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的主题是表现游子思妇的什么感情?

涉江采芙蓉的主题是表现游子思妇的什么感情?,第1张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原诗:

《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释义: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扩展资料: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象征美好的芙蓉,却难以遗送给心上人。

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是女主人公在想丈夫在干什么,这是古体诗长用手法。而且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

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

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涉江采芙蓉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在屈原笔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样,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

路漫漫(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旅行

的途程是十分长远而又长远,我要到上天下地去寻求我的所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我长太息地禁不住要洒雪眼泪。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整个世道都混浊只有我干净,人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我又不能变心而从俗啊,便只得愁苦永遭困穷。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我将恪守正道不动摇啊,便只得忍受打击而终身。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只要我的心志端直啊,就遭了疏远又有何妨!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缨)。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头巾。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泥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屈原·离骚)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你来吧,我要为你在前面引路。

备注:1此词有两处字与原词不同:“路漫漫”应为“路曼曼”;“我衣”应为“我缨”。此处根据1990年3月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诗经楚辞鉴赏辞典·楚辞篇》校对。

2“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不是楚辞里的句子。查无出处。

望采纳

1以具体表达抽象。通过具体的物象真实地再现抽象的情感隶属示现辞格。《涉江采芙蓉》中的自然景物和环境的描写,就是为了表现主观情感而作的必要的渲染和衬托。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以“采芙蓉”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感情。《涉江采芙蓉》巧妙地运用预言式,描写了异乡的游子和留守在家的伊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2由实入虚,从眼前景向心中情逐渐过渡。首两句由“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目见实景起笔,写出主人公被泽畔触目所及的花草吸引,情不自禁地涉江去采摘。接着两句突然一转,写其被采到手的芙蓉触动思绪,反问一句:“采之欲遗谁”并随之作出补充解释,道出了原委:自己的心上人此刻正远在天涯。全诗的情绪由此发生了转折,从开首的喜悦一变而为消沉。下面两句,主人公回望,但见长路漫漫,故乡遥不可及,心上的人在千里之外。

3双关。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

额,这问题真不简单……尤其是像我这种还没在语文课学过的,我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应该是说明自己高尚的品德,引出下面的文字,从而解释自己涉江远走的原因

语言特点嘛,就是涉江中表达的情感比离骚更加直白,不那么平和,屈原对朝廷已经完全失望,涉江的结构貌似也与离骚不同,相同的是,都表达了自己不与宵小同流合污,高远的志向,以及对朝政的失望和悲哀,孤单落寞的心情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_百度汉语

作者: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创作背景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66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