别适合吐槽,而且各行各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去做改编,所以这篇文章后面就加上“土木篇”,就可以把这篇文章的标题替换过来。修改后的标题为《领导,请尊重我的专业!(土木篇)》,更有代入感。
代入法则最关键的是要让你的用户或者是读者能够代入到你的情景当中。
十四、夸张法则
这个很多人其实都会使用,就是把我们文章中一个关键点适度放大,然后找出最吸引他们眼球的关键点。来看个例子,正常情况下一个标题叫做《不得不看的创意文案》,把它简单做一下量化和夸张,改成了《价值30万的创意文案超过100万人收藏》,做这样一个类比,就会让人觉得这篇文章干货十足,是值得一看的。
夸张法则的关键点是要增强用户对于这个内容的好奇感。
十五、盘点法则
盘点法则的精髓在于通过精简、提炼,找出最核心的关键点,并一条一条列下来,所以要尽可能条理化,且面面俱到。
看个例子,《北京**节不得不看的影片》,其实跟没说一样,如果改成《北京**节最全看片指南—50部推荐片单和具体排片时间》,有了这个之后就知道有我们所预期的内容,且看数字就知道里边的内容。
盘点法则往往是跟数字法则结合使用,这就是这个法则的关键点。
15个法则介绍完了,最后再说三点:
第一,借一条的创始人徐沪生说的一句话,“怎么样能够取一个一小时就破10万+的标题呢?答案是起100遍标题。”首先虽然这些案例都是从10万+的标题当中挑选出来的,但是不能保证看完后一定能起一个10万+的标题,只能说这些法则是经过时间检验,效果比较不错的,所以长期去训练、去练习,然后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对阅读量一定有明显提升。二来,没有任何人能够一下子抓住用户痛点,需要不断磨合、不断修改,才能够越来越熟练。
第二,前面讲到的15个法则往往是可以组合使用,比如说对比法则和数字法则都可以随意组合,组合之后效果可能比原来要更好。
最后要注意,标题是促进打开的,内容才决定转发,所以不要只是为了取好标题,忽略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